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2005全球经济展望(贸易地区主义和发展)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作者 世界银行本书编写组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最大程度上促进或阻碍成员国发展方面,地区贸易协定具有哪些特性?

地区贸易协定的涌现对多边贸易体系造成风险了吗?倘若如此该如何化解这些风险呢?

内容推荐

地区贸易协定的不断涌现,将从根本上改变世界贸易的前景。目前有效协定的数量超过了200个,并且在未来20年还将有所增加。今天,全球贸易的大约4O%发生在那些存在一定形式的互惠性地区贸易协定的国家。  《2005年全球经济展望:贸易、地区主义和发展》提出了两大问题:  · 在最大程度上促进或阻碍成员国发展方面,地区贸易协定具有哪些特性?  · 地区贸易协定的涌现对多边贸易体系造成风险了吗?倘若如  此该如何化解这些风险呢?  本报告认为,地区贸易协定导致了开放的地区主义——即,由于外部关税的降低、服务领域竞争的加强以及为降低跨境及海关的延误成本所采取的举措,贸易一体化的程度更深了——地区贸易协定作为一种大的贸易战略的一部分,有效地促进了增长。这种地区贸易协定能够使这样一种战略更完备,即一方面,包括自治性的贸易自由化能够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促进国内改革以提高市场准人。  尽管地区贸易协定被证明对成员国是有益的,但是对于贸易协定以外的经济体而言则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为最大程度上减少这种影响,世界范围内边界壁垒的降低是至关重要的。在wT0范围内各国对多哈议程的履行将降低与地区贸易协定有关的贸易转移的风险,并减少协定以外经济体的贸易损失。  本书第1章介绍了世界银行对全球经济的看法。本章既分析了短期内全球经济的动力,也分析了长期内世界范围削减贫困的前景。第2章介绍了与地区贸易协定相关的问题并对地区贸易趋势提供了一种总体的看法。后面几章考察了地区贸易协定对贸易创造(第3章);对贸易便利化(第4章);对服务、投资、知识产权及劳动力流动(第5章)的影响。第6章分析了与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系更加和谐的地区贸易协定的产生方式。  欲知更多的信息并浏览在线版《全球展望》,请访问: www.worldband.org/prospects

目录

前言(ix)

致谢(xi)

概论(xiii)

缩略语(xxiii)

经常引用的地区贸易协定及其有关各方(xxvii)

第1章全球经济展望和发展中国家(1)

全球经济:从复苏到增长(3)

初级商品市场(6)

世界贸易(8)

国际金融(10)

风险和政策优先(12)

长期增长、结构性变化和贫困(14)

过去20年的结构性变化(16)

未来的结构性变化(19)

贫困预测(21)

结束语(23)

注释(24)

参考文献(25)

第2章从全球视角看地区贸易和优惠贸易协定(27)

地区性优惠贸易制度的蔓延(28)

各地区贸易和经济增长的趋势(43)

出口构成的变化与全球生产网络的兴起(46)

优惠贸易与各地区贸易状况(50)

结论(54)

注释(54)

参考文献(55)

第3章地区贸易协定:对贸易的影响(59)

地区贸易协定对商品贸易与收入的影响(59)

成功的要素(68)

结论:优惠贸易协定与经济发展(75)

注释(76)

参考文献(77)

第4章超越贸易壁垒:共同降低贸易成本(79)

贸易成本(80)

地区协定为贸易和运输提供便利(81)

标准、一致性评估和地区贸易协定(86)

与贸易相关的地区合作协定(92)

结论(93)

注释(94)

参考文献(95)

第5章超越商品贸易:服务、投资、知识产权和劳动力流动(97)

地区协定中的服务、投资和知识产权(98)

地区贸易协定中的服务、投资和知识产权条款的经济意义(104)

地区贸易协定和劳动力流动的条款(111)

结论:商品贸易以外(117)

注释(119)

参考文献(121)

第6章使地区主义成为多边主义的补充(125)

全球背景下的互惠协定(126)

是组成部分还是绊脚石(134)

竞争性自由化博弈:以多哈回合谈判为例(137)

有关地区协定的多边规则(141)

使开放的地区主义为贸易发展服务(146)

注释(151)

参考文献(153)

1.1 2004年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破记录的一年(4)

1.2 世界各主要地区经济增长强劲(5)

1.3 可贸易物品价格的发展(7)

1.4 2001一-2004年较高的初级商品价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7)

1.5 部分国家的原油进口负担(8)

1.6 1960一-2004.年的原油价格(8)

1.7 世界贸易价格的反弹(9)

1.8 自2000年市场份额的百分比变化反映的出口表现(9)

1.9 主要地区的贸易平衡(10)

1.10 从1999年开始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和投资支出趋于回落(11)

1.1l 美元储量上升(11)

1.12 利率增加了200个基点的影响(12)

1.13 首年,油价增加10美元的影响(14)

1.14 服务业产值的增加(17)

1.15 贸易开放度增加(18)

1.16 城市化程度提高(19)

1.17 劳动力供给的增长率下降(19)

2.1 20世纪90年代:RTAs数量呈爆炸式增长(29)

2.2 意大利实心面与空心粉:2004年的多边性、互相重叠的:RTAs(39)

2.3 RTAs内部的贸易(41)

2.4 世界不同地区的贸易增长形势大不相同(43)

2.5 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47)

2.6 变化中的贸易集团(51)

3.1 地区内进口占总进口份额的演变,1960-2000年(60)

3.2 对外以及地区内贸易对GDP的比率(61)

3.3 当世界贸易积极增长时,地区内贸易会更快增长(62)

3.4 与智利有关的不同自由贸易区模拟的福利影响(64)

3.5 转移进口的地区贸易协定往往导致向全球市场的出口减少(65)

3.6 并非所有地区都开放了(68)

3.7 拉丁美洲所有关税前后实行的优惠性关税(70)

3.8 北一南协定中的原产地规则比南一南协定中的更具限制性(72)

4.1 海关效率越高,贸易量就越大(82)

5.1 1985—2000年欧盟各国在欧盟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选定的欧盟国家和挪威的情况(113)

6.1 全球产出领先于两种双边协定选择(133)

6.2 全球性改革领先于南北协定(133)

6.3 全球性改革领先于南南协定(133)

1.1 全球展望概述(2)

1.2 经常项目余额(11)

1.3 长期前景:世界人均GDP预期增长率(16)

1.4 2005一-2015年劳动力市场结构(20)

1.5 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的地区统计分析(21)

2.1 大多数国家加入了一个以上RTA(30)

2.2 除包括商品贸易之外,RTAs还包括很多其他内容(35)

3.1 不同类型协定关税承诺的履行情况,1960一1999年(71)

5.1 服务、投资和知识产权:一个比较(100)

5.2 在美国的自由贸易协定中附加的服务自由化条款(101)

5.3 按劳动力流动程度分类的协定概要(112)

6.1 双边贸易协定与全球贸易改革的比较(128)

6.2 双边贸易协定与全球贸易改革的比较(130)

 

专栏

1.1 总量悖论(16)

2.1 RTAs与贸易自由化的类型(28)

2.2 WTO报告RTAs有关情况(30)

2.3 EPAs成为欧盟促进贸易和发展的工具:“北一南一南”一体化的试验(32)

2.4 美国FTAs扣的劳工标准(34)

2.5 贸易协定与环境保护(37)

2.6 RTAs能够预防冲突吗?(38)

2.7 地区性与多边性和单边性贸易自由化:哪种形式更为重要? (42)

3.1 地区贸易协定建模入门(63)

3.2 重力模型中的地区贸易协定:换位分析(64)

3.3 实施至关重要(67)

3.4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下的原产地规则的限制性——服装的案例(73)

3.5 监督优惠性贸易协定的实施:欧盟的“单一市场记分牌” (74)

4.1 贸易成本可能很高(80)

4.2 边境迟滞给贸易增加的负担(82)

4.3 标准化和简化作业可以增加贸易量:穿越喀拉哈里沙漠走廊的案例(84)

4.4 欧洲的物流成本在过去的20年下降了(85)

4.5 北部走廊股东协商论坛的案例(86)

5.1 并非所有投资都是好投资(106)

5.2 更多的投资者保护意味着更多的投资吗?来自双边投资协定的教训(107)

5.3 非法迁移:一个日趋严重的全球现象(114)

5.4 美国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单边政策下的临时性入境计划(116)

6.1 新的GTAP模型数据库所带来的影响(127)

6.2 地区贸易协定、结构变化和协调性(132)

6.3 合作伙伴的选择:美国RTAs的选择标准(138)

6.4 RTAs的排序:是否存在一种良好行为?(140)

6.5 RTAs和WTO规则(142)

6.6 突尼斯与欧盟的合作协定(149)

试读章节

2004一年世界经济增长急剧加速,GDP估计提高4%(表1.1)。目前,所有发展中地区的增长率均超过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平均水平。中国当前的经济繁荣是主要推动因素。日本和美国经济活动激增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欧洲高收入国家的经济复苏则相对缓慢,因此该地区的增长率未出现明显提高。同时,由于中国蒸蒸日上的经济增长和美国国内需求大大超过产出的现象还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世界进口需求呈现出强劲势头,并带来世界贸易总量10.2%的超高增长。

预期世界经济的增长将在2005和2006年减慢,年增长率为3.2%。导致经济减速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美国投资周期届时可能已达顶峰,这意味着其增长将放慢;’第二,世界需求大大超过供给,这导致了石油和其他商品价格的高涨,从而降低了收入水平,相应地,许多国家的需求也因之放缓;第三,随着各国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调整方面的态度从宽松转向相对中性,高利率将降低投资增长速度;第四,近年来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巨大财政刺激将在2004年减弱(尽管财政赤字仍将居高不下);由于欧洲国家希望重新控制赤字(在多数情况下超过马斯特里赫特限制),其预算政策将收紧;最后,中国正致力于将经济增长降至可持续水平,上述努力也应在中期带来弱于以往、但仍为强劲的需求。

由于存在上述外部环境,尤其是贸易增长的减缓,绝大多数中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较以往将趋于和缓,但仍保持强势。多数国家所开展的意义深远的结构性改革将缓解经济增长减慢的程度,与此同时,这种结构性改革也促使其市场份额的增加和经济增长的加快。通过减少政府和经常项目的双赤字以及清偿债务,多数发展中国家将在无需支付多余调整费用的情况下,具有承受利率上升(预期在未来几年出现)的能力。然而,形势不容乐观——尤其对那些高负债国家而言。

未来两年这些喜人前景为较长期(至2015年)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起点,也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实现“千年发展目标”(MDGs)的可能性。如果在改善宏观经济基本面、提高结构灵活性、创造更优越投资环境以及减少贸易壁垒方面能够取得持续进展,发展中国家在2006至2015年间就能达到3.5%的快速而持续的人均增长率,这个增长率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两倍。这种增长将使许多发展中国家有能力至2015年把极端贫困发生率减少一半,而这也正是此种增长所要达到的核心目标。然而,即便现阶段更高的增长率得以持续,在某些地区,特别是非洲撒哈拉以南,上述目标的实现仍遥遥无期。该地区人均增长率长年缓慢,降低贫困的努力也收效甚微。未来十年里,如果实现减贫目标的同时加大扶贫政策的力度并提供更多援助,该地区的增长就要牺牲难以置信的高速度。最后,即使许多地区能按预期完成减贫目标,但他们与其他重要的“千年发展目标”(如减少母婴死亡率)仍相差甚远。许多情况下,这些目标的实现仅靠经济增长是远远不够的。采取特定方式和重新排列政府支出的优先顺序也是不可或缺的。

虽然世界经济的中长期前景相对看好,但增长减慢的风险依旧存在,并将在近期和远期产生负面影响。油价的再度上涨或未能降低,将进一步抑制全球需求,减少多数欠发达国家的收入。鉴于石油输出国为增加供给而做出的努力,油价预期将从目前的高峰有所回落,然而,现有的需求条件决定油价大幅上升的可能性是不能被排除的。油价的攀升无疑对所有石油进口经济体,特别是那些经常项目捉襟见肘的中低收入国家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对这些国家而言,国际融资的困难意味着它们无法以增加经常项目赤字的方式消化高油价带来的费用上涨。相反,在应对额外费用时,这些国家不得不依赖进口、消费和投资量的降低,这意味着它们的实际产出方面会发生重大调整。对经济最脆弱的国家来说,每桶油价额外上涨10美元,其国内收人将减少4%。平均来看,低收入石油进口国的收入减幅将达到GDP的1%左右。  美国经常项目和政府预算双赤字的融资需求和美元下调的新一轮压力,也许会导致长期利率的增长超过预期水平。利率上升造成的中短期影响将包括世界经济增长减慢、融资成本急剧增加及负债沉重的国家陷于经济困境。而对那些本币钉住美元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更加剧烈的金融市场震荡亦将随之而来。中长期内,美国预算赤字的失控(控制预算赤字将有助于降低美元经常项目赤字)将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债务的增加和未来融资负担的加重。此外,高利率将抑制投资,并导致潜在产出增长率出现持续缓慢的增长。所有这些因素将增加保护主义情绪卷土重来的风险,而保护主义将阻碍发展中国家实现减贫目标的进程。

最后,如果中国未能放慢不可持续的增长速度,经济不稳定将不可避免。目前的投资水平很可能达到不可持续的高度,且一些迹象显示,飞速上涨的食品价格正转化为生产成本的激增,这将最终扼杀竞争力(尽管目前还没有明确暗示)。两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激发较之基准更为急剧的经济锐减。鉴于中国是世界贸易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这种锐减将对全球、特别是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活动产生严重抑制作用。P1-3

序言

2004年是发展中国家最近30年来最兴旺的一年。东亚摆脱了1997-1998年的危机,这是一次从未有过的强烈而又震撼人心的危机;欧洲和中亚国家现在已经从经济转型所造成的长期阴影中走了出来,并且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南亚国家凭借持续不断的改革获得了良好的业绩。此外,拉丁美洲、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及中东和北非等国家也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可以肯定,每个地区都有一些国家未能享受到复苏的成果,这些国家仍将是令人关注的对象。但是,总的说来,2004年的经济增长令人印象深刻。这一成绩反映为下列两点的偶然结合:1.当代建立在更加完善的宏观经济管理基础之上的长期趋势;2.完善的国内投资环境加上全球经济的周期性复苏。

现在还不是值得庆幸的时刻。全球经济不平衡状况的徘徊不前加上美国不断上升的双赤字,欧洲复苏的姗姗来迟,高企不下而又反复无常的石油价格以及中国经济道路的不确定性,对发展中国家中期的增长速度构成了威胁,而维持这种速度对世界亿万穷人的命运是极其重要的。 ‘2004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10.2%,对这一年具有示范作用的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政策方面,WTO在8月进行的讨论重新补回了2003年末(在WTO坎昆部长会议之后)失去的基础,各国政府缔结了一项协定,为遵循多哈发展议程提供了一个框架。可是,这个框架仅仅是一个轮廓,实际的协定尚有待出台,最终协定是否包含会为发展提供动力的条款仍须拭目以待。

在此期间,今年的《全球经济展望》审视了重要的发展证明,因为它赋予世界贸易体系构架以新的形式:地区贸易协定(RTAs)的急剧扩散蔓延。这些协定采取了几种不同的互惠条约的形式——它们可能是双边或多边的自由贸易协定,或者是关税联盟,但后者较为少见。地区安排在给予成员方以优惠的市场准人时,必然会对非成员方造成歧视。即便地区安排在某些情况下能够推动发展,但是承认以下这一点很重要,即此种安排也能导致贸易转移,从而既伤害了成员方,也伤害了非成员方。因此今年的报告试图澄清如何来设计并实施优惠的贸易协定,以便使它们给参与者带来的利益最大化,给非成员的发展中国家造成的代价最小化。要使地区协定对非歧视性的多边体系起补充作用,关键是力求实行“开放的地区主义”,也就是协定要减少其中排他的贸易壁垒,要遵循非限制性的原产地规则,开放服务市场,强烈关注降低入境的交易费用。

国际大家庭要并肩战斗,以促使8月的构架达到多哈议程雄心勃勃的安排。与目前在全球每一个角落比比皆是的数量庞大的地区安排相比,多边开放会对发展起更大的作用。再者,必须对具有歧视性的RTAs加强多边监督,为此第一步是增大透明度,授权WTO收集所有安排的全部细节并定期公诸于众。如果多哈议程能成功地把针对农产品和制成品的入境保护削减下来,就能削弱地区协定的歧视作用,降低参与国进行代价高昂的贸易转移的概率。换言之,强有力的多哈安排能够为实现开放的地区主义做出贡献。

除了利用其他双边和多边制度之外,世界银行继续推动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经济结成一体,使全球化的好处能惠及穷人。世行目前在75个国家有91个业已批准或已订出计划的与贸易有关的项目,它们将在2004.一2006这3个财政年度期间付诸实施。对新的贸易行动计划所做的实际而又计划好的承诺额达到29亿美元,比以前1996—2003 8个财政年度期间为所有正在进行的计划批准的承诺额(24亿美元)多出许多,为贸易便利化所作的承诺额甚至增加更多。为2004.一2006财政年度计划作出的承诺额达到12亿美元以上,等于1996—2003各财政年度之间为批准进行的贸易便利化计划做出的承诺额的3倍。为了指导这笔贷款的运用并提出政策建议,世界银行正在为全世界的客户国研究贸易工作计划。这一计划也仍然是雄心勃勃的。

要做的事很多。贫穷率仍然很高,27亿人每日生活费不到2美元,而全球贸易体系仍然被各种障碍弄得支离破碎,这些障碍阻I上世界穷人生产的产品打人市场。通过多边的、单边的和地区的政策来应对各种挑战,就能为全世界的减贫工作做出贡献,而这又会给未来几代人带来巨大的利益。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Francois Bourguignon

2004年11月

书评(媒体评论)

地区贸易协定的浪潮正风靡于世界贸易中。这其中既有南一北的双边贸易协定,诸如美国一智利自由贸易协定;也有南一南多边贸易协定,如刚刚被提出的南亚自由贸易区。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这些协定不仅对成员国以及协定以外人们的贸易机会产生了影响,同时又违反了多边贸易体系中最基本的原则:非歧视性原则。《2005年全球经济展望》关注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有被设计的这些协定能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发展吗?它们能在促进发展的同时,不损害到协定以外其他国家的利益吗? 一Franqois Bornguignon  (弗朗索瓦-布吉尼翁)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  兼首席经济学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