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是鲜活的。鲜活制造了生动,生动带来了诱惑,诱惑产生了神秘,神秘引出了探索,探索的过程就是体验。体验不仅是摸一下枪炮感知温度,也不仅是踩一下沙场试探软硬,体验是思维对思维的连接,是热血对热血的喷洒,是心灵对心灵的问候……跟珠珠一起正步走进军营生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军营正步走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珠珠 |
出版社 | 解放军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军营是鲜活的。鲜活制造了生动,生动带来了诱惑,诱惑产生了神秘,神秘引出了探索,探索的过程就是体验。体验不仅是摸一下枪炮感知温度,也不仅是踩一下沙场试探软硬,体验是思维对思维的连接,是热血对热血的喷洒,是心灵对心灵的问候……跟珠珠一起正步走进军营生活! 内容推荐 一发子弹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我是“天使”我怕谁 一分钟学会开坦克 目击中国海军渤海大破冰 拨打112,走进故障台女兵 生命港湾里的“蓝衣天使” 目录 走好正步不容易罗尚容(1) 第一辑:动感体验 大山深处有"兵家"(3) 体验军舰水兵的"蓝色生活"(11) 一分钟学会开坦克(22) 跟着老兵回家乡(25) 生命港湾里的"蓝衣天使"(33) 目击中国海军渤海大破冰(41) 探访中国工程兵"穿山甲"部队(54) 现在开会(64) 大钦岛的冬天(72) 第二辑:走近榜样 蓝色海军诠释生死时速(87) 中国"红箭":弹道有痕(98) 广播大楼里的"军人之声"(105) 国防动员舰上的兵家常事(113) 拨打112,走近故障台女兵(120) 打造中国抗洪抢险"红臂章"部队(125) 关注中国军人心理潜能训练(132) 走进我军首家科技创新工作站(143) 繁华与艰苦的真情约会(151) 给天气"相面"的气象兵(162) 剑指苍穹(167) 第三辑:人物在线 李洪涛:好厉害的"科技兵"(201) "独臂教授"唐兴诚(210) 驻南武官任宝凯"漂泊"的家庭生活(216) 毛广淞:书法是怎样练成的(223) 癌症女兵,"不幸"让你如此美丽(230) 于博士的三次"选择"(239) 王景全:踏平江海成大道(247) 蔡艳红:一曲感天动地的"嫂子颂"(255) 冯琳:潇洒女兵《走军营》(262) 十月一日,我登上了国庆观礼台(268) 走进吴作仁的"军事天地"(277) "心脏检测工"卢喜烈跳动的生活(281) 纪委书记有点忙(286) "枪痴"徐雁(292) 张明:"功臣旅长"的魅力(298) "超级焊工"王耀华(303) 张战平:一条腿能走多远(310) "射雕英雄"杨学锋(319) 包淑滨:在善良和坚强的天空里(328) 第四辑:品味生活 哇!这里的"战场"香喷喷(335) 美丽女兵亮相"奇装异服"(341) 连队趣生活(345) 岁月流金:不能忘却的军事影片台词(355) 我是"天使"我怕谁(365) 第五辑:军营调查 保卫军服 (373) "优待金"缘何变成了"保险金"(379) 彩礼能否敲开法律的大门(387) "吃"出战斗力(397) 军报新闻:一座新"食堂"的诞生(414) 测测连长的"透明度"(420) 脚下的航母会说话(425) 一发子弹是怎样制造出来的?(432) "名舰之花"明斯克:嫁到中国还好吗? (438) 试读章节 “夫妻哨”的苦累多于浪漫。“一个人的部队”同样受到了老百姓的尊重。话别时,记者意外听到的却是“谢谢”二字。 “夫妻哨”听起来很浪漫,但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夫妻哨”的苦累远远大于浪漫。杨静说:“小彭这个人性子急,任务一下来他就吃不下睡不着。从前三个人的工作量,现在压在了一个半人的肩上,能不累嘛!来到这里,也就是图个一家人能团团圆圆地在一块儿。”彭军接过去说:“年轻人嘛,苦点累点不怕,睡一觉力气就又回来了。要说浪漫那是没影的事儿,两口子在一起待的时间长了,也有话说完的时候。” “夫妻哨”应该是个“家”,但我在三孔窑洞里“视察”半天,也没有闻到家庭的味道。没有时髦的家具,没有漂亮的衣物,那台上级配发的早已“体无完肤”的14英寸电视机和一台“澳柯玛”冰柜是最奢侈的物品。平时一家三口的饭菜很简单,早上也就是一盘自制的泡菜。上次杨静生病,一下子花掉了7000多元钱,现在他们还欠债2000多元,因此,小日子还得精打细算着过。 但“夫妻哨”又的确像个“家”。彭军业余时间里种瓜种菜;杨静闲暇之余喂鸡养猪,那情景跟《天仙配》里唱得也差不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夫妻哨”既有“水”的性质,又有“鱼”的功能。 我的这次采访,不但成了“夫妻哨”的“新生事物”,而且在付家湾这个闭塞的村落也成了一道观赏的“风景”。村支书来了,学校校长来了,好奇的老乡们也来了,让“夫妻哨”这个平时寂静的小院着实火了一把。老乡们一提起“夫妻哨”没有不翘大拇指的:“村里能驻上队伍就是哦(我)们的福气,再说人家一家三口都是厚道人,对咱老百姓不错。”最可敬的是村里的王凤贞大娘,儿子受伤住院她都没有去照顾,而是留下来给我们做了三天饭,直到我们走后她才去了医院。由此来看,“夫妻哨”的“面子”可真够大的了。P8-9 序言 军营里的队列动作中,最有感染力的是正步,最难走的也是正步,那摆臂,那踢腿,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珠珠给自己的作品集起了这样一个名字,其寓意不言自明:写作犹如踢正步,走好了,走出威严走出气势,让人赏心悦目;走歪了,走出毛病走出别扭,让人笑掉大牙。于是,就让我们走上阅兵台,一起去检阅一下珠珠的个人正步走。 “从小就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当兵,一个是当记者,做梦都想,但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幸运的甘霖会两次撒在一个头顶高粱花子的农家子弟的头上。有时也扪心自问:你凭什么?你有什么!凭对军营的崇敬与热爱吗,凭对新闻创作的执著吗?没有什么能够比拥有一份心爱的职业更幸福更快乐的事了,幸福和快乐也时时刻刻叮嘱我:你没有理由不用热血暖军营,你没有理由不以笔锋颂战友。正因为我从军营来,知道那里有让人激动不已、泪流满面的故事;正因为我从士兵来,知道那里有让人刻骨铭心、亲切熟悉的面孔。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零距离接触,是我多年的祈求与今后的承诺,因为耳边始终响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声音:“战友战友亲如兄弟,《生活》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这是珠珠在2002年第一期《解放军生活》中说的一段话,字里行间不能说透着精彩,但绝对流露出了真诚,因为从如下的关键词中不难发现其成长的轨迹:农民——军人——记者。不过,据我所知,他在家当农民时,是一个很贫穷的农民,简称贫农,从前叫根红苗正,如今称一贫如洗,故无从称耀。他当军人,也算不上年轻有为、前途无限的那类,当战士时连续三年报考军校均无功而返(尽管不是因为学习不好),好不容易转了志愿兵,又因技术不过硬而终日闷闷不乐,后来幸运地从毛毛虫蜕变成了花蝴蝶(转干),按说应该高枕无忧才对,却又因兵龄长、提干晚、无文凭等原因,成了职务上的“后进干部”,并因此而惶惶不可终日——此因可能导致无房、无妻、无前途,故不值一提。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解放军生活》大发慈悲收留了他,人家不是收容站,不可能因为贫穷和后进而收留,人家收留的是他的“不务正业”——他的业余习作《女兵正年轻》居然获得了全国性的报告文学征文头奖,其他的“豆腐块”攒巴攒巴竟然也滥竽充数地出了两本书,一本日《男兵女兵调色板》,一本叫《神兵奇将》,因此,机遇又赏给了他一条透着晨曦的小路。 于是,珠珠摇身一变成了记者,这是他最后的知恩图报的机会了,为了他自己,为了喜爱的军装,为了赏识他的人,也为了梦寐以求的职业。这时候的珠珠终于有了小鱼游回大海的感觉,可以说是一身轻松带着一身沉重,轻松的是他有了发挥特长的舞台,沉重的是他必须时刻保持前行的动力和激情,不能有丝毫懈怠。于是,他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围着北京的大街小巷一连数天“瞎转悠”,写出了不法商贩私卖军服的调查报告《保卫军服》,受到了总后有关部门的肯定;他跑到陕北的山沟沟里和通信哨所的士兵同吃同住同巡线,写出了亲身体验《大山深处有“兵家”》,展示了一名普通士兵的生活状态;他钻进“大连”号导弹驱逐舰最底层的士兵舱,写出的真实感受《体验军舰水兵的“蓝色生活”》,得了“首长级”的礼遇;他一个人凭着一封战士来信摸到了安徽怀宁县一个农民的家里,写出了实地专访《“优待金”缘何变成了“保险金”》,安抚了战士与家庭焦躁的心情;他跟随破冰船在海上破冰五昼夜,因晕船只能躺在摇晃的床铺上口述《目击中国海军渤海大破冰》,下船后因腰肌劳损疼的“坐立不安”三个月;他迎着风浪,坐船来到空军驻守的小海岛,不带一纸一笔,只是天天唠嗑、顿顿痛饮,却凭感情写出了《大钦岛的冬天》,该团政治处姜主任发来短信:你说出了我们守岛官兵的心里话;他下连队吃“碰饭”,父亲却在医院因出血而报病危,他嚼在嘴里的饭菜如棉絮,却按时完成了大型策划《吃出战斗力》;他住进工程兵临时搭建的简易房,走进工程兵新挖掘的坑道,一夜之间就鼓捣出一篇《探访中国工程兵“穿山甲”部队》……由此不难看出,珠珠在采访写作上,完全不是一个“贫穷”的人,也完全不是一个“后进”的人,他的姿态和状态完全回归到了一个“正常人”应当具备的素质。 珠珠所在的杂志属于采编合一类型,他既是记者,也是编辑;既要能打,还得能谋,而最能体现编辑硬度的就是选题策划。策划需要脑子里的弦,需要肚子里的货,需要时间积累的重量,更需要机敏引爆的灵感。他从一颗小小的司空见惯的子弹想到了它的制造过程,弄了一篇《子弹是怎样制造出来的?》来解疑答惑;他在护士节里走进了医院的手术室,现场目击了十几台手术,让人们知道了除了白衣护士还有蓝衣护士;他在老兵退伍的季节运筹《跟着老兵回家乡》,记录下了老兵们鲜为人知的回家过程;他在国庆节里把参加过观礼的英模重新请上了杂志的“观礼台”,重温昔日的辉煌与梦想;在文凭灼热烫手的时候,他让《文凭,在军营里匍匐前进》,在征兵的锣鼓与红花中,他看到了《今年当兵真热闹》;他的目光在基层连队扫过,相继策划了《目击连队点验》、《测测连长的“透明度”》、《双胞胎当兵:在军营拷贝动听的人和事》……由此我也相信,珠珠的策划能力还算过得去,但努力的空间仍十分巨大,因为策划毕竟是一件无休止的脑力劳动。 从前面的那段话中不难看出,珠珠特别喜欢下部队,因为连队是他写作的源泉。他常说:“文章想写好,必须往下跑。”此话尽管算不上至理名言,但亦可信之一二。不过,这个人有时不谦虚,人家让他顺便给报道员讲一课,他就指手画脚地“好为人师”一番。他讲课时不让人家记录,也不喜欢领导在场,他说要给报道员们传授点“秘方”,实际上他一个没上过新闻科班的“土包子”哪里有什么“秘方”可言,无非是一些难登大雅之堂的实话、真话、土话、笑话而已,后来竟有不少报道员“上当受骗”——说他讲的课风趣幽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这本书是珠珠到《解放军生活》后几年来的采写记录的小结,集中在这里晾晒一下,我们可以试尝一下,嚼之有味,品之;嚼之无味,弃之。这对他也是一个促进,因为他已人到中年,这让我想起了廉颇,所以有必要问候他一下:珠珠老矣,尚能“正步”否? 2005年4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