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家庭教育黄金法则(北大成才黄金定律)
分类
作者 吴宝科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育人如种树,从稚嫩的小苗长成参天大树,需要肥沃的土壤与足够的水分,家庭就如同培养孩子成长的土壤。孩子永远是个未知的花蕾,能开出多美的花,还要看花匠有多少的耐心。本书以北大社会学系调查报告《什么样的孩子能够上北大》提供的科学结论为线索,从7个方面论述了家庭教育必须遵循的规律。书中收录了55篇文章,均出自北大优秀在校生的父母之手。他们通过自己的家教实例,告诉人们如何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如何言传身教,如何鼓励子女积极上进,如何通过平等沟通,使子女健康、自信地成长。该书中的家教故事都来自于真实的生活,文笔亲切自然,给广大中学生父母以有益的启迪。

内容推荐

本书是“北大成才黄金定律”中的一册,“北大成才黄金定律”丛书以详实的调研数据为依据,汇集了考上北大的大量优秀学子的成长历程,一篇篇真切、感人、具有启迪生的文字均出自北大优秀在校生和他们的父母之手。他们能够考上北大,成为高考中的佼佼者,是因为他们有着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如何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才是这几本书真正想要告诉读者的。北大并不遥远,未名湖就在你的身边,让我们拿起开启认知之门的钥匙,迈向人生成功的开始。

目录

写给天下读书人

北大成才黄金定律

什么样的孩子上北大

家庭教育黄金法则

第一章 和谐家庭

不要过度关注孩子

给孩子营造独立的学习空间

哪里教育环境好,就往哪里去

对孩子要有全面科学的认识

哪怕孩子离家求学,

也不能忽略家庭教育的作用

做孩子的“妈妈学生”

和孩子一起阅读

家长要替孩子掌握在方向

在分离与相聚中营造家庭和谐

营造一个学习型家庭环境

把贫穷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读懂孩子这本“书”

说教出不了优秀的孩子

家就是帮助孩子放松心情的地方

第二章 家校合作

一定要与学校配合

主动交流,积极建议,对孩子负责

不要让孩子对老师有抵触情绪

家校合作推动孩子高三备考

与老师沟通要重视孩子的感受

第三章 同学融洽

从小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

让孩子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帮助别人就是成全自己

在生活细节中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

给孩子的同学关系出谋划策

如何处理刚进入重点中学的同学关系

好朋友是孩子的强心剂

越优秀的孩子越容易孤单

第四章 身教言传

为了孩子改掉坏习惯

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孩子

鼓励得当,避免唠叨

做一个遵守承诺的人

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

教育孩子不需华丽辞藻

第五章 积极上进

不必隐瞒家庭遭受的挫折

人生路上携手前行

以自己的工作态度感染孩子

替孩子寻找动力

第六章 平等沟通

做孩子的积极倾听者

尊重孩子的隐私

用沟通与尊重跨越代沟

学会做“理想爸爸”

“蹲下来”看孩子

先有平等,再有沟通

沟通消除“代沟”

让孩子主动离开“电子游戏”

第七章 尊重信任

给孩子以“意见”,而非“决定”

孩子需要您的肯定

试着和孩子站在一起

做个识“趣”的家长

给孩子以心灵的港湾

学习和业余活动两不误

如何对待“旱恋”

相信孩子很优秀

让孩子成为家庭的“议员”

尊重信任是沟通的桥梁

信任让他成功复苏

试读章节

爱孩子的父母没有文化高低之分,因为爱是伟大而深沉的。有些父母抱怨自己没文化,担心由于自己不能辅导孩子而影响了他的学习。其买这种忧虑完全是多余的。当洪梅走进北大时,她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是无以言表的。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在北大学子当中,有很多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父母也没有受过很多的教育,那么他们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让自己的孩子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的呢?我们就来看看这位自称“文盲大老粗”的母亲叙述的自己培养孩子的经验吧。

可怜天下父母心,有谁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呢?但是现在想起来,我们做父母的,还是很惭愧的。我和他爸的文化程度都不高,我好歹念了个高中,他连初中都没有完成,就迫于生计辍学了。到有女儿的时候,学了的也忘了,我们又都是文盲大老粗,什么都不懂了。可是另一方面,由于自己吃够了没有文化的苦,我们想,无论如何也要让女儿学好文化知识!愿望是强烈的,信心是坚定的,可是道路是艰难的。啥也不会,啥也不懂的我们,拿什么来培养优秀的女儿呢?

我们自己都没有什么文化,要说在学习上怎么指导女儿,真是无能为力。跟大部分的农村妇女一样,我就是一个标准的家庭主妇,除了农忙时节会忙一点之外,平时就无事可干了。所以我花了很多时间,尽自己的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在我心里,我是想以此来弥补一下自己对孩子学习上不能有所帮助的歉疚心理。若说经验,恐怕我也,就在这方面有些许心得了。

我们家是二层的小楼,我把她的小卧室安排在了楼上,我们则住在楼下。这样有几个好处:一、邻居来串门的时候一般在楼下,人来人往很热闹,而楼上非常安静,别的小孩玩的时候,她也不容易被引诱出去(这并不是说不让她和其他小孩一起玩,只是想让她在学习的时候可以静下心来);二、楼上环境更好。我们修了个小阳台,种上了各种各样的盆栽,有常青的,也有开花的。阳台是冲着门的,这样她每天早上起床就能闻到清新的空气和扑鼻的花香,还笼罩着暖暖的阳光,一天的生活就这样愉快地开始了。而且我还希望,这一片生机勃勃可以激发她健康向上;三、离电视机远。每天晚上,她会陪我们看一会儿电视,然后就上楼干自己的事,这是非常重要的。当年是电视,现在更多的就是电脑了,这些东西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有的甚至会像打游戏一样上瘾。我有的邻居就是把女儿的卧室安排在客厅隔壁,人来人往不说,家长看电视的时候,声音会不可避免地传过去,孩子的注意力会被打断,自制力稍差一点就会忍不住过去瞅一眼,瞅着瞅着就不知自己该干什么了。而且,就算是能坚持坐在那儿,效果也是不好的。正所谓,一心不能两用嘛。有时候,她可能想去看一会儿电视,但一想到还要下楼,也就懒得去了。可是如果电视近在咫尺的话,肯定就起身开电视了。

在布置上也要有所讲究。她的卧室虽然简单,却凝聚着我们的心血啊。

在当年那种经济拮据的情况下,我们连架像样的床都没有,却用辛苦积攒下来的200元给她买回了一个漂亮的书桌,因为我们觉得这样更有学习的气氛。果然,买回的当天,她就高兴得不得了,晚上还是在我们的百般催促下,才起身去吃了晚饭,然后又继续坐在书桌前看书。她说有了书桌就觉得看书也像模像样了,觉得自己是个学习的人了,因此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增强了很多。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会帮她清理书桌,把书都放得整整齐齐,在整理这件事上,我还动了一些小心思,我尽量把一些吸引孩子视线的小玩意儿都放到稍远的地方去,这样就不至于容易分散注意力,因为孩子的自控能力总是不强的,后来,等孩子渐渐长大后,这些事就交给她自己做了,毕竟她有了她自己的隐私,我也不好像以前一样帮她整理了。好在孩子也懂事,这么些年她养成了整理书桌的好习惯,不管在什么时候,她的书桌总是整整齐齐的,书和学习资料都摆放得井井有条,很整洁,很有学习的感觉。  我还刻意地在书桌上放了一个很大的也很可爱的闹钟。可爱,是为了让她喜欢;大,是为了让她随时都注意到时间的流失,让她从小就有时间的概念,不要虚度光阴。小时候这些作用可能不太明显,但我相信这样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日久天长,就会影响孩子的时间观念。我的孩子进入中学后,非常珍惜时间,注重学习效率,我想这就是回收的效果了。

孩子的卧室里到现在仍然挂着一幅大大的字:“梦想”,这不是某某名人的题字,也不是她买的,而是孩子自己写的。我不会欣赏字画,但我还是看到了这字的好处,尤其是孩子自己写的,对她的鞭策作用很明显。特别是在她高中学习的紧张阶段,她经常跟我们说,每当学得很累,觉得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看一眼自己小时候写下的“梦想”二字,什么疲倦什么烦心就都烟消云散了。

孩子因为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特别强,又特别有好奇心,所以我们除了在孩子的房中帮她布置摆放书籍外,在家里的其他地方,我们也刻意地去营造一种文化氛围。

要做到这一点对我们来说是很难的,因为我们都没有读过太多的书,除了会写自己的名字外,就什么也不会了。但是我们毕竟还是一点一滴地做了起来。P62-65

序言

写给天下读书人

读书人的责任

写北大的书很多,因为就像歌里说的“北大——未名湖是个海洋”,不同的人经历的北大会有不同的感受。北大是一个地理概念——北京海淀中关村那座燕园,烙印成多少青春不朽的版图;北大同时也是一个时间概念——百年名校,不可磨灭的大学年代的回忆,成为多少人精神的家园。而这些林林总总的感受,最集中地收录在两本书里,一本是北大九十年校庆时出的一本集子,叫《精神的魅力》,另一本是北大百年校庆时出版的《青春的北大》。这两本书里有数百位北大校友写下的他们心中的北大。

现在,我们奉献给大家的这本书,是一些“新新北大人”写下的文字。在这里,我们暂时告别对北大的感恩与咏怀,而是以探究之心去追寻一批北大学生的成长经历——他们的家庭、他们的小学和中学时光。我们力求描绘出一些成长的轨迹,总结一些共性的特点,以供大家参考。而驱动我们做这件事的是一种“读书人”的责任感。

古代的读书人有个说法,叫作“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就是说做个道德楷模可以成为“圣人”,因此不朽;出将入相,有功于社稷江山,可以不朽;著书立说,传播文明,同样也可以不朽。而这“三不朽”是读书人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而今时代变了,任何人和物要想不朽都难得多。然而读了一些书,会写一些字的人,还是要想一想,我们读万卷书“所为何事”。对于我们这些读过书,而且自认为书读得不错,并且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大的人来说,我们是这个时代一群比较幸运的读书人,我们也因此有了一种责任,套用“三不朽”的说法,把这种责任概括为“立功、立言、立德”三种责任。什么意思呢?

首先,在今天的现实社会里,读书人的最大责任首先是“立功”,社会认可,事业辉煌,按现在的价值观念评判,这叫“成功人士”。在我们接触到的北大校友里有相当大的比例属于这一类型,无可否认,名校毕业会给个人的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个人成功,报效国家社会,这是我们“北大人”读书的最高境界。

如果做不到“立功”,退而求其次,我们还可以“立言”,把自己的成败经历记录下来,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写给别人看,起到一点案例教学的作用。

如果还做不到,无功可立,也无言可说,那也无妨,我们可以追求“立德”。简单地说,就是做个不欺世、不媚俗的好公民。让品德的馨香,发出它的光芒,即使迅如流星,或者微如萤火,我们也可以安慰自己说北大的书没有白读。

那么,在这样的一本书里,我们要说的是什么话呢?很简单,我们是想和中小学生以及他们的父母说说如何“上学读书”这个话题。

北大有多远?

从地理概念上来说,北大并不遥远,在资讯和交通都很发达的今天,每个学子和家长要想到北大看看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最好的证明是每年寒暑假,在北京都会有一个特殊群体参加“大学旅游”,而焦点毫无疑问是北大和清华。这片校园,一湖一塔,足以悦目骋怀;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从时间概念上来说,要想拥有在北大读书的时光却并不容易。北京大学每年在全国招生3000多人,这些进入北大学习的学生都是各省市参加高考的佼佼者。从历年招生的情况来看,每年各省高考的文科状元几乎都被北大收入毂中,而近一半的各省理科状元也选择了北大。从这个角度来看,北大以及另一所著名的高等院校——清华大学,具有了一种“符号”的意义。考上北大、清华,既是人生重要的篇章,也成为“读书人”的一种荣誉,是现代版的“金榜题名”。

对于考进北大的这些学生,大家多多少少有一点神秘感。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年龄,甚至是同样的老师,为什么他们能够考入北大?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有什么样的好的学习方法?几乎是一连串的问题围绕着“状元”和“北大”这样的字眼。而近1 0年以来,关于“状元”的介绍文章也连篇累牍,让我们的家长和中小学生有点“审美疲劳”。

但是,可以不客气地说,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文章写出了一些状元的风采,而更多的不过是人云亦云、浪费纸张,甚至有一些是哗众取宠。“立言”的责任感,终究让我们不能释怀,让我们要跳出来兴一点风浪。

好在,我们对于这个话题多多少少有一点说话的资格。从2001,年开始,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的刘爱玉教授开始从事有关“北大学生教育成长研究”。2004年,北京大学正式成立了“专攻北大”科研课题组,运用科学的社会调查方法,结合脑科学与认知科学的理论成果,采集了3000多个研究样本,并对其中640位学生进行了访谈。这些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取得的成果,成为我们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在开始介绍之前,我们必须纠正一个错误的观念,有的家长认为,我的孩子不是读北大的材料,而北大学生的经验,对于我的孩子也没有什么借鉴意义。

当我们的编辑以校友的身份和北大的状元朝夕相处的时候,我们感觉他们是一群优秀的学生,同时也是一群普通的学生。他们在中小学阶段有一些好的经验和感受,而这些经验绝不是什么高深的、不得了的“秘方”,而是一些科学的规律。

对于中小学生来讲,了解这些规律,可以让你更快乐、更为有效地应对你的学习和生活。

对于中小学生的父母来讲,了解这些规律,可以让你们成为成功的父母。

所以,我们奉献这本书的目的在于两方面:

第一,帮助卓越的孩子“走进北大”,成为一名光荣的北大学生。

第二,帮助优秀的孩子“走近北大”,成为一名光荣的大学生。

其实,北大也好,清华也好,只是一个符号,对于天下“读书人”来说,会读书、会学习是一种终身受益的财富。我们要告诉天下读书人以及他们父母的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在北大薪火相传了100年,北大人把它称为“精神的魅力”。什么是“精神的魅力”呢?就是说你可以富贵,也可以贫困;可以健康,也可以备受岁月的摧残;可以功成名就,也可以身处逆境,无论外界的环境怎么变化,有一点是溶进你骨子里的,那就是“精神不死”,因为你是一个读书人,你可以与柏拉图为友,可以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重要的是你与真理为友。

如果这样,北大就在你的身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12: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