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专家是你一生的朋友、思想的朋友、企业的指路人,是一个共同体内的伙伴,目标是追求一种境界,即知识型企业、战略管理型企业的境界;作为咨询公司,则要把智慧服务作为全部服务的核心。本书作者,著名企业战略专家实践专著,首次提出管理新五要素:机制、规划、模式、渠道、执行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为香港富豪做咨询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王廉 |
出版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咨询专家是你一生的朋友、思想的朋友、企业的指路人,是一个共同体内的伙伴,目标是追求一种境界,即知识型企业、战略管理型企业的境界;作为咨询公司,则要把智慧服务作为全部服务的核心。本书作者,著名企业战略专家实践专著,首次提出管理新五要素:机制、规划、模式、渠道、执行力。 内容推荐 咨询不仅是一种对未来发展的预测,本质上它是一个智力整合商。而企业的竞争,靠的是三种基本力,即智力、财力、环境资源力,智力在三种力中是居于主导地位的。 国际上对咨询公司的评价或对咨询大师的鉴别标准,老练的客户都知道,如果这家企业或咨询师没有干上十年,是没有发言权的。成熟的咨询师至少要15年以上才能造就——还不包括个人不懈的努力。也就是说,一个高级咨询师,相当于从小学读到大学毕业,或从初中读到博士。这个过程是知识、经验、悟性的累积过程。 在中国,咨询业被贬低或戏称为“点子公司”;规划被说成是“策划”,并认为中国的城市与企业所需的咨询只是策划,也就是说,只要技术性的咨询,不要“技术+战略”的咨询。有些中国人喜欢亦步亦趋,用微观指导宏观,如黄河水利委员会要上万人,而莱茵河管委会就一幢四层灰色小楼,却能使莱茵河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河。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部分 战略管理决定企业成败 管理学“新五要素”决定企业战略管理 一、大企业产业扩张战略与咨询顾问初期程序 1.企业打造成熟主导产业的战略 2.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及战略管理设计 3.企业的战略使命 4.咨询公司与大企业接洽业务的初始程序 二、大企业产业扩张的战略选择与咨询公司的顾问程序 5.大企业产业扩张的战略选择 6.咨询顾问的“五条训令、五条禁令” 7.顾问业务的接触程序 8.富豪需要什么样的咨询 9.咨询项目账单 三、大企业如何抢夺核心高端资源 和咨询公司千亿元的项目咨询设计 10.抢夺核心高端资源战略 11.本土业务战略分析 12.咨询需要宰相的智慧 13.香格里拉智力:与董事长的谈话标准 14.策划“行业垄断”与控制千亿资产 四、知识强企战略与企业咨询顾问的生命周期 15.同中科院话别:知识强企 16.咨询顾问的价值:弹指百亿 17.企业生命周期顾问 18.顾问的“生命周期” 19.嘉华集团咨询前后的发展比较 第二部分 商业模式是企业决定性动力 价值管理是商业模式的核心 五、如何同富豪的CE0打交道 20.机会价值成本与咨询业的道德标准 21.CEO的专业构成与价值选择 22.策划每天千万元利润进账项目 23.企业如何选择咨询顾问 六、企业价值运营模式决定战略目标 24.差异与个性化价值咨询 25.发现边缘人与给总裁们做培训 26.咨询的最高境界 27.没有独立的企业管理咨询 28.商业模式也是循序渐进设计的 29.企业内控机制是价值管理的核心之一 30.告诉CE0专业以外的专业 七、大企业的战略蜕变规律与咨询业的五种视野 31.企业的三次蜕变与价值边缘化 32.咨询师是企业价值管理的高级策划师 33.港式——境外人才培养与广东的根本问题 34.咨询师的四次蜕变 35.上天入地的思维:咨询师的五种视野 36.六西格玛与企业转型升级的四个台阶对话 37.咨询是天使的职业 38.策划自己成为自己的超级CE0 第三部分 企业知识管理思考: 咨询公司须做好知识顾问 八、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知识强企为内涵 39.知识管理是可持续发展企业的核心 40.千亿构想南沙,推动一个城市升级 41.霍英东“红三角”决胜千里 42.三足鼎立:与“和黄”“长实”谈2005年全球知识走势 43.李嘉诚内地总部的经济决策 44.“高速公路之父”的前车之鉴 九、咨询专家的知识、地位与价格 45.谁无知识:一个500亿的战略咨询 46.香港第一女富豪的知识管理智慧 47.咨询专家的价值要以知识能力来计算 48.中国第一位国际知识型女企业家 十、企业没有咨询公司相伴——如红花没有绿叶 49.“新世界欢迎您”:一家知识型房地产公司的态度 50.富豪住豪华标准问的知识形象 51.与富豪探讨“泛珠合作机制” 后记:咨询业及咨询专家的出路 参考文献 附:王廉近年主要作品 试读章节 咨询需要宰相的智慧 咨询不能耍小聪明。综合起来,咨询专家在学习宰相智慧上要有自己的特色。 咨询专家多种多样,主要有技术工程型和战略规划设计型。前者是咨询公司的主力军,后者虽然人数少,但却是象牙塔。一个战略型的咨询专家,要具有领袖的胸怀,学者的专业技能,外交家的交际水平,公关的沟通能力。 作为一个团队,我们在这次活动中,可以说扮演的不仅仅是一个“师爷”角色,而且是一次战役的指挥者。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全面、周到、细致的谋划和策划。如先找什么人?他们可以为我们引荐什么人?什么时间、地点、什么主题等都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形成方案,写在纸上,并根据团队成员特点进行分工。如李启雄负责接洽、沟通,部长一级由我打电话,提前将方案准备好,对方提出要材料即刻传过去,而不是“几小时以后”。在去中南海时,连走什么路,用什么车,花多少时间都计划好了。 二是会见的主题。同领导见面,主题很关键,不能只讲“熊外婆”或听来访者讲“单位故事”,这些对方不一定有兴趣,要想会谈有声有色,必须有双方共同的话题。比如同刘延东、王兆国见面,我们设计了“金融风暴”这个话题,并引申为当股指上升100点时,期货指数、汇率的变化规律又是怎么样的?这就很新,是很有挑战的话题。又如李瑞环主席谈到对香港高科技缺乏的话题,我们应对的是:香港没有基础科学,但应用技术科学研究、集成、转化都是一流的,并以珠三角香港企业发展和香港企业创新为例,这样,会见者就很有兴趣,其中李瑞环主席与我们交流了两小时还不放我们走。 三是设计“黑匣子”,等待下一次见面“抖包袱”。会见快要结束时提出第二个话题,但申明今天没时间,领导忙,下次见面谈,这就为第二次见面留下伏笔。如第二次为香港的增长点与科技问题,李主席感兴趣,指定了大秘书同我们的直接联系方式,并在三个月内又与我们第二次见面。 我们总结了同吕先生打交道成功的经验:第一,他问宏观方面的问题,你必须当场回答他,比如他问我们中国的汇率问题会如何改革,中国有没有金融风暴出现的可能,我们除了引用国家有关政策外还谈了我们自己的看法,认为中国的改革是渐进式的,不会像前苏联或西方国家那样推进,这正是中国的特点。吕先生听了表示赞同。 第二,你必须懂得微观问题,所谓见微知著。有一次吕先生问我,想在北京开一个小型座谈会,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北京的房地产、建材、高科技投资环境,要我开一个名单。我开的名单是:建设部房地产司一位处长,北京市建材局一位处长,北京市科技局一位处长,另外五位分别来自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市政府办公厅、市信息中心、市政协、市经贸局,张建文先生问我为何没有高层人员,我说你们不是了解信息吗,吕先生首先是个商人,他应该喜欢这种务实的作风,我们这是量身定做。果然,吕先生看了这个名单,笑了笑,表示同意。 治国、治企一个道理,小胜靠个人聪明与智慧,大胜靠“法”与智慧,即小胜靠财、大胜靠德,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 P59-60 序言 在为香港富豪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没有咨询专家服务的公司是一个难以保持健康发展的公司;没有咨询大师——高级咨询专家组成的咨询公司,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 咨询不仅是一种对未来发展的预测,本质上它是一个智力整合商。而企业的竞争,靠的是三种基本力,即智力、财力、环境资源力,智力在三种力中是居于主导地位的。 国际上对咨询公司的评价或对咨询大师的鉴别标准,老练的客户都知道,如果这家企业或咨询师没有干上十年,是没有发言权的。成熟的咨询师至少要15年以上才能造就——还不包括个人不懈的努力。也就是说,一个高级咨询师,相当于从小学读到大学毕业,或从初中读到博士。这个过程是知识、经验、悟性的累积过程。 在中国,咨询业被贬低或戏称为“点子公司”;规划被说成是“策划”,并认为中国的城市与企业所需的咨询只是策划,也就是说,只要技术性的咨询,不要“技术+战略”的咨询。有些中国人喜欢亦步亦趋,用微观指导宏观,如黄河水利委员会要上万人,而莱茵河管委会就一幢四层灰色小楼,却能使莱茵河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河。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中国的城市与企业还没有完全学会利用人类一切知识为自己服务,不会打造知识型的城市或企业。有一位博士说,王廉啊,中国进入了知识时代吗?众所周知,1970年全球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种问题当然会令人哭笑不得。还有一位企业家说,中国企业要进入战略管理,还有一段路,真是不知该如何同他对话。在中国,一些没有远见的人把持着许多关键岗位,想办成什么事,首先要过心理屈就关,否则一点脾气也没有。 我出这本书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在我从事咨询行业约20年的历程中,尤其是在为香港富豪的服务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那就是:打造知识型企业和战略管理型企业从一开始就应该这么做。吕志和先生告诉我,“别说企业,就是一个人在学一种健身技能时也要考虑它的知识含量、战略规划,一个企业的一生更是知识追求的过程、战略管理的过程”。我知道,许多香港富豪在大陆投资选择我们做咨询,不是我们有多大本事,而是我们的思路、知识、观念、方法能与他们对接,可以坦诚地交流,这就是秘密所在。许多企业和个人看不到自己的弱项,因他(她)本人或企业也正在或已经成了“边缘人”或“边缘企业”。 可以说,这些年的体会是,对于企业咨询,既不要贬低它,也不要抬高它。作为顾客的企业应明白一个事实:咨询专家是你一生的朋友、思想的朋友、企业的指路人,是一个共同体内的伙伴,目标是追求一种境界,即知识型企业、战略管理型企业的境界;作为咨询公司,则要把智慧服务作为全部服务的核心。 很感谢公司同仁对我写这本书的鼓励以及给予的帮助。也希望读者朋友对本书提出批评。我的E-mail:wlk8@163.com。我创办的可能是较早的战略管理咨询公司——万国咨询有限公司已15年了。15年来,我们为几百家企业提供过咨询服务,创造了上千亿的价值,但我们自己却甘苦自知——这就是“先驱”者的“唯一”吧!但是,我们也从许多企业家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在此一并致谢。 作者 2005年10月 后记 作为本书的结束语,我想说点什么呢?2003年,中国注册的管理咨询公司已超过3万家,如果加上其他咨询公司,已超过了50万家。中国咨询业已经成为智力大行业之一,是仅次于教育、实业的第三大智力产业。 有人说,中国的咨询业要走外国咨询公司改造的路子才能发展起来;也有人说,中国本土咨询公司将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这些,我们姑且不论,咨询业在中国已经成为一门重要产业,从业人员应当超过了500万,而且是业界精英。 目前的问题是,中国咨询业产值仅占GDP的1‰。的局面与经济发展不相称。根据测算,咨询对GDP的带动是一般产业的十倍,但国家政策并未把咨询业当作一门产业,科技三项经费里也没有这一行业的认定标准,致使许多城市人才流失。在人大、政协委员那里,咨询业是“另类”,没有他们发言的机会。《经济日报》公布过“八五”期间我国项目投资失败率为48%,这是何等惊人的数字。而根据项目要求,至少要1%~3%投入到咨询中,这是决策成本。我只希望,无论企业还是政府,都要借用第三方智慧,与他们休戚相关,而不是当成纸糊画饼。这样,中国的经济才能更上一层楼,才能走上知识强国的道路。现代化企业、国家、城市都应实行咨询专家制,中国咨询业何时达到GDP的0.5%以上,何时中国经济便走上了“完全市场经济”。 对此,有两个问题应与读者分享:一是咨询与决策成本。如果中国咨询业占到GDP的0.5%,每年可提高GDP的2.5%,这是多么划算的事。涉及到一个企业,咨询费的投入与产出是1:3或1:100的事,为什么许多知识分子做了官和办企业之后便拒绝咨询呢? 我们处在一个问题管理社会,你是否请专家一问一答——咨询了? 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有人说战略决定成败,还有人说知识决定成败。其实,真正决定成败的是两件事,一是能否建立起战略管理机制;二是能否“适时创新”。这就要时时考虑:是否建立起了共享的、共通的知识管理机制。 为此,必须熟悉我们修改定稿的一个图,一个智力活动图。这就是“思路(考)的方法程序运行图(规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