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舆是风水的学名,堪舆术即风水术。风水不是单纯的迷信,而是中国从古代沿袭至今的一种择吉避凶的术数,也是一种流传广泛的民俗,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有关人与环境关系的哲学。此外,作者还结合堪舆形胜、堪舆人物、堪舆文献等实例史料作纵的连贯、横向分析揭示了它迷信的一面,但同时又不忘提醒我们去认识它科学的一面……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寻龙点穴--中国古代堪舆术 |
分类 | |
作者 | 王玉德 |
出版社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堪舆是风水的学名,堪舆术即风水术。风水不是单纯的迷信,而是中国从古代沿袭至今的一种择吉避凶的术数,也是一种流传广泛的民俗,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有关人与环境关系的哲学。此外,作者还结合堪舆形胜、堪舆人物、堪舆文献等实例史料作纵的连贯、横向分析揭示了它迷信的一面,但同时又不忘提醒我们去认识它科学的一面…… 内容推荐 堪舆是博大精深的学问,也是中国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本书作者试图从历史文献解读风水,探寻古代原初形态的风水文化。堪舆并不等同于一些乱七八糟的江湖风水,读者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要全盘否定,也不宜拔高。作者更是希望通过参与对堪舆的研究,还堪舆真面目,给予其科学的评价。 目录 一、堪舆其名 二、堪舆与环境科学 (一)堪舆术是有关环境的学问 (二)中国历史上的环境保护和堪舆 (三)历代的环境破坏 (四)一方水土一方人 三、堪舆术的精髓——气 (一)什么是气 (二)阴气和阳气 (三)五行之气 (四)人体之气 (五)生气 (六)化气 (七)望气与理气 (八)堪舆文献中的“气” (九)气运和气势 (十)气的方位 (十一)地气 (十二)山川之气 (十三)气场 (十四)阳宅之气 四、堪舆的灵魂——辩证法 (一)阴与阳 (二)刚与柔 (三)有与无 (四)动与静 (五)聚与散 (六)干与枝 (七)形与势 (八)山与水 (九)微与著 (十)深与浅 (十一)生与死 (十二)雌与雄 五、堪舆中的伦理 (一)不忘祖宗 (二)嫡庶有别 (三)向背有情 (四)三纲五常 六、堪舆的方法 (一)观察法 (二)自悟法 (三)心理自慰法 (四)系统方法 (五)罗盘及其应用 七、堪舆十三大原则 (一)系统原则 (二)因地制宜原则 (三)依山傍水原则 (四)观形察势原则 (五)地质检验原则 (六)水质分析原则 (七)坐北朝南原则 (八)定量规定原则 (九)适中居中原则 (十)顺乘生气原则 (十一)普遍绿化原则 (十二)教化审美原则 (十三)改造风水原则 八、龙与穴 (一)什么是龙 (二)龙的态势 (三)支脉 (四)寻龙 (五)中国的三条大龙脉 (六)堂局 (七)砂帐罗城 (八)朝案诸山 (九)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十)五星 (十一)九星 (十二)平洋 (十三)点穴要领 (十四)喝形 (十五)太极晕 (十六)杖法 (十七)方位 九、宅与水 (一)流水的形态 (二)五行与水形 (三)水向 (四)■位建宅 (五)水口 (六)住宅与水的方位 (七)住宅与水道 (八)八字水 (九)水质与生育 (十)范姓与水牢 (十一)山界水而止 (十二)宅基与河床 (十三)水沟 (十四)水井 十、阳宅 (一)历代相宅 (二)阳宅的环境 (三)阳宅建造 (四)五音姓 (五)门户 (六)朝向 (七)天井 (八)围墙 (九)厕所 (十)道路 (十一)家相 (十二)样式雷 十一、堪舆形胜述略 (一)北依山险、南控平原的北京 (二)水绕山环、自成一系的东北 (三)满清旧都沈阳 (四)山西古城晋阳 (五)黄土高原上的西安 (六)河山拱戴的洛阳 (七)一马平川上的开封 (八)山东之龙 (九)天府之国四川 (十)龙盘虎踞的南京 (十一)傍山枕湖的杭州 (十二)东南诸龙 (十三)群山环抱的福州 (十四)南岭余脉、珠江明珠广州 (十五)人形城银川 (十六)天山南北的新疆 十二、堪舆人物 (一)堪舆宗师 1三国占筮术士管辂 2晋代堪舆鼻祖郭璞 3唐代形法派大师杨筠松 4宋代相地名流赖文俊 5明代传奇人物刘基 (二)相地名人 1盘庚 2公刘 3古公魑父 4周公 5樗里子 6萧吉 7丘延翰 8曾文遄 9陈抟 10吴景鸾 11冯怀古 12邹宽 13徐仁旺 14王饭 15傅伯通 16张鬼灵 17蔡元定 18厉伯韶 19孙晤 20胡舜申 21达僧 22刘潜 23朱彦修 24张宗 25目(幕)讲僧 26非幻和尚 27周仲高 28杨宗敏 29裴士杰 30骆用卿 31曾易明 32徐善继 33江仲京 34李景溪 35徐懋荣 (三)人物派别 1历代堪舆师一览表 2师承图 3两大流派 十三、堪舆文献 (一)堪舆文献的特点 (二)堪舆文献介评 1《葬经》 2《葬书》 3《地理指蒙》 4《三龙经》 5《十二杖法》 6《天玉经》 7《青囊奥语》 8《青囊海角经》 9《灵城精义》 10《催官篇》 11《博山篇》 12《五星捉脉正变明图》 13《堪舆总索杂著》 14《神宝经》 15《天宝经》 16《琼林国宝经》 17《至宝经》 18《乘生秘宝经》 19《发微论》 20《十六葬法》 21《金刚钻本形法葬图诀》 22《地理古镜歌》 23《水龙经》 24《葬经翼》 25《山水忠肝集摘要》 26《青乌绪言》 27《堪舆漫兴》 28《地理大全》 29《葬度》 30《历代山陵考》 31《阳宅十书》 32《阳宅撮要》 33《古今图书集成堪舆部》 34《京房易传》 35《易林》 36《太极图详解》 37《皇极经世》 38《周易古占法》 39《春秋占筮书》 40《周易尚占》 41《出行宝镜》 (二)《黄帝宅经》解读 1导读 2《黄帝宅经》原文注译评 十四、综论 (一)堪舆思想面临的时代冲突 (二)堪舆学的研究 后记 试读章节 (七)一马平川上的开封 开封,在战国时魏国建都称大梁,五代后梁建都称为东都,后晋、后汉、后周在此建都称为东京,宋代在此建都称为汴京。 开封位于黄河中游的南岸,地处中原和华北大平原的西部边缘。没有大山作为屏障,没有龙脉可以追寻,似乎不是一块风水佳地,怎么会有六七个政权在此建都呢? 其实不然,风水并不以山为唯一标准,还应当考虑其他因素。开封的地理缺憾正是它的优势所在。无山则平,诸侯四方辐射。一马平川,交通便利。周围是经济富庶的平原,物产丰富。况且黄河是一条大水龙,给它带来生机,还有鸿沟、汴河带来漕运之利。隋朝开凿大运河,为之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了弥补自然形胜的不足,历代很重视在开封修建城墙。开封之城以坚固闻名。战国时,秦国攻大梁,三个月都攻不下。北宋时,不少人主张建都洛阳,有天堑可守,然而,最终还是在开封建都,因为这里富庶而便利。于是,北宋十分重视城建,里外三层:皇城、内城、外城。城垣范围超过了明清以来的开封城。三道城墙均有濠沟。外城濠深一丈五尺,宽二十五丈,水陆都有城门,严格把守。 堪舆主张北边地势高为吉;开封西北隅地势偏低,有个叫刘混康的术士劝谏宋徽宗培筑增高北边,可以得多男之喜,徽宗于是在北边大兴土木,修建艮岳。《挥尘后录》记载:“元符末,掖庭讹言崇出,有茅山道士刘混康以法箓符水为人祈禳,且善逐捕鬼神,出入禁内,颇有验,佑陵登极之初,皇录未广,混康言东北隅形加少嵩,当有多男之祥,始命为数仞岗阜,已而后宫占熊不绝,上甚喜,由是崇信道教,土木之工兴矣。一时佞妄,因而逢迎,竭国力经营之,是为艮岳。” 艮岳是北宋的大型园林,它仿浙江凤凰山修建,因其方位在八卦的艮位,故称艮岳。艮岳内埋雄黄、炉甘石以避虫害和提高地温,堆上砌石高达九十步。山上奇花异草遍布,珍禽云集,是开封城内最好的人造风水之地。后来,金兵攻陷开封,毁了艮岳,至今荡然无存。 P135 后记 我研究堪舆,纯属于阴错阳差。起初是讲授中国科技史,对传统的人地关系和生态环境特别感兴趣,于是读了许多历史地理文献,自然就涉及到堪舆了。前些年写了一些关于风水的书,有一本《中华堪舆术》是在台湾出版的,本书就是在该书的基础上作了大的修改,在国内出版。 堪舆是博大精深的学问,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所做的工作主要是从历史文献解读风水,探寻古代原初形态的风水文化。我重视研究看风水的原则,早在1993年就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就发表了《试论中华风水文化》,其中提出了阳宅风水的六大原则。1994年,我在《中国民间相宅》提出了十三大原则,其后一些风水书籍转抄袭我的观点而不注明出处。此外,我还对罗盘下了很大功夫,在台湾出版了《罗盘通俗解读》。我比较喜好形法派,认为更加真实。近几年,我的视野转到了对《周易》与生态文化的研究,正在撰写《周易与生态》一书,试图用生态学理论研究中国古代人与环境的关系。 对于堪舆,我们应当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要全盘否定,也不宜拔高。作为高校的学者,有责任对堪舆展开研究,否则,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正义的东西得不到伸张,而沉渣泛滥。我对时下流行的一些乱七八糟的江湖风水十分反感,希望有良知的学者参与对堪舆的研究,还堪舆真面目,给科学的评价。 本书印行仓促,难免有些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王玉德 2005年12月于桂子山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