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系统、广泛深入地探讨了史前或原始文化中的各种宗教、已经消亡但在西方留下痕迹的古代宗教,还有印度教、耆那教、佛教、锡克教、中国的古代宗教,尤其是道教与儒教,以及琐罗亚斯德教、神道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起源和发展、理论和实践、教义和教派、历史和现状。
本书为吾兄约翰所著。1980年10月,吾兄约翰·B.诺斯突然去世。时逢本书第六版刚刚在全国各地试用,评论建议也陆续寄达;当时他本人正在旅途中,打算来我处商讨第七版的修订计划。40多年来,吾兄约翰把他的学术精力一直集中于《人类的宗教》一书。正如那些使用过本书的读者所知道的,通过对学术界的来信作出反应,它不断得到改进完善,同时又保留了其独特的体例,即作者赋予本书的流畅风格和博采众家的气度。约翰为精心写作此书的奉献,就像高尔斯华绥的名著《质量》(Quality)中的制靴匠,这位匠人简直不能容忍他店铺里出售的皮革制品上没有他本人的心血。
我本人同《人类的宗教》一书的接触开始于1938年,当时我还是一个助教,曾重新打印过部分手稿(我记得好像是论述耆那教的那一章)。这些资料经过了十多年的试用,并在1949年付印之前进行了重新编写。今天,在本书问世约30年之后(我也积极参与了第五版和第六版的修订),我自己深切地意识到以下两点:第一,不偏不倚地概述世界各种宗教的极端重要性和艰巨性;第二,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不断交流的重大意义。没有一位作者能自诩具有百分之百的客观性,也没有一位作者能对他自己所不具备的观点表示赞同,但是,他对任何信仰所作出的叙述却完全可以做到下述这一点:即对该宗教了,解透彻的任何一个信徒也会说,这种叙述是公正且符合实际的。《人类的宗教》一书之所以一直获益匪浅,就在于作者30多年来一直与书中所叙述的每一宗教的众多信徒有着直接的对话和信件往来。本书另外还有一个优点,即它通篇包含大段的原始资料,以便让各种不同的信仰团体都能陈述自己的看法。
本书第七版经过了扩充,特别注意了宗教在社会冲突与国际紧张局势环境中的作-用。作为了解伊斯兰教的背景,本书较为详尽地论述了什叶教派。本书还用崭新的资料讨论了一些国家正在经历着的内部冲突,例如在伊朗、埃及、利比亚、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等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伊斯兰教国家,但在介绍世界宗教时却长期遭到忽略。印尼人对伊斯兰教的忠诚,与对下层的印度教和佛教影响的妥协交织在一起,而且还渗透着更为古老的本土宗教传统,其复杂的程度,谁不对之望而却步?但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客观存在,它的宗教中那些很难简述的因素,是每一个研究宗教的历史和现状的人都无法回避的。
至于西半球,这一版也有一些新的资料,不仅有关于黑人穆斯林运动、基督教社区的黑人神学、拉丁美洲的解放神学以及女权主义神学的新资料,而且还有关于保守派基督徒和“道德多数派”在伦理学和政治学领域的进展的新资料。
作者感谢海德堡学院准许的教学休假,感谢麦克米兰出版公司朱里·巴帕托和杰涅·潘霍斯特两位先生提供的支持以及审稿编辑上的建议。许多使用过本书第六版的教师提出了深受欢迎的建议,德尔·比肖普博士精心地阅读了有关伊斯兰教的资料,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意见,但这些先生们都不应该为本书的缺点承担任何责任。我十分
欢迎今后使用本书的读者同我进行持续的对话。
戴维·S.诺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