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人的美德(仁义礼智信)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荆惠民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系统梳理和阐释了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美德的由来、发展和基本内涵,并对其新的时代内涵进行了探索。该书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深熔铸在我们民族的灵魂中,并形成人们的价值追求和文化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离不开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而本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仁义礼智信”每一内容的深刻内涵,可以提高人们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重要意义的认识。

内容推荐

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如何认识中华传统美德的历史地位?如何赋予中华传统美德以新的时代内涵?如何使中华传统美德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凡此种种,是人们普遍关注和思考的热点问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和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组织编写了《中国人的美德——仁仪礼智信》一书,系统梳理和阐释了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美德的由来、发展和基本内涵,并对其新的时代内涵进行了全新探索。

本书定位于通俗理论读物和修身励志读物,读者对象主要为社会大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也可作为大中学生品德课的辅助教材和课外读物。

目录

第一章 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观

 一、仁义礼智信源远流长

 二、仁义礼智信整体德目的发展

 三、仁义礼智信的价值定位

 四、仁义礼智信与其他美德

 五、着眼现实,赋予新内涵

第二章 仁:仁爱和谐

 一、仁德的由来与发展

 二、“五常总于仁”

 三、仁的时代内涵

 四、仁爱和谐的宽广情怀

第三章 义:正义奉公

 一、义德的由来与发展

 二、民间社会的义观念

 三、义的时代内涵

 四、正义奉公的价值取向

第四章 礼:尚礼守法

 一、礼德的由来与发展

 二、礼的本质与影响

 三、礼的时代内涵

 四、尚礼守法的行为模式

第五章 智:崇智求真

 一、智德的由来与发展

 二、中国古代智论

 三、智的时代内涵

 四、崇智求真的知性原则

第六章 信:诚实守信

 一、信德的由来与发展

 二、与世界文明交汇的道德观念

 三、信的时代内涵

 四、诚实守信的知行准则

第七章 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其他德目

 一、忠:尽己致公的责任

 二、孝:事亲敬老的爱心

 三、廉:正派清白的品质

 四、耻:人之为人的底线

 五、勇:肩挑大义的气概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观

君子所贵在德。士庶人有德,能保其身;卿大夫有德,能保其家;诸侯有德,能保其国;天子有德,能保其天下。

——陆九渊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延续和发展的深厚道德根基。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美德贯穿到一个人的自身、家庭、社会、国家等各个方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显著特征。中华传统美德,既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成就事业的品德基础,又是中华民族进步、社会发展、国家稳定的精神支柱,它陶冶出一代代仁人志士,推动中华民族不断走向文明。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美德,重视个人道德品质的锤炼,重视道德规范的践行,重视整体利益价值的追求。“仁义礼智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范畴,贯穿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整个发展历程,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观。

一、仁义礼智信源远流长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古代儒家归纳的五个最基本的道德范畴,其由来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1.“仁义礼智信"的提出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至春秋时期,是仁义礼智信五个德目被分别提出和确立的阶段。

“仁”的提出,最初与氏族宗族血缘关系相连,主要是指同情、关心和爱护人,其完整思想首先是由孔子阐释和传播的。

“义”最初的含义,既指仪表和风貌,也指适宜和正当,后来泛指一切道义,其作用是维持社会秩序。

“礼”最初是原始社会祭神祈福的一种宗教仪式,经过儒家的改造,其内容由单纯的习俗仪式发展成规范婚姻、血统、长幼、尊卑等关系的行为准则,并逐渐制度化、法律化。

“智”最初是指人们对事物的判断迅速准确,后来被春秋时期儒家赋予明辨是非善恶、自知知人等道德内涵,予以倡导。

“信”最初是指祭祀上天和先祖时诚实不欺、不敢妄言,后来逐渐摆脱其宗教色彩,特别是经过春秋时期儒家学者的倡导,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道德规范。

2.“仁义礼智"四德整体的提出

首先把“仁义礼智”四德作为一个整体提出的,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在《孟子》一书中,“仁义礼智”四德作为一个整体提出,共出现两次。

一是在《孟子·告子上》,其文云:

公都子日:“告子日:‘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日:‘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日‘性善’,然则彼皆非欤?”

孟子日:“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日,‘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日:‘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孔子日:‘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

孟子提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这一命题,意思是说,“仁义礼智”不是外界给予我的。这是孟子“人性善”观点的体现。“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滕文公上》)他认为,人人与生俱来便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乃是“仁义礼智”的发端和萌芽,将其扩充和完善,便是“仁义礼智”四德。孟子充分肯定了“仁义礼智”是人内在的自觉道德意识,反映了孟子的天赋道德观。

二是在《孟子·尽心上》,其文云: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啐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P1-4

后记

建立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课题。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精神价值,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提供了坚实的道德支撑,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来源;经过改造与创新,它可以融人到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之中,成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内容;它是人们应当普遍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是一种德性品质和德性修养,应当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基础。为了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建立,大力弘扬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美德,大力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组织力量,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本书。

本书是集体研究和创作的结晶。本书由中国政研会秘书长、中宣部政研所所长荆惠民任主编,中国政研会副秘书长、中宣部政研所副所长董耀鹏,中宣部政研所戴木才教授和华中师范大学王玉德教授任副主编。全书由王玉德、顾久幸、姚伟钧、李文杰、刘项育、戴红涛、李定文、邵长军和任慧写出初稿。戴木才、吴祖平、洪波、张鹏智、邵长军、任慧、张凌云、李定文对书稿进行了修改和统稿。最后,荆惠民、董耀鹏、戴木才对书稿进行了审定,洪波协助做了具体工作。

在本书的修改和统稿过程中,汲取了“弘扬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课题中温克勤、葛晨虹、邓球柏、廖名春、刘余莉等专家学者的子课题研究成果。同时,汲取了由王玉德、姚伟钧教授主编的“中国传统道德丛书”的研究成果,包括刘晓成、顾久幸著《仁——为人为政之道》,程继松著《义——照亮历史的道德之光》,姚伟钧著《礼——传统道德核心谈》,沈继成著《智——千古闪烁的心灵之光》,康志杰著《信——立身处世的支撑点》等。在此,对所引用资料的相关作者,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和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06年8月2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6: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