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王统照以诗歌和小说著名,但他的散文、小品文也曾发表不少,在当时也有过不少的影响。他的散文、小品文热情、有力,情感语汇丰富。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他的散文作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王统照散文选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立诚//王含英 |
出版社 | 山东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尽管王统照以诗歌和小说著名,但他的散文、小品文也曾发表不少,在当时也有过不少的影响。他的散文、小品文热情、有力,情感语汇丰富。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他的散文作品。 目录 王统照的小品文(代序)阿英 (1) 一、五四和五四以后时期(1919—1936) 王统照复路汝悌(节录) (3) 王统照致范煜燧、李树峻 (7) 初恋 (13) 三弦的余音 (16) 阴雨的夏日之晨 (18) 如此的——古寺后的梦谈之一 (22) 闲?——古寺后的梦谈之三 (27) 道旁的默感——中山先生移柩日所想 (31) 血梯 (36) 读《易》 (39) 生活与直接亲知——轿夫的话(崂山道中) (46) 在囚笼中的苦闷 (49) 秋林晚步 (56) 悼志摩 (59) 青纱帐 (65) 青岛素描 (68) 林语 (80) 清话——姑苏游痕之二 (85) 失业者之歌 (90) 人格的启示 (98) 《山东民间故事》序言 (101) 我们的意思 (104) 夜话 (106) 松花江上 (114) 二、抗日战争及抗战胜利以后时期(1937—1949) 《文学》九卷二号编后记 (119) 卢沟晓月 (122) 追念同轩老人 (126) 仇恨 (130) 如此江山 (132) 玫瑰色中的黎明 (133) 为了文化 (134) 道德观念 (136) 恶意的快乐 (138) 道德的自律性(一) (140) 道德的自律性(二) (142) 名与实(一) (144) 名与实(二) (146) 人的义务 (148) 一丸霜月荡潮尾 (150) 奇迹 (152) 云破月来 (154) _渐渐感着夜寒了 (156) 遥忆老舍与闻一多 (158) 丐尊先生故后追忆 (165) 追怀济之 (173) 悼朱佩弦先生 (182) “五四”之日 (185) 三、建国以后时期(1949—1957) 恰恰是三十个年头了 (197) 有关蒲松龄的几则琐谈 (206) 炉边文谈 (214) 致克家 (238) 附录1 纯散文剑三 (242) 附录2 王统照:开放型的现实主义杨义 (244) 王统照传略王立诚 (257) 编后语王立诚 (260) 试读章节 云破月来 春雨夜深时,几人在黯淡的灯光下漫谈。凄清的空阶雨滴间和着远街上的车铃声,幽静与匆忙的不调谐,正与各人的心境一样。 时代挑起心头上的热感,风雨叫醒了离人的苦梦。想吧:夜中,江头,湖畔,边塞的沙碛,群山中的谷涧。想吧:死尸,血流,空中火弹的飞荡,地面上壮儿的怒吼。 他们此地听着静夜中的雨声? 由凄然转到默然,正是万千思念横在心头,连接续着谈论的事件都找不出头绪。 回忆,期望,多少酸楚与等待着的慰安交互织成薄薄的血网,网住每一颗跳跃的心。 谁无痴愿?谁无乡愁?纵使白昼中如何忙劳,岂奈这半夜雨声滴滴点点冲上心来,即令散去,是有感者何能入梦!P154 过一会,他们走向廊檐,冷风掠过,像在额上粘着冰块。向上望.一片深黑,不知是云低还是夜暗,什么也看不见。 不想么?他们的心并不曾为听雨而平静,想的什么?自己也说不分明。 突然,一阵迅雷把春夜从暗渊中震醒,接着风雨大鸣,再不像先前慢条斯理地令人沉闷,如四弦上的将军令,如贝多芬交响乐的急奏。耀目的闪电涤净了夜空的阴霾。同时,大家也感到衷心的欢畅!他们不再沉思,也不再担忧,精神随着震雷闪电在空间跃动。 云破后,雷雨声息,皎洁的明月独立中天。 他们心上的血网都一丝丝地迎接着这微笑的清光,凝成了一片明镜。P155 序言 王统照是《童心》(1925)、《这时代》(1933)的作者,是诗人;是《春雨之夜》(1924)、《一叶》(1925)、《霜痕》(1932)的作者,是小说家;散文集只有一本记东三省之游的《北国之春》(1933)。但是,我现在却要把他作为小品文作家来研究,这大概会引起读者的惊诧罢。其实这“惊诧”是多余的。因为王统照,在事实上,他不仅是诗人、小说家,也是很优美的小品文作者;他曾经发表不少的散文小品在《北京晨报》的《文学旬刊》里,只是他没有收集;而这些文字,在当时,是确曾有过不少的影响的。 瞿世英序《春雨之夜》引用过王统照自己的话,来说明王统照的创作哲学:“文艺是重创造不重因袭,重发挥个性,不重装点派架,艺术家千万不可伏在艺术底下作摹仿规抚的奴隶。”在《最近的中国小说》(《星海》)一文里,王统照也写过“在丛棘中,我们要创造我们自己的生命!我们为创造而生成哟!生命的鼓励,战与爱的斗争,在这一息未停的宇宙中,可以引起我们力的伸张,歌的永趣,悲哀的充量,欢喜的大声喧呼。我们是为创造而生存呵,此外并无一物!”的歌诗。这些都足以说明作者是怎样的一个富于创造性的、代表着怎样思想的作家。研究王统照的小品文,这认识是应该首先把握的。 其次,就是从他的诗歌一直到小品文,都可以充分地说明这一作家,是艰苦的人生真义的探求者,时代的歌者,而不是“世外的游仙”。因为“这时代,风卷波翻,我们这人生,是水深火热!我们一样是具有一般人的躯体与精神,哪一个作者敢说一句他是时代外的游仙?我们的时代,不是黄金的涂色,也没有玫瑰的娇艳,更不是翠绿色的鲜明,在这样的时代中,我们要怎样才能呼诉出我们对于时代的真感!”(《这时代自序》)就这一点,我想也够我们看到王统照获得存在的基点是如何地不同于同时的其他小品文作家了。 至于他创作的动机,也还可以用他自己的话来申说:“多少人事的纠纷,多少复乱的变动,我不但没有写诗的兴致,即使看别人的诗也觉得眼花。谁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心情?越是感触多越写不出,不能爬梳的心绪,不容易衬托出的时代的刺动,便甘心于沉默,这真有一种深重的苦闷!我以为能够哭,能够喊叫,能狂唱,大笑,甚至于能以说几句俏皮话,或者是无次序的乱吵,一个人的苦闷还倒有所舒发,这仿佛重霍乱病中的呕吐与排泄,即使身上觉得空虚,至少他的精神上可得到暂时的快慰”(《这时代自序》)。他之所以写作,实是有一种压迫在心头,不吐不快。 根据以上所说的几点,我想可以正面地对王统照的小品文说几句话了。王统照的小品文,借他自己的话,就是“能够哭,能够喊叫,能狂唱,大笑”。不过事实上,他笑的时候是很少的。他的小品文,反映了他的奔进的热情,有如一把火,到处显出热烈,震动,青年的力;到处显出对黑暗的咒诅、对光明的追求,深刻的,紧张的,也是极其缜密的。 他的小品文不但有这样的“热情”,这样的“力”,且是一种“诗”的;无论在哪一篇里,都反映了作为诗人的王统照的精神,飞跃着,驰骋着,那非常丰富缜密的想像。当他写作的时候,在他的面前,我想定然有一个幻美的世界,这世界是从苦难中产生出来,而他的一切想像也就在这幻美的世界里胚胎。他的小品文,由于这样的原因,遂必然地成为冥想之作;王统照作为小品文作家而存在的,也就是建筑在他的“冥想的小品文”上。这一类的小品文,除鲁迅的《野草》而外,我想是没有谁可以和王统照比拟的;徐志摩虽也写作冥想的小品文,然而他的冥想是偏于欢快。此外,需要说明的,就是他有一种驾驭文字的力。他能以驱使许多加强文字的力,表白他内心的所要发泄出来的情感的语汇,使它们自然地、严密地、紧凑地集合起来。这也是很多小品文作家所办不到的。 (阿英《夜航集叫、品文谈》 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印行 1935年3月初版 后记 现在文学界有一股“散文热”,大家都在热衷于读散文和写散文,许多散文选集纷纷出版,但是,关于中国现代文学中散文的不同流派介绍得太少了,有的甚至渐渐被人们所遗忘。 大约在十年以前北京有一家出版社约我编一套先父王统照的散文全集,我本来觉得自己的文学素养是不配做这项工作的,只是因为纪念先父,勉为其难。后来这个出版社发生了组织变动,这个散文集也不能出版了,而我却在收集、阅读的过程中学习了不少关于先父创作散文的知识。 平心而论,先父王统照是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较早提倡写散文的作家,本书作为代序的阿英先生的文章和附录的《纯散文》(1923)两文可以参证,而先父自己也写过大量的散文,这些散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色。正如杨义教授所评论的,“王统照的创作格调,始而朦胧隐晦,终至开朗坚实,与他从不同的角度吸收外来的影响直接相关,他是经过曲折的探索才达到这一点的”,“他的早期作品受了叶芝的象征主义的影响”,“这就是用富有质感的形象去表达抽象的哲理”。杨义先生指出:“他看到了‘在那个时候,由真切体验生活中而写出作品的是鲁迅先生与叶圣陶兄’从而坚定地转向与他们一致的轨道上来。”走向现实主义的创作,不容讳言,他的散文创作也是同样地迈过了这样的历史脚步。所以本书是按写作时间编排的。 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尤其是“孤岛”时期的上海,以《繁辞集》为例,他的文章中的象征主义色彩又大大地增加了,这当然是因为在敌伪的包围和监视下,“政治环境”的险恶,不得不用曲笔表达爱国主义的思想。 这样,他就把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了起来,独成自己的文风。正如杨义先生所评论的,“他的创作方法是开放型的现实主义。即混合有象征主义等多种因素的现实主义”。 最后,我还要感谢山东教育出版社大力支持了这本书的编辑出版。也给了晚年的我一个机会为先父的名山事业和家乡的文学青年的培育作一点微薄的贡献! 王立诚谨写 2002.4 于北京 时年75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