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收论文是《国际金融研究》杂志和留英中国经济学会在北京中苑宾馆联合召开了"汇率制度变革:国际经验与中国选择"国际研讨会一项成果。目的是针对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合理性是否应当重新评价,以及如何对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改革,推动国内学术界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讨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汇率制度变革--国际经验与中国选择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张礼卿 |
出版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所收论文是《国际金融研究》杂志和留英中国经济学会在北京中苑宾馆联合召开了"汇率制度变革:国际经验与中国选择"国际研讨会一项成果。目的是针对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合理性是否应当重新评价,以及如何对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改革,推动国内学术界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讨论。 目录 导言/1 第一篇 汇率制度改革:理论与国际经验 1.汇率制度选择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约翰·威廉姆森/3 2.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一文的评论 王传纶/18 3.日本汇率政策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经验启示与教训 河合正弘/20 4.从固定汇率退出的经验和战略 郑红/30 5.汇率制度理论的新进展及其政策含义 高海红/42 6.重新认识汇率制度和汇率理论 陈炳才/64 7.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汇率制度的演变趋势:特征与影响因素 戴任翔/74 8.中央银行的汇市干预效应与中国的决策选择 丁剑平 周辰亮/87 9.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的决定变量: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的考察 丁一兵/97 第二篇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10.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制度迁跃:历史的视角 张志超/113 11.人民币汇率制度:现状、改革方向和近期策略 张礼卿/131 12.人民币升值之争的理论反思:新制度金融学的解释 江春/140 13.当前汇率制度的微宏观效率与汇率制度改革 王曦 舒元/153 14.从多边角度看人民币汇率 温建东/166 15.新“特里芬悖论”与人民币汇率 陈志昂/187 16.开放进程中的货币政策的目标和汇率制度选择 雷达 于春海/207 17.如何有管理地浮动人民币汇率 张斌/216 18.金融开放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博弈分析 马红霞 桑俊/229 第三篇 人民币实际汇率、外汇市场和资本流动 19.中国:基于单位劳动成本的实际有效汇率研究 王慧敏 任若恩 王慧文/243 20.实际汇率和中国对工业化国家的双边出口 华萍/266 21.从市场结构看当前中国外汇市场的下一步发展 巴曙松/288 22.外汇市场的培育与汇率制度改革 张晓朴 张莉/293 23.国际游资对人民币汇率所带来的压力 孙华好 马跃/314 24.地下资金跨境流动与汇率的偏离程度 李建军/328 试读章节 自2002年夏天以来,人民币汇率问题在国内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包括美国总统布什、财长斯诺、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等在内的工业化国家政要利用各种公开场合不断要求中国允许人民币升值,并实行浮动汇率安排。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虽然没有跟随美国提出相同的要求,但也一再敦促中国改革汇率制度,逐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弹性。作为回应,在中国方面,从总理温家宝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高级官员也在各种场合明确指出,虽然扩大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弹性是一个目标,但这项改革没有时间表。 在学术界,围绕人民币汇率的讨论也持续升温并且存在争议。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对于是否应该进行人民币币值重估、是否应该立即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支持者和反对者的声音几乎不相上下,难分胜负。本次国际研讨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目的是通过回顾汇率制度变革的国际经验,探讨这些经验对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借鉴意义,并深入研究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战略、策略与相关政策。这里需要指出两点:一、作为一个国际研讨会的论文汇编,这里所包括的不同作者对一些关键问题的看法必定有所差异甚至完全相反。从学术角度看,这种观点分歧是十分正常的,相信读者也会有自己的判断;二、虽然会议主题是汇率制度问题,但是,对于汇率均衡水平(实际汇率)的讨论也有一定的涉及,因为两者终究是很难彻底分开的。具体议题主要包括:(1)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汇率制度的演变趋势;(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汇率制度理论的新进展;(3)汇率制度选择的决定因素;(4)退出“钉住汇率”制度的战略和政策框架;(5)汇率安排、资本流动和货币政策的相互关系;(6)外汇市场培育与汇率制度改革;(7)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现状和改革目标;(8)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前提条件、时机和配套政策;(9)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的决定.等等。P1 序言 自2002年以来,人民币汇率问题在国内外各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针对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合理性是否应当重新评价,以及如何对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改革等问题的讨论持续升温。为了推动国内学术界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讨论,2004年9月7~8日,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国际金融研究》杂志和留英中国经济学会在北京中苑宾馆联合召开了“汇率制度变革:国际经验与中国选择”国际研讨会。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的学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和德意志联邦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中央银行的经济学家,以及国内学术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学者专家12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在2004年9月7日的开幕式上,中央财经大学校长王广谦教授、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秘书长及中国银行行长助理朱民博士,以及留英中国经济学会会长张志超教授分别代表主办方先后致辞。在随后为期一天半的研讨会上,针对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政策和国别经验,以及如何借鉴国际经验来推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等问题,与会的专家和学者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世界著名的国际经济学家、“汇率目标区”理论的创始人、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约翰·威廉姆森(John williamson)先生,以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王传纶教授、日本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河合正弘(Masahiro。Kawai)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中国副首席代表史蒂文·巴奈特(steven Barnett)博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博士、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副司长陈炳才和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汇率政策处处长郑红等20余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进行了大会主题讲演。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礼卿教授对研讨会进行了总结。 本书所收论文是这次研讨会的一项成果。研讨会共收到会议论文40余篇。经过认真挑选,会议组委会决定将其中的24篇汇集成册,以飨读者。这些文章中除极少篇已刊登在《国际金融研究》杂志上外,大多数论文都是首次发表。因涉及一些不便公开的内容,应作者本人的要求.本书未能收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中国副首席代表史蒂文·巴奈特(steven Barnett)博士和德意志联邦银行亚太区首席代表安德烈斯·岗纳维齐(Andreas Gunnewich)博士的论文。另外,有4篇文章是我主持的2003~200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汇率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批准号70341024)的阶段性成果。 在研讨会的筹备召开和本书的出版过程中,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杜厚文教授、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吴念鲁教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研究员、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元龙研究员、《国际金融研究》杂志常务副主编刘墨海都自始至终给予了关心和支持。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国际金融研究》杂志分别为研讨会提供了经费支持,中央财经大学科研处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资助。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部分老师和研究生承担了研讨会的会务工作,2004级博士生戴任翔同学参与了本书编辑过程中的联络和文字校对工作。中国金融出版社提供了高质量的编辑和印制服务。对于以上各种支持、帮助和合作,一并在此表示感谢。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张礼卿教授 2005年1月28日 书评(媒体评论) 有管理浮动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中长期目标。人民币退出钉住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其中尤以健康的国内金融体系和相对成熟的外汇市场最为重要。退出的最佳时机是国际收支顺差明显下降和升值预期基本消失的时候。当前研究如果减少国际收支顺差比考虑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本身更为重要和迫切。在汇率政策工具暂时缺位的情况下,国际收支顺差的调整可主要依靠贸易和资本流动政策。 ——张礼卿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对人民币汇率的制度选择,中国本身的经验也值得重视。从历史角度进行考察,可得出对人民币汇率未来发展有宝贵帮助的政策结论。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的人民币汇率改革,包含丰富的内容,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在这期间,中国顺利从固定汇率制退出,转向了较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它的成功为世界各国所仅见。 ——张志超 留英中国经济学会会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