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但故事内容有着各种各样的差别,今天给读者介绍的是其中一种:天上的织女星思凡,与地下牛郎相配。二人男耕女织,过着勤劳幸福的生活。然而,织女却不慎穿上了天衣,直飞天国。牛郎闻知,紧随其后追去。在天国里,牛郎失去了在人间的劳动者的本色,只知享受。天帝得知此情,便将牛郎和织女分在天河两岸居住,只能在每年的七月初七晚上相会一次。
本书是著名画家墨浪先生的遗作,姚柏老师根据墨浪先生的二十四幅草稿,重新补画得已完成。并用现代人所具有的审美隋趣进行了大胆的改动,画面人物显得更加活灵活现,充满动感,既保持了墨浪绘画风格,又体现了较高的艺术价值。以满足广大读者和连环画爱好者的需求。
牛郎织女是我国的一篇古老的传说,它给人们讲述了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但故事内容有着各种各样的差别,今天给读者介绍的是其中一种:天上的织女星思凡,与地下牛郎相配。二人男耕女织,过着勤劳幸福的生活。然而,织女却不慎穿上了天衣,直飞天国。牛郎闻知,紧随其后追去。在天国里,牛郎失去了在人间的劳动者的本色,只知享受。天帝得知此情,便将牛郎和织女分在天河两岸居住,只能在每年的七月初七晚上相会一次。
本书是我国著名画家墨浪先生的遗作,因故未能完稿。现经修订,并有幸请得画家姚柏先生,根据墨浪先生的二十四幅草稿,重新补画得已完成。列入连环画出版社“名家名作鉴赏”系列出版,以满足广大读者和连环画爱好者的需求。
在此,特向姚柏先生和积极关注此书修复工作的朋友们致谢。
1 秋禾收割过了,小麦都已播种,在凉爽的夜空下,孩子们围绕着大菊祖母,要她讲一个故事给他们听。
2 祖母顺手往天空一指,问孩子们道:“你们认识那白花花的天河两边的几颗星星吗?”
3 孩子们都摇摇头。祖母笑了笑,又喝了一杯茶,然后说,这真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啊!据说——
4 四千多年以前,现在的南方,仍是一个荒凉的世界。幽静的山谷里,简直很少看见人住的村庄。
5 这里有一户人家,只住着叔嫂两人,哥哥叫来福,被征到离家很远的地方疏通黄河,已经七八年没有回家了!
6 嫂嫂天天思念丈夫,什么活儿也不想做。弟弟叫来喜,是个勤劳的孩子,家里的事儿主要靠他操持。P1-6
《牛郎织女》今年“团圆”
近日,中国美术出版总社连环画出版社邀请广东著名连环画家姚柏先生续绘墨浪先生遗作《牛郎织女》,终让《牛郎织女》四十年后得以团圆。
墨浪原名王肃达,号赞虞,笔名墨浪。1910年6月16日生于北京,1963年9月逝世,河北省武清县人,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曾任该校美术研究员。
《牛郎织女》连环画,原作全部130多幅图画,现仅存107幅,其中有一部分是尚未完成的铅笔草稿,要使这部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得以完整出版,重见天日,确实并非易事,这就需要由一位有深厚绘画功底,风格又接近墨浪先生作品的画家,才能胜任此项续绘工作。不久前,通过北京连环画家谭元杰教授、连环画收藏家王家龙先生的热心推荐,认为姚柏先生是最佳人选。
姚柏:祖籍广东普宁,1946年出生在汕头市一个工人家庭。
说到姚柏老师的名字,人们自然会联想起他的佳作《八仙闹海》(合作)、《悦城龙母》等。
春节过后,姚老师每日画一幅,精工细作,呕心沥血,已经完成了墨浪遗留的28幅连环画的续画工作。
姚老师画《牛郎织女》并不受原稿的束缚,在某些地方他根据现代人所具有的审美隋趣进行了大胆的改动,画面人物显得更加活灵活现,充满动感,既保持了墨浪绘画风格,又体现了较高的艺术价值。
这部尘封四十年的作品,经过姚老师的续画后得到如此完美的再现,相信是会得到广大连友的首肯和认可的。
(原载《连藏大观》200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