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中国犹太人的风采展示,一本不得不看的文学作品——沉默了千年的黄河犹太人第一次向世人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小说主线落在小男孩认识黄河解码犹太人层面,笔触围绕男孩对劳改队女号少女田江秀云的爱恋,从师男号画家田志贤学美术,进而受到这些有文化的“反革命”对他实施的黄河和犹太两种文化的启蒙,展示了一代黄河犹太人的成长历程。突出了黄河犹太人的执著,刻划了坐牢的才女田江秀云,画家田志贤,隐居在倒淌沟的将军艾老头等一群黄河犹太人痴心背着黄河水顺丝绸之路去圣殿山挖一把土,在黄河滩铸就一个中国犹太魂的动人故事。
该书情节新颖厚重又极具可读性,作家始终用苍哑的声音追问天地——河南犹太文化可以从中原文化中剥离掉吗?黄河与“伊甸园”之间的通道什么时候才能连接起来?天地无言,人心有知!
沉默了千年的河南犹太人第一次向世人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中国内地封闭的一方乡下人怎么会说希伯莱语?远东的将军为什么要将黄河水洒到耶路撒冷;丝绸之路怎样承载了黄河、圣殿山,中国人和犹太人。他是炎黄二帝的子孙,他是亚当夏娃的儿女。这是一群与爱因斯坦、马克思和弗洛伊德一样血统的中国人。
曾经,在一些人大肆贬低河南人,竭力吹捧犹太人的时候,一个和父亲两代人都是监狱警察,从玩童时代就在劳改队里与犯人玩耍,在监狱里与各种有文化的历史和现行反革命,包括女犯人“异类”思想的熏蒸中认识人间的职业警察、二级警督、作家王春来,却听到民间有这样的说法:河南人里有中国的犹太人。遥远的中国内地怎么会有犹太人?犹太先人信奉的东西与河南犹太人之间隔了一条怎样悠远的时间长河?经过大量的走访查阅,王春来发现,犹太人早自唐代起,就大批进入中国。至宋代,形成来华高潮。他们从海路、陆路而来,远涉重洋,历尽辛苦。如今许多聪明智慧的河南人血管里不就流淌着犹太人的血液。同时,还奇怪地发现一些包括河南人自己在内,并不知道黄河边上一部分中国人的血管里有犹太人血液,河南犹太人正在被遗忘,或者说正在消失,甚至市场上看不到一本有关河南犹太人的文学书籍。
该书以令人信服的材料表明:在黄河滩上生活了上千年的一些河南人的血管里确实流淌着犹太人的血液,他们被称为“一赐乐业人”即黄种犹太人;凸现了即将消逝的黄种犹太人文化,展示了黄河犹太人的成长历程;探究了中国文化与犹太文化之间的历史渊源和血脉沿承;泣说了玄奘故乡五个河南犹太女子西天寻找羊皮卷的壮举。
小时候,父亲告诉我,我的祖先是从遥远的“一赐乐业(以色列)”国来到黄河边的犹太人,母亲闻言总是把我拽到一旁嘱咐说,听你爸爸说那八竿子打不着的老黄历干啥?你现在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了。
我家就住在倒淌沟旁省建筑材料厂家属院,就是所谓的劳改厂,现在叫四平监狱家属院,占用的地皮属于倒淌沟村。
从地图上看,四平劳改队居于城市中心,但是陇海铁路将劳改队从城区中狠狠地一刀切了下来,整个铁道北便与城市有些脱节了f道南道北只有一条又黑又长的涵洞连接,一人高的洞顶宽不到两米,长有二十米,洞里白天也漆黑一团,路面还有一半被水沟浸居,过了洞北的景象就给人一副郊区“贫下中农”的模样了。
向北再走五分钟就是倒淌沟了,沟两面密布的全是窑洞,这就是“八。八”库,洞里曾经全是可怕的军火。沟北面方圆两公里的地方,全都被铁丝网围了起来,穿绿军装头戴五角星的解放军站着岗,老百姓禁止人内,于是乎它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便是四平城名声显赫的地方——倒淌沟劳改队。
当然,它的名气不是源自“渣滓洞”、“白公馆”那样的酷刑,而是因为它关押的人不同凡响,最让人开眼的是每天从大墙内进进出出的一队女犯人,盛传女犯人中有一个会妖道的女子,虽说她只有十七岁,可美艳与“狠毒”似罂粟,凡贪恋她美艳的男人都会如痴如狂,半夜则绝精而死;男人白天见到她必须戴上墨镜,才能避开美妖勾人的眼光。
我不能理解的是这些女犯人为什么一个个都那么年轻漂亮,看样子上三十岁的人也不多,不知道这些女犯人是专意挑选来的,还是凑巧都长得好看,引得我们这些男娃们如痴如狂地站在监狱门前“选美”找“媳妇”,而后又争风吃醋。
这还只是劳改队的冰山一角,因为女犯人不过百余人,墙那边还关押了上千名男犯人,他们中流氓小偷很少,多数是些历史和现行反革命,许多人是全国甚至海外也极有名气的知识分子、专家和右派,比如全国知名的画家、在苏联留过学的机械制造天才、满口“之乎者也”的清朝秀才举人、装神弄鬼的算命神汉、叱咤战场杀人如麻的国民党军官特务,还有少数会飞檐走壁的江洋大盗,这些人被打上“坏蛋”的标签后集中在劳改队,就给劳改队平添了更多的神秘和恐惧。
我从小就生活在这个城市边缘的劳改队里。 打小,大人就说我长得像妈妈,一点儿也不像爸爸,因为爸爸长得像外国人。我也发现了这个敏感的问题,爸爸是与其他大人长得不一样,眼窝深且与眉毛距离太近,鼻子也大,总之爸爸的样子挺特别。
小时候,我最感困惑的问题就是爸爸的深眼窝、高鼻子,怎么长得那么离谱呢?
后来我想明白了,爸爸是那个建筑材料厂的厂长,统管劳改厂所有的男女犯人。
爸爸是这个建筑材料厂最大的官嘛,你瞧蜜蜂王与小蜜蜂就不一样,蚂蚁跟蚂蚁王也长得差老鼻子了。我骂自己也骂其他小朋友少见多怪,等你们的爸爸也当上我爸爸这么大的官了,也就变成我爸爸这个样子了,这就叫官相,懂不?我自然就有了小王子的感觉。
可气的是刚明白了两天就又糊涂了,省劳改局庞局长来了,我爸爸跟孙子似的亲自I涪着。我的道理也被那个长了一副“乡巴佬”模样的庞局长一棒子打得落花流水。
局长比爸爸的官大多了,像我爸爸这样的官他能管一个排,局长该长得比爸爸更特殊,不说大耳垂肩,也得长臂过膝吧?可我看到那个姓庞的局长后失望极了,这局长长得也太稀松平常了,你去乡下庙会赶过集吗?若让那个姓庞的局长去赶集你寻他试试?集会上你绝对会向他推销能拉磨干活的小毛驴,或者会下蛋的芦花鸡。
标准的“老杂皮”一个,根本认他不出,他哪儿有局长的派头!
小朋友们终于报了一箭之仇,幸灾乐祸地问我这是咋回事,我只好恨恨地瞎白话说:“姓庞的官快当不成了,你没瞅见他快退化得跟你爸爸一个模样了吗?”小朋友觉得爸爸受到了侮辱,回家告状给了大人,结果小朋友的家长不干了,怒气冲冲地贴了一张矛头对准我爸爸的大字报,问父亲每天灌输给孩子的是无产阶级思想还是资产阶级糟粕。我爸爸不敢脱离群众,结果我惨了,爸爸像训犯人一样让我站好立正,然后指着我的鼻子大骂我一通,屁股上还挨了好几巴掌。
爸爸的长相依据倒塌了,没有信仰也没有人生经验的我被忧郁笼罩着,像从漆黑的夜里坠落无尽的黄河中,手里抓到的只是一根稻草,随时会被河水淹没。
我也更加觉得爸爸孤独了,就像天鹅群里的丑小鸭——爸爸太可怜了,怎么能长出个奇怪的深眼窝,难看的大鼻子,人世间的人,为什么要生长得不一样,都变成一个样子该多好!P1-2
这本书受到大家强烈的关注,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许多人问我,为什么写这部书?
我和父亲两代人都是监狱警察,我从顽童时代就在监狱里与犯人玩耍,可以说我是在监狱里与各种有文化的历史反革命和现行反革命,包括女犯人(那个时代监狱里几乎都是政治犯,后来逐步分批平反了)的“异类”交往中认识社会的,也因此产生了许多与那个火红时代格格不入的想法。我在上小学时曾斗胆拜师一名犯人画家悄悄学习美术。画家曾神秘地告诉我,他与伟人卡尔·马克思、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一样有着犹太人血统,他还说河南犹太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块瑰宝,但却很少被人关注,他劝我以后收集、研究对人类产生了巨大影响的犹太文化。犹太文化对中原的经济文化发展大有裨益,将来你个人也会不枉此生。但是,他的长相与马克思和爱因斯坦简直两码事,倒与普通汉人没有明显的区别,根本不像犹太人,当时我怀疑这个犯人不是画痴就是书呆子,“反革命”怎么会与伟大的马克思和爱因斯坦是一个血统呢?
后来我就注意到中国民间有一种说法,“河南人中有一部分是中国的犹太人”。我不晓得这话是真是假,但是阅历告诉我,黄河滩上确实有一部分中国人血管里流淌着有犹太人的血液(当地百姓称他们为“蓝帽回回”)。几百年来,他们苦苦期盼弥赛亚的降临,痴心去耶路撒冷寻根……
明朝初年,黄河边驻足的纯种犹太人口已经发展到了近万人,不管他们是从哪里来,过去属于哪个民族,事实上他们后来已经与埃塞俄比亚的黑人犹太人一样,是彻头彻尾的黄种人了,两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融合成了一股血脉——河南犹太人。然而在这个时期我并没有创作动机。后来看到一些人大肆贬低河南人,竭力吹捧犹太人,我觉得奇怪,有许多聪明智慧的河南人血管里不就流淌着犹太人的血液吗?我还奇怪地发现包括河南人自己在内,并不知道黄河边上一部分中国人的血管里有犹太人血液。我还惊讶地发现河南犹太人正在被遗忘,或者说正在消失,甚至市场上看不到一本有关河南犹太人的文学书籍。我联想起那个“反革命”画家的话,也许我这个曾经冤狱的美术老师的担忧是现实的,河南犹太文化真的是中原大地的一块宝藏,河南犹太文化是中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原与世界犹太文化中心进行交流的纽带和桥梁。遗憾的是现在这座桥真的即将消失了。
我总想,不管怎么说,中国犹太人与耶路撒冷的犹太人也算亲戚一场,这种关系是老祖先留下的,怎么能让她消失掉呢?我们应该有起码的文化交流,中国该有一部具有影响力的有关中国犹太人的文学著作,让世人了解中国犹太人——
所思:“雅各”(犹太人祖先)把一群犹太人送到了遥远的中国河南,并划归华人种族。亚当与夏娃没有驾临黄河边寻找他们的子女,整个犹太文化对河南犹太人来说已经很陌生了。
是的,犹太先人信奉的东西与河南犹太人之间隔了一条悠长的时间河流,犹太人几百年前来到这里,由经商到入仕,由漂泊到安定,早已经产生了乡土观念。当年的“列维”已改“李”姓、“亚当”改为“艾”姓、“示巴”改为“石”姓,还有被宋朝皇帝赐予皇室姓氏——赵……
也许没必要说这些了,尽管祖先是犹太人,然而河南犹太人的血管里有一半血液是黄河水酿造出来的,早泛黄了,灵魂里的东西则早已彻头彻尾地汉化了。汉人与犹太人的血肉交织在了一起,河南犹太人的肉体里大卫和以色列的痕迹已经不多了。滞留在黄河滩上的犹太子嗣几百年来从没有见过耶路撒冷圣殿山和哭墙是什么样子,弥赛亚已成为梦境里遥远的传说。
所想:许多中国犹太人期望背着黄河水顺丝绸之路去耶路撒冷挖一杯土,,铸就一个中国犹太魂。正如书中艾老头所说,“如果大卫、所罗门王复活,我漫步在耶路撒冷街头,我要对他俩说一句:‘Shalom!’我从遥远的中国来,我们艾姓的祖先是叫亚当的犹太人,您还认识我们中国犹太人吗?”
所做:五个河南犹太女子为了中原福祉西天取“经”,用身体铸就了令鬼神动容的“五女冢”。
但愿这本书能让所有的人记起黄河滩上那一群中国犹太人。假如这一声为中国文化与犹太文化之间的交流呐喊,能引起所有中国人和犹太人的关注,真乃两个民族的一大幸事!
作者
2005年9月4日
华夏文化和犹太文化是人类刨造的两大伟大文化。而两大文化在中原大地上的碰撞和交流却是鲜为人知的。《河南犹太人》将这段文化交流的历史追问放在当代监狱里进行,以一个未受污染的少年的目光,去发现一些身陷囹圄的老人和女子面对羊皮卷的文化信念,这也许是在警示我们;一切文明之果都是在痛苦的炼狱中以精神信仰的火焰铸就的,我们该百倍地珍惜。
——著名文学评论家 贺绍俊
河南人,在中国备受关注;犹太人,在西方备受瞩目。河南的优太人,就更容易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
这部长篇小说,以一个少年的视角,遂渐揭开了黄河滩上这一群高鼻梁、蓝眼睛的犹太人的神秘身世和融入中华民族文化的历程。具何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塑造了一组性恪鲜明的河南犹太人形象一在这些个性独特的画家、将军、才女身上体现了中华文化和犹太文化的融合。
——知名文艺评论家朱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