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现当代作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本书将为你介绍这位著名作家的生平事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巴金--在历史叙述中/李辉传记作品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李辉 |
出版社 | 湖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巴金,现当代作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本书将为你介绍这位著名作家的生平事迹。 内容推荐 本书是《李辉传记作品》系列之一,为读者介绍了现当代名家巴金的生平事迹,主要内容包括巴金的梦想与现实之路、作品、情感生活、晚年生活等。本书将为读者展现最立体的一面。 目录 新版序言 望尽天涯路 一在巴黎感受巴金 二看那少年浪漫时 三“精神上的母亲”引他前行 四讲述大革命的悲剧 五拿起笔,融入世界的呐喊 六巴金——一个笔名的解读 七鲁迅,为他挡住风沙 八历史在他心中 九思想史是奔腾的江水 十“你是不能搁笔的” 十一与大众共享 十二巴黎,永远的留恋 何处是归程? 十三凝望夔门 十四什么样的家? 十五敏感与忧郁 十六热情在文学中燃烧 十七面对觉新,他看见了自己 十八乡关何处? 十九“李先生,你好早啊!” 二十痛在心中,爱在梦里 二十一巴山蜀水路千程 二十二生命在历史中延续 新版后记 试读章节 巴金初到巴黎旅居的旅店与塞纳河相邻,河上有好几座桥通向对岸的西岱岛,巴黎圣母院便耸立岛上。那天我从巴黎圣母院的钟塔下来,往河对岸的拉丁区走去。翻阅旅游书,我发现途中将路过龚塞榭峄(conciergerie)监狱。在18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这里曾关押过许多风云人物,现在被辟为博物馆供人参观:路易十六王后在这里关押过,罗伯斯比尔、丹东也在这里关押过,刺杀马拉的姑娘哥代也在这里关押过。他们都先后从这里被送上了断头台。很少有游客走进这里参观。而我,却因巴金描写过他们,也因阅读巴金而熟悉了法国大革命的故事,便对之兴趣盎然,一个人走了进去。 博物馆里静悄悄,除我之外只有几个游客,他们和我一样都捧着一本旅游书对照着不时可见的展览说明在观看。让我逗留时间最长的是关押过王后的囚室。印象中囚室里,除了说明之外,似乎还有一两幅油画。过道上的一间昏暗的看守室里,制作有逼真的看守蜡像,那副装束,渲染出一点儿当年景象。庭院不算小,想象中,在被押向断头台之前,罗伯斯比尔、王后、哥代他们就是在这里仰望天空,发出生命中最后的叹息。树木葱翠,有几棵高大挺立,树枝伸向二楼。不知这些树是否就是当年遗迹,它们目睹过这里的风风雨雨吗? 在现代中国,除少量专家之外,还没有别的人能像巴金这样熟悉法国大革命历史,熟悉一百多年前发生在巴黎的那些悲壮的人与事。 其实,未到巴黎,巴金已经对这里的历史非常熟悉了。离开上海之前,在巴金完成的一系列翻译和写作中,除了法国思想家蒲鲁东的无政府主义著作外,《法国安那其党人的故事》应该是巴金笔下最初的直接与法国有关的作品。不过,这时撰写的主要是关于20世纪初叶前后的法国故事。 法国是世界上无政府主义势力最大的国家之一,早在19世纪末,巴黎就陷入无政府主义者造成的一系列恐怖活动之中。1891年“五一节”,因工人游行引起与警方的冲突,最后无政府主义者德康被捕,判处了六年徒刑。这一审判激起了法国无政府主义者的愤怒。第二年起,恐怖主义者拉瓦舒尔等人密谋了一系列暗杀和爆炸事件以示抗议,结果法国总统加尔诺在里昂被刺。对这些恐怖主义者的活动,巴金抱有较大的热情,他专门撰文,介绍这些人的活动,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说:“无政府党人的暴行,是由我们现社会中的种种罪恶和压迫做成功的,像暴风雨以前积累在空中的密云一样的使那暴风雨不可避免……所以这些暴行是救人类而非害人类的,只要那种少数人享受多数人受苦的情形还存在,这种暴行也是不可避免的。不管我们赞成还是反对这种暴行,然而这里牺牲自己生命来拯救人类的先驱者,毕竟是值得我们祝福的。” 就是在法国,巴金继续着对这些历史故事的研究和写作,他在这里将自己撰写的关于法国、俄国等国无政府主义革命者的文章编选了一本书,书名就叫《断头台上》(这本书在1929年出版)。他说:“我自己早在心灵筑就了一个祭坛,供奉着一切为人民的缘故在断头台上牺牲了生命的殉道者,而且在这祭坛前立下了誓愿,就是只要我的生命存在一日,便要一面宣扬殉道者的伟大崇高的行为,一面继续他们的壮志前进。” 来到巴黎,巴金的历史感慨显然延伸得更远。 巴金对法国大革命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法国大革命的目的就是“志在创建政治的自由与平等,相信由此可以实现万人的友爱团结与万人的安乐”。他肯定法国大革命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进步意义。他说:“这在进步之路上可说是前进了一大步,它终于改变了欧洲全部政治的面貌,它推倒了法国的君主政治,建立了一个共和国,废除了封建制度,取消教会贵族之绝对的统治,它影响了欧洲大陆,使之走向进步的路上,又广布民主思想于全欧。”正是从反封建的意义出发,巴金把法国大革命看作人类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端,他说:“假如没有法国大革命,我们现在不知道还在怎样一个时代呵!”他曾称自己是“法国大革命的产儿”,这是说,法国大革命影响了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是法国大革命的继续和发展。因此,法国大革命所体现的革命思想、斗争精神,也就熏陶、影响了中国的群众,推动了“五四”运动——爆发在东方古老国度上的民主革命运动。巴金还说过“我是五四运动的产儿”,这两句话其实包含着同样的内容。 P26-27 序言 我仅浏览了书稿的开头就来写这篇小文,违反了我一向的自律,但因有些话急于说出来,也就顾不上破例了。 在这里,李辉,作为巴金生平思想和著作的研究者,终于不是从辩诬的角度,而只是如实地、毫不遮掩地写到了巴金与无政府主义的关系。 巴金自己说过,他是“五四”运动的产儿,他又说过,他是法国大革命的产儿。他从少年时代就服膺“自由,平等,博爱”的信条。十四五岁正值五四狂飙乍起,他就以可贵的聪颖,接触了纷繁的新思潮。他是富家子弟,但他深知其内里,他认定所有体现了宗法礼教秩序的家庭,都是无自由无平等也无爱可言的牢笼,也正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因此,并非为谋个人的温饱和出路,而是出于良知,对无权无钱贫病困顿者的同情,对人压迫人的不平,对一切非正义的愤懑,使他苦苦寻找改造社会的道路;这时他从西欧和俄国的历史中邂逅了那些激进而忘我的革命者,邂逅了无政府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在20世纪20-30年代,他身体力行地参与了无政府主义的宣传和抗议行动。在他这里,无政府主义,就是迈进“门槛”,为建立一个自由平等、互助互爱的社会而不惜牺牲,它是弱者的道德,也是弱者的理想,而巴金自觉地站在弱者一边。 如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而无政府主义传入中国还要早些。从晚清一些志在推翻清皇朝的党人身上,就可以找到无政府主义者人格和行为的影响。“五四”时期,无政府主义的传播是跟共产主义的传播同时进行的。民国初年被军阀政府杀害的工人运动者中,就有英勇的无政府主义信徒。在早期共产党人中,特别是其中的知识分子,许多人都接受过无政府主义思潮,甚至可以说是从无政府主义走向革命的。不但第一代,第二代,这样的情况直到1949年前参加中共领导的革命的新一代中,也不鲜见。 如果查看30—40年代(主要是抗日战争开始前后)革命者档案中的自述,相当数量的青年知识分子都会说到,他们是在革命文学的影响下投身革命的,其中就包括巴金的书,例如众所周知的《家》和其他著译。这些作品对当时社会制度人情世态的揭露和抨击,令他们共鸣,令他们感奋,令他们要起而行,找一条对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路。但他们后来又会持批判态度说,像巴金这样的作家,并没能给他们指出明确的投向共产党的革命道路(例如《家》里的觉慧最后只是出川,曹禺《北京人》里的瑞贞也只是搭乘火车去了远方),而是实际生活中抗日战争爆发这样的机缘,以及国共两党的鲜明对比,使他们认定共产党是革命的和抗日的,别无选择。不过连有些仅仅是为了逃婚,为了争取婚姻自由的男女青年,受到了《家》的鼓励,也去了延安,去了解放区,则是事实。巴金小说里模糊的指向,与现实生活中的实体就这样重合了。记得在文革以前,我们议论这种现象时,曾经开玩笑说,巴金给共产党招兵买马,该记大功! 李辉中肯地指出,经常出现在巴金早年书里的“革命”,“信仰”,“事业”,其内涵是要从巴金写作时的思想来认定的。没有附加语也就没有确指,固然是不言自明的默契,也有不得不尔的苦衷。在不同的语境,便产生各有所指的歧解,乃历史条件的变动使然,却不是任何人故意的误导。 恰恰是十月革命的胜利,布尔什维克建立苏维埃政权,使反对阶级专政的依国无政府主义者的遭遇,比革命前更加困难;19世纪作为革命者头上的光环,换成了20世纪初沦为“反革命”的荆冠。在俄苏,无政府主义者或是流亡国外,或是受到镇压。在中国,无政府主义则不仅于“五四”前后被军阀官僚视为与共产主义“赤化…‘过激”难以区分的洪水猛兽,而且随后更陷入左右夹击的困境,很有点像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托洛洛茨基派,不能见容干中国两大对立政治势力的国共两党。作为政治派别的无政府主义遂不复存在。作为思潮的无政府主义,1949年前偶或散见于出版物中,1949年后则完全绝迹。年轻人只能从《列宁在1918》一类苏联影片中瞥见“无政府主义者”的漫画像,或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听到把违背“无产阶级司令部”的“战略部署”的行动叫作“无政府主义”了。 巴金与无政府主义的历史关系成为他一生尤其是后半生劫难的根源。在文革批斗时封之为“反共老手”,到文革后的“清除精神污染“中,还有人揪住不放,大有必欲置诸死地而后已之势。其实,那些气势汹汹的批斗家并不知无政府主义为何物。因为几十年来中国大陆各种版本的历史普及读本里,早就无一语及于无政府主义了。 谈论巴金而不涉及无政府主义,总是让人感到隔着一层。完全不了解无政府主义的渊源,也难对巴金其人和他的作品有比较透彻的实是求是的理解。顺便说一句题外的话,对于世界范围的无政府主义,它从19世纪到20世纪的理论和实践,它在各国社会生活中曾有的影响,它与各种革命思潮和实际运动的关系,也是一切想要认真了解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人所应该具有的背景知识。 李辉此书,在这一点上,试图引领我们接近巴金精神世界的一个“禁区”。当然,这个禁区不是巴金自设的,相反,他几十年来以白纸黑字的形式坦陈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只不过他的由衷的倾诉,他掏给读者的心,往往被历史的烟雾遮蔽了。 李辉用他特有的散文笔调,绝不故作艰深,却让我们一下子接近了那几乎被遗忘甚至被抹煞了的历史。历史只有拂去尘封,刮去油彩,还其本真,才显得逻辑分明,真实可信。这样的文字也就使人感到亲切。 我愿意接着读后续的书稿。 后记 2005年10月17日,星期一,下午7时6分,巴金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几天前,在得知巴金病危的消息时,我正在德国i赶紧往上海打通电话询问。小林告诉我:“爸爸昨天突然状态特别好,拼命想说话的样子……” 几天后,巴金所有想说的话,随着生命结束而永远也无法说出了。 再过一个多月,11月25日,就该是巴金101周岁华诞,他没有等到这一天。他终于从病魔的痛苦折磨中解脱了。 早在七十年前,年轻的巴金曾这样表述过他所感受到的生命的运动: “我常将生比之于水流。这股水流从生命的源头流下来,永远在动荡,在创造它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以达到那惟一的生命之海。没有东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还射出种种的水花,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爱和恨,欢乐和痛苦,这些都跟着那水流不停地向大海流去。我们每个人从小到老,到死,都朝着一个方向走,这是生之目标。不管我们会不会走到,或者我们在中途走入了迷径,看错了方向。生之目标就是丰富的、横溢的生命。” 儿女满足了父亲的愿望——巴金的骨灰与妻子萧珊的骨灰相交融,一起撒进了东海。从三峡奔泻而下的青春激流,终于汇入了浩瀚大海。生之目标的追求如今结束了。从此,一个矛盾、痛苦然而又是丰富、伟大的生命,走进了历史。 他为亲友留下了温暖而美好的记忆;他为历史留下了《家》、《春》、《秋》,留下了《寒夜》,留下了《随想录》;他为未来提供了说不尽的政治的、文化的话题…… 巨星陨落。光还亮着。 巴金永远不会在我们的视野里消失。我相信,在以后的许多日子里。当人们面对现实感到寂寞和困惑时,会经常想起他。他的痛苦、他的悲剧、他的文学、他的人格、他的思想……将使怀想他的人们不断地从中感到温暖,受到鼓舞,从而多一些反省,多一些坚毅,多一些生存的勇气和力量。 在未来的日子里,巴金必然成为人们扫描、分析、解读的对象。巴金,他将永远活在在历史的叙述中——不管叙述者是谁,不管叙述者采取何种方式、持何种态度。在不同的历史叙述中,巴金生命的全部,将变得越来越清晰。由此,人们也就有可能以更加客观的态度,深刻地认识他所生活过的时代,理解他的复杂人生。 在历史叙述中,巴金生命的意义与我们同在。 二十几年前,在复旦校园里,我与同窗陈思和在贾植芳先生指导下开始研究巴金,并合作完成了我们的第一部著作《巴金论稿》。可以说,我这些年的传记写作正是起步于巴金研究。因此,当我有机会再度撰写这本关于巴金的传记时,以往的阅读、考证与观察,也就自然而然成了今日写作的准备。 2004年,四川人民出版社邀请陈丹晨先生、李存光先生和我联合主编一本大型图录《百年巴金——一个知识分子的历史肖像》,并由我负责撰稿,以庆贺巴金百年华诞。作为一本文学传记,需要基于史料,但同时又需要避免过多的考证和学术分析。因此,在写作中,我努力以更具文学性的散文手法,来描绘一个丰富、复杂的生命形态。我尝试以一种新的、更灵活的结构来写巴金的传记。上卷《望尽天涯路》,侧重于思想与精神的历史叙述;下卷《何处是归程》,侧重于情感与家庭的历史叙述。我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叙述角色直接放进来,使其更具现场感,行文或许也就有可能变得较为灵沽和生动,具有一定跳跃感。 如今,在巴金周年祭即将到来之际,经征得四川人民出版社同意,我将该书文字进行修订后,以《巴金:在历史叙述中》为书名列入“李辉传记作品系列”之中,交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文字单行本,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巴老的缅怀之情。同时,今年是“文革”爆发四十周年,也谨以此书纪念反思“文革”的巨著《随想录》出版二十周年。二十年已然过去,巴金的历史反思意义至今仍显其尖锐与深刻。 在此,对贾植芳先生的指导,思和兄的多年帮助,陈丹晨、李存光等诸位先生的帮助,四川人民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的支持,一并谨致诚挚谢意。 2006年9月9日 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他为亲友留下了温暖而美好的记忆;他为历史留下了《家》、《春》、《秋》,留下了《寒夜》,留下了《随想录》;他为未来提供了说不尽的政治的、文化的话题…… 巨里陨落。光还亮着。 巴金永远不会在我们的视野里消失。我相信,在以后的许多日子里,当人们面对现实感到寂寞和田惑时,会经常想起他。 ——李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