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罗伯特·吉尔平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在本书中作者研究了冷战后世界经济和政治的新发展,并基于这些发展着重探讨了改变世界面貌的经济、政治和技术力量,作者强调国力仍是经济事务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同时也强调区域主义、跨国公司和金融动荡的重要性。本书较全面地论述了国际政治经济学各方面的内容,从历史到发展现状,从贸易体系到金融体系,作者都一一进行了论述。作者在此书的英文版前言中称本书是他代表作《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的第二版,由此可见本书在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全球政治经济学(解读国际经济秩序)/东方编译所译丛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
作者 | (美)罗伯特·吉尔平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罗伯特·吉尔平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在本书中作者研究了冷战后世界经济和政治的新发展,并基于这些发展着重探讨了改变世界面貌的经济、政治和技术力量,作者强调国力仍是经济事务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同时也强调区域主义、跨国公司和金融动荡的重要性。本书较全面地论述了国际政治经济学各方面的内容,从历史到发展现状,从贸易体系到金融体系,作者都一一进行了论述。作者在此书的英文版前言中称本书是他代表作《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的第二版,由此可见本书在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内容推荐 本书较全面地论述了国际政治经济学各方面的内容,从历史到发展现状,从贸易体系到金融体系,作者都一一进行了论述。作者在此书的英文版前言中称本书是他代表作《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的第二版,由此可见本书在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目录 中文版前言 英文版前言 第一章 全球经济新秩序 世界经济的变化 三种学说 我的学术观点:以国家为中心的现实主义 经济活动的目的 结论 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的性质 谋求发现 经济的性质 经济扎根在何处 结论 第三章 新古典主义的经济观念 新古典经济学学科 市场的性质 比较静态法 思想局限 经济学家和政府政策 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比较 结论 第四章 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 财富分配和经济活动 国家自主 国际机制的政治学. 霸权稳定论 全球经济的管理 结论 第五章 新经济理论 变化和新古典经济学 新理论的世界性观点 新理论 结论 第六章 新经济理论的政治意义 政府和国内经济 寡头卖方垄断和经济结果中的权力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的趋同和趋异 结论 第七章 各国政治经济体系 各国经济的差异 以市场为导向的美国资本主义体系 日本的发展型资本主义体系 德国的“社会市场”资本主义体系 各国差异的意义 是否有一种体系比其他体系优越? 国与国之间在相互竞争吗? 趋同,协调还是相互认可? 结论 第八章 贸易体系 关于自由贸易的争论 贸易和经济 对传统贸易理论的修正 战后贸易机制 乌拉圭回合和世界贸易组织 开放的贸易体系受到的新威胁 结论 第九章 国际货币体系 战后国际货币体系 固定汇率制的结束 金融革命和货币事务 内在的技术问题和政治问题 设计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 货币体系统一还是分裂? 各国货币仍旧很多还是寥寥无几? 结论 第十章 国际金融体系 国际金融的局部全球化 金融危机的性质 东亚金融危机 关于国际金融调控的争论 结论 第十一章 国家与跨国公司 解读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 服务业和制造业日益区域化 关于跨国公司和民族国家关系的争论 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国际机制 跨国公司构成了威胁吗? 结论 第十二章 国家和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学的兴衰 新自由主义的胜利 债务危机和结构调整 “可发展国家”理论 东亚奇迹研究项目 东亚金融和经济危机 可发展国家的未来 转型国家的经济 结论 第十三章 区域一体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经济理论 政治理论 折中方法 结论 第十四章 全球经济中的民族国家 经济全球化的局限性 所谓的经济全球化后果 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 需要从历史的角度去考察 结论 第十五章 管理全球经济 新自由制度主义 新中世纪主义 跨政府主义 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结论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现实主义是一种哲学视角,不一定在道义上对民族国家负有责任。事实上,许多现实主义者悲叹世界上的国际规则和道德观念没有使民族国家受到适当的约束。现实主义也不是一种科学理论。作为一种哲学观点或者思想观点,现实主义并不遵从波普尔关于证明某种假设毫无根据的标准,而且像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其他哲学观点一样,现实主义不能通过实证研究来加以证明或否定。7然而,具有现实主义传统的国际关系学者已经提出了不少理论或假设,例如可以并且已经接受实证检验以判定它们的有效性的均势理论和霸权稳定理论。 几年前,有人问我现实主义和民族主义有何差别。这个问题使我十分惊讶,因为我一直以为只要读过汉斯·摩根索(Hans Morgenthau)、赫德利·布尔(Hedley Bull)以及其他著名的现实主义者的著作,就一定会充分认识到:虽然这些学者在分析国际事务以及对人类机遇的清醒预期方面都是现实主义者,但他们决不是民族主义者。现实主义者对人类社会弊端的诊断不等于他认同这些弊端的存在,就像外科医生在病人身上找到了癌不等于他赞成癌的存在一样。其实,摩根索的著作抨击了激进的民族主义,并且在《国家间政治》(1972年版)一书中提出了外交行为准则,帮助各国彼此和平共处,同时又能捍卫各自的民族利益。正如批评家所指责的,摩根索也许天真地以为,根据他自己的现实主义思想有可能制定出道义的和外交的原则。但是,对于摩根索和其他现实主义者(包括我在内)来说,要害在于现实主义和民族主义是不一致的。民族主义者可能是现实主义者,但现实主义者不一定是民族主义者。 尽管现实主义者承认国家、安全和权力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可是他们不一定就支持这种作用。佛蒙特大学教授乔治·利特尔(GeorgeLittle)是第一个向我推荐把现实主义用作为分析视角的人,而这位教师却是基督教教发派的和平主义者。在我读本科时,利特尔教授曾责备我对国际政治中某个事态持天真和不切实际的看法。马丁·怀特(MartinWight)在20世纪写过论述现实主义的最重要的一本小册子《权力政治》(1986年版),他也是基督教和平主义者。甚至汉斯·摩根索在他那本振聋发聩的《国家间政治》一书中也没有忘记阿道夫·希特勒,他谴责“普遍的民族主义”(即帝国主义行径)为不道义的。他的一个最基本陈述就是任何国家都要努力尊重别国的利益。9我认为,从现实主义者的角度分析国际经济事务,同时规范地致力于实现某些理想,这是可能做到的。 正如迈克尔·多尔(Michael Doyle)在他的《战争与和平的方式》(1997年版)一书中提醒我们的那样,现实主义思想有很多种。然而所有现实主义者在一些基本问题上,例如国际体系的无序性和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首要地位,持有相同的看法。不管怎样,我们应当区分现实主义对国际事务阐释的两大流派——以国家为中心的现实主义和以体系为中心的现实主义——之间的不同。以国家为中心的现实主义是传统形式的现实主义,有关的倡导者为修昔底德(Thucydides)、马基亚维利(Machiavelli)、摩根索以及其他许多人;该派强调国家(城邦国家、帝国或民族国家)是国际事务中的主要行为者,不存在比这些享有主权的政治单位更高的权威。这种观点断言,研究分析应当集中在各个国家的行为上。以体系为中心的现实主义,即有时候人们所说的建构性现实主义或新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思想新近的一种学说,主要以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 Waltz)的那本富有新意和影响力的著作《国际政治理论》(1979年版)为代表。与以国家为中心的现实主义强调国家和国家利益不同,沃尔兹的以体系为中心的学说强调国际体系中各国权力的分配是国家行为的主要决定因素。 以国家为中心的现实主义对国际事务的阐述就国际事务的性质作出了几个基本的假设。因为现实主义者假设国际体系是混乱无序的,所以在进行这种解释时把国家——在没有更高一级的权威机构的情况下——作为国际事务的重要行为者。但是无序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国际政治的特征就是在全世界不断发生一国对抗各国的战争,事实显然是各国彼此合作, P11-12 序言 拙著中文版的宗旨是要把政治经济学,具体地说是要把国际政治经济学这门学科介绍给中国读者。政治经济学把正统的经济学(即新古典经济学)与政治学结合起来。一般认为经济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侧重社会中的价格系统和市场作用,而政治学关注经济、政治和心理力量的作用以及社会、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结果。 在国际问题研究中,强调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的互动作用是专家学者研究的一个较新领域,至少对于像我这样的政治学家来说是如此。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本杰明·科恩(Benjamin Cohen)、理查德·库珀(Richard Cooper)、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Keohane)、约瑟夫·奈(Joseph Nye)、苏珊·斯特兰奇(Susan strange)和雷蒙德·弗农(RaymondVernon)的努力,经济学和政治学分离的现象开始被打破。起初,他们的著作把重点放在贸易、国际货币和跨国公司的活动上。20世纪70年代,国际政治经济学家研究的题目大大扩展,美国、英国和西欧其他国家的学者都对这门迅速发展的学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总的来说,后来的一些国际政治经济学学者比许多早期的美国学者较少地以市场为取向,而且他们往往批评美国的霸权和美国越来越多地采取的单边主义。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化”成为国际问题研究,特别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最重要的题目。学者和评论家常常用全球化这个词来指一系列的发展所导致的各国经济的日益融合。几十年里由于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交通运输和电信成本急剧下降,以及各国经济壁垒大大降低,国际贸易、对外投资和跨国公司在全世界的业务进一步活跃。此外,冷战的结束也使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加全面地参与世界经济活动。 “全球化”的进程引起国际上的学者对各国经济日益一体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后果展开了争论。许多学者,特别是美国学者,认为全球化是一种非常积极的不可逆转的势头,它将会增进世界和平与繁荣;而批评者(包括许多美国人在内)则指责全球化对世界构成严重的威胁,并且是环境污染和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的罪魁祸首。批评者认为,应该扭转全球化进程,至少要把它置于某种形式的国际监督之下。 关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激烈争论,加深了人们对各国社会日益一体化的巨大意义的认识。但是,在争论中对全球化的性质和意义也产生了误解和歪曲。例如,全球化程度比许多人所认为的有限。世界经济中两个最“全球化”的地方是“三位一体”的高度工业化国家(美国、西欧和日本)以及东亚的若干国家和地区,例如中国沿海省份。 尽管有些批评全球化的学者指责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使一些国家在经济上遭受剥削、从而陷入贫困的境地,但是现有的证据表明,一般来说,跨国公司的投资是造福于东道国的。例如,值得注意的是两个最大的受资国——中国和美国。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人均收入不断地稳步上升,部分原因就在于外国投资。虽然中国积极且成功地参与了世界经济活动,可是其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不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世界上最贫穷地区之一的非洲大约只占世界贸易的百分之一。出于这样或那样的缘故,许多国家未能比较积极地参与世界经济,这是它们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全球化对一个国家经济的益处是巨大的。进出口贸易和对外投资提高了一国经济的效率,并使该国能够进入世界市场,获得极为有助于其经济迅速发展的资金和技术。然而,我要强调指出,一国经济向全球各种市场力量开放,可能是(事实上通常是)一种挑战。与全球化密切相关的经济力量会造就赢家,并且至少在短期内也会造就输家。由于降低了贸易和投资的壁垒,一国在制造什么产品、何处制造以及进口什么商品等方面要进行重大的调整。结果,尽管有些经济部门从全球化中获益,因而进一步扩大经济开放,但是其他部门很可能受到损害。 鉴于上述理由,在一个国家作好足够准备之前,不应当向世界开放它的经济。它至少要在市场力量改造该国经济时使遭受损害的工人和企业得到最低限度的保障,这是必要的准备。在缺乏竞争力或衰落的经济部门工作的工人应该获得帮助,到发展中的经济部门获得一个新的工作岗位。未能为全球化及扩大开放所产生的后果作好应付准备,就得吃苦头,东亚和东南亚许多国家,例如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韩国的经历正是这样。在20世纪90年代,这些正在迅速工业化的国家犯了严重的错误,它们在建立起能保障本国金融系统稳定的法规条例和机构之前,就降低了外国资本流入的壁垒。这种失策使金融投机毫无顾忌,其他违规活动也乘虚而入,1997年后这些国家被抛入金融危机之中。有些国家,例如印度尼西亚,直到2002年5月还没有完全从危机中复苏。 另一个对全球化的误解是全球化会带来一系列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这种发展不可能逆转,并且能确保国际经济继续全球化。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各国市场有可能密切联系在一起,而且这种情况将会继续发展下去,但是各国经济越来越紧密结合是必不可少和不可逆转的观点的支持者,却没有认识到政治力量在全球化成败中的至关重要性。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程度,相对于世界经济的整个规模来说,19世纪中期比今天的高。英国运用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支持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但是,到了19世纪下半叶,全球化速度大大放慢,因为一个又一个国家实施保护主义政策,开始对进口商品采取歧视态度。1914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全球化垮了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确立领导权之前再也没有出现过。 第一个全球化时代的崩溃和世界市场的开放戛然中止启示我们,全球化的成功需要有利的国际政治环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不是自动发展的,它要求各经济大国之间进行合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和日本通过降低贸易壁垒和方便国际投资与技术的流动,加入到世界上最主要的经济大国美国所促进的全球化的行列中来。 今天,随着中国作为经济大国在世界上的崛起,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将与其他主要经济大国一起,承担起维持世界经济开放和顺利运转的责任。我希望拙著有助于中国读者理解中国参与日益全球化的世界经济的挑战和机遇。 罗伯特·吉尔平 书评(媒体评论) 《全球政治经济学》从一位第一流的现实主义政治学家的视角对世界政治经济的主要方面作了全面的评述、在本书中,罗伯特·吉尔平强调国家继续具有重要作用以及在世界范围内国家结构和政策的变化已产生巨大的影响。他的这本书显然是想把经济分析和政治分析结合起来,以解读各种影响全球化的力量、国家政策以及经济发展与国际贸易、投资、金融之间互动作用的结果。 ——杜克大学罗伯特·基欧汉 美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老前辈罗伯特·吉尔平出色地引导我们认识世界经济的现状和解释方法。他从历史和理论的角度探讨最近的各种发展,在一本经过深思熟虑、潜心研究和小心论证的著作中,吉尔平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哥伦比亚大学罗伯特·杰维斯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