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事,硝烟,一部国共存亡争锋的通史;文韬,武略,一幅斗勇谋智决胜的写照;生命,精神,一座满载将士功勋的丰碑;名将,决策,一曲神州大地解放的凯歌!
本书以图文互动的形式,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的史料,再现了
国共两党在天津展开的生死大决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总攻天津卫/国共生死大决战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
作者 | 刘晶林 |
出版社 | 军事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战事,硝烟,一部国共存亡争锋的通史;文韬,武略,一幅斗勇谋智决胜的写照;生命,精神,一座满载将士功勋的丰碑;名将,决策,一曲神州大地解放的凯歌! 本书以图文互动的形式,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的史料,再现了 国共两党在天津展开的生死大决战。 内容推荐 从1948年12月12日开始。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6个纵队和华北军区1个纵队向平津塘急进。至20日,东北野战军3个纵队分别占领唐山、军粮城,咸水沽、杨村、杨柳青等地,割断了国民党津塘间联系,包围了天津。 1949年1月12日东北野战军攻津部队扫清天津外围各据点。1月14日10时,在天津国民党军拒绝放下武器、和平解决的情况下。东北野战军发起总攻,经29小时激战。全歼守敌,生俘敌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天津获得了解放。 天津攻坚战,是以战斗消灭拒绝和平解放的敌人的方式,后被毛泽东总结概括为“天津方式”。 目录 第一章 利剑出鞘,刀锋铮铮作响/2 1.于无声处听惊雷/3 2.瞬间美丽过后/13 3.该出手时,就出手/20 4.一剑封喉的特殊效果/28 第二章 在点与面之间灵活穿行/42 1.一个重要的日子/43 2.这个“抢”字大有文章 /52 3.与飞机拼刺刀/62 4.靠“铁脚板”打赢这一仗/67 第三章 一颗子弹在向目标接近/74 1.3个纵队的将领共同签发了一份电报/75 2.不能让敌人逃走/81 3.放弃.是为了更好地获取/87 4.新版杨柳青年画94 第四章 一团永远理不清的乱麻/106 1.侯镜如与段法/107 2.冬天里的一把火111 3.蒋委员长派人来116 4.绑架.即将发生时……/121 第五章 鸽子的翅膀轻轻拍打着流云/132 1.不再沉默的“光杆司令”/133 2,第一次“亲密”接触/139 3.信使.挺胸昂首走进了历史/147 4,一个迟到的决定一153 第六章 伸出你的手来,拉你一把/162 1.“和平老人”刘厚同/163 2.傅冬菊和她的父亲/170 3.所有的足迹大地都会知道/178 4.“头等战争罪犯”傅作义/182 第七章 横扫千军如卷席/194 1.重任在肩/195 2.真真假假、虚虚实实/202 3.生死极速:29个小时/208 4.大战之前的那个夜晚/213 第八章 当炮火映红历史的天空/226 1.护城河水的涨与落/227 2.天津啊,天津/232 3.一束不灭的火焰/236 4.民权门前拔“钉子”/242 第九章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上的人们/252 1.高高飘扬的战旗/253 2.奇袭258 3.位于护城河的跨越/261 4.“坦克兵”的传奇经历/268 第十章 风展红旗如画/278 1.攻击、攻击、再攻击/279 2.噩梦未醒的陈长捷/283 3.追撵敌人狠狠地打/288 4.天津方式/296 试读章节 2.瞬间美丽过后 这是一个不眠之夜。 北平。傅作义在他“剿匪”总司令部宽敞的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傅作义有个习惯,喜欢思考问题时把两只手分别掐在棉裤的后腰处。这样一来,他的胸便挺得很直。于是,傅作义以标准的军人姿势,挺着胸,在屋里来来回回很有规律地走动着。木地板在他的脚下发出一阵阵节奏感很强的嘎吱嘎吱的声响。 在这个夜晚,傅作义已经踱步多时了。 傅作义从南京飞回北平,迫不及待地做了两件事: 一件是密令军需处长将他的一部分私人钱财,通过作汽车生意的美国商人甘成恩,以在天津付款,香港交货的方式,购买大量的汽车轮胎,进行倒手,将财产转移到香港。傅作义日常生活极其俭朴。他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不跳舞,着装和士兵一样,扎腰带,打绑腿;在饮食上,讲究清淡,每餐分别以白菜、豆腐、山药、鸡蛋为主,尤其偏爱吃家乡的没碱馒头和小米稀饭……但这一切并不妨碍他有钱。眼下,华北战事迫在眉睫,傅作义即使再忙,也要把自己多年的积蓄安置妥当。 另一件事是派副官将家眷刘芸生和几个子女送往重庆。当傅作义把这个决定告诉夫人刘芸生时,他尽量使自己的语气平静下来,仅是故作轻松地说:“你带孩子们到南方去吧,那里天气暖和。去了,不要着急,好好玩玩。等开春了,再回来。”他怕说重了,吓着夫人。毕竟形势严峻。不久之前,偌大一个东北,好端端不到两个月时间,就被卫立煌折腾得一败涂地,最后连根带梢整个儿交给了共产党。虽说南边还有刘峙,可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率领的大军,正张开铁臂向他合围。刘峙能逃过这一劫吗?据悉,东北失利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曾召集美国在华联合军事顾问团高级人员及各兵种武官开会,讨论国民党政府的军事形势,尤其是华北战局。这位大使认为:鉴于局势的再度恶化,中国或是美国都不能得到采取军事措施的充分时间以挽回军事局势。在华北地区,傅作义不能抵挡共产党在华北所能集中的力量对他的进攻……瞧,就连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都这样悲观,傅作义不能不防啊!傅作义需要做必要的准备,安排好夫人与孩子,以免除后顾之忧。 现在,这两件事都办妥了,接下来傅作义需要着重考虑的是针对华北的军事形势,制定相应的对策。 此时,夜已经很深了。 傅作义仍在屋里不知疲倦地来回踱步。灯光把他的影子忽而投向身后,忽而抛向身前。于是,那个黑黢黢的影子总是跟着他,频频地晃动。 1948年11月2日,解放军占领沈阳,宣告国民党在东北的战事以失败告终。蒋介石得此噩耗,痛苦之余,当即决定于11月4日在南京召开高级军事会议,研究军事形势,以便制定华北地区的防御方针。 傅作义参加了这次会议。 傅作义得知,美国人对华北战局趋于悲观。美国驻华联合军事顾问团团长巴大维口无遮挡,竟然在不该说的场合说出了这样的话。他说:“满洲和它的30万左右最优秀的军队的丧失,是对国民党政府的一个令人吃惊的打击。就我看来,军队的丧失是最严重的结果,这实在是国军死亡的开端。共军增添了36万人的军力,现在可以自由行动,进攻关内,对华北因此不可能有任何保全的希望。”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随后竟也面无表情地说:东北的失败是“国民党最后一连串军事失利的开始”。 不过,尽管如此,美国人对傅作义还是挺够意思的。据傅作义所知,美国”国会中有人认为掌握华北兵权的傅作义是一位第一流的军人”,“以为傅氏颇有可为,征诸过去事迹,为欲遏共党,径与傅氏签订援助契约”。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司徒雷登曾于9月中旬承诺直接向傅作义提供两个军的武器装备,过后虽然被蒋介石拒绝,但东北失利,情况发生了变化,蒋介石转而又同意了由傅作义直接从美国人那里接受援助。这是一件让傅作义十分高兴的事情。 与美国人的看法不同,蒋介石一方面认为,目前的军事形势是抗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时刻,另一方面却觉得,东北虽然失利,但在关内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基础却并未动摇,与共产党的实力相比较,国民党仍然居于优势。于是,蒋介石不止一次地强调:”东北战事虽告失利,但共匪主力尚难遽予华北局势直接威胁”,“华北国军战意战力均佳,且已有坚强部署,共军窜犯占不了便宜去”。蒋介石还认为:“傅总司令作战精神与战略之运用,均极勇敢周备”,只是“适时加强战力,整个战局无虞”。 而对于华北局势,傅作义却有着自己的主张。傅作义虽然意识到“东北不保,华北亦难独存”,但毕竟他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共军一时又能奈他如何7所以,当傅作义来到南京,由何应钦在傅作义的下榻处,转达了蒋介石关于内定傅作义为东南军政长官,华北的部队全部从海上南撤的意见后,傅作义在会上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傅作义面对蒋介石,义正词严,积极主战。 他说,我对华北局面还不像人们说的那么悲观,我自信还有扭转华北危局的办法。 他说,固守华北是全局,退守江南是偏安,历史的教训值得深思,也免得被外国人耻笑。 他说,非万不得已时,不应南撤。 他说,我们完全可以固守平、津、塘、沽,依海作战。 他说,在东北野战军入关之前,他可以再扩充20万至50万军队,加固津塘80公里弧形阵地,以完善平津防御体系…… 傅作义的一番慷慨陈词,竟让蒋介石对于北平和天津究竟是放弃还是固守,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从南撤的角度来讲,目前傅作义的部队是他惟一能够调动的机动兵力。徐州的刘峙,要是万一经不住”共匪“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的联合打击,丢了徐蚌,南京、上海便岌岌可危。那么,傅作义的移师,对于加强长江防线,无疑至关重要。然而,换一个角度讲,傅作义抬腿就走,往南一撤,就等于放弃平津,一枪不放,就把整个华北轻而易举地送给了”共军”,这让他咽不下这口窝囊气不说,还必将在政治上引发地震,动摇人心。再说,傅作义的数十万人马也不是你想撤,就可以顺顺当当安安全全撤走的。你想,如果从陆上走,解放区和黄河天险,注定是道拦路虎;如果从海上行,也并非易事,人多船少且不说,渤海湾冰冻期将至,老天爷实在是不帮这个忙啊!于是,蒋介石见傅作义力主固守平津,反倒动了心,最后决定顺从傅作义,在华北地区采取“暂守平津,控制海口,扩充实力,确保津沽”的方针。为此,会议结束时,蒋介石握着傅作义的手,十分动情地说,宜生,华北拜托给你了;党国的命运,也拜托给你了!记住,务必要以一部分兵力守备北平,以主力确保天津,一旦华北不能支持,立即由海上南撤。 其实,傅作义主战,是他小算盘打得精的结果。傅作义不愿意离开绥远。在他的部队中,绝大多数官兵均是绥远人。绥远是他起家的根据地,他的命脉所在。一旦离开绥远,离开那片热土,他这棵大树就没了根,蒋介石会随时随地把他和他的部队吃掉。蒋介石集团派系林立,傅作义不是他的嫡系。所以,南撤,对于傅作义,就是死路一条。 而坚守平津,情况就不同了,一是美国政府不愿意放弃它在华北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利益,愿意为傅作义投资,花大本钱,提供武器装备等物资,以及1,600万美金的援助;二是一旦打起仗来,万一局势不妙,他傅作义随时可以西去绥远,或从海上开溜;三是还有一条不便透露的退路,那就是罢战求和,保存实力。傅作义懂得政治斗争的作用,既然蒋介石已无力挽回败局,他何必去当殉葬品呢! 于是,回到北平之后,傅作义在兵力部署上,并未按蒋介石的旨意,将主力集中于津、唐、塘地区,而是将自己的嫡系部队17个师置于平绥路东段和北平以西一带,为必要时西撤绥远留一手;将蒋系部队的25个师配置在北宁线平津唐段和北平以东地区,阻挡“东北虎”入关,并保持海上通道的畅通无阻……如此一来,傅作义摆出了长达500公里的长蛇阵,蛇头在唐山、天津,蛇腹在北平,蛇尾则甩向了宣化、张家口。 傅作义喜欢这条”长蛇”。他知道世上没有龙。所谓龙,是人们根据蛇想像而来。后来龙就成了历代帝王的象征。由此,傅作义相信他摆出的这条龙一样的“长蛇”阵,一定能够在这决定命运的紧要关头,大显神通,给他带来好运! 傅作义继续把手掐在棉裤后腰里,挺着胸,在屋里来回走着。 门被推开,勤务兵悄悄地走了进来,给傅作义倒了一杯热茶,放在桌上,然后悄悄离去。 办公室里仍旧只有傅作义一个人。 傅作义在边踱步边思考问题。 他在想,一条兼顾东逃西撤的”一字长蛇阵”已经布好,争取在三四个月内扩军20万人的任务已经交给河北省主席楚溪春和保安司令陈光斗,并且正在落实之中。而各防守区主官的人事安排也已就绪……至于兵力部署方面,蒋介石对他没有放弃张家口,相反还在张家口设立了一个防区,不太满意。蒋介石明确认为,要“以固守海口为主”。蒋介石令傅作义“以主力保守塘沽、大沽、天津”,“确实控制一个海口”。可是傅作义不买他的账。傅作义所作的部署表明,能战则战,一旦战局不利,到了非走不可的时候,他的部队便通过张家口,西撤绥远,而蒋系的部队,则可移至塘沽海口,从那里通过海运进行南撤。这是傅作义必须坚守的一条事关他的部队生死存亡的底线。除此之外,傅作义想来想去,觉得似乎没有什么漏洞了,他已经把固守平津的计划实施得十分完美。 尤其让傅作义放心的是,东北的“共军”不会立即入关,这样一来,在华北,他的部队与“共军”的部队相比,兵力上他占有很大的优势。傅作义认为,东北的“共军”经过辽沈战役,消耗过大,如果没有四五个月的休整和补充,绝对是入不了关的。对此,傅作义的手下,津塘防区中将副司令、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也同意他的看法。陈长捷的观点是:“最可顾虑的是东北解放军的入关。但估计经一度大会战后,需要一段时间的休整,从战争史实看,都得3个月以后才能举行另一次会战。现在东北解放军要消化辽沈的大战果,从事扩展,或者半年才能大举行动。”陈长捷是福建人,17岁时入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在阎锡山的晋军中任职,因为得罪了阎锡山而被傅作义收留。从此,陈长捷跟定傅作义,成了傅作义的嫡系。1948年6月,傅作义特地将陈长捷由兰州调来华北,出任了天津警备司令。所以,陈长捷关于东北“共军”暂时不会入关的言论。傅作义十分爱听。但傅作义此时忽略了一点,既战争的规律,不仅具有普遍性,还有特殊性。眼下,傅作义只是对战争进行了一般性的认识。他把问题看得过于简单了。 天亮的时候,傅作义仍在办公室里来来回回地走着。 是勤务兵拉开窗帘,让早晨的阳光照进屋里,才使傅作义意识到新的一天到来了。 此时的傅作义虽然劳累,但心情很好。他走近窗口,朝屋外看去。他看见了正在升起的满天朝霞。他忽然发现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竟有那么多的云朵被霞光浸染着,真是太绚丽了! 然而,傅作义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即朝霞看上去很美,但很快那种美丽便会消失。尔后,取代朝霞的大多是乌云,或是闪电,甚至还会有雨雪…… P13-20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