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斯尔的翘臀欲望到乔治·阿玛尼的柔软肩膀,从第一件比基尼到第一条牛仔裤,从东方的三宅一生到西方的范思哲……
服装的历史里藏着无数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它们都超乎人们的想像,另有隐情。服装承载着人类最本原的欲望,同时与人类文明史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回顾人类的服装发展史,我们发现在道德的指向上,服装和肉体之间一直呈现着一种紧张的关系,当肉体被视为不洁和罪恶的摇篮时,服装便充当起警察的角色。服装的压迫往往以束缚的姿态出现,带有明显的虐恋意味。
虐恋的力量到底有多强大?穿衣服的目的到底有哪些,你可曾想过?
或许只有重新回到裸体时代,我们才能真正领略服装的意味:那只是一场延续在人类文明史上的性游戏。它被一种叫做审美的东西不断刺激着,变化在遮蔽与裸露之间,并在这半遮半掩中,完成对身体的色情想象。本书回顾了人类服装发展史和其中无数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前言 虐恋之花在束缚中盛开
第一章 虐恋之美
1.细,细到40厘米/1
2.O娘的情欲/6
3.男人的束腰、马裤、黑死病/10
4.脚越小,美丽越大/13
第二章 S在延续
1.时装之父和第一个模特/17
2.巴斯尔的翘臀欲望/20
3.高贵的假领子/24
4.与时髦无缘的男人/26
5."新艺术"的S体态/33
6.风流寡妇的帽子和吉布森女郎/36
7.保罗·波烈--紧身胸衣终结者/38
第三章 在战争中开始奔跑
1.炮火开刨"爵士乐"时代/42
2.口红挺起来/45
3.改变乳房/49
4.夏奈尔5号·直筒裙·假珠宝/53
5.斜裁大师维奥尼/57
6.斯基亚帕雷利和她的龙虾裙/62
7.尼龙卷起丝袜狂潮/67
第四章 战后新形象
1.乘"最后一班地铁"去美国/72
2.爱上军装/75
3.认识巴伦夏加/78
4.迪奥的新形象/81
5.泳装在比基尼爆炸/87
第五章 颠覆,以自由的名义
1.玛丽·奎恩特的"迷你"风暴/91
2.旗袍·月份牌·过滤嘴香烟/96
3.牛仔传奇/101
4.当摩登遭遇摇滚/105
5.在破烂里造就嬉皮/108
6.安迪-沃霍尔的波普美钞/111
7.高举朋克的大旗/114
8.韦斯特伍德的"性"高潮/118
第六章 服装的权利力
1.赔本赚吆喝的高级时装/121
2.蓬巴杜夫人的洛可可趣味/123
3.辛普森,在时尚里彰显皂权/125
4.杰奎琳的夏奈尔血衣/128
5.格蕾丝·凯利的时尚政冶/131
6.戴安娜,为英国时装还魂/134
第七章 配件,必不可少
1.香水,看不见的衣服/140
2.魔鬼的标记与天使的睑/144
3.小心,你的手包/151
4.就要以"帽"取人/157
5.准备上路/161
6.ZIPPO代表了什么/168
7.去蒂梵尼吃早餐/170
第八章 谁在复制服装
1.成衣时代/175
2.狂爱伊夫·圣·洛朗/177
3.安德烈·库雷热的宇宙理想/181
4.人民的皮尔·卡丹/184
5."最后的灯塔"纪梵希/187
6.乔治·阿玛尼的柔软肩膀/191
7.爱死范思哲/194
8.瓦伦蒂诺·加拉瓦尼/200
9."马球手"拉尔夫·劳伦/202
10.嘿,Burberry,我风雨兼程的老伙计/205
11.卡尔文-克莱恩的性感内裤/209
12.摇扇子的卡尔-拉格菲尔/210
13.汤姆-福特的古琪新语/215
第九章 媒体的脸偷偷在改变
1.薇兰德的时尚理想/219
2.用杂志推销梦想/221
3.一本关于女人的男性读物/225
第十章 好莱坞万岁
1.衣冠明星/229
2.梦露的大腿/231
3.不朽的赫本/234
4.马龙·白兰度的经典形象/237
5.迈克尔·杰克逊--那张似是而非的脸/238
6.麦当娜的街头趣味/240
7.奥斯卡的时装盛宴/243
第十一章 模特的步伐
1.从25美元到250万美元/247
2.与摄影师调情/253
3.广告--一次秘密的合谋/256
4.他们把名模怎么了/258
5.致命的芭比/263
第十二章 在西方亮起东方明灯
1.东风如此西渐/267
2.高田贤三的"日本丛林"/268
3."蝴蝶"森英惠/273
4.三宅一生的永久褶痕/275
5.看,那个叫山本耀司的人/279
6.川久保玲的黑色破烂/281
第十三章 后现代的奇异之花
1.胡塞因·查拉扬的皇帝新装/285
2.灵感发动机--让·保罗·戈尔捷/288
3.亚历山大·麦克奎因和他的异灵女孩/281
4.清新空气--克里斯汀·拉克鲁瓦/293
5.天才约翰·加里亚诺/296
6.话力之源--Michik0 Koshino/301
7.西尔瑞·马格勒/303
8.继续摇滚--安娜·苏/304
第十四章 裘皮的意味
1.人类的第一件衣服/309
2.芬迪与裘皮的爱恨情仇/312
3.环保主义者在行动/317
4.动物无言/322
5.让衣服说话/325
附录/329
主要参考书目
不朽的赫本
1961年,当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m)穿着纪梵希为她设计的黑色裙装,戴着黑色的长手套和蒂凡尼(TIFFANY)珍珠项链,挽着高高的发髻,一手拿着咖啡杯,一手捧着羊角包,出现在电影《蒂凡尼的早餐》中,那款小黑裙立刻和赫本一道,成为电影史上不朽的丰碑。
赫本与纪梵希的梦幻组合为20世纪60年代的时装树立了一个优雅的样板。他们在《蒂凡尼的早餐》中联手打造的一系列形象令人至今难忘,尤其是那款小黑裙,通过赫本的经典演绎,成为所有时尚百科全书和时装编年史上必提的一笔。除此之外,纪梵希为赫本在《龙凤配》、《下午之爱》、《千面丽人》、《巴黎热情似火》等影片中设计的戏服,均一次又一次地证明,时装只有和明星联姻,才能最大限度地彰显出它的大众意义。
奥黛丽·赫本的着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审美趣味,无论银幕上下,她的举手投足之间总能折射出令人叹服的优雅与美感,她的童花式发型、卡普里长裤、黑色的高领毛衣和平底浅口鞋,长期以来被视为高贵与时髦结合的完美典范,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时尚潮流。此外,还有一件小东西几乎贯穿她的一生,那就是她几乎从不离身的大型黑色太阳镜。忠实记录这副眼镜的两帧剧照分别出自《罗马假日》和《蒂凡尼的早餐》,最后一次出现则是为《浮华世界》杂志拍摄封面的时候。并不是每个小脸庞的明星都有勇气尝试这螳螂式的阔边眼镜的,奥黛丽·赫本的过人之处在于,她不仅把一副模样古怪的眼镜戴得风情万种,更将其提升为个人形象的独特标志。
1989年,赫本在她最后的影片《直到永远》中,以一个天使的形象退出影坛。此后,她担任起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亲善大使的角色,穿着纪梵希为她制作的一系列麻质衬衣,出现在埃塞俄比亚、孟加拉或其他贫穷国家的儿童中间。她与纪梵希最著名的一张照片就是在这个时候留下的:冬日的赛纳河畔,身穿浅色风衣的赫本与纪梵希并肩而行,身材高大的纪梵希将左手搭在赫本瘦弱的右肩上,他们的步履看上去从容而缓慢。他们都老了,纪梵希满头白发,赫本那张精美的脸也不再年轻——此时的赫本已年届60,与第二任丈夫离婚多年,酗酒和病患正在一点一点地吞噬她的身体。1993年,63岁的赫本在瑞士病逝。
然而,《罗马假日》、《龙凤配》和《蒂凡尼的早餐》中的赫本却从没有消失。2003年,著名时尚杂志《Vogue》一年一度的时尚标志评选中,奥黛丽·赫本依然以她高贵优雅的形象居于榜首,与她齐名的男榜冠军,则是以不断变幻发型而著称的球星贝克汉姆。
2004年4月,索斯比拍卖公司为赫本生前的衣物、饰品及珠宝举行了一场慈善义卖,拍卖所得17.7万美元全部捐给了成立于1994年的“奥黛丽·赫本儿童基金会”。在这场拍卖中,赫本的一个黑色鳄鱼皮包和手套最为抢手,最后以3.6万美元成交。她生前最为钟爱的一套淡粉色纪梵希晚礼服,也被人以1.7万美元买走。
P234-236
或许只有重新回到裸体时代,我们才能真正领略服装的意味:那只是一场人类文明史中的性游戏,它被一种叫做审美的东西不断刺激着,变化在遮蔽与裸露之间,并在这半遮半掩中,完成对身体的色情想像。
毫无疑问,只有当人类耻于裸体之后,裸体本身才具有色情的意味,关于这一点,亚当和夏娃已经以“失乐园”为代价,为我们做出了解释。作为邪恶之蛇送给人类的第一件礼物,服装自它以树叶或兽皮的状态出现的那天起,便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情欲的色彩。从最初的遮羞,到后来的自我美化以至异化,服装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在实用的意义上得到推进的。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人们重返伊甸园的努力总是以对服装的摒弃为开始。具体地说,目前流行于一些西方国家的天体主义运动,便是试图以消解欲念的方式,使人回到原始的状态。
所谓天体运动,就是一些人脱光了衣服进入某个封闭的区域。在这个区域里人们过着简单的生活,除了必要的运动和进食以外,更多的时候是无所事事地晒太阳,或看着某处发呆。我的一个朋友曾经在法国的某个天体营里呆了一个星期,用他的话讲,“那里的裸体们就像泥巴或石头一样,几乎没有性分别”。“没有性分别”显然是一句夸张的形容,但性的神秘感在完全而持续的裸露中被逐渐消解却是事实。来自各方的信息告诉我们,在天体营呆久了的男女们甚至懒得相互看一眼,更遑论调情或隐秘的性幻想了。
如果说裸露意味着消解,那么遮蔽则意味着萌发。对于身体而言,服装便是这样的一种土壤,它一方面掩盖着肉体这颗欲望的种子,一方面又以浮华、虚荣、自恋等大量的养分,滋养着更加纷繁的欲望之花。
回顾人类的服装史我们会发现,在道德的指向上,服装与肉体之间一直呈现着一种相互悖谬的紧张关系。当肉体被视为不洁和罪恶的摇篮时,服装便充当起警察的角色。在这一点上,欧洲中世纪的袍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的样本,当时的服装不仅在造型和结构上趋于封闭性,由于禁欲主义者认为女子的长发会引起人们的邪念,女人们除了长袍加身外,甚至头发也要用宽大的头巾遮蔽起来。在我们所熟悉的文学作品中,霍桑的《红字》表现的正是这样一种灵与肉的对立。在这部小说的一开始,女主人公海丝特即以一个荡妇的身份出现在受刑台上,厚重的裙袍将她完全地包裹起来,但胸前的红字——一个象征耻辱的标记——却泄露出肉体的秘密:“那年轻妇女身材硕长,体态优美之极……那些本来就认识她的人,原先满以为她经历过这一磨难,会黯然失色,结果却惊得都发呆了,因为他们所看到的,是她焕发的美丽……”这个女人的美焕发在她的耻辱里,同时也焕发在她的服装里,事实上,正是服装和道德的双重囚禁,令海丝特的身体充满诱惑。
服装的压迫往往以束缚的姿态出现,而束缚导致的结果之一,便是在被迫的变体中开出奇异的花。从这个角度来看,中世纪之后的紧身胸衣正是一个极端的象征,那种用鲸须甚至钢筋塑造体型的方式不仅奇特,而且疯狂。相形之下,禁欲主义者的头巾在后来的放纵中发展成女人们借以卖弄风情的披肩,便显得微不足道了。
紧身胸衣从它出现的那天起就带有明显的虐恋意味,我们可以想像一个习惯受虐的女人为了持续地处于捆绑状态,而将一件内衣制成了紧绷的样式。当然这只是一个假想,实际的状况是16世纪的欧洲妇女为了突出细长的腰身,而将木片、鲸骨或者金属制成的撑架紧紧地绑缚在自己的身上,这样的习俗一直持续到19世纪的中叶,在维多利亚时代达到顶峰。在电影《飘》或《泰坦尼克号》中,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贵族女子抱着柱子(或床头的支架)直立着,她身后的黑女仆则倾尽全力地拉扯着女主人背心上细密的抽带,假如这时女主人的母亲在场,她会吩咐女仆“紧点,再紧点”。然后这个腰肢几乎被勒断的女人被套上一层又一层的衬裙:亚麻的、法兰绒的、纱布的……当她穿上缀满花边的蓬裙,一个蜂腰、翘臀、乳房高耸的女性形象便完成了。 毫无疑问,这样的观看给人带来快感,正是在这样的观看中,我们发现束缚事实上意味着更大的放纵。紧身胸衣非但没有掩饰身体的欲望,相反,它在欲盖弥彰的反衬中更为放肆地强调了身体的性征,并使人陷入某种想像——“在我看来,著名的色情服装中,还有18世纪带裙撑的长裙。我之所以能如此详尽地描绘0娘的装束,那是因为有一段时间,我研究了服装史……一想到那种带护胸背心的长裙,我就心荡神驰。那种衣裙给人一种印象:里面可能什么也没有穿。”
以上的这番话是一位叫波莉娜·雷阿日(Pauline Reage)的女人在接受采访时说的,她因为写出了色情小说《O娘的故事》而被载入文学史。紧身胸衣在这篇小说中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也可以说没有紧身胸衣的虐恋之美,便没有了这部小说令人惊艳的色情想像。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加以展开。
紧身胸衣和撑裙的演变史,几乎可以看做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服装的发展史。从15世纪初到19世纪后半叶,长达400多年的服装演变中,无论荣辱毁誉、贫富苦乐,几乎所有的情感表达都能在女人的束胸及箍裙的变化中找到极端的例子。类似的服装事实上直至今天也没有完全消失。1 990年,当流行歌手麦当娜在世界各地举行那场名为Blonde Ambition的巡回演唱时,其煽情热辣的表演不仅使她本人风靡全球,同时也将为她设计出锥型胸罩和虐恋式束胸的让·保罗·戈尔捷送到时尚的前沿。紧身胸衣在现代的意味上再次还魂。
束缚的奇花在东方则以另一种形式绽放。在中国,一个女人的脚是否够小,曾经是衡量其美感的重要标志。那些女人,她们从4岁起就开始缠足,所谓“三寸金莲”指的就是她们成年之后的脚的尺码。与紧身胸衣勒出的细腰相比,这样的小脚对中国男人有着更大的杀伤力。他们不仅对女人们摇摆不定的步态如痴如醉。甚至只要看一眼那畸形的小脚便情欲澎湃。中国明代艳情小说《金瓶梅》里一个著名的调情场景,就是从一个男人抚摸女人的小脚开始的,而那女人的名字就叫“金莲”。
尽管中国的小脚和西方的细腰一样长期以来为人诟病,但我们知道,更多的女人是自愿受虐的。这“自愿”一方面与当时的审美风尚有关,另一方面也是男权“注视”的一种必然结果。西方一些理论家认为,男人对女人的观看往往“在追求视淫快感的过程中将注视对象物体化”了。这句话如果用“女为悦己者容”来阐释,便可以转换为:在男人的性期待中,女人自觉地成为了被享用的对象。从这个角度来说,男人的“注视”最终决定了女人的着装趣味,并使她们在审美的想像中体味到虐恋的快感。这样的快感当然并不仅限于小脚和束胸,在世界的其他地方至今仍有为了吸引异性而将嘴唇撑大或将脖颈拉长的习俗。至于后现代服装史中的性感大师,只要列出维维安·韦斯特伍德、让·保罗·戈尔捷、亚历山大·麦克奎因、约翰·加里亚诺、乔万尼·范思哲……我们就知道虐恋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读罗玛的这本书,如同在一部经由服装为经线串起的宏大历史中穿行。在这部历史书的封良上,两个字在若隐若现:情色。
——世界服装网
罗玛以思辨为笔尖,以诙谐为墨水,把丰富厚实而又五彩斑斓的服装知识,配上600幅美轮美奂的精彩插图,一一呈现到我们的面前。
——《江南时报》
书中回顾了人类的服装史,对服装进行了深层意义的挖掘和思考,对时装的演变进行深入赏析和文化解读。……罗玛还详细介绍了东西方那些顶级的服装品牌的故事,书中配有600张精美的图片,可谓是一顿丰盛的“视觉大餐”。
——《文化周刊》
这本书带来的最珍贵的阅读趣味和阅读意义,正在于“隐情”。罗玛的挑剔眼光,首先引导我们关注到服装的“隐情”之一:是那些潜藏在衣服里的身体……那些引导潮流的人——设计师、明星、服装商人,如果不是对时代具有天生卓越的敏感性,这本书就是他们的必修课。
——《成都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