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比较财政学/博学财政学系列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杨志勇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旨在构建新比较财政学的基本框架,紧跟国际财政理论前沿,注重市场经济下的不同财政理论的比较分析,以中国视角分析了中国的财政理论和现实。内容体现财政改革的最新要求,反映了财政学研究最新前沿。本书案例丰富、深入浅出,适于教学以及对财政理论和现实问题感兴趣的人士阅读

内容推荐

本书拓展了传统比较财政学的研究范围,旨在构建新比较财政学的基本框架,是一本比较财政学专著性教材。本书除导论和结束语外,正文部分共分八章。第二章比较20世纪以来中西财政学的不同发展轨迹,剖析中西财政学的基本异同点。第三章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公共财政制度和不同财政理论存在的原因。第四章对中西财政的公共选择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第五章比较了不同的公共支出理论,并对各国公共支出规模和结构的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第六章的重点是社会保障与财政的关系问题,涉及不同的制度比较、财政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的作用、社会保障理论比较等内容。第七章为税收理论比较,涉及税收原则理论比较、税收归宿理论比较和税制选择理论比较。第八章为赤字、公债与财政政策的比较分析。第九章为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理论与现实的比较分析,涉及财政联邦制理论的比较和中西财政竞争的比较等问题。结束语对比较财政学和财政学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本书特点主要有三:一是注重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财政理论的比较分析。二是在中国视角的新比较财政学框架内,分析了中国的一些财政理论和现实问题。三是提供了大量的阅读和参考文献。  本书适合大学经济类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研修,可供从事财政学(公共经济学)科研工作的人员参考,亦可供一切对财政理论和现实问题感兴趣的人士阅读。

目录

第一章导论 1

 一、比较财政学研究现状 1

 二、比较财政学存在的基础:不同的财政理论 3

 三、比较财政学存在的基础:不同的财政现实 5

 四、市场化改革与新比较财政学的构建 6

 五、新比较财政学的发展趋势 8

 六、中国视角的新比较财政学研究 13

 七、本书结构 16

本章小结 17

关键词 17

思考题 17

阅读与参考文献 17

第二章 中西财政学比较:发展史角度的分析 20

 第一节 20世纪以来西方财政学的发展与演变 20

一、20世纪西方财政学最初的发展:50年代之前的新古典财政学 21

二、20世纪西方财政学两大传统的对接:50—70年代微观财政学的发展 23

三、宏观财政学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财政学发展的另一个领域 28

四、财政学的最新演变趋势 29

五、20世纪以来西方财政学发展与演变的原因透析 32

 第二节 20世纪以来中国财政学的发展与演变 33

一、1949年以前中国财政学的发展 34

二、1949年后中国财政学发展的第一次分化与综合:与公共财政学的决裂 35

三、1949年后中国财政学发展的第二次分化与综合:

80年代国家分配论与其他财政理论流派的论战 36

四、1949年后中国财政学发展的第三次分化与综合:

传统财政学与西方财政学的交锋 39

 第三节 中西财政学异同比较 42

一、中西财政学的相同之处 42

二、中西财政学的差异之处 43

本章小结 44

关键词 44

思考题 45

阅读与参考文献 45

第三章公共财政制度与理论的比较分析 48

 第一节 中西财政:成熟公共财政与转型期财政的比较分析 48

一、公平任务的异同 49

二、国有经济与资源配置 52

三、经济稳定职能 54

 第二节 双元财政、公共财政以及相关争论的比较分析 55

一、双元财政模式 56

二、公共财政是中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 57

三、对重提“公共财政论”的不同看法之一 58

四、对重提“公共财政论”的不同看法之二 59

五、对重提“公共财政论”的不同看法之三 61

六、“公共财政论”:“公共性”角度的解读 63

七、“公共财政论”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部分问题 64

 第三节 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公共财政存在的原因 65

一、公共财政存在的经济环境 66

二、公共产品提供存在差异的客观环境 67

三、公共产品提供的差异的原因分析 68

 四、公共产品提供的差异性对中国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启示 70

本章小结 72

关键词 72

思考题 72

阅读与参考文献 72

第四章 中西财政决策约束的公共选择比较 76

 第一节 西方财政的公共选择制度形成的比较分析 76

一、英国财政的公共选择制度的形成 77

二、美国财政的公共选择制度的形成 82

三、西方财政的现代公共选择制度:小结 83

 第二节 中国财政的公共选择问题的分析:比较视角 84

一、中国的政治制度与财政的公共选择 84

二、政府预算制度改革:预算的公共选择制度 85

三、税费改革:收费和征税的公共选择制度 87

四、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公共选择  89

五、中国财政的公共选择理论应该如何构建 90

 第三节 中国制度外财政的规范化进程分析:公共选择视角 92

一、制度外财政的规范化:一个“奥尔森困境” 92

二、“奥尔森困境”的生成机理 93

三、制度外财政的规范化进程的关键:引进地方财政的公共选择机制 94

本章小结 95

关键词 96

思考题 96

阅读与参考文献 96

第五章财政支出的比较分析 98

 第一节 财政支出演变趋势的比较分析 98

一、发达国家财政支出演变趋势 98

二、中国财政支出的演变趋势 101

三、中西财政支出趋势的比较分析 102

 第二节 财政支出理论比较分析 104

一、经典财政支出增长理论的比较分析 105

二、新财政支出理论 108

本章小结 112

关键词 113

思考题 113

阅读与参考文献 113

第六章社会保障与财政关系的比较分析 116

 第一节 中西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财政 117

一、早期的社会保障制度与财政 117

二、西方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以英国为例 117

三、传统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以美国为例 119

四、西方社会保障制度与财政 121

五、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财政 122

 第二节 中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比较分析 124

一、一场有影响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智利改革 124

二、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财政 126

三、中国转型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财政 127

四、中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异同 132

 第三节 社会保障理论比较分析 135

一、基金制比现收现付制更优的理论 135

二、现收现付制是否等价于基金制  136

本章小结 138

关键词 138

思考题 138

阅读与参考文献 138

第七章税收理论比较分析 141

 第一节 税收原则理论比较分析 141

 一、早期税收原则理论 14l

 二、现代税收原则理论与早期税收原则理论的比较分析 144

 三、中西税收原则理论的比较分析 145

 第二节 税负归宿理论比较分析 147

一、西方税负归宿理论中的局部均衡分析 147

二、西方税负归宿理论中的一般均衡分析 148

三、西方税负归宿理论研究的比较分析 150

四、中西税负归宿理论的比较分析 152

 第三节 税制选择理论的比较分析 154

一、最优税收理论概述 155

二、公共选择视角的税制选择理论 156

三、税制设计理论 158

四、税制选择理论的比较分析 165

五、税制选择理论:结合中国的比较分析 169

本章小结 172

关键词  173

思考题 173

阅读与参考文献 173

第八章赤字、公债与财政政策的比较分析 176

 第一节 赤字的比较分析 176

一、赤字口径的比较 176

二、赤字的形成原因比较 178

三、赤字弥补方式比较 180

 第二节 公债理论的比较分析 181

一、公债利弊之争 181

二、围绕李嘉图等价定理的争论 182

三、中国公债理论 185

 第三节 财政政策理论比较分析 187

一、凯恩斯主义兴起之前的财政政策理论 187

二、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理论 188

三、货币主义的财政政策 190

四、供给学派的财政政策主张 192

五、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财政政策理论 193

六、公共选择学派的财政政策理论 194

七、西方财政政策理论的演变趋势 195

八、西方财政政策理论的演变原因及其对中国财政政策理论发展的启示 196

本章小结 198

关键词  199

思考题 199

阅读与参考文献 199

第九章政府间财政关系:理论与实践比较分析 201

 第一节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比较分析:概述 201

一、政府间财政关系问题引起关注的原因 201

二、美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调整 202

三、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调整 205

四、发达国家与转型国家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比较分析 207

 第二节 政府间财政关系理论比较 208

一、传统财政联邦制理论 208

二、财政联邦制理论的新近发展 211

 第三节 中西地区间财政竞争的比较分析 217

一、两种财政竞争理论:“增进效率说”和“降低效率说” 217

二、中西地区间财政竞争现实的比较分析 219

三、中国财政竞争秩序的构建 223

本章小结 224.

关键词 224.

思考题 224.

阅读与参考文献 225

结束语 229

致谢 230

后记 231

试读章节

三、税费改革:收费和征税的公共选择制度

(一)政府性收费与政府性基金

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基本上是统收统支的。为了调动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的积极性,中国的部分财政资金通过政府性收费等形式实行预算外管理。改革初期,中国政府性收费项目很少,20世纪80年代初期也仅100亿元左右①。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一部分事业发展也开始引入市场机制,政府性收费为筹措经济建设和相关事业发展所需的资金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政府行为的不规范,以及缺少约束,也带来了乱收费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项目过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1998年,全国行政事业性收费有5 000多项,其中属于全国性和中央部门的政府性收费近300项,地方收费项目各地情况不一,最多的省有400多项。第二,规模庞大。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全国各类收费规模达2 175亿元,相当于同期中国财政收入的22%。在一些市、县,收费收入已相当于同期预算收入。第三,收费和养人恶性循环。一些部门机构庞大、人员过剩,没有经费来源,主要靠收费养人,以至于许多政府部门甚至一些部门中的每个职能部门都有收费项目,几乎每增加一项业务,都要以经费不足为由要求收费。第四,以费挤税。收费多,税费不清,出现了以费挤税的现象。第五,资金使用的不规范。收费资金使用部门化的趋势日益严重,分散了财力,使部分财力长期体外循环,甚至出现挪用资金现象,助长了腐败,影响了财政对政府资源的合理配置。

政府性收费出现的这些问题,表明收费缺少应有的监督,这是相应的财政的公共选择制度尚未确立所导致的。政府性收费是为了实现政府的职能,因此,它的征收必须有相应的法律作为依据,在很大程度上。其操作应参照税收模式进行。

与政府性收费问题相似的是政府性基金。政府性基金的形成和发展,对加快各地的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政府性基金设立的不规范、设立项目过多、规模膨胀等现象,不仅侵蚀了税基、加重了企业和社会的负担,而且还影响了预算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中国已经开始清理整顿政府性基金,规范相应的管理制度。

政府性收费与政府性基金的项目过多、规模过大、使用的不规范、费挤税等弊端,是与缺少相应的财政公共选择制度分不开的。因此,1998年政府开始了旨在清理整顿政府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理顺税费关系、规范政府收入秩序的税费改革。税费改革要建立以税收为主、少量收费为辅的政府收入分配体系。从公共选择的角度来看,税费改革的目标是保证政府的税费征收要有法律依据。

(二)农村税费改革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三农问题”)是中国改革和建设的重要问题。中国经济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要通过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从农村向城市、从农业向工业转移资源,造成农村资本积累较少。改革之后,中国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农民负担问题一直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三乱”)现象时有发生,农业税、农业特产税、乡统筹、村提留、农村教育集资等问题长期困扰农民,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实际上,中国客观上已形成了城乡财政二元结构(王绍光和王有强,2001)。

这种财政的二元结构表现为:在城市,就收入而言,居民基本上不必纳税,或者只需拿出个人收入的很小一部分纳税。当城市提供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图书馆、公用交通、消防、绿化)时,一般不会要求居民负担其全部费用;当城市兴建公共设施(如道路、桥梁、学校、公园)时,居民根本不必承担任何费用。在农村,本来那里的公共服务就十分有限,公共设施十分落后,与城市居民相比,这已经很不公平了,但更不公平的是,即使是最必要的服务和最简陋的设施也统统要当地农民负担。除了缴纳农业税外,农民还要交村提留和乡统筹,再加上“三乱”费用,中西部地区的农户少则要拿出收入的5%,多则要拿出收入的20%以上。由于居住地的城乡差别,一国公民的负担差别便如此之大。政府在公平税负,提供公共服务和公用设施上应该负起责任,并尽量为所有公民提供大致相同的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

公民按其能力纳税是现代税收制度最基本的原则,而费的实质是人头税,是一种直接税,违背了最起码的公平原则。以村提留、乡统筹为例。现行政策规定,农民上缴的“三提五统”不超过上年人均纯收入的5%,并以一乡或一村的人均纯收入为计提标准。这样,如果一户的收入超过所在乡或村的人均收入,其负担就会低于5%;反之,就会高于5%。换句话说,费不是累进而是累退的,即收入越低而负担越重。在这个意义上,“三乱”加重的主要是贫苦农民的负担。

政府应该通过农村税费改革,消除财政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平等发展。通过赋予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的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通过构建适用于城市和农村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企业所得税制度等统一的税收制度,使农民和城市居民的税收待遇一样,以保证每一个公民的权利。

取消财政二元结构之后,才有可能谈论城乡居民的财政平等待遇问题。现实中,有的农村对公共工程采取了“一事一议”的做法,从表面上看,这是财政事务的公共选择机制的体现,但从根本上看,这种做法并没有改变城乡财政的二元结构局面。

包括农民在内的所有公民,在政府收支上有相同的决定权、相同的权利和义务,适应法治化财政要求的公共选择制度才算建立起来了。P87-89

序言

在我国,比较财政学的发展首先是以变革计划经济和建立市场经济为直接目的的。从1987年邓子基教授主编的《比较财政学》算起,新时期比较财政学在我国也只有短短的不到20年的历史。面对着全球经济的市场化浪潮,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之后,一些人开始对比较财政学的发展缺乏信心。其实,没有哪个市场经济国家财政制度是完全一样的,更不用说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制度仅仅只是“初步建立”,仍然很不完善。如何依据国情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仍然是一个远未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比较财政学不仅仍然需要,而且还大有用武之地。比较财政学研究工作需要更多的新人参与。但是,比较财政学必须超越以往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也需要作进一步的更新,特别是要运用现代经济学方法研究比较财政问题。

杨志勇同志撰写的这本《比较财政学》,致力于构建新比较财政学基本框架,颇有新意。该书不求全求大,而以专题取胜,以典型分析取胜。例如,对于财政收入,该书重点比较的是税收问题;而对于税收问题,其比较分析又只选择了税收理论的比较。自从亚当·斯密创立了财政学之后,税收理论历来是财政学的收入部分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内容,以税收理论作为比较对象,能够集中反映中西双方财政收入理论上的差异。这可见作者选择专题的用心之处。

还应指出的是,该书所选择的部分专题,大体上都是财政学(公共经济学)最前沿的研究课题,如对中西财政竞争的比较分析。这可见作者的研究是紧跟国际财政理论前沿的。该书注重市场经济下的不同财政理论的比较分析,全书洋溢着理论的气息,这也是该书区别于其他比较财政学论著之处。

当然,专题写作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比较财政理论问题的全面阐述。另外,该书的部分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展开,以便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但所有这些,都不妨碍本书的价值。这是一本有着鲜明的自身特色的比较财政学研究专著。

杨志勇同志是我指导的第一名博士研究生。他一直从事比较财政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他来向我索序,阅读书稿之后,写上几段话,用意有二:一是向读者推荐本书;二是鼓励他的进步,希望他能继续比较财政学课题的深入研究工作,并取得更大更多的成就,尤其是在比较财政领域。是为序。

张 馨

2005年3月于厦门大学

后记

一本书写完了,照例需要说上几句话。写作的艰辛,课题研究的难度,生活轨迹的变迁,让我很难有喘息的机会。比较写完了,难道一切就结束了?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阳光照大地,凡人皆有份。

一本书出版了,作为制造者,我将为消费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售后服务。欢迎和我联系!请发送邮件至zyxmu@yahoo.com.cn或zhyyang@xmu.edu.cn。

杨志勇

2005年3月10日于厦门大学财政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8: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