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个过程,生命是一种体验,人类一代接一代地感叹人生的苦短,生命的易逝。“人为什么活着”、“应该如何活着”等这些人生的问题是人类永远思索的主题。贤明的前人留给后人的往往不是财产、金钱,而是人生的道理,人类对人生的理解便这样世世代代地积累下来,不断丰富。今天,虽然社会的变迁日新月异,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体系在不断地更新,但是这些人生道理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在不断自我认识的历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处于一个有着太多意欲、太多信息、太多理论的时代,我们缺少的恰恰是心灵和精神的彻悟。通过阅读大师们这些充满人生哲思的作品,我们会得到真正的启示和质朴的震撼: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占有了什么,而在于从中体悟了什么。使我们能够在生命的短暂与存在的永恒之间锻造自我的情感和心灵,拥有真正的价值和真实的幸福。
本书选编了数十位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们有关人生问题的散文随笔、杂文小品,这些文化大师们学识渊博、学贯中西,又有丰富深刻的人生体验,对人生问题有着许多精辟的见解。大师们从人生经验和人生哲理两个方面对生命和人性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强调自我修养,追述人生境界。本书再现了大师们勇于奋斗、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目标的真诚追求、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深邃的理解。
论人的使命
人的使命这个题目是一个现成的旧题目。这是德国继续康德的学说,奠定德意志民族复兴精神基础哲学家费希特的题目。费希特著有一本通俗的书叫做《人的天职》(也可以译作《人的使命》)。大凡青年都很关心人生问题,所以我特别提出人生应有的使命来讲,也就是希望青年能够早日确定自己终身的使命。
要探讨人生问题,就是要人自己研究自己,反省自己,大凡了解外物易,了解自己最困难。所以人生问题实在是最困难、最不容易研究的问题。也可以说是最重要、最大、最不易得解答的问题。谈此问题大都容易陷于宽泛空洞。
其次,人生问题是与做人有关的问题,也就是多少关于道德修养的问题。这种切身的问题,最好找个人最知己的朋友,最接近的师长,作私人的谈话,方有亲切的指导,不必作公开的讨论。并且这种切身的人生问题,全待自己反省、体察、自求解答,他人顶多只能尽提醒启发之责,此外实无能为力。
再次,在某种意义之下,一个人最好是埋头热烈地去生活,去奋斗,忘记了自己有人生问题,有道德修养问题,那是最快乐没有了。人的精神健康也与身体健康一样,有许多天天讲卫生,随时随地都在用科学方法想保持健康的人,每每容易生病。反之,一个很忙的人,听其自然,不特别讲卫生,也不特别戕贱身体,反而身体健康。同样,许多天天讲人生观,讲修养,道德名词挂在口上说的人,反而每每道德并不好。而许多从来不谈人生,不谈道德的人,生活反较快乐,道德反而很好(例如科学家的道德并不比道德家、传教士坏,一般人身体的健康并不比医生坏)。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对人生问题,特别看重,特别认真,但另一方面又须不要把此问题当成一切空话来讲说。
人的使命或天职,也可以叫做人生的理想。但是使命固是理想的,同时也是现实的,它是我们此时此地即在执行,即须执行的使命。理想是自由的,我可以自由地提出此理想或彼理想;使命是决定的,或几乎可以说是人不能自主、不能不遵从的天命。理想是主观建立的,使命是客观赋予的,是国家给予的,时代给予的,或是上司赋予的。
人的使命,在某种意义下,即是人生的目的。使命是目的的内容,目的即包含在使命之内,也可以说人生的目的即在完成人的使命。使命比目的要具体些,切实些。做人有了做人的使命,人生就有目的、意义与价值。没有具体的、切实的、非执行不可的使命,而高谈人生目的,就嫌空洞不着边际了。
并且使命含有命令式的意味,一个人所奉行的人的使命,就好像军人所奉的军令一样。一个军人违背了军令,就要受军法处分;一个人违背了人的使命,也就要精神上受一种特殊惩罚,有时叫做天讨、天罚。无论如何也免不了要受良心的重大的责备或惩罚。
我们到现在来研究人的使命是否无意义,是否太迟呢?因为人已经活在世上二三十年了,才来讨论人的使命、人的目的,犹如一只船已经开出海口,航行很远了,而坐船的人才来讨论航行的目的与使命,岂非笑话?又如欧洲战争已经打起来了,英德国会才来辩论作战目的和使命,是不是太迟而可笑呢?又如日本侵略中国已经快到三年的时候,日本忽有一国会议员,出来大胆地质问政府对华作战的目的与使命,是不是太迟而可笑呢?无怪乎当时日本政府要把这个不知趣的议员赶出国会了。 P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