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商海凝思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作者 蔡来兴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涉及到企业、市场、区域合作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等各个层面。收录了30篇文章,分为三篇。“宏观篇”主要反映宏观经济战略方面的思考和探索;“沪港篇”主要是关于区域经济层面的发展方略;“经营篇”则反映了蔡来兴先生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忧思和探索。

目录

序……………………………………………………………………1

自序…………………………………………………………………1

宏观篇

我国探索和平发展道路的经济战略思考…………………………2

大国外交要为本国经济发展服务…………………………………17

顺应时代潮流加大政府改革力度…………………………………40

亚洲金融风暴后中国所面临的机遇………………………………46

迈向新世纪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52

中国经济新一轮大发展的思路和对策……………………………63

走好一步棋下活一盘棋——浅论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82

智力资源资本化是我国新经济起飞的发动机……………………89

抓住新经济梯度转移先机推动我国未来二十年经济持续繁荣…102

当前我国股市持续下跌的原因及对策建议………………………115

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130

当代国际金融恶性投机与国际金融新秩序………………………138

沪 港篇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定不移建设“四个中心”………………156

与时俱进再创辉煌——试论新世纪上海的新任务、

 新思路、新举措…………………………………………………180

香港的繁荣稳定需要第三次推动…………………………………200

上海建立洋山自由港的基本构想…………………………………217

将崇明岛建成我国第一个生态综合示范区………………………225

长江经济带崛起的思路和对策……………………………………232

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长江经济带…………………………………241

CEPA框架下的沪港新合作…………………………………………252

迈向新世纪的沪港合作……………………………………………260

未来沪港经济合作新格局与中资企业发展的思路………………276

经营篇

国有企业的资本运作………………………………………………288

跨国经营——中国企业发展的新方向……………………………296

中资企业在港开展资产经营的策略思路…………………………310

开展资产经营增强融资能力………………………………………323

资产经营——现代大企业起飞的翅膀……………………………333

研究全球500强培育国际级大企业………………………………352

我国培育国际级大企业的战略思考………………………………364

上实集团经营战略综述……………………………………………384

跋……………………………………………………………………404

试读章节

(四)全力培育现代跨国公司和国际集成商,打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国家队”

世界经济日益成为跨国公司主导的经济。我国需要培育一批国际级大企业作为“国家队”参与国际资源配置和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培育国际级大企业应当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加速将一批垄断性行业的龙头企业和已初具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培育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跨国公司。目前我国已经和有可能进入世界500强的基本上是这两类企业,它们主业相对突出,也有相当规模,当务之急是通过集约经营强化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积累知识产权,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资本经营和跨国经营提升全球供应链综合运作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真正做大做强;二是走集成商的道路,联合一批具有资产经营能力、实业投资能力、产品梯度转移能力、工程承包及项目承接能力的实力企业,将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资本集成起来,把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和知识经营三种经营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组建一批综合实力雄厚、品牌优势明显的“走出去”的国际集成商。对于大部分较难以个体优势发展壮大的企业来说,这是比较理想的选择,且已为日、韩国际级大企业崛起的实践所证实。

(五)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提升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国力

国家创新体系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引擎。我国要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从根本上为自主增长和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供动力,提升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国力,实现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国家科技竞争力进人世界前列。要坚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并举,构建起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四大系统,功能齐全、促进全社会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创新体系。要在国家层次上进行整体设计、系统推进,通过制度创新从资金、体制、机制、政策等各方面强化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突破技术的“瓶颈”制约,大幅提升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各类所有制企业提供公平有效的创新支持,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创新行为主体的活力;推动企业广泛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产学研的结合与互动,引导转制科研机构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增强持续创新能力,重点攻关核心产业技术;鼓励跨国技术合作,加大对消化引进技术的投入,鼓励外资企业、机构在我国开展本土化创新活动;政府建立强大的公共财政用于支持基础研究、应用性研究、技术开发研究和原始性创新活动,并建立相应机制促进创新成果尽快实现产业化。P12-13

序言

蔡来兴先生拿来厚厚一摞《商海凝思》的文稿给我,让我作序。我很高兴能向读者推荐这本书。

认识蔡来兴先生很久了,感觉他是一个有抱负、有使命感、有事业心的人。无论是以前做政府官员,还是后来成为企业家,蔡来兴先生始终保持着一个学者、一个经济学家的儒雅风范,从他的经历和同我多年的交往看,我更愿意称他为学者型企业家。当今时代需要这样的企业家。

蔡来兴先生1995年接掌上海实业的时候,确实有人担心过书生能否搞好企业。但担心很快成为多余。蔡来兴先生到香港后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推动上实控股在香港成功上市,做得轰轰烈烈。资源还是那些资源,政府并没有多投一分钱,但变化却是脱胎换骨的,短短几年时间,利润、净资产、总资产都翻了好多番。蔡来兴先生给上海实业带来了全新的经营战略和经营理念,先是资本经营,然后是知识经营,正是这些战略和理念造就了今天的上海实业。在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出现过胆子经济、权力经济,但我觉得,真正有生命力、竞争力的还是战略和理念的创新,是知识经济。在这个意义上,我肯定书生下海,肯定知识分子创业。尤其是对大型企业集团来说,领军人物首先应当是知识型企业家,是战略家。蔡来兴先生就是这样的人。

翻阅《商海凝思》,你会看到一个大型企业领军人物的广阔视野和历史责任感,触及到他的所想、所思,他的终极关怀和战略先见。从书稿反映的内容看,蔡来兴先生这些年在香港打理大型跨国企业的过程中,并没有扎在事务堆中,他关注的范围很广,既思索企业经营战略,也思索宏观经济、金融,既关注香港、上海,也关注国内、国际,既有大判断,也有大思路、大方略。蔡来兴先生始终不忘自己肩负的使命,他为中国企业呐喊,为中国经济振兴苦思。他为自己所置身的时代、社会散发出了理性的光芒,发出了自己所能发出的最强音。值得欣慰的是,蔡来兴先生做过政府官员,至今还是全国政协委员,他的真知灼见、他的声音可以传递给社会的各个层面,而且都能得到良好的回应。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最接近市场而且是国际市场的企业家,蔡来兴先生在他的系列研究和思索中无不反映出战略先见和创新思维的睿智。1999年为他的专著《全球500强》题写书名时,我还清楚地记得他关于我国企业进入500强的大胆预测,几年过去了,我国企业非常争气,没让他的判断落空。亚洲金融危机时,关于人民币汇率贬值的论断甚嚣尘上,蔡来兴先生是其中的异数,他坚称人民币中长期有升值压力,建议扩大人民币波动幅度,现在各界的共识大致就是这样。20世纪90年代中期,蔡来兴先生深入研究、实践并呼吁资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目前许许多多的企业都在身体力行这么做。如今,他倡导的知识经营、倡导智力资源资本化,也一样是先声夺人。战略先见对企业不断地取得成功至关重要。我一直关注上海实业的发展,一路走来并不容易,但之所以能够逢凶化吉,首先要归因于战略先见和创新思维。上海实业插上资本经营的翅膀通过上市实现第一次跨越,无疑是战略先见和创新思维的最好写照。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上海实业因为没有过多涉足香港房地产业得以独善其身,也是得益于此。从本文集中,读到蔡来兴先生早在1996年写的《香港的繁荣稳定需要第三次推动》的文章,且不说这篇文章的许多观点至今仍振聋发聩,单就文中对以房地产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可能引发香港经济“空心化”的忧思,就不难理解到上海实业为什么没有跟着“发烧”大举挺进香港房地产业。2003年,上海实业在遭受高架道路项目清理顿失盈利半壁江山之际仍能保持盈利增长,同样有赖于之前精心培育的一些新产业提供新的盈利支撑。我个人认为,没有战略先见和创新思维,上海实业不会成就今天;没有战略先见和创新思维,我国企业仍会在“作坊经济”中继续摸索,无法崛起成为国际级大企业。

历史会证明我们一直处于一个大时代之中。造就这个时代并把这个时代证明给历史是我们的义务。这里就有我们的企业家。我十分欣赏蔡来兴先生的努力,也企盼有更多这样的企业家。中国企业要做强、做大,加快走向世界,需要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企业家,更需要善于洞察时事、运筹帷幄的企业家。本书可以为他们提供有益的借鉴。

陈锦华

2005年3月于北京

后记

知道蔡来兴先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因为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他曾先后担任上海市计委副主任兼浦东开发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市政府研究室主任,上海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等职,并不断有宏篇巨论见诸报刊,他的文章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结识蔡来兴先生却是十年前。那时我刚刚结束香港三联书店总编辑的任期,回到上海,出任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不仅明确了上海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指明了上海迈向21世纪的发展目标。根据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上海市委、市政府开展了命名为“迈向21世纪的上海”的战略研究,动员组织了600多名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进行一年多调研,并广邀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展过多次大讨论,搞得有声有色、全城轰动。而蔡来兴先生就是这一重大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的第一线指挥者。这一战略规划拉开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划时代巨变的序幕,部分蓝图已经变成现实,余下的上海仍在为之奋斗。这一重大项目的理论成果最终以《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崛起》、《迈向2l世纪的上海》、《上海:创建新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三部专著的形式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我是在处理这部书稿的过程中认识了蔡来兴先生,并有机会深入地了解了他对经济发展的一些极为超前的思路和理念,为之折服。我一直认为,直到今天这一发展战略研究也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最好的成果之一。蔡来兴先生去香港主持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后依旧是研究不止,笔耕不辍。1999年,蔡来兴先生又将40余万字的《全球500强》交由我们出版。这部力作全面深入地剖析了全球500强企业的发展规律,并对中国如何创建国际级大企业提出了战略对策。那时我正在筹建中国第一家出版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急需了解全球大型传媒集团的发展路径及其成功的原因。书稿收到后我一气读完,获益良多,其中不少理论和观点被用于指导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实践。《全球500强》在上海财富全球论坛会议前夕面世后引起轰动,很快售罄,我们随即再次印刷。

《商海凝思》汇集了蔡来兴先生1995年以来弃政从商、翰墨因缘近十载的灵感点滴和研究心得,读完全稿,我深深地感到贯串全书的主线是作者对振兴中国经济的强烈的使命感。全书一共收录了30篇文章,分为三篇。“宏观篇”主要反映宏观经济战略方面的思考和探索。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产业的兴衰,市场的竞争,企业的沉浮,需要我们的企业家把准宏观环境的脉搏,时刻保持警觉。蔡来兴先生对宏观经济的观察是多视角、全方位的,政府官员的经历和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使其注意力触及经济、金融、体制、政府改革等各个方面。他提出的判断耐人寻味:“我国经济正进入以经济重型化为特征的新一轮大发展时期”,“智力资源资本化是我国新经济起飞的发动机”……他纵横中外发出的疾呼情真意切:大国外交要为本国经济发展服务,要加大政府改革力度,要抓住新经济梯度转移的先机,要高度重视证券市场的发展等等。“沪港篇”主要是关于区域经济层面的发展方略。蔡来兴先生长期潜心区域经济研究,他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的兼职博士生导师就将其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之一。长期处理上海经济事务,使他对上海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了如指掌。掌管上海实业后,他又得以全面、深入地洞察香港经济。从崛起的上海看香港的起伏,再从香港的视角回望上海,他得以在多重坐标中深刻剖析沪港经济,见解更加独到。他很早就预测到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长江经济带,论断香港的繁荣稳定需要第三次推动,上海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胆提出新世纪上海的新任务、新思路、新举措。“企业篇”则反映了蔡来兴先生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忧思和探索。“下海”以来,企业成为他系列研究工作的基点。他在思索上海实业发展战略过程中,不断探寻香港中资企业、中国企业的崛起之路。他从分析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国企改革的大背景入手,对我国培育国际级大企业进行了战略思考,并呼吁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重要高度来看待,同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具体对策。我国企业如何崛起成为国际级大企业?他的“处方”是,既要有资本经营的“引擎”,又要瞄准跨国经营的方向。这些研究既指导了上海实业的经营实践,不少也是上海实业经营实践的折射。他关于资产经营“五个放大效应”的精辟论述,即结构放大效应、交易放大效应、市场放大效应、时间放大效应、效益放大效应,就是上海实业资产经营实践的理论升华,同时也通过理论反哺推动上海实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富有成效地开展资产经营。蔡来兴先生这方面的思索、上海实业的实践有不少已被用于复旦、交大EM_BA课程的教学中,并引起了学员们的高度兴趣。

有智慧的人为正在发生的事寻找意义、出路或解决方案,为将来可能的发展趋势或出现的问题作出预测,我们称之为先见。《商海凝思》就是一本关于先见的文集。《商海凝思》收录的文章时间跨度很长,但今天读来仍像新鲜出炉,令人耳目一新。这里,我特别推荐大家仔细阅读蔡来兴先生1996年撰写的《香港的繁荣稳定需要第三次推动》一文。当时蔡来兴先生到港只有一年,却预见性地揭示了香港经济存在的隐忧,包括缺乏新的发展支撑点、过度“空心化”、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存在问题等。他通过考察香港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经济发展,独创性地提出香港已经历两次推动过程,即第一次本体式的推动,第二次以与珠江三角洲部分结合为特征的结合式的推动。他提出的方略非常具有针对性,指出香港要突破与珠江三角洲部分结合的局限,走向与中国内地经济的全面结合,酝酿第三次推动,并将第三次推动概括为现代化,提出要实现增长模式现代化、经济结构现代化、经营方式现代化、城市功能现代化、宏观管理现代化。他建议香港实现与长江经济带的全面结合,实施再工业化计划,加强港、澳、深、珠四城市合作创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等。如果我们将这篇文章与眼下探讨香港经济问题及出路的主流意见作一番对照,相信大家对什么是“先见”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样的例子在文集中可谓俯拾皆是,如《我国探索和平发展道路的经济战略思考》、《我国培育国际级大企业的战略思考》、《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长江经济带》、《当前我国股市持续下跌的原因及对策建议》、《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定不移建设“四个中心”》、《与时俱进,再创辉煌——试论新世纪上海的新任务、新思路、新举措》等等。说到“先见”,蔡来兴先生自己的一段见解耐人寻味,“除非是良好的预期,我希望后续的事实发展证明我对现存隐患的分析是缺乏先见的”。但是,时代和社会的演进经常会留下遗憾,当我们陶醉于一时的繁荣和成就时,往往做不到“防患于未然”,甚至一些完全可以避免的问题也还是出现了。在时间的坐标系中检阅文集,时不时就有这样不幸的“先见”跳出来,这是蔡来兴先生所不愿看到的,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十年,三千多个日子。《商海凝思》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一个企业家的所想所思。蔡来兴先生在经济、金融及企业管理方面积累了数十年经验,他的凝思无疑会给我们带来知识增量和阅读体验。这就是我们出版这部文集的目的。愿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得到启迪。

陈 昕

2005年3月于上海

书评(媒体评论)

战略先见对企业不断地取得成功至关重要。我一直关注上海实业的发展。一路走来并不容易。但之所以能够逢凶化吉,首先要归因于战略先见和创新思维。  历史会证明我们一直处于一个大时代之中。造就这个时代并把这个时代证明给历史是我们的义务。这里就有我们的企业家。我十分欣赏蔡来兴先生的努力,也企盼有更多这样的企业家。  ——中国企业联合会会长 陈锦华  苦思香港经济出路之际,偶然读到蔡来兴先生1996年6月的大作——《香港的繁荣稳定需要第三次推动》。该文以历史的眼光和理论的高度考察香港经济的发展轨迹,探询香港未来的发展路向,时隔八年.至今读来仍然振聋发聩。  社会进步,需要有人走在时间和时代的前面,蔡先生的远见卓识,对正确认识和妥善解决香港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深入研读。  ——香港行政会议成员 梁振英  有智慧的人为正在发生的事寻找意义、出路或解决方案,为将来可能的发展或出现作出预测,我们称之为先见。《商海凝思》就是一本关于先见的文集。  蔡来兴先生在经济,金融及企业管理方面积累了数十年经验,他的凝思无疑会给我们带来知识增量和阅读体验。这就是我们出版这部文集的目的。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 陈昕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7:2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