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幅浮世绘绝世名作、各个时期、不同流派的浮世绘或家佳作在此汇聚一炉,使您充分感受这一东方传奇艺术的恒久魅力。华美而令人心折的浮世绘,是西方人在废纸堆中掘出的宝藏。那些古老优雅的流畅线条和抽象迷蒙的二维空间,触发了印象派大师记录视觉瞬间的冲动,人们难以想像如此醉人的艺术,在日本仅仅意味着市井和欢场文化的草根,也无从知晓浮世绘竟能渐渐蚕食幕府的势力推动一场惊天动地的社会变革。
本书紧扣日本德川幕府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日本民族特有的性格与文化,深入并全方位地阐释浮世绘这一传奇生动的东方艺术,同时结合历史上各个时期、不同流派的大师名作及故事性的叙述手法,使您在最短的时间内轻松、直观地把握浮世绘艺术魅力的精髓。
178幅浮世绘绝世名作、各个时期、不同流派的浮世绘或家佳作在此汇聚一炉,使您充分感受这一东方传奇艺术的恒久魅力。
放大的画面细部,将画画细部一一放大,更能淋漓展现大师独到的运笔方式和对人物、细节的生动刻画。
变化丰富的手书签名,画作及系列的名称在浮世绘大师手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方式,众位大师手书的、多姿多彩的签名与印章更彰显出其个性与品味的不凡。
准确而细致的图说文字,介绍了各幅作品的创作年代、规格及所属的系列,同时对画作的创作背景和风格也做出简要的分析与说明。
简练而生动的正文文字,它是您了解和认识浮世绘的最佳方式之一,为您提供浮世绘起源、发展、名家、制作过程等全方位的立体介绍。
庶民的浮世狂欢
正如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其著作《菊与刀》中所说,日本民族是个充满矛盾、令人迷惑的民族。他们创造了极其繁复的社会行为规范,个性拘谨,并严于克己,但同时对感官享乐的态度却又极其宽容,认为肉体的享乐与其他享乐一样都是值得追求的。只要不违反人生的重大义务,日本人就会觉得他们的享乐是理所当然。自然,当武士不能亲赴战场,商人空有钱财,却无力改变受轻贱和威胁的地位时,吉原区就成为他们放松自己的绝佳场所。吉原区身份最高贵的艺妓一般不超过18人,她们容貌秀美,穿着华丽,而且身负各种令人叫绝的才艺。高级艺妓的舞蹈、言谈、仪态、情趣都是极为传统的,但带有挑逗情欲的成份,她们所穿的和服也与一般女人不同,特别露出在日本男人眼中最为性感、纤美优雅的颈部。
但这些高级艺妓不轻易卖身,一般人也很难得到她们的青眼,除了少数有钱有势的达官贵人能享受到她们的陪伴或歌舞,绝大多数人只有冷眼旁观的份。许多寻欢客多是在观看过艺妓的表演之后,再到妓院去挑选合意的妓女。日本的男子在这种性的问题上,是相当自由的,虽然他在选择妻子——婚姻的正式对象时,必须接受家族的安排,但是婚后他随时都可以到吉原区那样的声色场所去玩乐,甚至有时妻子还要为出去夜游的丈夫梳洗打扮。
鉴于整个社会的态度,除了以欢场女子为主的美人绘,浮世绘中描写这种两性欢悦的画作也出现得特别频繁,几乎每一位知名的浮世绘画师,比如浮世绘的开山祖师菱川师宣、锦绘的发明者铃木春信、美人绘大师喜多川歌鹰、风景绘狂人葛饰北斋都曾画过类似的春宫画。他们的春宫画各有千秋,但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喜欢夸大性器官的形状,而浮世绘的两维空间表现手法在这一方面显得非常适合,它既能充分表现出男女双方缱绻的情欲,又能将两者的性器官表现得十分真切,相比之下,传统西方艺术的写真手法却达不到这种效果。
浮世绘中充斥着情色的味道,那种情欲的快乐也正如江户时期的繁华般转瞬即逝。除了赤裸裸的肉体欢娱,在浮世绘中也能看到17世纪日本国内其他的民间娱乐,比如日本人特别喜爱的热水浴。似平每一个日本人对这种每天傍晚坐在大木桶中,用热水洗去污秽、疲惫的习惯都显得特别热衷,从贫穷的农民到富豪贵族,无一不遵守这项习俗。在农村中,由农妇负责烧好热水,一家人按照长幼次序轮流入浴,而在城市之中,则由政府建造如游泳池般人小的公共浴池,熟识的人可以相约同去洗浴,聊天。洗浴已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务,还成为一种社交上的活动。
日本人素来还有赏樱的习俗。民间素来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樱树是天上神明下到人间的必经之地。自江户时代起,赏樱这种原来仅仅由贵族崇尚的娱乐,也渐渐在庶民中流传开来。德川家康、秀光等几代幕府将军对樱花都格外喜爱,外地藩侯为了迎合他们的喜好,每年回江户述职时都要进献一些樱花。
因此,江户很快就成为全国最大的品种交流地,城中到处栽种樱花,每逢樱花盛放的季节,人们总是来到飞乌山、千鸟渊等地,围坐在樱树之下,品酒吟诵,共赏大好春光。赏樱还成为未婚男女相互见面品评的好借口。借游春之机,有意结亲的两家人佯装偶遇,让一对青年男女可以相互攀谈,相互了解。即使一方觉得不满意,拒绝了婚事,另一方因为没有正式提出结亲,也不会觉得失了面子。赏樱使日本人在拒绝与被拒之间找到了绝妙的平衡。P.54-60
19世纪初,一位荷兰商人坐在他的办公室里仔细地察看着一箱来自日本的瓷器。突然,他发现在他刚刚从瓷器上剥下来的包装纸上,有一张神态生动传神的美女头像。商人随手翻检了一下他面前的包装纸,结果却使他大为兴奋——大多数的包装纸上都印有色彩丰富、造型别致的图案,洋溢着浓郁的东方风情。自此之后,商人开始留意寻找类似的版画,由于价格低廉,他的收藏很快便丰富起来。当他第一次在私人圈子内举办展览,陈列并展示这些精美的艺术品时,所有人都不禁为这些以线条勾勒、色彩平涂为特征的佳作啧啧称赞。这些作品便是后来令欧洲画坛产生巨大震动的浮世绘。
所谓“浮世绘”,是指日本江户时代以描写风景和百姓风俗为主题的彩色版画。浮世,源自佛教用语,意指繁华放任、却又虚无短暂的尘世。因为这些版画的题材所表现的多是歌舞伎与茶社的生活场景,处处流露出“人生苦短,需及时行乐”的思想,故此被称为浮世绘。
浮世绘在现代之所以受到关注,很大程度是由于它对西方印象画派产生的巨大影响。当19世纪初浮世绘传入欧洲时,大量运用流畅优雅的线条、明快鲜活的色彩以及二维的空间构成,在莫奈、德加以及梵高等一批欧洲画家眼中,无不构成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它出现的时机恰到好处,因为自摄影技术出现之后,向来强调写实的西方传统绘画似乎惟有面对消亡的命运,仅用1秒钟拍出的照片远比任何一位伟大画家的作品更加写实。浮世绘的出现及它所带来的启示使一切发生了改变。
但是,除了浮世绘在西方世界惊若翩鸿式的出场之外,很少有人注意到它本身的艺术价值,更不要说浮世绘背后潜在的社会力量的发展和激烈角斗。人们应该意识到,浮世绘的内涵并非只是歌舞伎演员、艺妓、茶社、春宫画和色情业的代名词,它经历两百年的发展,并不断突破绘画技法和印刷技术的局限,极其鲜活生动地描绘和记录了江户时期日本封建社会的风土人情。更加重要的是,浮世绘是应和商贾市民等大众需求而出现的,它的兴起和流行是一种不太引人注目的迹象。实际上,在流行背后,一个与封建势力对立的新兴阶层正在成长,他们有其与众不同的需求和品味,当其真正走向成熟之后,就酝酿着一场新的、声势浩大的变革。
本书要向读者介绍正是这样一些与浮世绘有关、尚不为人们熟知的故事。既然它是如此鲜活而富有生机的艺术,那我们就更应该竭力还原其真实的一面,并使其艺术魅力更长久地焕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