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讲述“医学传教士”——杜格尔德·克里斯蒂医生的书,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他在沈阳安家落户,把西医传入满洲,在沈阳建立起华北地区门诊量最大的盛京医院,以高超的手术和精湛的医学知识,以及对人民的同情和关切,展示了一个基督徒的爱,并对打破东西方之间的壁垒起了重要的作用,对我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东北西医的传播者--杜格尔德·克里斯蒂/清末民初外国人眼中的东北社会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英)伊泽·英格利斯 |
出版社 | 辽海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讲述“医学传教士”——杜格尔德·克里斯蒂医生的书,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他在沈阳安家落户,把西医传入满洲,在沈阳建立起华北地区门诊量最大的盛京医院,以高超的手术和精湛的医学知识,以及对人民的同情和关切,展示了一个基督徒的爱,并对打破东西方之间的壁垒起了重要的作用,对我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内容推荐 本书讲述的是杜格尔德·克里斯蒂医生生活的故事,或许他比任何活着的人们都有机会与满洲的人民和统治者密切地接触。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他在沈阳安家落户,在社会各个阶层中,从最为贫困的农民到职掌生杀大权的总督和将军,结识了许多亲密的朋友,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张作霖。他把西医传入满洲,在沈阳建立起华北地区门诊量最大的盛京医院,而盛京医学院的两百名毕业生正活跃在满洲各地,承担着救死扶伤的光荣使命。他以高超的手术和精湛的医学知识,以及对人民的同情和关切,实际展示了一个基督徒的爱,并对打破东西方之间的壁垒起了重要的作用。 目录 译者序 原著序 第一部 在苏格兰1855-1882 第一章 一位苏格兰高地少年 第二章 城市生活 第二部 建立基础1882-1894 第一章 世纪末的沈阳 第二章 开创西医工作 第三章 行医治病和传播福音 第四章 新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第五章 阴霾和阴霾的消散 第三部 三次战争1894-1905 第一章 中日战争:1894-1895 第二章 义和团运动:1900 第三章 日俄战争:1904-1905 第四部 前进里程碣 1905-1912 第一章 暴风雨后的平静 第二章 美梦成真 第三章 鼠疫 第四章 在革命中 第五章 家庭生活 第五部 巩固基础1912—1922 第一章 医学院和医院 第二章 会议和论战 第三章 大战和战后 第四章 新的进步和最后的辞别 第六部 晚年生活1922—1932 第一章 西方和东方 第二章 沈阳旧地重游 第三章 日暮时分 附录 满洲十年1883-1893 ——沈阳医学传教士的故事 序言 第一章 医学传教工作的开始 第二章 鼓舞 第三章 新的医院 第四章 传播福音的工作 第五章 妇女工作 第六章 影响疾病的某些环境因素 附表 后记 试读章节 像其他孩子一样,杜格尔德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费在游戏、骑马和运动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明确地提出对自己的要求。他会偷偷地溜到峭壁和石楠花中间,倾听激流中水花泼溅和百鸟争鸣的声音。对他来说,每一种声音都特别亲切。和自然的这种交流过程,他从未谈起,但许多年后,已经是老年的杜格尔德躺在石楠花中,听到麻鹬鸟引人思念的不安呜叫,好似立刻又回到自己的童年时代,那是他自己的知己鸟“卡拉佩纳切”在人迹罕至的沼泽中向他呼唤。 思想的世界也第一次向这个孩子打开了大门,虽然这个门事实上并没有敞开,但对吸引他偶尔的光顾还是足够的。在此之前,他认为所有的书籍和课程都令人厌烦,但现在,他受到一位有头脑有跟力的教师的影响。几年后,唐纳德成为医学界的著名人物,但此时,他正把自己年轻的活力投入到用一种理想教育的愿望启发当地孩子们的事业中。在克拉迪赫附近有一所只有一问教室的小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名教师和40名学生。但唐纳德成功地给他的学生们传授了阅读、写作和朗诵等方面的完整知识,还开设了地理和为进一步学习所必不可少的拉丁语及其他课程,同时,向学生们心灵里逐渐灌输对知识的尊重和为了某种理想而奋斗的终身志向。这个基础打得相当好。 对杜格尔德来说,这3年时间是非常珍贵的。作为学校里最有希望的一名学生,他受到唐纳德·斯图尔特特别的重视。虽然在此之前,几乎没有接触几本适合于他这个年龄的人阅读的书籍,但阅读课仍然给他带来快乐。他和詹姆斯经常讨论他们的未来。杜格尔德动摇在是与其哥哥一起经商,还是按照老师的教诲去大学读书两者之间,他自己倾向于继续学习。但是,所有的选择机会都从他手中溜走了。由于没有管理经验,糟糕的建议已经严重减少了这个家庭的收入来源,最后他们决定搬迁到格拉斯哥,因为杜格尔德三哥马尔科姆正在那个城市的一所大学里读书,两个较小的孩子也可以进人商界谋生,而杜格尔德的大哥则准备移居美国。 杜格尔德对这次搬迁非常高兴,因为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到过一个城市,从来没有乘过火车,在他的心中,格拉斯哥就是等待他的神奇乐园。 P14-15 序言 今天,无论是居住在繁华都市还是穷乡僻壤的人们,都已经习惯了西医,没有人会对诸如听诊器、注射器、手术刀、X光这样常见的医疗器械感到神奇,更没有人会对白内障剥离和截肢这类一般的手术感到惊叹。可是,120多年前,在清朝的陪都盛京,在辽阔的东北腹地,那些只知道切脉、草药、针灸的人们,那些一直忍受着疾病痛苦折磨的人们,确实曾为西医的奇妙所倾倒。那么,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或者,是谁把西医传入东北?下面的这本小册子,直接回答了这个问题。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东北西医的第一个传播者当属杜格尔德·克里斯蒂。 杜格尔德·克里斯蒂的中文名字叫司督阁。1855年出生于英国苏格兰,是爱丁堡大学医学传教士学院的高材生。1882年,28岁的他,刚刚大学毕业,就毅然携新婚妻子踏上前往中国东北从事医学传教的旅途。当时的沈阳,即清朝的陪都盛京,保守落后,风气未开。克里斯蒂到达以后,克服困难,在东郊小河沿买屋定居,建立起东北第一家西医诊所。以后又陆续建立起第一家西“医院、第一家女子医院、第一座医学院等等。事安上,东北地区很多与西医传播有关的第一都是克里斯蒂创造的,或与克里斯蒂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建立诊所、医院和医学院的过程中,克里斯蒂培养了很多医学人才。克里斯蒂的助手、医院的学生,以及医学院的毕业生等等,一批批成长起来,然后分散到东北各地行医诊病,救死扶伤,承担起人道主义的职责。1922年,年已69岁高龄的克里斯蒂离开沈阳,回到故乡苏格兰,至此,他已经在东北奋斗了整整40个年头,说他是东北西医的传播者并未言过其实。 《东北西医的传播者——杜格尔德·克里斯蒂》 (Dugald Christie of Manchuria:Pioneel and medical missionary;the story of a life with a purpose)一书为克皇斯蒂夫人伊泽·英格利斯(1zah~glis)所著,出版于1932年,也就是克里斯蒂去世的前四年(克里斯蒂1936年去世,终年81岁)。这本书从克里斯蒂出生一直写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是克里斯蒂的一本传记。英格利斯也是一位传教士,当克里斯蒂的第一位夫人去世以后,1892年秋天,与克里斯蒂在营口举行婚礼,在以后的岁月里,两人从没有分开。所以书中所记载的史实,多为作者所亲历,可靠性很高。克里斯蒂在沈阳的前10年,即1883—1893年的工作,英格利斯参与不多,好在有克里斯蒂所著《满洲十年(1883—1893)——沈阳医学传教士的故事》 (1he years in:Manchuria:aSmⅣ0fMedical Mission work in Moukden)一书可以补充和印证。 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克里斯蒂一直在沈阳行医和传教,真实地感受沈阳及东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亲身经历和参与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并与东北地方官员有着密切的接触。通过阅读这两本小册子,我们可以掌握东北西医传播的历史和脉络;了解基督教,特别是新教在东北传教的过程和特点;发现一些重大事件背岳鲜为人知的活动和隐情。因此,研究东北近代文明史、东北地方史、东北社会史、东北传教史的学者,都会在其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当然,克里斯蒂也好,英格利斯也好,他们的身份都是传教士,负有向中国人传播福音的职责,所以书中散发出浓郁的基督教气息也就在所难免。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他们撰写和出版书籍,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盛京诊所、盛京医院和盛京医学院的建设进行筹款,款项的来源主要是苏格兰的教会组织和教徒,而要说服他们施以援手?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强调沈阳的医学工作对基督教传播的伟大意义。 时代的变化日新月异,当人们享受着现代文明成果的时候,不能苛求每个人对过去的一切都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寻觅过去的痕迹,追溯发生的真实,这是历史学者的责任。如果本书的翻译能够给常入一点启发,给研究者一点帮助,译者的劳动就会有一定的价值。 译者 张士尊 2005年5月1日于千山脚下 后记 这本小册子就要付梓了。在翻译出版过程中得到很多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范恩实先生为寻找两书的版本和插图做了很多工作;为寻找作者英格利斯的生平资料,正在英国佩斯利大学留学的张颖女士曾前往爱丁堡,正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留学的费明先生也为此出力不少,虽然都没有达到目的,但其乐于助人的精神使我深为感动;另外,辽海出版社的柳海松先生一直为此事奔波,多有辛劳。在此书出版之际,对各位女士和先生的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希望阅读此书的女士们和先生们能够为译者提供有关克里斯蒂和英格利斯的历史资料,以弥补此书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遗憾和不足。谢谢! 译者 张士尊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