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梁晓声先生依据大量史料内容,新近创作的纪实文学。全书30余万字,作者用细腻、形象、优美动人的文笔,描写了闻一多自清华求学,赴美留学至结婚生子,回国任教的学习、工作以及情感生活的一生,是闻一多生平的写照,也是文学欣赏、学习和写作的范本。
时代乃我们之父,文化乃我们之母。怎样的时代写怎样的历史,怎样的文化哺育怎样的人物。大抵如斯,莫奈其何。—— 梁晓声题
闻一多索性给胞弟一个台阶,接过瓶了,转动地看着问:“那,你们两个打算将这些美丽的小生命怎么办呢?”
闻家驷:“我早就想好了,全都做成标本,也代表你的一片心意,送给表妹!”
高真:“我不要……”
闻家驷打断地:“你不要?那你求我带你来捉?”
高真:“我……我想……我原本是想,一哥爱看书,做成书签,送给一哥!”
闻家驷:“一哥,一哥,你心里只有一个一哥!还莫如我自己都用线拴了,当一只只小风筝放着玩儿!”
闻一多:“驷弟,我不许你把它们都做成标本送给表妹,更不许你都用线拴了当小风筝放着玩儿。表妹,我也不会接受你用它们作成的书签,将这么美丽的小生命活活弄死了,那是何等残忍的事啊!”
闻家驷和高真一时怔怔地看他……
闻一多:“还是还它们自由吧!”
他说罢,打开瓶盖,于是一只只蝴蝶飞出,盘旋存黄灿灿的油菜地的上空,那情形煞是好看。
但是,瓶中还剩下一只蝴蝶不往外飞。
高真:“一哥,给我留下一只!”
闻一多却将那一只也轻轻抓出一扬手放飞了,并说:“你们多不小心啊,把这一只的翅子都弄破了,看它已无力高飞了,可怜的蝶儿!”
高真狠瞪了闻一多一眼,一扭身跑了。
闻家驷埋怨地:“这可是你惹她生气的吧?就留一只给她玩又有什么不行呢!”
闻一多望着高真背影一笑:“我惹她生气的,难道不会再哄她高兴起来?”P9
两年前我创作了电视连续剧《闻一多》。这从根本上说是一次任务性质的创作,对于任务性质的创作,一向是再三畏退的。更何况闻一多其人,所历时代,血雨腥风,波诡云谲。所蹈命运,潮推沙掩,一波三折——自忖非我所能把握。
然各方热忱人士,还是一致认为编剧再仟非我莫属。而我委实是盛情难却,也就只有从众所爱。一经承诺,竭力以匮乏之才情,求非分之成果。及完成,觉得自己差不多是半个闻一多研究的专家了。
我认为,闻一多的一生可划为三个阶段——诗人闻一多时期;文学学者闻一多时期;民主志士闻一多时期。
而不管哪一个时期的闻一多,都首先是一个爱国者闻一-多。强烈的爱国情感,不管在哪一个时期的闻一多身上,都体现得真挚而又饱满。即使在他面对尖锐圜是和复杂时局无所抉丛的情况之下,亦然。
这是我极敬闻一多其人的一点。
而不管哪一个时期的闻一多,都一直是一个诗心不泯的闻一多。即使在他成为民主志士那些凶险四布的日子里,他也仍然同时是一个诗人。他在那些日子里为中国之民主前途所作的多次演讲,都更意味着是一个诗人为围家兴亡所发的呼号。
政治上的闻一多,始终是一个天真的闻一多。
但是占令中外,又有哪一个诗人在政治上不是天真的呢?
但是古今中外,又有哪一个诗人在政治上不是天真的呢?
屈原是天真的;李白是天真的;杜甫是大真的。
闻一多的灵魂中,有屈原的孤哀;有李白的清高;也有杜甫的悲悯。
这是我极爱闻一多其人的一点。
电视剧总是要具有一虚构成分的。此乃电视纪实片对电视之剧难免要做出的妥协。
我也不得不这么做。但落笔时,心中总是特别惶惶不安,惟恐虚构而造成对真实的不敬。
好在,我笔下的闻一多,毕竟是有几分形似也有几分神似的。
我对闻立雕和闻立鹏两位长者感激至深。他们作为闻一多的儿子,对我信任且宽容。岂止他们两位长者,有时闻家三代,都那么友善地来做我的创作顾问和参谋。我和他们结下了良好的情谊。他们帮助我的诚意,每思每慰,百问不厌,实可亲也。尤其立雕前辈,亲笔所写供我参考的文字,足三五万矣!
由于经费的原因,剧本没有拍摄。现在,我斗胆将它印成书,权作最后的了结。在我,实存是为闻一多这一值得以文艺形式再现的人物,以及与他同时代的他的朋友们心存一份侥幸——或许有水平远在我之上的人士,裁陋料而成裳,并有能力促使它的拍摄……
那么,我将无私奉献这一点点素材。
我想,所有我的闻家的朋友们,也是愿意这样的。
2005年11月30日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