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反映的是作者从事创作的绘画成就和所表现的对象。全书共分三个部分:俄罗斯作家肖像、俄罗斯友好人士及汉学家和俄罗斯的风光(包括苏联时代一些加盟共和国的风光)。该书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不仅适合艺术人士阅读,也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画俄罗斯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作者 | 高莽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反映的是作者从事创作的绘画成就和所表现的对象。全书共分三个部分:俄罗斯作家肖像、俄罗斯友好人士及汉学家和俄罗斯的风光(包括苏联时代一些加盟共和国的风光)。该书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不仅适合艺术人士阅读,也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从事创作的一个方面。主要反映的是作者的绘画成就和所表现的对象。本书共分三个部分: 一、作者画的俄罗斯作家肖像。其中包括几十位俄罗斯作家(一部分是苏联时代的其他民族作家)。 二、作者画的俄罗斯友好人士及汉学家。这里主要是作者所接触过的一些人物。 三、作者画的俄罗斯的风光(包括苏联时代一些加盟共和国的风光)。 目录 序/1 俄罗斯作家画像/1 亚·普希金(1799--1837)/2 尼·果戈理(1809--1852)/20 亚·赫尔岑(1812--1870)/24 塔·谢甫琴科(1814--1861)/27 伊·屠格涅夫(1818--1883)/29 费·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32 列·托尔斯泰(1828--1910)/38 阿拜·库南拜乌勒(1845--1904)/44 安·契诃夫(1860 1904)/48 马·高尔基(1868--1936)/56 安·阿赫马托娃(1889--1966)/61 鲍·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67 弗·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72 谢·叶赛宁(1895--1925)/77 瓦·卡达耶夫(1897--1986)/84 阿·苏尔科夫(1899--1983)/85 亚·法捷耶夫(1901--1956)/86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91 鲍·加林(1904--1983)/95 玛·斯米尔诺娃(1905 1993)/96 鲍·波列沃依(1908--1991)/97 马·唐克(1912—1995)/98 谢·米哈尔科夫(1913一)/99 谢·扎雷金(1913--2000)/100 谢·沃罗宁(1913一)/101 米·阿列克谢耶夫(1918一)/103 丹·格拉宁(1918一)/104 伊·斯塔德纽克(1920--1994)/107 穆·卡里姆(1919--2005)/109 达·库古利季诺夫(1922--2006)/110 格·巴克拉诺夫(1923一)/112 拉·加姆扎托夫(1923--2003 )/115 鲍·瓦西里耶夫(1924一)/120 布·奥库扎瓦(1924~1997 )/125 维·阿斯塔菲耶夫(1924--2001)/126 弗·索洛乌欣(1924--1997)/130 阿·阿纳尼耶夫(1925--2001)/131 叶·伊萨耶夫(1926一)/132 钦·艾特马托夫(1928--)/135 尤·雷特海乌(1930一)/138 罗·罗日杰斯特文斯基(1932--1994)/140 瓦·阿克肖诺夫(1932一)/143 里·卡扎科娃(1932一)/145 米·沙特罗夫(1932一1/146 斯·库尼亚耶夫(1932一)/147 法·阿里耶娃(1932一)/148 柳·希帕欣娜(1933一)/149 瓦·加尼切夫(1933一)/150 叶·叶夫图申科(1933一)/153 弗·马卡宁(1937一)/157 瓦·拉斯普京(1937一)/159 贝·阿赫马杜林娜(1937一)/160 蓉·莫里茨(1937一)/161 鲁·努列耶夫(1938 1993)/164 列·鲍罗金(1938--)/169 铁·普拉托夫(1939一)/171 伊·拉克沙(1940--)/172 弗·邦达连科(1946一)/173 萨·纳吉罗娃(1949一)/175 尤·波利亚科夫(1954一)/176 《赞梅图》中的俄罗斯艺术大师们/178 《巴金和他的老师们》画中的俄罗斯作家/186 友好人士·汉学家画像/198 阿·罗加乔夫(1900--1981)/199 伊·阿尔希波夫(1907--1997)/203 列·艾德林(1909--1985)/206 费德林(尼-费多连科,1912—2000)/207 列·齐赫文斯基《1918~)/209 米·巴斯马诺夫《1918~)/211 亚·季什科夫《1921--1982)/212 叶·莫尔恰诺娃(1922一)/213 列·杰柳辛(1923一)/214 列·契尔卡斯基(1925 )/215 弗·索罗金(1927 )/216 克·克留奇科娃/217 维·彼得罗夫(1929—1987)/218 格·梅里霍夫(1930一)/219 李福清(1932 )/221 阿·热罗霍夫采夫(1933 )/222 弗·库利科夫(1933—2005)/223 米·季达连科(1934一)/225 维·阿吉马穆多娃(1936 )/226 加·库利科娃/227 瓦·捷列什科娃/229 柳·布金娜/233 苏联·俄罗斯联邦写生画/234 1954年/235 1955年/238 1956年/239 1958年/246 1959年/247 1961年/249 1983年/250 1987年/259 1996年/278 1999年/283 2001年/295 2006中国“俄罗斯年”/308 跋/310 试读章节 伊·屠格涅夫 早在1943年,我十七岁时,从俄文翻译的第一篇作品,就是屠格涅夫的散文诗《曾是多么美多么鲜的一些玫瑰》。小小的年龄,我岂能理解那篇散文诗中深邃的思想和内涵?然而,正是那篇散文诗引我走上了文学翻译之路。 屠格涅夫在我研究翻译俄罗斯文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欣赏屠格涅夫优美的语言,他的文风,他阐述的内心感受的方法。 我一直想为我敬仰的这位作家创作一幅肖像,但阴错阳差,几十年过去了,却没有画成。好在我为他的生平画过几张插图。他与别林斯基,与列夫·托尔斯泰,与波里娜·维亚多等人在一起的画。 早在1843年,屠格涅夫二十五岁,发表长诗《帕拉沙》,得到比他年长七岁的著名评论家别林斯基的好评,从此二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别林斯基的文学观点对他影响深远,令他铭记一生,所以屠格涅夫临终前要求把自己埋葬在别林斯基墓旁。 屠格涅夫比列夫·托尔斯泰年长十岁。在未认识托尔斯泰之前,屠格涅夫读了他的小说,主动写信给这位年轻作家,预祝他伟大的未来。他言中了,托尔斯泰确实成了伟大的作家。 屠格涅夫与托尔斯泰都出身贵族,都意识到贵族豪门的腐化与没落,都为这一阶层唱出了挽歌。一个——幽美委婉,撕心裂肺;一个——声音雄厚,震耳欲聋。 屠格涅夫与法国歌唱家波里娜·维亚多别有一番凄楚的情爱。他们1843年相识,热爱一生。屠格涅夫生平最后二十年浪迹西欧。维亚多夫妻的家是他长期定居的地方,直到他逝世。 屠格涅夫在法国有很多文艺界朋友:乔冶·桑、福楼拜、左拉……他是最早被介绍到欧洲并赢得外国同行敬佩的俄罗斯作家。他的文学作品,他的人格魅力都征服了欧洲众多同行。 我国自从1903年开始介绍屠格涅夫以来,他的作品《猎人笔记》、《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等就成了深受知识分子爱读的著作。鲁迅先生曾说:“屠格涅夫译得最多。”巴金、丽尼等人则是屠格涅夫作品的主要译者。他们虽然转译自法文英文,但对屠格涅夫的作品别有深情。 直到今天,屠格涅夫作品仍然为世界读者所喜爱。 费·陀思妥耶夫斯基 我几次试图创作一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像,都没有成功。直到今天也没能把这位命运多舛的俄罗斯作家的形象用自己的笔画出来,只留下一些草图。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活多难,经历坎坷,思想复杂,作品深奥。 陀思妥耶夫斯基二十三岁时以翻译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欧叶妮·葛朗台》走上文学之路。他创作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是《穷人》(1846),通过两个受苦受难人的真诚爱情和不幸结局,揭示了社会的贫富对立和不公,具有鲜明的民主倾向。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末,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参加反农奴制秘密团体彼特拉舍夫斯基小组的活动而被捕入狱,后又因他在小组集会上朗诵过别林斯基致果戈理的信及筹办秘密印刷所而被判处死刑。 人已被押上刑场,沙皇突然改变决定,对他予以赦免——流放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后又让他在当地从军,服兵役五年。这九年的煎熬,是他心上的最灼热的烙印。 回到彼得堡后,陀思妥耶夫斯基把自己的感受写成文学作品,一次又一次刻画濒临死亡的人的精神状态,剖析人的心理活动,尤其是临终人的心理活动。他的《被侮辱和被损害的》、《死屋手记》、《罪与罚》、《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哪一部不在拷问读者?哪一部不让读者心灵颤栗? 俄国和欧美现代主义作家中不少人把陀思妥耶夫斯基视为自己的先驱。 高尔基一方面批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哲学观点,同时又称赞他是“最伟大的天才”,并说“就表现力而言,可能只有莎士比亚能与他媲美”。 鲁迅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极为钦佩,说他“伟大”,说他是“残酷的拷问官”,是“他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它们,不但剥去了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要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的洁白来。而且还不肯爽利的处死,竭力要放它们活得长久。”(见《且介亭杂文二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事》,1935年11月20日) 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81年猝然逝世。 1983年冬,我在莫斯科参观过陀思妥耶夫斯基儿时的故居纪念馆。他出生在专为救济贫民而建的玛丽亚医院的医生家里,在那里度过十六个春秋。贫民求医治病的凄凄惨惨的景象,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深深的印象。如今医院门口耸立着一座纪念碑。那天,参观结束出来时,天已黑,而且是冬天,我用彩铅笔画了一张速写。我觉得梅尔库洛夫为他雕塑的这座纪念像深刻地反映了他的心理状态。 同一年,我在列宁格勒(现已恢复原名圣彼得堡)又参观了他的故居纪念馆。了解了他写作许多著作的过程,他的第二任妻子斯涅金娜对他的关爱和帮助,看到了为他打字的原稿。 我在圣彼得堡名人公墓拜谒过他的墓。碑顶上是一个十字架和一个荆棘花环——苦难的象征。底座上刻有一句话:“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这句话摘自《圣经》,作为引言写在《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卷首。墓碑上的字是古斯拉夫文,现代人已很难认识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离开人世已有一百多年了,他笃信宗教,又嗜赌如命,但他的作品令人思考人生,他希望后人能够正视上帝,心身不被扭曲。 P29-35 序言 《我画俄罗斯》——这个书名是仝保民和张福生两位先生代我起的,它确切地概括了我这本书的内容和想法。 我和俄罗斯有悠久的情节。 儿时生长在我国北方国际城市哈尔滨。那里除了中国人以外,居住着几十个国家的人,俄罗斯人最多,经常和他们来往。 我在十年制学校读书时,就像是生活在一个国际大家庭中。爱沙尼亚人、立陶宛人、波兰人、犹太人……但以俄罗斯孩子居多。大家用俄语交谈说笑,吵架也用俄语。我们的语文课讲的就是俄罗斯文学,从《伊戈尔王出征记》到高尔基的早期的短篇小说。 俄罗斯文学的民主精神很早就渗透我的头脑,俄罗斯美术中的平民意识又加强了形象的认识。 阅读俄罗斯作家们所描绘的茫茫的雪原,蓝色的海洋,茂密的森林,石砌的城市,贫困交加的人物……都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 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俄罗斯方方面面的影响。 成年以后,我在中苏友好协会当翻译,在报刊当编辑,以及后来从事学术研究,主攻方向仍然是俄罗斯文学。回顾往昔的日子,我发现几十年来从没有停止对俄罗斯的关注与钻研。 《我画俄罗斯》是我从事创作的一个方面。主要反映的是我的绘画成就和所表现的对象。 《我画俄罗斯》一书分三个部分: 一、我画的俄罗斯作家肖像。其中包括几十位俄罗斯作家(一部分是苏联时代的其他民族作家)。 二、我画的俄罗斯友好人士及汉学家。这里主要是我所接触过的一些人物。 三、我画的俄罗斯的风光(包括苏联时代一些加盟共和国的风光)。 我像爱文学一样热爱绘画。 我爱绘画,因为文学和文学翻译不能表达尽我的形象思维。我想用绘画补充我没有用文字说尽的话。 我又不想单纯地从事绘画,因为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只追求绘画技巧出新,又非我所喜好。 我从事文学,同时又从事绘画,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互补作用。 我画的《赞梅图》和《巴金和他的老师们》,正好说明我的努力追求。没有文学的功底,说不出我要说的内容,没有绘画技巧也表达不出要表达的内涵。 我的画比较传统,没有新的手法与技巧。 我的一生就是如此过来的。 2006年春 后记 我和俄罗斯的情缘历时远不止半个多世纪。我研究过俄罗斯(包括苏联时代)的文学艺术,翻译过作家与诗人们的作品,写过有关俄罗斯文学与艺术的著述。 在研究和翻译俄罗斯文学的同时,我也在从事绘画事业。我画的对象主要是各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较多的是俄罗斯文学艺术界人士。我一直努力揭示他们的精神世界与心灵的壮丽。 我已年满八十。绘画在我的一生中带来过痛苦与悲伤,但感受更多的是幸福与欢乐。 我愿将我剩余的岁月和微薄的劳动,继续贡献给巩固人民之间永远的伟大的友好事业! 这是我生活经历的需要! 这是我艺术创作的追求! 这是我心灵的歌! 我知道,我的绘画作品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但,我在尽心尽力地创作。我还会在这条充满情趣和诱惑的艰苦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2006年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