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情趣情思情怀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宋德福
出版社 中国和平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内心真情表达或传递的需要,文学梦想与夙愿的回归。

不加掩饰的朴实记述,既是作者无意识的惯性使然,也是作者有意识的文学理想的追寻。自小养成的说真话、做实事的品性,形成了作者求“真”、求“实”的人格与文品。真实地生活与真实地记录,便成为一明一暗的两条主线,贯穿着本书将故事流畅地展开。

内容推荐

这本书汇集了三篇文章。我爱书,书不仅是工作、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爱好兴趣的载体、个体特征的表现、情感世界的流露。看书、购书、藏书、写书,事事样样总关情,这就是第一篇文章《书情趣》。年轻时总想走南闯北,现在是年龄越大越想家。每当思乡,就会想起家乡的人,家乡的水,家乡的树,特别是那从小居住的三间屋。思念这三间屋,在家乡时的故事才历历在目,这就是和二篇文章《屋的情思》。从小离家去从军,长得最高、成长最快、后的习惯、兵的语言、兵的意志、兵的精神,都是在军营里养成的,都是在特定环境下铸造的,这就是第三篇文章《兵的情怀》。文章中写到的人物,大多数已有三四年未见面了,他们却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文章中不论是写了一段话,还只写了一句话,都是为了表达我的尊敬的怀念之情。

目录

书屋兵(代前言)

书的情趣

1 看书·购书·藏书

2 思考·写作·修养

屋的情思

1 我曾承诺过把家庭历史写出来

2 听长辈讲家

3 叔家、舅家都住在市里

4 还是小时候过年有意思

5 自己报名去上学

6 在我们家有干不完的活儿

7 困难时期勤工俭学

8 家乡酷,酷在树

9 吃不饱也没忘记玩耍

10 戏水·发水·挑水

11 爱好体育文艺和科技

12 也曾打过工

13 申请入党

14 从爱枪到当兵

兵的情怀

1 伙食办好了能起半个指导员的作用

2 少了个工知生,多了个将军

3 连队和生活是别一番景象

4 连留有大比武的劲头

5 我们正是看书的年龄

6 好兵都不愿意在医院里多住

7 执行紧急任务

8 当兵就得学会挨批评

9 保持战士本色

10 “一把土”精神

11 警戒显威风,拉练出洋相

12 扎根海岛,其乐陶陶

13 环境锤炼咱当兵的性格

14 海岛的思想政治工作

15 干部战士感情深

试读章节

有些业余爱好是会变化的。比如下棋,小时候爱下五子棋,上学后爱下军棋,参加工作了爱下象棋,在机关还学过一段围棋。但现在都已多年不动了。再比如打球,小时候爱弹玻璃球,踢足球,个子长高了爱打篮球,到机关的工问操时爱托排球和打乒乓球,有时与家人一起打羽毛球。现在年龄大了,条件好了,偶尔学打网球。

业余爱好也不是都变化的。比如爱看书,从小到大始终未变,包括十年动乱期间,而且不断提升看书兴趣,养成了好读书的习惯,磨炼出善读书的脑力。现在越来越爱看书,已经成为了工作、生活的组成部分。建国以后出版的不同时期的书,我现在都有一些。几经搬迁,也不舍得把书处理掉。搬家公司为我搬家,最累的就是搬沉甸甸的书箱。这些藏书的来源说起来话长。

1.看书·购书·藏书

入伍前看的书大多是借的,主要是小说。古典的有《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诸葛亮》等,当时对《红楼梦》没有兴趣,听老人说的与习惯说法不同,“少不看红楼,老不看三国”。现代的有《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林海雪原》、《高玉宝》、《野火春风斗古城》、《苦菜花》、《苦斗》、《三家巷》等。每借到一本就如获至宝,趴在热乎乎的火炕上看,躲在闪亮亮的煤油灯下看。

那时我家里生活比较困难,晚间照明就靠煤油灯。我们哥几个如果是在灯下玩,爸爸妈妈就会说:“这么大了,点灯熬油的,真不会过日子,早点睡吧!”如果我们在灯下看书,大人就不管,妈妈有时还会说:“把灯捻挑大点。”

后来,爸爸妈妈和邻居们商量,大家凑钱把电线拉过来,我们家也装了个十瓦电灯。爸爸把电线留得比较长,哪个屋需要,就拉到哪里,很方便使用。从此,我看书经常到深夜。

一次,我看一本书叫《衣角》,大意是写一个妇女抱着孩子回家,小孩发现屋里的门后边有双脚,叫,喊:“脚,脚。”妇女也看到了,大吃一惊,便灵机一动,掐一把孩子屁股,边骂边说:“哪有一进门就要‘饺子’吃的,走,到你奶奶家去要一点。”出屋后把门反锁上,找来民兵连长,没有搜到人,只发现门后有小孩老爹的一双鞋。民兵们都笑着走了。半夜,从大水缸里钻出一个人,逼着妇女生火把衣服烤干,趁坏人不注意,妇女把湿衣切下一角,放到盛水的瓢里扣过来。后来坏人把妇女和小孩都杀了。但一小块衣角提供了破案线索,抓到了坏人。P3-4

序言

这本书汇集了三篇文章。我爱书,书不仅是工作、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爱好兴趣的载体、个体特征的表现、情感世界的流露。看书、购书、藏书、写书,事事样样总关情,这就是第一篇文章《书的情趣》。年轻时总想走南闯北,现在是年龄越大越想家。每当思乡,就会想起家乡的人,家乡的水,家乡的树,特别是那从小居住的三间屋。思念这三间屋,在家乡时的故事才历历在目,这就是第二篇文章《屋的情思》。从小离家去从军,长得最高、成长最快、锻炼最大的是在军营。现在,我的那种兵的性格、兵的习惯、兵的语言、兵的意志、兵的精神,都是在军营里养成的,都是在特定环境下铸造的,这就是第三篇文章《兵的情怀》。文章中写到的人物,大多数已有三四十年未见面了,他们却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文章中不论是写了一段话,还是只写了一句话,都是为了表达我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这本书写作时有两个书名。甲,现在用的“感悟‘三情’”《情趣·情思·情怀》;乙,把三篇文章的第一个字连起来,组成《书屋兵》,这书名妙极,既可作为书房名称,又说明了我的特点:书房里的军人,书屋里的兵。于是派个用场,用“乙”作为前言的题目。

这本书不是按年龄和时间顺序写的。“情趣”是按内容写的,年龄和时间跨度都很大,有时根据内容集中写,时间则是交叉的。“情思”是从小写到当兵之前,是按故事写的,写对家乡的思念,对儿时的留恋,对亲朋好友的眷恋。其中写到树,又打,破了时间跨度,写到前些年组织青年植树,参加机关植树等。㈠隋怀”从一九六五年写到一九七二年,用乐观主义精神写艰苦环境下当兵的人在基层工作的片断,而在空政和总政机关工作的十年少有涉及。

这本书是治疗期间写作的。有时用药后晚上睡不着觉,为了分散注意力,少去想病,就去想写作的中心思想、内容结构、具体写法、大小标题等等,去圆那青年时的梦。待身体好些时,在不劳累的情况下,每天抽空写一二页,每次不超过一个小时。就这样日积月累写作,整理成了这本书。与此同时,还写了一些未汇集到此书中其他文章的初稿,主要是一九七二年调到北京以后,如何用责任、良心、感情对待所从事的工作,所遇到的难题,所接触的人们,如何以此为基础激励自己廉洁自律,服务百姓。

能够平平安安地治疗和顺顺利利地写作,要感谢京内外有关领导和同志们的切实关心,感谢军内外有关专家和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感谢我曾工作过单位的战友、同事以及新老团干部的在乎和牵挂,感谢家人、亲朋、好友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这些我拟在“写自治疗康复期间的报告”一文中加以记述。

书稿写好后,金萍提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宋扬把看不懂的地方,比如东北话和当年的名词、习惯用语等,问清是什么意思,并作了修改,陆进和孙晔同志辛勤打印初稿,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为本书的出版,陈鹏等同志作出积极努力,给予很大帮助,表示谢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21:5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