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智慧与人生(附光盘)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傅佩荣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时,如何认清现况,激励自我,并且从儒家思想中寻觅资源与动力。儒家伴着我们的先人走过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在又将陪同我们走向新的千禧年。在重新出发时,生命动力来自正确的观念,而儒家所能提供的助益远远多于我们所想象的。

目录

自  序…………………………………………………………1

第一辑 认清时代的脉动

 现代人的心灵安顿……………………………………………7

资讯、知识与智慧…………………………………………9

需要、想要与重要…………………………………………10

能够、应该与愿意…………………………………………11

 从速建立新的生活文化………………………………………14

三自主义 …………………………………………………15

快乐三昧 …………………………………………………17

 正视流行文化中的讯息………………………………………21

流行背后的心声……………………………………………23

省思化解之道………………………………………………26

 社会中的迷惘现象……………………………………………28

青少年的哈日风气…………………………………………29

休闲中的电影世界…………………………………………30

知识界的泛政治心态………………………………………32

结语…………………………………………………………34

 当前的哈日风及其转机………………………………………35

哈日风与凯蒂猫……………………………………………36

孤独的现代人………………………………………………37

心灵必须成长………………………………………………39

 孝道的现代意义………………………………………………42

亲子关系的特色……………………………………………43

孝顺的具体方法……………………………………………45

结语…………………………………………………………47

 对大学生人生观的省思………………………………………49

从理性走向理想……………………………………………50

不欣赏封闭系统……………………………………………51

回归于日常生活……………………………………………53

 对世纪转型现象的省思………………………………………55

知识领域的混淆……………………………………………56

情感交流的落空……………………………………………58

人格价值的困境……………………………………………59

 生命教育有待加强……………………………………………62

情感之付出与回馈…………………………………………63

生命之真实与虚拟…………………………………………65

生命教育的重点……………………………………………66

 台湾生命力的提升与转化……………………………………69

有钱之后的社会风气………………………………………70

发展仍有待努力……………………………………………71

 新世纪的人文主义……………………………………………74

人文主义的内涵……………………………………………75

人文主义的实践……………………………………………77

 现代人的健康心理……………………………………………80

兼顾身、心、灵的整体……………………………………82

明白人生有舍与有得………………………………………83

以健康人格为学习的典范…………………………………84

以高峰体验为个人快乐的来源……………………………85

第二辑 激发生命的潜能

 值得欣赏的人生………………………………………………89

文化使人脱胎换骨…………………………………………90

爱与美是康庄大道…………………………………………91

 对人生意义的省思……………………………………………94

从逻辑思维出发……………………………………………95

分辨幻觉与真相……………………………………………97

 培养温柔敦厚的社会风气……………………………………100

教育不可功利化……………………………………………102

朋友必须重情义……………………………………………103

个人生命有重心……………………………………………105

 EQ的妙用………………………………………………………107

婴孩的EQ……………………………………………………109

一生的EQ……………………………………………………111

 EQ与健康人生…………………………………………………113

从智商谈起…………………………………………………113

关心青少年…………………………………………………116

 逆境中的智商…………………………………………………119

三种智商……………………………………………………119

逆境智商……………………………………………………120

逆境中的思考模式…………………………………………122

 有爱无恨的民主心态…………………………………………125

互相尊重……………………………………………………127

谦和有礼……………………………………………………128

回归民意……………………………………………………130

 事功与道德间的平衡…………………………………………132

人是一个整体………………………………………………133

忠于民族与人民……………………………………………134

善用人才为民服务 ………………………………………137

 真爱的伟大表现………………………………………………139

自我的牺牲与成全 ………………………………………140

心灵的沟通与喜悦 ………………………………………142

 民族之爱与自然之爱…………………………………………146

民族之爱……………………………………………………146

自然之爱……………………………………………………149

 无私是快乐的秘诀……………………………………………152

宗教的无私…………………………………………………154

儒家的无私…………………………………………………155

无私与快乐…………………………………………………157

 新时代的男性…………………………………………………159

男性新面貌…………………………………………………160

适度休闲激发创意 ………………………………………16l

经营家庭享受温暖…………………………………………163

 人生修养的四大方向…………………………………………166

知的途径……………………………………………………167

爱的途径……………………………………………………168

业的途径……………………………………………………169

修的途径……………………………………………………170

人生修养的综合反省………………………………………171

 向孔子请教修养方法…………………………………………173

克己以自处…………………………………………………174

好学以处世…………………………………………………175

立人以成德…………………………………………………177

第三辑再创文化的生机

 价值观的解体与重建…………………………………………183

价值观解体的危机…………………………………………184

重建价值观…………………………………………………186

 在对话中探讨真理……………………………………………189

对话的意义…………………………………………………189

对话的条件…………………………………………………192

 积极投人重建心灵的工程……………………………………195

从自我出发…………………………………………………197

调整自然观…………………………………………………198

 心灵改革是进步的动力………………………………………200

经济与简朴生活……………………………………………202

社会与蓬勃朝气……………………………………………203

 文化的力量值得珍惜…………………………………………206

中年以后学《论语》 ……………………………………207

海外过节谈教育……………………………………………209

 对文化资源的珍惜与品味……………………………………213

外国朋友学儒家……………………………………………215

专心翻译《论语》…………………………………………217

 文化交流中的自我认同………………………………………220

各国的特色…………………………………………………221

精华的人物…………………………………………………223

 文明冲突中的儒家……………………………………………226

儒家与政治…………………………………………………227

儒家与民主…………………………………………………229

 儒家在今日的意义……………………………………………232

教育是人生的转折点………………………………………234

人性的内涵在于向善………………………………………235

精神世界的活泼与庄严……………………………………236

价值系统的现代诠释………………………………………238

试读章节

现代人的心灵安顿

进入新世纪以后,人类心灵陷入空前的挑战。这种挑战的名称是“后现代主义”。关于后现代主义的明确定义,仍有不少争论,但是它所描述的现象则大同小异,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首先,人的意识与价值观念逐渐回到“零点”,没有什么是“应该或不应该”,而完全依个人的情境来决定。这是自由化与多元化的必然结果,譬如,以吃为例,我可以早餐吃麦当劳,中午吃日本料理,晚上吃西餐牛排;以穿为例,从正式制服到内衣反穿,仿制品与世界名牌不妨同时采用。这些日常生活的细节,早已化解了传统的限制。在比较严肃的价值观念方面,很少有人会坚持善恶原则,而倾向于尊重个性的表现。譬如,因车祸不幸丧生的英国戴安娜王妃,虽然生前由于言行不检而被女王下令与查尔斯王子离婚,但是从她遇难后所得到的热烈怀念情况看来,根本就不涉及任何道德上的善恶问题。换言之,今日世界所看的,只是一个人如何跃上舞台,表现得是否光彩夺目,而不问这个人本身的道德表现如何。

其次,由于电视媒体与电脑工业的发达,我们习惯以“虚拟实境”的方式来思考。譬如,我可以模拟各种情境来训练自己如何对抗匪徒,简直就像亲身经历一般。但是,一方面我并未遭遇真正的危机;另一方面如果我的反应有问题,可以随时重来一次。不过,一旦实际碰到类似的状况,我可能就手足无措了。有些青少年学习日本风尚,养起电子宠物,好像可以借此培养现代化社会所缺少的关怀心与责任感。但是,这种虚拟实境使人陷入一种幻觉,好像人的情感可以用“按钮’’来表达;并且,如果养育失败,也不妨像游戏一般再来一次,结果反而形成了对生命不尊重的态度。日本最近发生几起少年杀人事件,其手段之残忍与用心之狠恶,使整个社会为之震惊。

然后,顺着前面两点发展,当一切回到零点,没有任何既定价值,并且实境可以用虚拟方式替代,犹如看电视和打电脑一样,那么接下来的是什么?是以自我为中心,“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我看到的才算数。如果我不小心看错了,那么错的也是对的。换言之,一切都以我当下的感觉为准:我认为天冷,天就冷;我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它就是对的。我不必向外界学习或请益,而可以完全由自己来建构一个美好的新世界。

以上三点描述足以使人心生警惕,但是社会上每天发生的事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处于这种“后现代主义”的社会,我们何去何从?为了寻求心灵安顿,我们必须面对这种挑战,转而学习分辨以下三个系列的观念:P7-8

序言

重新出发的生命力

傅佩荣

一个人如何把握他的命运要比他们命运其实是怎样的的更为重要。

——卡尔·威廉·洪保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醒世人:在21世纪时,自杀将成为人类的第三大死因。那么,造成自杀的因素又是什么?主要是以忧郁?何以“忧郁”?因为找不到活着的理由,想不通人生的意义,然后在遭遇疾病、烦恼、痛苦、失败的打击时,就放弃了奋斗的意念。

然而,人生真的如此消极无奈吗?难道没有改变这一切的契机吗?西谚云:“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带来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会塑造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决定什么样的命运。”这句谚语肯定了“观”念的优越性,因为人在思考时如果缺少正确的观念,就好像截止焦距的偏差的眼镜,所看的一切都会扭曲变形。如果连路途都无法辨识,又怎么向前迈进呢?

反之,如果掌握了正确的观念,则会像尼采所说的:“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活,他就能忍受任何一种生活。”,从“知道”到“忍受”,中问没有委屈也不必抱怨,进而可以怀着感恩之心,把一切考验与折磨,都当成生命的锻炼与洗礼。没有经过熔炉的冶炼,平凡的铁块怎能变成精钢呢?从人格挺立到心灵独立,无不需要正确的观念。从修己善群到无私奉献,同样不能缺少正确的观念。

不过,谁能判断何谓正确?其判断标准何在?标准又是谁定的?这些问题难免见仁见智,甚至言人人殊。因此,与其花费时间参加争论,不如扣紧以下三个议题进行说明:

第一,认清时代的脉动。从日常所见所闻的资讯中,分辩什么是流行的思潮与风气,其中有无盲点与危机,尤其是新时代的年轻人正走向何方。如果要寻找整合的理想,以求重新界定方位,那么人文主义可供参考。经过这一系列的探讨,我们发现,上一世纪的病态心理学应该让位给新世纪的健康心理学了,亦即要由杰出心灵所示范的言行来期许每一个人。

第二,激发生命的潜能。人拥有什么,并不等于人的内涵就是什么。拥有的可能会失去,更何况得自于外在世界的越多,往往属于自己已见分晓在心灵的就越少。一得一失之间,上上之策唯有激发自己的生命潜力。藉由求知、审美与立志,使自己怕内心世界日益茁壮。自己站稳了,才有辨法以平常心与人相处,也才有能力以欣赏的眼光品味人生。因此,人除了注意智商之外,要培养情绪智商,更要提高逆境智商。三种智商兼顾,则“知、情、意”平衡发展,个人与群体之间也将朝着良性互动进展。

第三,再创文化的生机。我们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长期以来推崇西方思想,并且盲目追随科技主义,以致对自己的传统文化缺乏适当的认识与信心。现在是调整观念的时候了。我们从“器物、制度、理念”三个层次来架构文化,立即可以发现:经济繁荣与政治民主,都具有普世的意义,但是无论这两者如何先进,最后还是必须面临“那使人安身立命的理念是什么?”的难题。因此,在谈到文化资源、心灵改革、价值观这一类题材时,儒家重新成为我们考虑的对象。问题是:我们可以从儒家经典中“温故而知新”吗?

《智慧与人生》一书,正是针对上述三项议题所作的省思与疏解。书中文字虽非一时一地写成,但是关心的焦点从未模糊,就是: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时,如何认清现况,激励自我,并且从儒家思想中寻觅资源与动力。儒家伴着我们的先人走过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在又将陪同我们走向新的千禧年。在重新出发时,生命动力来自正确的观念,而儒家所能提供的助益远远多于我们所想象的。这是我个人的心得,但愿也能成为众多朋友的心得。

书评(媒体评论)

一个人如何把握他的命运要比他的命运其实是怎样的更为重要。  ——卡尔·威廉·洪保德(德国著名教育学家)  地球上一切生物中只有人能够改变其生活方式,只有人是自己命运的设计者。  ——威廉·詹姆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1:3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