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国共产党85周年诞辰精心准备的献礼,是迄今为止最权威、最全面的中共资料全揭密。书中实录了从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至2006年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共85个,由当事人的回忆,以及权威人员撰写的介绍或研究文章构成,资料翔实,试图对党在85年中召开的一系列决定当时中国政治走向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会议,作一较为全面、详细和生动的介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共产党重大会议实录(红色决策上下)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
作者 | 张树军//齐生 |
出版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为中国共产党85周年诞辰精心准备的献礼,是迄今为止最权威、最全面的中共资料全揭密。书中实录了从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至2006年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共85个,由当事人的回忆,以及权威人员撰写的介绍或研究文章构成,资料翔实,试图对党在85年中召开的一系列决定当时中国政治走向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会议,作一较为全面、详细和生动的介绍。 内容推荐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书中的回忆录都是亲历者的所见所闻,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情况;而专家学者的论著也大多是在查阅档案资料后写成的,有根有据。令人信服。从一定意义上讲,本书既是严谨的学术论著,又是史料丰富的资料书。 目录 上卷 横空出世: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确立纲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国共携手: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唤起工农: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空谈泛论: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风雨星火:八七会议 聚会在异国他乡: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建党建军里程碑:古田会议 王明上台:六届四中全会前后 力挽狂澜:遵义会议 北上南下之争发端:两河口会议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瓦窑堡会议 清算张国焘的错误:1937年3月延安会议 确定战略方针:洛川会议 毛泽东与王明交锋:1937年12月会议 再次肯定毛泽东的领袖地位:六届六中全会 拉开整风帷幕:1941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 “为什么人”的问题:延安文艺座谈会 “把历史搞清楚”:1943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 七大序幕:六届七中全会 盛会宏图: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耕者有其田”: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 转入战略进攻:中共中央前委“小河会议” 迎接革命新高潮:1947年12月会议 “五年左右根本打倒国民党”:1948年9月会议 为新中国奠基:七届二中全会 开国盛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不要四面出击”:七届三中全会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6月1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 “批薄射刘”:全国财经工作会议 揭批高岗、饶漱石:七届四中全会 确立基本政治制度: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 迎来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七届六中全会 “向现代科学进军”:知识分子问题会议 强国之梦: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正确与迷误交错:八届三中全会 “大跃进”的序幕:1958年南宁会议 再批“反冒进”:1958年成都会议 吹响“大跃进”的号角: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跑步进人共产主义”:1958年北戴河会议 开始纠“左”:第一次郑州会议 “压缩空气”:武昌会议和八届六中全会 下卷 继续纠“左”:第二次郑州会议 从纠“左”到“反右倾”的逆转:1959年庐山会议 正式通过调整方针:八届九中全会 “向群众寻求真理”:1961年中央广州工作会议和北京工作会议 “白天‘出气’,晚上看戏”:七千人大会 “七千人大会”的继续:西楼会议 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广州会议 全面贯彻“八字方针”:1962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 形势急转直下:1962年北戴河会议 阶级斗争扩大化:八届十中全会 “中国出了修正主义中央”:1964年北京中央工作会议 突兀其来的事件:上海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 发动“文化大革命”: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炮打司令部”:八届十一中全会 二月抗争:怀仁堂碰头会 制造最大冤案:八届十二中全会 闹剧迭出: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又一场庐山风波:九届二中全会 提前召开的党代会: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新旧交织: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决定命运的36天: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 新时期的里程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澄清理论是非:理论工作务虚会 《历史决议》一锤定音:十一届六中全会 开创新局面: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再绘宏图: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三代领导集体形成:十三届四中全会 继往开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为新世纪奠基: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十五届三中全会 回顾伟大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纪念大会 向新世纪的伟大进军:十五届五中全会 光辉历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 以新的作风创造新的辉煌:十五届六中全会 新世纪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盛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六届三中全会 党和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才会议: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十六届四中全会 从胜利走向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 利60周年大会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六届五中全会 只争朝夕谋创新: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试读章节 1920年秋天,第三国际的代表之一马迈也夫到武汉。当时我任共产党武汉支部书记,我同他作过两次长谈,知道俄国革命后的一些情况。他说他不久回莫斯科进陆军大学学习,他鼓励我到莫斯科去学习,因此我就写信给临时中央请求去莫斯科学习,中央答应了,但一时没有人接替我的工作,不能在短期内成行。同年的冬天,上海经济来源断绝,武汉的几个同志如刘伯垂、董必武、陈潭秋、张眉轩(他不久就脱离了)等都回家过农历年,我一人在武昌几乎无钱举火。我把武汉的工作结束一下,写信告诉陈潭秋,我即带着三个青年团(当时简称S.Y.)员到上海,做去莫斯科的准备。到了上海住在法租界霞飞路新渔阳里六号党的机关部。见了李汉俊,才知道第三国际的代表维经斯基(化名吴廷康)回国了,陈独秀应粤军总司令陈炯明之约,到广东去任广东政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兼广东大学预备科校长。中央书记的职务由李汉俊代理。新渔阳里六号办了一个华俄通讯社,由杨明斋负责,并不经常出稿;办了一个俄文补习班,由杨明斋任教,约有十几个学生在那儿学俄文。这些学生中我记得有刘少奇、许之桢、傅大庆、李启汉、罗亦农及彭述之、卜士奇等。当时去海参崴的船还不通,经过大连、满洲里到赤塔的路也不通,去莫斯科的计划,一时没有办法。李汉俊留我暂在中央工作。中央成立了一个教育委员会,由我同杨明斋负责,主要的工作是选派学生赴莫斯科留学,办俄文补习班,并参加上海的一些宣传组织活动。当时上海的党员不多,只有李达、俞秀松、施存统(不久到日本去了)、沈玄庐(他来来去去,不常在上海)。陈望道、邵力子、沈雁冰还是1921年春天才加入,沈泽民是初夏才加入,李启汉(李士林)是同年五一劳动节后才加入。最初的工作是参加印刷工人、烟草工人、纺织工人的组织活动。4月问送了一批学生赴苏俄留学,是由海道到海参崴,再由西伯利亚铁路到莫斯科,我记得刘少奇及彭述之、卜士奇等是这一次去的。1921年五一劳动节,我们在上海天后宫举行了集会,在各报上写了一些宣传的文章,发了几种传单。这一次的五一劳动节虽然没有发动广大的劳动群众,但在中国举行五一劳动节的纪念会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纪念五一劳动节,当为1920年5月1日——编者)。统治上海的反动当局为这一次的运动震动了,法国巡捕房派了武装巡捕搜查了我们的机关部(渔阳里六号),住在六号的一部分准备留俄的学生也搬走了。李汉俊也有点打饥荒,他决定暂时把机关部停止活动,要我到广州去找陈独秀决定如何进行工作的问题,或者把中央搬到广州去。 约在5月底我到了广州,见了陈独秀,报告了上海的情形。陈独秀说:上海无工作好做,广州的工作很多,你就暂在广州工作。于是,我就住在新兴马路(城内大新公司旁边)《新青年》杂志发行部,在《群报》(《群报》是受党指导,陈公博任总编辑)任撰述,并在宣传员养成所当学监(尚未到差)。约在6月中旬,陈独秀召集我们开会说:接到李汉俊、张国焘等来信,临时中央在上海召集全国代表会议,第三国际、赤色职工国际也派来代表参加,要陈独秀回上海,要广州区派两个代表去出席。陈独秀因职务关系走不开,当时决定我同陈公博为广州区的代表。行前陈独秀同我说:大会后你还是回武汉工作,你在武汉工作比较有作用些。我接受了他的意见。我到了上海,先住在渔阳里六号,后迁到法租界打铁浜博文女校楼上,这是临时租定招待各地代表的地方,租房子的名义是北京大学暑期旅行团。在开会时统计出席代表有7个地区,共13个代表,计有湖南毛泽东、何叔衡,湖北董必武、陈潭秋,北京张国焘、刘仁静,山东王尽美、邓恩铭,上海李达、李汉俊,广州包惠僧、陈公博,东京周佛海。还有第三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李克诺斯基。开会的地址是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门牌号数记不清,可问李书城夫妇)李汉俊家。各地区代表分别报告了各地工作情况和政治环境后即进行讨论党纲和劳动运动的计划,这两个问题占了这次会议主要的部分。会议进行到第四天,马林和李克诺斯基也参加了。宣布开会不到半点钟的时候,突然有个穿灰色竹布长褂的陌生面目的人跑上楼来把门帘揭开,一只脚跨进门内,就进到了我们的会场,说一句“对不起我走错了”,忙匆匆地就走了。马林很机警地问这是什么人,都说不认识。马林说:“一定是包打听,我们即刻解散。”在一分钟内我们都从前门走了,过了约两个钟头的时候,我再回去看看。据汉俊说:“你们走了不过十多分钟,陈公博还没有走,有十几个巡捕和包打听来搜查了一番,并没有搜去什么,他们问我们开什么会,我答应是北京大学的几位教授谈谈编辑新时代丛书的问题,并不是开会。好在他们都知道这是阿哥(李书城)的公馆,最后还说了几句道歉的话走了。”当夜我们到李达家里会谈(在渔阳里二号,是陈独秀的住宅,李达也住在此处)。大家的意见,明天的会,要改地方,即决定以游览的姿态到嘉兴南湖找一只大船,尽一日之长来结束这个会。次日早晨我们都到了嘉兴南湖,只有陈公博没有去,李达的爱人王会悟(非党同志)是嘉兴南湖人,带她去当向导。此处风景甚好,游人并不多。我们雇了一只大船,并准备了酒菜,把船开到湖心,就开始开会,通过了党纲和劳动运动的计划,便进行选举,选出三个中央委员即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两个候补委员即李大钊、周佛海,并决定由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任组织,李达任宣传,陈独秀未返沪以前,书记暂由周佛海代理。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