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彩插及插图
英文平装版序
前言:有人说过“气候变化”
导论:“小冰期”和“总危机”
部分 孕育危机
1 “小冰期”
2 “总危机”
3 “饥饿是大的敌人”:危机的核心
4 “世界的三分之一都死去了”:在17世纪挣扎求生
第二部分 忍受危机
5 中国“明清鼎革”,1618~1684年
6 “大震动”:俄罗斯和波兰-立陶宛联邦,1618~1686年
7 “奥斯曼悲剧”,1618~1683年
8 “德意志的哀歌”及其邻国,1618~年
9 伊比利亚半岛的苦难,1618~1689年
10 危机中的法国,1618~年
11 斯图亚特王朝:通往内战之路,1603~12年
12 不列颠和爱尔兰:从内战到革命,12~1689年
下册
第三部分 危机求生
13 莫卧儿帝国及其邻国
14 红旗插遍意大利
15 “黑暗大陆”: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亚
16 举措得宜:德川幕府早期的日本
第四部分 直面危机
17 “饱温无由之人”:集体反叛的特性
18 “惟冀目前有变”:贵族、知识分子、教士和“无名无姓的泥腿子”
19 “邪说之民……倘有招呼之首,此其归附之人”:散播革命
第五部分 危机
20 逃离危机
21 从军事国家到福利国家
22 大分流
结论 详析危机
后记 “笨蛋,是气候”
大事记
致谢
凡例
史料及参考文献简述
参考文献及注释中使用的缩略词
参考文献
索引
导论:“小冰期”和“总危机”(节选)
1638年,罗伯特·伯顿(Robert Burton)
在他那安逸的牛津学院写就的畅销书《忧郁的解
剖》(The anatomy of melancholy)中告诉读
者,“每一天”他都听到如下新闻:
战争,瘟疫,火灾,洪水,盗窃,凶杀,屠
杀,流星,彗星,幽灵显现,异象,鬼魅;在法
兰西、德意志、土耳其、波斯、波兰等国度,市
镇易手,城市被围;在乱世之中,征募动员和军
事战备之类的异动已成为日常;到处都是战乱,
被杀之人不可计数,决斗、船难、海战、媾和、
联盟、尔虞我诈以及接二连三的警讯。
四年之后,英国内战爆发,一群英国商人哀
叹道:“拜我们自己那些令人不快的分裂所赐,
王国境内的一切商业和贸易活动几乎被抹杀殆尽
,但愿上帝保佑这一切能有个好结局。而在英国
贸易不振、金钱匮乏的同时,全欧洲的情况也好
不到哪里去。欧陆正处混乱之中,内外战争相继
。”1643年,牧师杰里米·惠特克(Jeremiah
Whitaker)警告信众:“(最近一段时间)是
充满动荡的时日,而这种动荡是普世的:它遍及
普法尔茨、波希米亚、德意志、加泰罗尼亚、葡
萄牙、爱尔兰和英格兰。”惠特克说,上帝通常
是“一个地区接一个地区地撼动这个世界”,不
过,现在他似乎计划要“同时且普遍地撼动所有
国家”。牧师推测,如此之多的“动荡”同时发
生,必定预示着最终审判日的到来。
同一年在西班牙,一本题为《胜利者》
(Nicandro)的小册子也表达了相同观点:
有时神灵会以普遍而显著的灾难惩罚这个世
界,我们却无从得知它的起因。这似乎是那许多
纪元中的一个:所有国家都陷入天翻地覆的境地
,以至于有一些贤哲怀疑我们正在接近世界末日
。我们看到,整个北方世界都处于暴动和叛乱之
中,河水为之染赤,膏腴之地荒芜;英格兰、爱
尔兰和苏格兰都燃烧着内战之火。
“还有哪个地方能够幸免于难呢,”《胜利
者》小册子用反问的语气总结道,“即便得以免
于战争,难道还能免于地震、瘟疫和饥馑不成?
”
1648年,一位瑞典外交官在德意志发出了
警报:“人民对抗他们统治者的又一轮较量在世
界各地此起彼伏。法国、英格兰、德意志、波兰
、俄罗斯以及奥斯曼帝国都是例证。”这位外交
官的消息颇为灵通:内战刚刚在法国打响,并继
续在英格兰肆虐;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
使德意志多地荒芜毁弃、人烟稀少;乌克兰的哥
萨克刚刚起兵对抗他们的波兰领主,并屠杀了数
千名犹太人;叛乱在俄罗斯震颤着莫斯科等城市
;伊斯坦布尔的一场暴动导致奥斯曼苏丹被弑。
第二年,一名苏格兰流亡者在法国总结说,他与
同时代的人们生活在一个“黑铁时代”(Iron
Age)引自古希腊诗人赫西奥德之说。赫氏将人
类历史分为四个时代,“黑铁时代”为最衰世。
,这个时代将“以其间爆发的大规模且异乎寻常
的革命而闻名”。1653年在布鲁塞尔,历史学家
让-尼古拉斯·帕里瓦尔在一本题为《黑铁世纪
简史,包括近来的不幸和灾祸》(A Short
History of this Iron Century,containing
the miseries and misfortunes of recent
times)的著作中使用了相同的譬喻。“我将本
世纪称为‘黑铁世纪’”,他如此告诉读者,因
为如此之多的不幸“同时降临;而在前几个世纪
里,他们只会依次到来”。帕里瓦尔指出,叛乱
和战争现在“酷似九头蛇海德拉:它们的头越砍
越多”。帕里瓦尔还指出,“灾难是暴怒上帝的
仆人,它们联合起来将剩下的人类灭绝:群山喷
火;大地动摇;疫气弥散”,同时,“连绵不绝
的豪雨让河流泛滥成灾”。
17世纪的中国同样深受灾害之苦。首先,
纷至沓来的旱灾、歉收、增税和政治腐败引爆了
一波贼寇作乱的风潮。随后在1644年,一个名叫
李自成的人自封为王,打败了明朝皇帝(他死于
自杀)士气消沉的卫队并攻占了北京。几乎在顷
刻之间,清军入关击败了李自成,令北京再度易
手。在此后的30年里,清朝用无情的暴力手段将
统治权扩展到了全境。数百万人在明清易代之际
死于非命。
世界上得以完好无损、安然度过17世纪中
叶的地区屈指可数。北美和西非都经历了饥荒和
野蛮的战争。在印度,紧随洪水而至的旱灾于
1627~1630年在古吉拉特造成100多万人死亡;
同时,莫卧儿帝国的一场恶性内战加重了
1658~1662年的另一次旱灾的灾情。在日本,几
次减产歉收在1637~1638年于日本南部的九州岛
上引发了日本近世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叛乱。五
年之后,一个格外严酷的寒冬造成的饥荒在日本
导致约50万人死亡。
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形成的这种“致命合力
”在人口、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层面引发了绵延
两代人之久的大灾难。这一时代的人们确信他们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难险阻,这也促使他们之中
的许多人将不幸经历记录下来警示他人。“那些
生活在未来世代的人将难以相信,我们当今这些
人经历了怎样的艰辛、痛苦和不幸。”意大利修
士弗朗西斯科·沃尔西奥在他的《瘟疫日记》中
如此写道。伦敦匠人尼西米·
从北美大陆到江户时代的日本,从中国东北到南部非洲,十七世纪的人类世界经历了一场空前广泛而深重的浩劫。面对饥荒、瘟疫与革命,大明王朝、奥斯曼土耳其、莫卧儿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等传统强权纷纷陷入动荡,但定义了现代文明的新思想、技术与制度设计也开始在荷兰、英格兰等地开始萌芽,人类历史的命运在一系列的“创造性破坏”中走向关键的分歧点。这一切只是巧合,还是一场全球“总危机”的表征?历史学家杰弗里·帕克运用气候科学与历史文献的双重证据,有力论证了十七世纪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崩溃之间的关系,在全球化备受考验的今天敲响了预防“全球危机”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