在今天这个色彩纷呈的年代,人是社会化的人,每天都在这个世界上忙碌着,在与不同的人打着交道。如何与人沟通好,与身边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维系和谐的社会环境,甚至结交知己般的朋友,都是我们生活中所必备的能力。而清朝末年的这位红顶商人之所以历经百年,依然为今人津津乐道,就在于他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的处世智慧。在此把他一生的智慧集结成书,分类总结,使条理显得更为清晰,结构也更为合理,从而使当代的有志之士能够从中获得一份启迪、一份动力,在自己追求卓越的道路上越走越通畅。所以说,本书是世人为人处世、经商必备的一本典藏珍品。
用一段段离奇缤纷的真情故事,述说胡雪岩的智慧;用一次次感情的波澜,展现胡雪岩生命中的精彩瞬间。他从身无分文到富可敌国,他从小伙计身份到官至二品,他在商场驰骋数车交了无数好友,他无心为官却得到左宗棠的器重。用文字还原历史,告诉你一个商界奇才真实的人生故事……
2.无欲有求,海阔天空
有人说:欲望的膨胀会彻底毁灭一个人。当人真的有欲望或是被欲望驱使的时候,可能会使自己陷人一种孤独的境地而无法自拔。这是人的本性。只要有欲望的存在,人们就会有所求。于是为了实现追求,人们整天处于尔虞我诈的争斗之中,而不能快乐地生活。
一些人整天被欲望驱使着去干一些使自己提心吊胆,有时还是违心的事,他们会快乐吗?不会。因为欲望已经让他们失去了自我,为了欲望他们会丧失自我。他们是被欲望所左右,而不是被自己的快乐所左右。涉世之初的胡雪岩在受到一个船家的启发之后,发现无欲才是使人快乐的根本。
有一次,胡雪岩从绩溪坐船前往杭州,正好在白云渡口坐了一个姓周的船户的船。胡雪岩听说这位周船户是镇江人而在绩溪住了好多年,如今却要回镇江并且永远不再回来,可是却没有一个人来送他。于是胡雪岩很好奇地问:“周师傅,您难道不用和这儿的朋友先打个招呼吗?就这样一走了之?”
周船户一边解缆,一边笑着说:“小兄弟,有什么好打招呼的,我在这儿几十年了,朋友无数,要招呼还招呼不完咧!古人常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我早就看透了。如今我只身一人,以天地为家、江河为路,想走的时候就走,有什么好牵挂的!”
胡雪岩读书时倒也学过“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但这几年来弄得灰头土脸,如今听周船户这么一说,不免有些神往,忍不住叹气:“唉,周师傅,要是我也能像您一样,过这种神仙日子就好了!”
周船户听了不禁放声大笑:“小兄弟,我老了,而你风华正茂,不知道有多少人盼你金榜题名、发财致富、繁衍子孙,你怎么能让他们失望?”
胡雪岩知道自己也只是一时口快,不禁怅然。自己怎么能和周船户相比呢?周船户是自由之身,而自己年少丧父,母亲受尽他人的折磨和讥笑,含辛茹苦地将自己带大,自己就算受了点挫折,也不该有避世的念头,若果真像周船户这样在河上过了大半辈子,岂不枉活一世?
原来胡雪岩曾经上过江南有名气的私塾,只因当时自己的言语招惹了先生而被赶出了私塾。母亲对胡雪岩抱有很大的希望,胡雪岩被赶出私塾这件事让母亲非常失望。于是他觉得对不起母亲,此次外出是去找事做。
只见途中不时有一些船只向周船户打招呼,问他:“周师傅。往哪里去呀?”
周船户回答:“要回镇江去了。”
那些人都很意外,纷纷停下船来,目送周船户远去,周船户也站在船头,挥手向他们致意。
虽然整天待在一条小小的船上,但生活并不枯燥,甚至还颇有乐趣。胡雪岩有时帮周船户撑一会儿船,大部分的时间则站在船头上,看看天上的流云、水中的倒影,远眺对面的青山,或听听周船户唱歌。当夜里不行船时,他们就随意停靠在野村僻店,上岸向村民买点儿蔬菜、酒肉,然后两人便坐在船头,看着月亮升起,海阔天空。周船户有不少轶闻趣事,胡雪岩听得津津有味,但周船户从不说自己的事,也从不问胡雪岩的来历。
过了几日,船过青江镇,河面变得十分宽阔,由于是顺水,所以周船户也懒得撑船,就这么让船随波逐流、顺江而下。他一个人坐在船头,放声高歌:“一条河来一条船,不求富贵只求闲,若问此生归何处,四海茫茫是家园。”唱罢放声大笑,声震江水。
胡雪岩看他狂歌狂笑,有如神人,心中不禁暗生敬意,他在一旁说:“周师傅。您这歌唱得好快活啊!”
周船户回头说道:“有什么好不快活的?我这一辈子不求名、不求利,只求一个快活自在、无拘无束。”
胡雪岩突然对周船户的来历产生了兴趣,他既然是镇江人,为什么到老了才打算回去呢?胡雪岩的心中十分好奇,但他并没有正面询问,他猜想周船户从来不提自己的往事,大概是另有隐情吧。于是他旁敲侧击地问:“周师傅。您在白云镇也待了不少年吧?”
周船户不假思索地回答:“不知道,没算过,反正从年轻时就在那儿了!”
胡雪岩试探地问:“您从来没想过要回镇江吗?”
周船户笑着说:“我为什么要回去?在这儿过爹不好吗?白天和形形色色的过河客闲聊,夜里枕着江涛入梦,一个人逍遥自在,就是皇帝也没这么快活啊!”
胡雪岩一点儿也不相信他的话,忍不住反问他:“既然在这儿那么快活,您为什么还要回镇江去呢?”
周船户说:“不为什么,我在这儿很好,只是有一天早上突然想回老家去看一看,所以我就决定回去了。”
胡雪岩愣住了:“就这么简单?”
周船户说:“就这么简单。”
胡雪岩仍旧不死心地问:“那您家中还有哪些亲人呢?您想他们吗?”
周船户说:“我离家时,父母尚在,还有一个兄弟、一个姐姐。刚开始的时候会想他们。后来也习惯了。我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和家中的人联系了,不知道他们过得如何?”
胡雪岩搞不懂眼前这个老头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他直截了当地问:“周师傅,那您为什么要离开家乡呢?”
周船户笑而不答。
胡雪岩猜测着说:“您杀了人?逃婚?骗了人家的钱财?家乡闹饥荒?出了土匪?瘟疫?”
周船户一一否定。
胡雪岩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理由,能让一个人离开家乡这么多年。他仍然在那儿闷头闷脑地想着。
这时周船户发出一阵笑声:“小兄弟,你的这些理由都是世俗之人离家出走的理由,但我不是这样的。年轻时我喜欢整天待在河上,跟着渔人划船,任意东西,可是我生在一个大家庭里,他们要我读书,或者去做生意,这两者我都不喜欢,所以就乘着过路船离家了。我四处漂流了几年,然后在白云渡口安定了下来,直到现在。”
说起这些往事,周船户的脸上浮现了笑容,显得既祥和又恬静。
理由竟然如此简单,简单到胡雪岩听了都不敢相信,不过一看到周船户的神情,就知道他绝对没说谎。
胡雪岩不禁又问:“周师傅,像您这样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无子无女,默默无闻地度过大半生,您真的没有一丝遗憾吗?”
周船户笑着说:“我成天都忙着摇船渡人,与河为亲、与船为伴、与鸥鹭为友,不惹红尘烦恼,哪有时间想这些呢?所求者,粗茶淡饭而已,不比世间之人,成天奔波劳碌,看人脸色,魂不守舍。他们孜孜以求的是什么呢?追名、追利,为自己、为父母、为儿孙,不过权名财气,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一切到头来还不都是一堆黄土,却受了许多折磨、惊吓。”
胡雪岩心想周船户一定也是个读过书的人,而且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胡雪岩虽然也喜欢老庄的意境,但他讲的是经世致用、救济天下苍生,只是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独善其身,无为避世,隐于名山大川之间。不过,今天听周船户这么一讲,又看到他如此游戏于人世之中,无牵无挂,即使胡雪岩刚刚才责备自己不该消极无为,但现在他又突然觉得这样的生活其实也不错。
看到胡雪岩一言不发,面有困惑,周船户便说:“小兄弟,我这只不过是一家之言,其实人活在世上,只求一个快活自在。至于如何快活法,其实并不重要,比如说我在江河之上,来往渡人,求的是不与世争、心中坦然,所以我心中快活,你若有朝一日做了大官,决案断狱,救黎民于水火,修沟引渠,造福一方,万民称颂,你的心中一定也会快活!小兄弟,人生在世,各有各的因缘,但得顺其自然,随心所欲,你又何必勉强自己,去仿效或者艳羡他人的生活呢?”
其实思考这一切对于胡雪岩来说,太早、也太过苦恼了。自然也不会有任何答案。对于未来的生活,只有当一个人年岁渐长,亲身历练生活之后,才会大彻大悟,到那时,再说也不迟。不过周船户的这一席话却影响了胡雪岩的一生。
只要自己快乐,无所谓自己做什么,可以向周船户游戏于江河之上,不用为名利参与尔虐我诈的争斗,也可以做大官救万民于水火,只要快乐就好。
大多数人为了名利而整天处于尔虞我诈的是非之中,到头来能得到什么。钱财乃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名声也只是一时的。当你行将就木时所有的一切都会化为乌有,那么追逐了大半生为的是什么呢?所以只有自己在有生之年好好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后来胡雪岩发迹之后,他没有做守财奴,而是用自己挣到的钱去帮助一些困难的人,这也许是他认为最重要的事。
P4-8
“为政要看《曾国藩》,经商要读《红顶商人胡雪岩》”,是当今社会上流行的一句话。一个是清朝末年汉人中最出色的政治官员,一个是清朝末年汉人中最成功的红顶商人。19世纪下半叶中国政坛商界的这两个风云人物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智慧结晶。
胡雪岩是晚清中国商界百年难遇的一位商业奇才,他从钱庄的一个普通伙计发展到富甲天下的商业巨人,这与他经商眼光定位之准、魄力之大,为人处世之智是分不开的。左宗棠对胡雪岩有如下一句评价:“胡雪岩,商贾中奇男子也,人虽出于商贾。却有豪侠之概。”一个“奇”字,真实而又形象地概括了胡雪岩的一生。
1823年胡雪岩生于安徽绩溪的一个名门望族,由于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过着十分清苦的生活。后经人推荐。进钱庄当学徒自谋生计,师满后,因为他勤劳、踏实、能干,很快成了钱庄正式的伙计。20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王有龄,并且资助他进京捐官。从而为自己铺就了锦绣前程。1862年,结识朝廷中权势极为显赫的左宗棠。自此为自己找到了势力庞大的靠山。19世纪70年代,他的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达到了事业最高峰。与此同时,他还获得了二品官职,从而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高级官衔的商人。
作为一位晚清名满天下的官商.胡雪岩从普通的钱庄伙计到富可敌国、官至二品的“红顶商人”,他在商场上纵横驰骋数年,风光一时,他的一生不仅为自己赚得了无数的钱财。同时也为世人留下了众多的财富。尤其是他在为人处世方面的智慧,使后人受益无穷。鲁迅先生称他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商人”,鲁迅先生的这一定位体现了他在商业史上的特殊性。因此历年来胡雪岩的赚钱神话令无数从商者为之痴迷。《红顶商人胡雪岩》一书就是对人们深为疑惑和痴迷的胡雪岩的成功智慧,作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为世人揭示了胡雪岩从商成功的方法。
胡雪岩的一生.功绩辉煌可圈可点,他是集大成功与大失败于一身的人物。他是“史无前例”的一人,所以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形容他一点儿都不为过。本书主要向读者展示的就是胡雪岩在为人处世、人才经营、经商、从政、生活五大方面的智慧与精华。
第一章:处世智慧。写了他为人处世慷慨大方、不拘小节、诚实守信、仁义待人等方面的性格,这些为人处世之道也为他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章:人才经营的智慧。主要写他在用人、识人等方面所特有的哲学。胡雪岩从人的心理出发。帮人于危难之中,替他人解决实际中的困难,懂得用人之长,坚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等做法,从而网罗了一批有志之士尽心竭力地为他效劳。第三章:政治智慧。主要写他在政治上是如何攀上权贵,从而为自己寻找到有力靠山的。第四章:从商智慧。写他经商方面主要运用了哪些绝招使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第五章:情场浮沉。主要写了他在感情生活的起起伏伏,间接的影响到了他事业的盛衰。
在今天这个色彩纷呈的年代,人是社会化的人,每天都在这个世界上忙碌着,在与不同的人打着交道。如何与人沟通好,与身边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维系和谐的社会环境,甚至结交知己般的朋友,都是我们生活中所必备的能力。而清朝末年的这位红顶商人之所以历经百年,依然为今人津津乐道,就在于他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的处世智慧。在此把他一生的智慧集结成书,分类总结,使条理显得更为清晰,结构也更为合理,从而使当代的有志之士能够从中获得一份启迪、一份动力,在自己追求卓越的道路上越走越通畅。所以说,本书是世人为人处世、经商必备的一本典藏珍品。
胡雪岩有句话说得好:“一个念头。能改变局面。”我们在此并不奢望本书能收到奇思妙想的实效。但我们坚信:本书的每一条提升理念的智慧都会引起读者深深的思考,并在心弦上荡起久久难以逝去的回音。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