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承袭北宋,在经济上有人口增加、土地兼并盛行和商业逐渐发达_二个基本趋势,人口增加造成耕地不足,土地兼并助长农村财富集中,而商业发达则使农家和市场经济关系日深,时受物价变动的影响。再加上南宋赋役制度的许多弊端,促使农村贫富差距日增,形成不安的现象。但另一方面,在南宋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中,却从未发生大规模的农村变乱,可见另有一股协调力量任维持农村经济的安定,这也就是南术政府和富家所做的努力,由富家负起经济上较大的责任,而贫家则受到较多经济上的协助和保障。
本书目的便任于探讨南宋农村社会任经济上的冲突和协调,分别讨沦南宋农村的户口概况、上地分配、租佃制度、农家劳力与资本,以及农产市场与价格等经济活动,以分析农村贫富不均的现象,最后则陈述协调农村绎济的种种努力。对南宋农村的经济有一番相当周全而清晰的透视。
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南宋农村的户口概况》,从户口分析农村经济在南宋经济活动中所占的地位及农村的社会结构;第二章:《南宋农村的土地分配与租佃制度》及第三章:《南宋的农家劳力与农业资本》,分别从土地、劳力和资本三个农业生产要素分析南宋农村财富的分配,并讨论其对农业生产和农家生活的影响;第四章:《南宋的农产市场与价格》,说明南宋农村和市场经济的关系,及农产价格变动对农村贫富所产生的不同影响;第五章:《南宋农村的经济协调》,说明南宋政府和富家对协调农村贫富所作的各项努力。
第一节 农村户口在南宋户口中的比率
农业是南宋经济的基础,在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里,农村户口自应占全国户口的大多数。比较南宋若干地区城市和农村户口在地区总户口中的比率,虽然足以证明此一事实,可是由于商业日益繁荣,城市逐渐发展,部分地区的农村户口比率已显示出有下降的趋势。
本文所说的城市和农村,是就经济活动的不同而作的地理区分,城市的经济活动以商业为主,农村的经济活动以农业为主。以宋代的行政区划来说,就是坊郭和乡村之分。坊郭即郡治、县治所在地,是地方行政中心,通常包括城郭之内及扩展至郭外的商业区;乡村则是散布于坊郭之外的广大农村,在行政上受郡治、县治的统辖。自古以来,城郭常也是商业中心,但在宋代之前,一般城郭的政治性仍然比商业性为重,唐制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始准于治所置市官,交易限于特设的市区,交易时间限于午时至日入前三刻,说明兼具商业性的城郭仍不十分普遍,而且商人的活动受到法令上的限制。宋代则交易地点、时间的限制都已解除,商人在城郭内的活动较从前自由,同时凡州县都置有商税务,可见具有商业性的城郭愈加普遍,城郭所发挥的商业功能日益重要。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三九四元事占二年(1087)正月辛巳条载孙升言:
城郭、乡村之民,交相生养,城郭财有余则百货有所售,乡村力有余则百货无所乏。
又言:
城郭之民,日夜经营不息,流通财货,以售百物,以养乡村。
说明宋代的坊郭和乡村在经济上已有明显的分工,坊郭居民的经济活动以商业消费为主,而乡村居民的经济活动则以农业生产为主。P1-2
本书的目的在探讨南宋农村社会在经济上的冲突和协调,以了解南宋农村经济的实况。
人口增加、土地兼并盛行和商业逐渐发达,是南宋经济的三个基本趋势。这三个趋势,都不始于南宋,而是继承北宋而来,只是到南宋时期,这些趋势对农村社会的影响更形显著。人口增加造成农村耕地的不足,土地兼并盛行助长农村财富的集中,而商业逐渐发达则使农家家计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日深,在生活上常易受物价变动的影响。这些现象,再加上南宋赋役制度的许多弊端,促使农村贫富距离日益增大,部分富家只顾累积财富,不恤他人生活的艰难,大多数农家则因收入微薄而生活困苦,甚或难以为生,农村因而不时呈现不安。这是南宋农村社会在经济上冲突的一面。
南宋农村社会在经济上固然有冲突的事实,但若仅从冲突的一面去了解南宋农村经济,则不免失之偏颇,未能认识南宋农村经济的真相。就南宋150年的历史来说,农村固然不时呈现不安,却没有走向尖锐化,从未发生大规模的农村变乱。这说明固然有冲突的力量在腐蚀农村经济,但是另有协调的力量在维持农村经济的稳定,对冲突的力量发生了平衡的作用,使农村的不安不至于扩大,甚或消弭于无形。这种协调的力量,是另外一些富家以及南宋政府为阻止贫富距离增大所作的努力,由富家负起经济上较大的责任,而贫穷的农家则受到较多经济上的协助和保障。协调贫富的措施,亦非始于南宋,而是继承北宋而来,但是到了南宋而愈加普遍,且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南宋农村的户口概况》,从户口分析农村经济在南宋经济活动中所占的地位及农村的社会结构;第二章:《南宋农村的土地分配与租佃制度》及第三章:《南宋的农家劳力与农业资本》,分别从土地、劳力和资本三个农业生产要素分析南宋农村财富的分配,并讨论其对农业生产和农家生活的影响;第四章:《南宋的农产市场与价格》,说明南宋农村和市场经济的关系,及农产价格变动对农村贫富所产生的不同影响;第五章:《南宋农村的经济协调》,说明南宋政府和富家对协调农村贫富所作的各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