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净空大师、柳亚乃等佛学高士撰文倾力推荐——《保富法》,是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先生将自己一生的所见所闻,融合历史的经验教训编写而成的一部关于如何拥有财富的好书,非常能震憾人心。目的在提醒世人“如何才能真正的保有财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保富法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聂云台 |
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印光大师、净空大师、柳亚乃等佛学高士撰文倾力推荐——《保富法》,是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先生将自己一生的所见所闻,融合历史的经验教训编写而成的一部关于如何拥有财富的好书,非常能震憾人心。目的在提醒世人“如何才能真正的保有财富”。 内容推荐 聂先生是曾国藩的外孙,从自己的经历和在上海所见所闻的富人家庭的遭遇来谈富裕人家的持久发达之道。本书根据极多的实例,证明不义之财越多,对后代的不良影响越大,因果报应不爽。很值得一读,特别是在当代。 目录 代序一 与聂云台居士书 代序二 财富果报 代序三 一个保富法的实行者 代序四 保福培祉 代序五 读《保富法》有感 第一辑 《保富法》 上篇 中篇 下篇 七世祖乐山公行医济世善行的果报 节录云台居士卧病随笔 《保富法》的应用 读云老居士《保富法》之管见 读《保富法》后感怀 读《保富法》感赋 《保富法》原书跋 第二辑 培心植德 勉为其难说 断除习气说 释躁平矜说 修慧说 第三辑 育教时话 色情刊物与跳舞 贤德为官 家声之有裨家庭教育 母教的感化力 家庭功效说 家计方针 劝过年吃素说 第四辑 学佛札记 劝研究佛法说 因果之理必通三世 记学佛因果说 说佛法之利益 耕心斋笔记自序 历史感应统纪。序 箴言八字诀 附录:聂云台纪事 试读章节 上篇 俗话说:发财不难,保财最难。我住在上海五十余年,看见发财的人很多;发财以后,有不到五年、十年就败的,有二、三十年即败的,有四、五十年败完的。我记得与先父往来的多数有钱人,有的作官,有的从商,都是炫赫一时的,现在已经多数凋零,家事没落了。有的是因为子孙嫖赌不务正业,而挥霍一空;有的是连子孙都无影无踪了。大约算来,四、五十年前的有钱人,现在家务没有全败的,子孙能读书、务正业、上进的,百家之中,实在是难得一、两家了。 不单是上海这样,在我湖面的家乡,也是一样。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中兴时代的富贵人,封爵的有六、七家,做总督巡抚的有二、三十家,做提镇大人的有五、六十家,现在也已经多数萧条了;其中文官多人,财产比较不多的,后人较好。就我所熟悉的来说,像曾、左、彭、李这几家,钱最少的,后人比较多能读书,以学术服务社会:曾文正公的曾孙辈,在国内外大学毕业的有六、七位,担任大学教授的有三位;左文襄公的几位曾孙,也以科学专门而闻名;李勇毅公的孙子辈,有担任大学教授的,曾孙也多是大学毕业;彭刚直公的后人,十年前,有在上海作官的。大概当时的钱,来得正路,没有积蓄留钱给子孙的心,子孙就比较贤能有才干。其余文官比较钱多的十来家,现在的后人多数都是萧条了。武官数十家,当时都比文官富有,有十万、廿万银两的;(多数是战事平定以后,继续统兵,可以缺额,才能发财;至于拥有五、六十万到百万银两财产的有三、四家,如郭家、席家、杨家等,都是后来从陕西、甘肃、云南、贵州统领军务归来的人。金陵克复的时候,曾国藩因为湘军士气不振,所以全部遣散,剿捻匪的时候,改用淮军,所以湘军的老将,富有的非常少。)各家的后人,也是多数衰落了;能读书上进的,就很少听见了。 我家与中兴时代的各大世家,或湘或淮,多数都是世代相交的关系,所以各家的兴衰情形,都略有所知。至于安徽的文武各大家,以前富有丰厚的,远远胜过了湘军诸人,但是今日都已经调零,不堪回首了;前后不过几十年,传下来才到了第三代,已经都如浮云散尽了。然而当时不肯发财,不为子孙积钱的几家,他们的子孙反而却多优秀。最显明的,是曾文正公,他的地位最高,权力最重,在位二十年,死的时候只有两万两银子;除乡间的老屋外,在省中未曾建造一个房子,也未曾买过田地一亩。他亲手创立的两淮盐票,定价很便宜,而利息非常高;每张盐票的票价二百两,后来卖到二万两,每年的利息就有三、四千两;当时家里只要有一张盐票,就称为富家了。曾文正公特别谕令曾氏一家人,不准承领;文正公多年,后人也没有一张盐票。若是当时化些字型大小、花名,领一、两百张盐票,是极其容易的事情;而且是照章领票,表面上并不违法;然而借著政权、地位,取巧营私,小人认为是无碍,而君子却是不为啊!这件事,当时家母知道的很详细,外面人是很少有知道的。《中庸》上面说到:‘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见乎。’(这叫作表里如一,即是诚意、毋自欺,这是中国政治学的根本;如果无此根本,一切政治的路,都是行不通的。)文正公曾经对僚属宣誓:‘不取军中的一钱,寄回家里’,而且是数十年如一日;与三国时代的诸葛公是同一风格。因此,当时的将领僚属,多数都很廉洁;而民间在无形当中,受益不小。所以躬行廉洁,就是暗中为民造福;如果自己要钱,那么将领官吏,人人都想发财;人民就会受害不小了。 请看一看近数十年来的政治,人民所遭遇的痛苦,便知为人长官的廉洁与不廉洁,真是影响非常大啊!所以,《大学》上说:‘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孟子》说:‘为富不仁,为仁不富。’因为贪财与不贪财,关系著别人的利益、幸福很大;所以发财便能造罪,不贪财方能造福。世人都以为积钱多买些田地房产,便能够使子孙有饭吃;所以拼命想发财。今天看看上述几十家的事实,积钱多的,反而使得子孙没饭吃,甚至连子孙都灭绝了;不肯取巧发财的,子孙反而能够有饭吃,而且有兴旺的气象。平常人又以为全不积些钱,恐怕子孙会立刻穷困;但是从历史的事实、社会的经验看来,若是真心利人,全不顾己,不留一钱的人,子孙一定会发达。现在我再举几个例子来说: 宋朝的范文正公(范仲淹),他作穷秀才的时候,心中就念念在救济众人;后来作了宰相,便把俸禄全部拿出来购置义田,赡养一族的贫寒。先买了苏州的南园作为自己的住宅;后来听见风水家说:‘此屋风水极好,后代会出公卿。’他想,这屋子既然会兴发显贵,不如当作学堂,使苏州人的子弟,在此中受教育,那么多数人都兴发显贵,就更好了;所以就立刻将房子捐出来,作为学宫。他念念在利益群众,不愿自己一家独得好处。结果,自己的四个儿子,作了宰相公卿侍郎,而且个个都是道德崇高。他的儿子们曾经请他在京里购买花园宅第一所,以便退休养老时娱乐,他却说:‘京中各大官家中的园林甚多,而园主人自己又不能时常的游园,那么谁还会不准我游呢!何必自己要有花园,才能享乐呢?’范先生的几位公子,平日在家,都是穿著布素衣服。范公出将入相几十年,所得的俸钱,也都作了布施救济之用;所以家用极为节俭,死的时候,连丧葬费都不够。照普通人的心理,以为这样,太不替子孙打算了,谁知道这才是替子孙打算最好的法子。不单是四个儿子都作了公卿,而且能继承他父亲的意思,舍财救济众人。所以,范家的曾孙辈也极为发达,传到了数十代的子孙,直到现在,已经是八百年了,苏州的范坟一带,仍然有多数范氏的后人,并且还时常出优秀的分子。世人若是想替子孙打算,想留饭给子孙吃,就请按照范文正公的存心行事,才是最好的方法。 再说元朝的耶律文正公(耶律楚材),他是元太祖(成吉思汗)及元世祖的军师,军事多数是由他来决策,他却是借此而救全了无数的人民。因为元太祖好杀,他善于说话,能够劝谏太祖不要屠杀。他身为宰相,却是布衣蔬食,自己生活非常的刻苦。他是个大佛学家,利欲心极为淡泊:在攻破燕京的时候,诸位将领都到府库里收取财宝,而他却只吩咐将库存的大黄数十担,送到他的营中;不久,就发生了瘟疫,他用大黄治疗疫病,获得了很大的效果。他也是毫无积蓄,但是他的子孙,数代作宰相的,却有十三人之多。这也是一个不肯积钱,而子孙反而大发达的证据。 再说清朝的林文忠公(林则徐),他是反对英国,以致于引起了鸦片战争的伟人。他如果要发财,当时发个几百万,是很容易的。他认为鸦片贻害人民,非常的严重,所以不怕用激烈的手段,烧毁了鸦片两万箱。后来,英国人攻广东,一年攻不进,以后攻陷了宁波、镇江。清朝不得已,就将林文忠公革职充军,向英国人谢罪谈和。林公死了以后,也是毫无积蓄,但是他的子孙数代都是书香不断,孙曾辈中尚有进士、举人,至今日仍然存在,数年前故世的最高法院院长林翔,也是其中的一人,而且道德亦非常的崇高。这又是一个不肯发财,而子孙反而大发达的证据。 再看林公同一个时候发大财的人,我可以举几个例子:就是广东的伍氏及潘氏、孔氏,都是鸦片里发大财至数百千万银两的。书画家大都知道,凡是海内有名的古字画碑帖,多数都盖有伍氏、潘氏、孔氏的图章,也就是表明了此物曾经在三家收藏过,可见得他们的豪富。但是几十年后,这些珍贵的物品,又已经流到别家了。他们的楠木房屋,早已被拆了,到别家作妆饰、木器了。他们的后人,一个闻达的也没有。这三家的主人,总算是精明能干,会发这样的大财;当时的林文忠父,有财却不肯发,反而弄到自己被革职办罪,总算太笨了吧!然而至数十年以后,看看他们的子孙,就知道林文忠公是世间最有智慧的人,伍氏、潘氏、孔氏,却是最愚笨的人了。P22-31 序言 与聂云台居士书 读到贵家家书,不胜钦佩。文正公的处世心得,阁下谨记并付诸人生,因此能脱离富贵习气,保持本性天真,不随波逐流。给某君写信,信中所言,实在是激励人心、走出颓废的妙法,但如果某君无此志向,信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了。然而若流传,使公众读之,肯定有人愿意听取效法的。参透因果,将其中玄机写出来推至最重要的位置,公众读后纷纷效法行为,也多了一些人可能成为圣贤。这实在是救世至好的文章。因此知道因果之道理,意义深远,那些认为它只是一时的权宜小义,皆是道听途说之流肤浅的认识罢了。 我常说:因果道理,既教育世人为圣为贤,也掌握着平治天下、普度众生的大权。当今之世,如果不提倡因果,即使佛、菩萨、圣贤都出现于世,也未能有好结果。我还认为:教育子女,是治理国家平天下的首要之事,尤其是教育女子。治国平天下的大权,一大半掌握在天下女子手上。之所以世上少贤人,是因为世上少贤女子。有贤女,则有贤妻良母。有贤妻良母,那么他们的丈夫子女不贤者,这样的情况就会减少。学校提倡男女平等同权,定是不知实际的世情。须知男子有男子的权力,女子有女子的权力。相夫教子,乃女子的天职,这个权力极大。 这就是我的愚见,不知阁下是否赞同。如果不是那么悖谬,敢情加以发挥宣扬,这对挽回世道说不定也是一次帮助。 书评(媒体评论) 参透因果,将其中玄机写出来推至最重要的位置,公众读后纷纷效法行为,也多了一些人可能成为圣贤,这实在是救世至好的文章。 ——印光大师 我们读《保富法》,也应当仔细体念它所讲的真理。看了一次,不十分明白,不妨多看几遍直到彻底明了为止。那么临到实行的时候,决不会有什么踌躇了。人为财死,不如多做公益事业,利己利人,才是扬名后世的大道。 ——柳亚子 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解放前上海商会会长,他学贯中西,中年接触佛法,就很认真地学佛,使他的思想、认识得到很大提高。后来他写了《保富法》,就是用佛学观点来说明怎样才能得到财富,怎样才能保住财富。 ——昌臻大师 读到贵家家书,不胜钦佩。文正公的处世心得,阁下谨记并付诸人生,因此能脱离富贵习气,保持本性天真,不随波逐流。给某君写信,信中所言,实在是激励人心、走出颓废的妙法,但如果某君无此志向,信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了。然而若流传,使公众读之,肯定有人愿意听取效法的。参透因果,将其中玄机写出来推至最重要的位置,公众读后纷纷效法行为,也多了一些人可能成为圣贤。这实在是救世至好的文章。 印光大师 “富贵荣华”为世间人所追求的,必须有节制,否则其副作用非常可怕。真正懂得节制乃大学问。清朝中兴时代,第一位高权重的莫过于曾国藩,他曾做过四个省的总督。他是读书人,对富贵荣华了解甚深,他的书斋起名曰“求阙斋”。他统帅大军打太平军,誓言不拿军中一个钱回家,结果他做到了。聂云台先生所写的《保富法》说之最详。因为他知道满招损、谦受益,于登峰时急流勇退。曾氏后代谨守家风一百余年不衰。大约三十年前曾国藩之重孙曾约农曾任台湾东海大学校长,其姐曾宝荪为著名教育家兼任公职。 净空法师 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解放前上海商会会长。他学贯中西,中年接触佛法,就很认真地学佛,使他的思想,认识得到很大提高。后来他写了《保富法》,就是用佛学观点来说明怎样才能得到财富,怎样才能保住财富。 昌臻法师 我们读《保富法》,也应当仔细体念它所讲的真理。看了一次,不十分明白,不妨多看几遍直到彻底明了为止。那么临到实行的时候,决不会有什么踌躇了。人为财死,不如多做公益事业,利己利人,才是扬名后世的大道。 柳亚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