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是经济大省,特别是近几年在乡村经济上搞得很有特色。本书汇集了烟台市对农村工作开展了连续三轮的“典型示范引路”工程,提出“远学无锡、近学南山,解放思想、跨越发展”,相继开展了“双十工程”、“双百工程,和“十百千万”小康创建活动。在典型示范带动引领下,全市先后培养起以龙口南山为代表的13个“小康明星村”,涌现出以栖霞国路夼为代表的111个“小康示范村’’和800多个“小康文明村”。这些村的共同特点是,集体经济实力雄厚,农民生活富裕安康,村容村貌整洁漂亮,班子建设、民主管理坚强有力。他们不仅是创建全面小康社会的带头村,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在今天中央明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筑和谐社会的地形势下,让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本书可起它山之石的作用,这些典型定能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给大家一些借鉴和启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第一次向全党、全国人民科学地展示了中国农村未来的发展前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是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
烟台市的农村工作具有良好的基础。早在2003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后,烟台市就抓住这一战略机遇,举全社会之力对农村工作开展了连续三轮的“典型示范引路”工程,提出“远学无锡、近学南山,解放思想、跨越发展”,相继开展了“双十工程”、“双百工程,和“十百千万”小康创建活动。在典型示范带动引领下,全市先后培养起以龙口南山为代表的13个“小康明星村”,涌现出以栖霞国路夼为代表的111个“小康示范村’’和800多个“小康文明村”。这些村的共同特点是,集体经济实力雄厚,农民生活富裕安康,村容村貌整洁漂亮,班子建设、民主管理坚强有力。他们不仅是创建全面小康社会的带头村,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正是由于有了这样一批先进村的典型引领,才带动了烟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2005年,烟台市农村集体经济实现收益1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47元,全市农村到处充满发展的希望和活力。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结束之后,作为东部沿海经济社会基础较好的开放城市、全国农业产业化基地市,烟台市委市政府用最快的速度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敏捷的反应:在全市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机制,率先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再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启动一个规划、改造两个重点、发展三个亮点、提升四个水平”的思路,坚持分类指导,围绕打造“新山村、新渔村、新乡村、新城村、新市区村”战略目标,实施城乡统筹、典型引领、政策配套、“3+1”联手共建等一系列战略措施,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新的层次跨越。
为配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我们对全市13个小康明星村、111个小康示范村的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整理汇编,希望这些典型能够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给大家一些借鉴和启发。
本书资料由县(市、区)农村工作办公室汇集、编辑,由于时间紧张、水平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200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