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以作者采访巴黎和旅游意大利、圣马力诺等国为主要内容集纳的一组欧洲旅游散文,其中有作者采访巴黎环保企业的精采篇章,有作者旅游时的深切感悟。恢宏的艾菲尔铁塔、天庭似的香榭里舍大街、奇妙的尖塔之林米兰主教堂、美丽怡人的水城威尼斯、血腥的古罗马斗兽场、地中海的明珠城市摩纳哥等,其悠久的人文地理和丰富的古典文化,以及来自宗教历史的传奇故事一一诉诸作者笔端。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但丁等一大批文艺复兴时期杰出人物的音容笑貌也在字里行间宛然在目,令读者怦然心动,对欧洲的古文化和古老城市的命运会产生一种难以抑制的情感涡流。
本书通过记者在欧洲各国的所见所闻,来记叙欧洲各国的风情、社会等事物。书中提到恢宏的艾菲尔铁塔、天庭似的香榭里舍大街、奇妙的尖塔之林米兰主教堂、美丽怡人的水城威尼斯、血腥的古罗马斗兽场、地中海的明珠城市摩纳哥等等名胜,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但丁等一大批文艺复兴时期杰出人物也一一跃然纸上!
这三大百货商场分别位于巴黎第一区巴黎市中心卢浮宫东面和第九区歌剧院的北面,是巴黎人购物的集中商业区。第八区的香榭丽舍大街是世界闻名的巴黎购物象征大街。香榭丽舍大街东起协和广场,西至凯旋门广场,东半段是树林和绿地。我们常常在晚间从宾馆徜徉到此地,漫步浏览。香榭丽舍大街确实堪称巴黎的具有标志性的街道,街道宽阔,绿树环绕,两边的商店霓虹灯五颜六色,千姿百态,宛如一个个绚丽的宫殿。各种时装、各种肤色的人流熙熙攘攘,各色小汽车川流不息……许多人到这里来不是买东西,因为这里东西太昂贵,而更多的是来欣赏、观光这条闻名世界的商业大街。无论什么人,到巴黎必到香榭丽舍大街走走,买不买东西,反而显得不重要了。
在巴黎购物不仅商品应就尽有,还适应了不同阶层顾客的需求。在拉法耶特商场门口的货摊上,我就花了4欧元买了一件质地不错的印有“PARIs”字样的T恤衫。像巴黎经年不衰的海军蓝铜扣男西装,低的非名牌大降价时60欧元一件,而名牌一件则要600~700欧元不等。除了标签以外,不是专家很难看出太大的差别。在巴黎有一个“大地商店”,以其低廉的服装和日用品著称。许多经济状况不甚好的巴黎人和刚到法国的外国人都喜欢到此购物。一件T恤衫只卖3欧元,一条长筒袜才3.5欧元。“大地”在巴黎有三处地方:北部的巴尔贝斯、东北部的共和国广场、西南部的蒙巴纳斯。在巴黎,我还看到一些名字很有趣味的大型食品商店,如“一言价”商店、“不二价”商店、欧洲市场、“十字路口”等。这些商店既有比较便宜的食品,又有各种生活用品,很受当地市民的欢迎。
如要想买更便宜的货物还可直接到“工厂商店”。工厂商店可以说是企业销售其产品的“自然网络”,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如批发、零售等,使其产品更便宜,一般售价都较零售价低30%~40%,属于工厂的一种直销方式。由于价格很便宜,也颇受消费者欢迎。
一个周末,我和《欧洲时报》的朋友专程开车到巴黎以南约30千米的维拉库莱市去观光。只见工厂中心门口停满了小车,密密麻麻,堪称一景。这个工厂中心营业面积达2.4万平方米(两层),内有140家工厂商店,主要经营家用电器、化妆品、日用品、衣料服装、食品及小件生产资料等。花色品种不如其他商场多,由于是工厂的等外品或积压品,价格比零售要便宜30%~60%。为使顾客放心,每件商品上都有标签,标明原价及降价的原因,也标明厂家,以示负责。听该处一位员工讲,该“中心”员工就有500多人,每天顾客不息,一到周末更是爆棚,生意特好。这是一种“双赢”的效果,工厂获利,顾客受益。我们当然也不是白跑,既然来了,就要买点东西,采购了一些日用品和食品回去。
此外,还应提到弗纳克商店,这家商店经营法国出版的各类图书,并专营唱片、录音带、收录机、摄像机、照相机等各种娱乐用品,售价都比较低廉。它在巴黎有三个门市部。我到RENNEs地铁站旁的一个门市部里去看了看, “内容”很丰富,尤以中青年顾客为主,尤其是唱片、录音带旁,更聚集着一些少男少女。大厅里播放的流行音乐很抒情、很悠扬,常令顾客驻足不去。
在法国买东西,光看价格是不够的。一般都要在价格的基础上另加收一定百分比的增值税(T.V.A),一般为15.6%以上。如果价格中已包括了税收,则在价格旁注明T.T.C表示各种税收都算在价格里了。
2001年我第一次到法国,曾在肖小姐的带领下一次性购买了超过1 200法郎的服装、香水、首饰等。她告诉我,如果在正规商场购物总计超过1200法郎,可持本人护照和发票在机场退税点获得10%的退税款。我在机场办理退税款时,见到刚从意大利辗转到巴黎回国的一批中国游客。他们在办理退税手续时,有相当一部分未能如愿。理由是不符合退税条件。
我也懵了,不是说超过1200法郎即可退税,他们有的货款达2 000元以上,仍被拒绝。我纳闷地问送我到机场的肖小姐。她告诉我,在欧洲购物要享有退税,须符合3个条件:一是必须具有“免税”的标记;二是须索有“增值税”发票;三是一次性购物要达到一定的金额。比如,巴黎的免税商场要求一次性购物金额是1200法郎以上。他们的退税之所以遭到拒绝,全是因为一次性购物金额没有达标,虽然购买了不少东西。事后想来,欧洲的免税政策并非是优待非欧盟国的旅游者,而是把非欧盟国游客当成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以免税为诱饵,让游客上钩,以达到他们推销商品的目的。总金额远远超过这些标准,但分散到“每次”,就与规定的标准有了距离。
P40-42
从法国采访回渝已几年了,直到最近才得暇将见闻整理完毕。我感到了一种轻松和惬意。这种轻松和惬意是基于我前年采访新、马、泰、港、澳回渝后,因工作繁忙,无暇整理笔记,乃至一大摞资料如今仍搁置在我抽屉里,如今,终于完成了。那种沉重和遗憾我不想再重复了,于是才有了这部书的诞生。
在法采访期间,我感到法国中小企业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超前的环保意识,堪称世界一流水平。而法国、意大利的文化,尤其是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艺术、建筑艺术、宗教艺术和完整的城市风貌,又是整个世界文化艺术史上的瑰丽奇葩。
但另一方面,我感到法国和意大利,在整个城市建筑和科学技术,特别是思想观念方面,又太古老,太落后,与世界顶尖级的纽约曼哈顿相比,实在相距甚远。虽然,它们的古文化,曼哈顿远远不及,但华尔街的经济指标,却是世界经济沉浮的晴雨表。
孰优孰劣,自有人去评说。每一个国家都有它的可圈可点之处,也有它的诸多遗憾和不足,正所谓各得其所,相得益彰,才组成了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写完最后一篇散记时,窗外已是落叶纷纷,秋风瑟瑟。而正是这一片片落叶和缕缕秋风催熟了一个丰硕的秋季。
案头上,一封刚拆的来自法国科技新闻处的信再次发出邀请:于今年9月20至29日访问巴黎。
携着秋天收获的信息,我二度赴法采访。回国后,我将赴法的一些新的见闻补充进去,算是两次赴法的一个完整结尾。在此,我感谢法国科技新闻处驻港办事处处长马佳娜女士和芮小姐的热情关照和支持,是她们给予充分的信任,使我得以两次赴法,完成本书的创作。
“除了变,一切都不存在。”这或许已是我永远追求的至真至美的境界。在变中求快,在变中求新,在变中求异,只有这样,我才会在经过一次次辛勤耕耘后,来年的秋天再带给读者一个新的惊喜!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