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末代皇帝--溥仪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于培杰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他的命运,注定要在三岁登基;他的冷漠与无情,注定要遭遇尴尬婚姻;他的难舍难弃的皇帝梦,注定要成为他悲剧人生的渊源。爱新觉罗·溥仪,中国最后一个皇帝,在坎坷而充满悲剧性的一生当中,他经历了皇帝、汉汗、战犯、平民等的身坐转变,经历了身边的女人或死或离的悲哀。本书针对溥仪的帝王生涯作了较为全面而生动的铺展和描述,并对溥仪奴性性格形成的原因作了深层次的揭示,力求还原溥仪的历史原貌,告诉人们一个贴近历史真实的末代皇帝。

内容推荐

  在中国的帝王谱系中,溥仪是很特殊的一个:其一,他是依时间顺序排列在最末的;其二,三次登极,又三次退位,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其三,退位后还成为共和国普通公民。人们一般都认为,如果说溥仪的一生存在着一些有价值的方面,那么只能是在他做了共和国的公民之后,而早期的溥仪则一无是处,其实,在早期溥仪的思想和性格中,有不少值得肯定的东西。他的人生第一个亮点是祈雪,一个11岁的孩子,在降冬季节,早晨四点钟起床去祈雪,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他的这一行动使迟到的帝师梁鼎芬惭愧不已,感慨万千;他的第二个亮点是违犯宫中规矩去探望帝师陈宝琛的病情;而剪辫子、遣散太监这两个亮点奏事不必下跪、不要避他的名讳、乐于接受西方文明、尊重奶妈和师长、整顿内务府的腐败等等,都是不应当被我们忽视的。基于以上的理解,本书对溥仪的帝王生涯作了较为全面而生动的铺展和描述,并对溥仪性格形成的原因作了深层次的揭示,力求将一个贴近历史原貌的溥仪奉献给广大读者。

目录

第一章 懵懂岁月

第二章 风入宫墙

第三章 云谲波诡

第四章 元子小王

第五章 欧式启蒙

第六章 封后纳妃

第七章 被逐出宫

第八章 浮萍逐水

第九章 暗云浊雾

第十章 自堕囹圄

第十一章 出任执政

第十二章 三登帝位

第十三章 两番东渡

第十四章 身败梦碎

试读章节

黄昏,浑浊的天幕上,涂抹着一块浓黑的云团,云团压得低低的,似乎触摸到了宫殿“如翠斯飞”的屋檐,将整个紫禁城笼罩起来,街道显得格外阴暗。

轿子颠簸得厉害,王焦氏把怀里刚刚入睡的孩子抱得更紧了,生怕他被惊醒。直到现在,她的心还在咚咚咚跳个不停。也难怪,自打进了醇王府以来,她第一次经历这样叫人胆战心惊的事端。

半个时辰前,新就摄政王位的醇亲王载沣突然赶回府中,向他的庶母四老福晋刘佳氏述说慈禧太后的懿旨:即刻召他的儿子溥仪进宫,举行登极仪式。

这个消息如同惊雷,整个王府都炸了锅,上上下下乱成一团,那四老福晋喊了声“绝我家门”之后,居然当场昏厥。王焦氏知道,四老福晋一向是最痛恨慈禧太后的,她曾背地里对人说起,慈禧太后对自己的亲儿子同治皇帝都百般挤兑,对光绪皇帝就更是凶狠毒辣;光绪原是醇王府家族的,是载沣的哥哥,却被慈禧太后幽禁在瀛台,如今生死不明。现在,又要立溥仪为帝,四老福晋最疼爱这个孙子,孩子落到慈禧的手里,还能有什么好下场?但圣命不可违,眼看着自己的孙子就要步其父辈的后尘,投身狼窝,她竟然不顾场合把一腔怨恨呼喊出来,那“绝我家门”四个字叫在场所有的人都魂飞魄散。

太监和仆妇们灌了半天姜汤,四老福晋方才苏醒过来;而这时年仅两岁零十个月的溥仪则大哭大闹,不肯让太监抱他;父亲载沣急得满头大汗,搓着手在地上团团打转。

小溥仪的啼哭一声高过一声,府里的大小人等全没了章程。懿旨紧急,刻不容缓,但总不能让即将登极的皇帝这样嚎哭着进宫啊!

哭声搅得乳母王焦氏心疼,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拨开眼前这些束手无策的男人们,走到小溥仪身边,将他抱起,解开怀,把奶头塞进他的嘴里,哭声立即止住了。

这一来,迂阔木讷的载沣顿时有了灵感,说道:“对,就叫王二嫫抱着溥仪,一起进紫禁城,到了储秀宫,再交给内监,抱去见太后。”就这样,王焦氏抱着小溥仪匆匆上轿了。

溥仪要做皇帝了,这以后,自己能不能继续做他的奶妈?不知道。或许王爷会给她些银两打发她回直隶老家,这也好,该用自己稠厚的奶水喂喂那可怜的女儿了。女儿是与溥仪同一天出生的,但那时家乡受灾,丈夫又因肺病死去,为了生计,她忍痛将女儿托付给公婆,只身来到醇王府,那时她才十九岁。然而,在将近三年的岁月里,她与小溥仪朝夕相处,如同形影,渐渐地,她迷失在自己编织的梦境中:溥仪竟成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P1-2

序言

一个封建帝王的终结者

在中国的帝王谱系中,溥仪是很特殊的一个:其一,他是依时间顺序排列在最末的;其二,三次登极,又三次退位,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其三,退位后还成为共和国普通公民。

人们一般都认为,如果说溥仪的一生存在着一些有价值的方面,那么只能是在他做了共和国的公民之后,而早期的溥仪则一无是处。其实,在早期溥仪的思想和性格中,有不少值得肯定的东西。他的人生第一个亮点是祈雪,一个11岁的孩子,在隆冬季节,早晨四点钟起床去祈雪,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他的这一行动使迟到的帝师梁鼎芬惭愧不已,感慨万千;他的第二个亮点是违犯宫中规矩去探望帝师陈宝琛的病情;而剪辫子、遣散太监这两个亮点则具有了政治上、观念上、制度上的重要意义。此外,他主张大臣奏事不必下跪、不要避他的名讳、乐于接受西方文明(安电话、配眼镜、骑自行车、穿洋服、学习洋文和西方科学知识等)、尊重奶妈和师长、整顿内务府的腐败等等,都是不应当被我们忽视的。

然而,溥仪三岁登极,六岁退位,直到张勋复辟,他始终被困锁在皇宫的大墙之内,不但接受着封闭的传统教育,而且充当着残存封建势力的傀儡。如果说他的前辈如康熙、乾隆所处的时代,封建制度虽然已经衰微却尚未完全丧失其合理价值,那么到他这一代就截然不同了,他是在封建势力应当被扔进历史垃圾堆的时代里仍旧赖在御座上或者为了再登御座而做出种种努力的,于是,他便不得不扮演起“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一个阶段”(马克思语)的闹剧角色。纵观溥仪的前半生,从童年的蹾食,“唱唱”、拔帝师的眉毛、用脚趾夹帝师的胡子,作弄太监,把屎橛子当作礼物送给弟弟。到成年以后用电话骚扰名流、抄录别人的作品去发表、自我恐吓、被形形色色的骗子蒙得昏头转向而屡屡上当等等。无不充满了荒谬、怪诞、滑稽的味道,溥仪以自己的行动,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鲁迅语)。

溥仪的前半生,最引人注目的恐怕要算是投靠日本人了。不必说,这是日本侵略者阴谋的一部分,但也是溥仪本人选择的结果。于是。他在自己人生历程中落下了一个永远无法抹掉的污点,正是这个污点,使他被无情地绑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因此,如果说人们在谈到“宣统皇帝”过失的时候可以一笑了之,那么,对于“康德皇帝”,人们决不会这样宽容,直到今天,他仍然是一个千夫所指的形象。

每个人都是一名“这个”,溥仪同样是个性色彩很鲜明的人物,但就其主导性格而言,则是软弱性、依赖性、无主见。在他的青少年时期,性格中还表现出执拗的一面,但后来,尤其是做了“满洲国”执政和“康德皇帝”以后,其主导性格就已经发展到了极端,转化为一种奴性了。他第一次去东京时搀扶日本皇太后的举动已经丢了起码的国格,第二次去东京则连祖宗都换成日本的“天照大神”了,这样的形象,在公众心目中所引起的反应,只能是可恨,可悲和可怜。他最后沦为阶下囚,是其思想性格发展的必然结局。因而在后人眼里,他“生得不伟大,死得不光荣”,随着大清朝被历史的风尘卷走,他也只是续写那个朝代最后哀歌的令人讨厌的尾声。

围绕在溥仪身边的,有陈宝琛、朱益藩、梁鼎芬、庄士敦等德高识广的帝师们,有隆裕太后、端康皇贵太妃、载沣等昏庸无为的皇室显贵,有郑孝胥、罗振玉等投机钻营、借控制主人以谋取私利的权臣,有张作霖、张宗昌一类军阀,有谢米诺夫、小诸葛、费胖子一伙骗子,有土肥原、吉冈安直等日本侵略者的爪牙,他们作为主角溥仪的背景和铺垫,在现代社会舞台上,演出了一场带有强烈苦涩滋味的闹剧。

婉容、文绣、谭玉龄、李玉琴四位女性,无疑是溥仪人生历程中的重要角色,她们出身不同,性情各异,但遭遇却一致:都是末代皇室的政治牺牲品,也是不幸婚姻的殉葬品。导致她们这种命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溥仪的性无能;这是一个无法回避也不应回避的事实,四位女性的精神苦闷和扭曲人生,都可以从这里得到解释。按当代人生价值观念来审视这群人物,我们在对她们寄予深切同情的时候,也应该看到,溥仪也是一个不幸的人。

基于以上的理解,本书对溥仪的帝王生涯作了较为全面而生动的铺展和描述,并对溥仪性格形成的原因作了深层次的揭示,力求将一个贴近历史原貌的溥仪奉献给广大读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6: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