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时方各擅其长 无需各立门户
辨证用方专病专方 无需形同水火
复方单方择善而从 无需厚此薄彼
临证活方活法活用 全在领悟贯通
每药包括药性总览、应用鉴别、现代研究与临床新用几项。其中应用鉴别一项是本书的重点,主要围绕与临床用药有关和容易混淆的几方面进行阐述,如:药物品种的鉴别、炮制后有效成分及功效的改变、名称相近药物鉴别、同一来源不同药用部位的药物鉴别、功效相近的同类或不同类药物鉴别等。力求打好临床用药基本功,服务于临床。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王琦临床方药应用十讲 |
分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经方时方各擅其长 无需各立门户 辨证用方专病专方 无需形同水火 复方单方择善而从 无需厚此薄彼 临证活方活法活用 全在领悟贯通 每药包括药性总览、应用鉴别、现代研究与临床新用几项。其中应用鉴别一项是本书的重点,主要围绕与临床用药有关和容易混淆的几方面进行阐述,如:药物品种的鉴别、炮制后有效成分及功效的改变、名称相近药物鉴别、同一来源不同药用部位的药物鉴别、功效相近的同类或不同类药物鉴别等。力求打好临床用药基本功,服务于临床。 内容推荐 王琦教授指出,经方是历经千年验证的有效方剂,把握经方的理论与应用,是临床医生的基本功,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主要介绍王琦教授对经方理论的认识及其治疗疑难杂病的经验,并举案例以启临证施方之巧。 目录 第一讲 经方应用 一、经方讲解 (一)经方定义 (二)经方理论 1.因证立法,以法统方 2.精于配伍,体现整体 (三)经方特色 1.药精效宏 2.一药多用 (四)用方要点 1.重基础,融会贯通 2.求背诵,了然胸中 3.相比较,分析异同 4.审病机,触类旁通 5.善综合,方证参用 二、经方临证 (一)方药讲解 1.四逆散 2.桂枝茯苓丸 3.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4.当归四逆汤 5.肾气丸 6.黄连阿胶汤 7.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8.猪苓汤 9.半夏泻心汤 (二)病案举例 1.四逆散治疗阳痿 2.猪苓汤治疗血尿 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遗精 4.半夏泻心汤治疗痞证 5.桂枝茯苓丸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6.黄连阿胶汤治疗失眠 第二讲 名方应用 一、名方讲解 (一)名方定义 (二)名方理论 (三)名方特色 1.蕴含中医学派精华 2.体现名家学术思想 3.临床实践推衍发展 二、名方临证 (一)方药讲解 1.血府逐瘀汤 2.复元活血汤 3.补中益气汤 4.逍遥散 5.柴胡疏肝散 6.当归拈痛汤 7.仙方活命饮 8.五味消毒饮 9.萆薜分清饮 10.小蓟饮子 (二)病案举例 1.血府逐瘀汤治阴汗 2.复元活血汤合仙方活命饮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3.五味消毒饮治疗囊痈 第三讲 专方应用 一、专方讲解 (一)专方定义 (二)专方理论 (三)专方特色 二、专方临证 (一)方药讲解 1.三才封髓丹 2.桃红四物汤 3.温胆汤 4.建瓴汤 5.当归六黄汤 (二)病案举例 1.三才封髓丹治早泄 2.桃红四物汤治血管性阳痿 3.温胆汤治失眠 4.建瓴汤治梅尼埃综合征 5.当归六黄汤治糖尿病 第四讲 小方应用 一、小方讲解 (一)小方定义 (二)小方理论 1.讲求组方法度 2.精确诊察病证 3.来自民间验方 (三)小方特色 1.应用方便 2.效专力宏 3.便于掌握 4.利于提高 5.节省药材 二、小方临证 (一)方药讲解 1.麻黄细辛附子汤 2.芍药甘草汤 3.当归贝母苦参丸 4.蒲灰散 5.四乌鱼则骨一蔗茹丸 6.当归补血汤 7.金铃子散 8.失笑散 (二)病案举例 1.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睾丸冷痛 2.芍药甘草汤治疗阴茎抽痛 3.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前列腺炎 4.蒲灰散合四乌■骨一■茹丸治疗血精 5.当归补血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静脉性阳痿 6.失笑散合金铃子散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伴睾丸疼痛 第五讲 自拟方应用 一、自拟方讲解 (一)自拟方定义 (二)自拟方理论 1.方与体质对应 2.方与疾病对应 3.方与证候对应 (三)自拟方特色 1.擅用药对组方 2.注重方剂理论 3.针对专病制方 二、自拟方临证 (一)自拟方讲解 1.化痰祛湿方 2.疏肝益阳方 3.过敏康II方 4.黄精赞育方 5.五草汤 (二)病案举例 1.化痰祛湿方治胸痹 2.疏肝益阳方治阳痿 3.过敏康II方治小儿鼻鼽 4.黄精赞育方治不育症 第六讲 专药应用 一、专药讲解 (一)专药释义 (二)专药沿革 1.起源于经典 2.丰富于民间 3.发展于现代 (三)专药特色 1.疗效确切 2.专药可作君药 3.以病、症为作用对象 (四)用药要点 1.专药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2.专药用量宜大 3.专药不宜单用 二、专药临证 (一)常用专药 1.竹茹止血 2.稽豆衣止汗 3.白术治气虚便秘 4.苦参治心悸 5.萱草治忧郁 6.琥珀治淋沥 7.延胡索止痛 8.乌贼骨止血 9.威灵仙治结石 10.山楂、荷叶减肥 11.刺猬皮治遗精 12.白茅根治血尿 13.枳壳固脱 (二)病案举例 1.稽豆衣治汗症 2.萱草治忧郁 3.乌贼骨治血精 4.苦参治心悸 5.琥珀治淋沥 6.刺猬皮治遗精 第七讲 药对应用 一、药对讲解 (一)药对释义 (二)药对理论 1.同类相须 2.表里兼顾 3.相互辅佐 4.补气养血 5.滋阴助阳 6.补泻兼施 7.寒热并用 8.升清降浊 9.开合并用 (三)药对特色 二、药对临证 (一)常用药对 1.柴胡配赤芍 2.香附配川芎 3.桃仁配红花 4.葛根配羚羊角粉 5.黄芪配当归 6.磁石配丁香 7.蜈蚣配刺蒺藜 8.远志配茯苓 9.龙骨配牡蛎 10.黄柏配砂仁 11.黄连配肉桂 12.苦参配牡蛎 13.五味子配鸡内金 14.麻黄配石菖蒲 15.穿山甲配王不留行 16.虎杖配牛膝 17.淫羊藿配肉苁蓉 18.血竭粉配琥珀粉 19.桃仁配桂枝 20.莪术配刘寄奴 21.浙贝母配苦参 22.乌药配黄柏 23.薏苡仁配冬瓜仁 24.马齿苋配虎杖 25.川楝子配延胡索 26.乌药配吴茱萸 27.麻黄配细辛 28.麦芽配淡豆豉 29.蒲公英配夏枯草 30.水蛭配地龙 (二)病案举例 1.柴胡配赤芍、香附配川芎治阳痿 2.葛根配羚羊角粉、蜈蚣配刺蒺藜治高血压病阳痿 3.黄芪配当归治静脉性阳痿 4.龙骨配牡蛎、黄柏配砂仁治遗精 5.黄连配肉桂治失眠 6.苦参配牡蛎、乌药配黄柏、浙贝母配苦参治慢性前列腺炎 7.麦芽配淡豆豉、蒲公英配夏枯草治精液不液化 第八讲 钩玄应用 一、考证发微 (一)钩玄释义 (二)发微理论 (三)钩玄规则 1.考证有据 2.发微有验 二、应用钩玄 (一)钩玄药物 1.樗根白皮清湿热、涩精止遗 2.秦皮化湿毒、益精种子 3.九香虫理气解郁、兴阳起痿 4.柏子仁养心安神、兴阳起痿 5.败酱草止痛、破瘀排浊 6.白茯苓秘真元、助阳止遗 7.灵磁石养肾脏、益精兴阳 8.秦艽活血祛湿、利小便 9.桑叶养阴燥湿、祛风止汗 10.青黛清热止咳嗽 11.桃仁活血治咳嗽 (二)病案举例 1.柏子仁养心安神、兴阳起痿治阳痿 2.败酱草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治阴茎痛 3.茯苓、磁石秘真元、益精兴阳治早泄 第九讲 中药新用 一、用药发明 (一)新用释义 (二)发明依据 1.提出新说,发明新用 2.辨病论治,发明新用 3.各科互参,发明新用 4.吸收成果,发明新用 (三)发明规则 二、临证新用 (一)常用药物 1.黄芪治血管性阳痿、利小便 2.钩藤治遗精、早泄 3.天花粉消痈排脓 4.酸枣仁涩精治早泄 5.仙鹤草治阳痿 6.蒲公英散结消肿 7.鸡内金化石、涩精 8.贯众止血、杀虫 9.水蛭溶纤化精液 10.马鞭草疗梅疮 11.丁香醒神兴奋、助阳起痿 (二)病案举例 1.酸枣仁、钩藤治遗精、早泄 2.天花粉、蒲公英治慢性前列腺炎 3.炙水蛭、鸡内金治精液不液化、不育 4.鸡内金治尿路结石 第十讲 调体药用 一、调体专药 (一)调体释义 (二)调体理论 1.体质可分论 2.体病相关论 3.体质可调论 (三)调体原则 1.因人制宜原则 2.标本兼顾原则 二、调体应用 (一)调体药物 1.气虚质调体药:党参、黄芪 2.阳虚质调体药:附子 3.阴虚质调体药:熟地黄、女贞子 4.痰湿质调体药:苍术、茯苓 5.湿热质调体药:栀子、茵陈 6.瘀血质调体药:丹参、赤芍 7.气郁质调体药:柴胡、枳壳 8.特禀质调体药:乌梅、防风 (二)病案举例 1.气虚质调体病案 2.湿热质调体病案 附 导师简介 继承人简介 试读章节 一、经方讲解 (一)经方定义 所谓“经方”,有经验方、经典方两种含义。 其一为经验方。据考证,“经方”一词首见于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的《七略·方技略》,后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有“经方十一家”之说,主要是对当时收集到的验方,按其所治病证进行的分类,有痹病方、疝病方、瘅病方、风寒热病方、伤中方、妇人婴儿方等,均属于经验方。及至唐代,所言经方,仍沿有验方之意。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是唐代的验方集成。孙氏说:“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可见,这一时期所称的“经方”即指经验方。 其二为经典方,即后世对仲景方的尊称。《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26首。徐大椿谓:“古圣治病方法其可考者,惟此两书,真所谓经方之祖。”喻昌《尚论篇·序》称《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载方剂是“众法之宗”、“群方之祖”,称仲景方为经方。后世所谓“经方”,即指《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本书所讲的经方,亦指仲景方。 (二)经方理论 1.因证立法,以法统方 经方理论源于《内经》,结合临床经验总结,主要表现在因证而立法,以法统方,开创辨证论治之先河。如经云:“其在上者,引而越之。”仲景则明确提出:“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体现了仲景用方先辨病证,次立大法,再设方药的思维模式,而其辨证立法理论亦多源于《内经》等。 经方理论还表现在其每方必蕴大法。仲景书中常有“当发其汗,宜麻黄汤。”“当须吐之,宜瓜蒂散”等语,明确表达了某方之大法。若以治法论,经方亦可归为汗、吐、下、温、清、和、消、补八法之中。汗法如麻黄汤,吐法如瓜蒂散,下法如大承气汤,温法如理中汤,清法如泻心汤,和法如小柴胡汤类,消法如小陷胸汤,补法如小建中汤等,充分体现了仲景以法统方的组方思想。 2.精于配伍,体现整体 仲景组方多根据药物的寒温、升降、表里等进行配伍,如附子配大黄寒温并用、柴胡配枳实升降相因、麻黄配石膏表里同治等。而每一方必有固定组成,“非此药不能成此方”,以四逆散为例,《伤寒论》中说:“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方中柴胡、枳实能升能降能开泄,芍药、甘草能收能敛能舒和,四者并用,具有升降开阖、通阳宣郁之效,不可游移一味,既体现了仲景组方强调配伍,又表现为在方剂的组成构架上的整体性。P3-4 序言 中医学人,凡治病能够透过表象,探寻病源,处方用药,直达根本者,被尊为良医,王琦教授就是这样的一位临床医家。在2003年的春天,我有幸被国家选为王琦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光阴荏苒,亦已三载。先生不辞辛劳,每于诊病处方之后,传授医道,发幽阐微,深入浅出,引经据典。其驾驭经方的机变,通权达变的用药,其理之深,其法之精,让人目不暇及。是病,是方,是效,清晰明了。聆听先生教诲,常使我茅塞顿开,有一种如饮甘泉,如沐春风,美不胜收的感受。 先生常告诫弟子,中药和方剂作为中医临床理、法、方、药的重要内容,其中历经无数次临床实践验证有效的方药何止万千。如何掌握前人遗留下来的有效方药,使之古为今用,同时又要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而创新,以适应医疗发展的需要,这无疑是中医工作者所必须修炼的功底。师承工作的重点就是要传授处方用药的经验,传统的方法继承不好,谈何创新、发展。 先生处方用药,常常是由源及流,从古至今,了然于心。观其临证或用传统经方,或用名医名方,或用专病专方,或用小方单方,或自拟用方,每方必有大法,而法必明于理,丝丝入扣。而一方之中,用药有序,或用对药,或用专药,或阐明古意,或发明新用,或调体用药,犹如排兵布阵,方药对的,功专力宏。有感手此,特编著是书,作为推广,以惠泽众生。 盖海山 2006年3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