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阐述了水运物流理论、现状分析及与其他行业发展物流的比较。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为水运物流研究的范围与目的的界定;第二部分即第二章至第五章为水运行业发展物流的现状分析;第三部分即第六章至第十章为其他行业发展物流与水运发展物流的比较与可借鉴性;第四部分即第十一章为对我国水运发展物流的研究总结,并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方向。
水运行业与其他交通运输行业一样,发展物流具有战略性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水运行业(包括港口与航运及货运代理企业)在物流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并取得了成绩。然而,水运行业物流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我国水运行业物流发展的详细状况如何?有哪些困惑与挑战?有哪些成功的经验?政府应该如何从宏观管理与政策层面推动物流的发展?企业在物流发展战略与运作层面如何进一步推进物流发展?这一系列问题有待于我国水运理论界进行深入探讨与总结。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在有关物流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专著。其中包括“水运行业物流发展的研究”、“国际海运集团开展物流服务的战略业务单位与组织”等课题。
本书的内容结构见图1。
第一章理论探讨。首先从理论上对我国水运物流的范围与研究目的进行了界定,并提出了水运物流研究的方向、目的与期望产出。
第二章至第五章水运发展物流现状分析。其中第二章我国海运集团发展物流现状,分析总结了我国海运集团发展物流取得的成绩、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阻力;第三章国际海运集团发展物流现状,分析比较了国际大型海运集团发展物流的战略、组织、产品、共性与个性,以及它们在中国发展物流的状况;第四章我国国际海运的货运代理企业发展物流的状况;第五章港口物流的研究,对我国主要港口发展物流状况进行了研究,包括对港口物流的分类、主要港口发展物流的状况,以及我国港口发展物流的经验与问题的总结。
第六章至第十章水运与其他交通等相关行业发展物流状况的比较。其中第六章国际上大型的基于国际快运与货运代理集团发展物流的状况及对水运发展物流的借鉴;第七章国内邮政发展物流的状况及与水运的比较;第八章国内铁路发展物流状况及与水运的比较;第九章国内公路与航空发展物流的状况及与水运的比较;第十章国内原物资与商业部门的物流企业发展物流的状况及与水运的比较。
第十一章根据第一章的理论和我国水运行业发展物流的实际研究,以及与其他行业发展物流的分析与对比,对我国水运发展物流进行了总结。内容包括与其他行业发展物流的综合对比,水运行业发展物流的总体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解决的方向。
本专题的研究在水运行业物流发展状况部分(第二至第五章)采用了实地调研,调研对象包括上海、深圳、广州、上海、青岛、天津、北京等地的有关港口与航运相关物流企业及政府管理部门(调研提纲见附录)。水运与其他行业比较部分(第六至第十章)的基础数据与材料主要来自于各有关公司网站与相关文献(见有关章节的参考文献)。
本书案例中所采用的有关公司的基础材料,基本上来自于2002~2003年该公司网站公布材料,某些材料经过了一定的整理(翻译),随着时间的变化,可能与实际有所出入或不够完整,如确是,作者在此表示歉意。另外声明书中材料不反映公司观点与最新现状,只作为学术研讨之用。
本专题的研究如果没有得到有关部门与个人的支持是不可能完成的。作者感谢交通部水运司张国发副司长对水运物流研究的支持,“水运行业物流发展研究”课题,奠定了本专题研究的基本思路;特别感谢中远集团、中海集团、上海港、深圳港、广州港、青岛港、大连港、天津港等在作者作课题调研时给予的大力支持。
本专题研究中参与调研工作的有上海海事大学赵刚教授、参与调研与部分资料翻译整理工作的有研究生辛永娟、韩磊、李自升。研究生徐亦琳、邱华军参与了部分资料的翻译整理。给予本专题研究与调研工作支持的还有其他许多单位与个人,不能一一列举,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物流在我国还是一个较新的发展领域,对它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系统地对水运行业发展物流的研究也刚起步,本书所撰写的内容虽然经过作者一定时间的积累与准备,但由于本人才疏学浅,书中一定还存在不少缺点与不足,恳请国内外专家与读者不吝批评指正,本人将万分感激(联系方式wluo@shmtu.edu.cn)。
骆 温 平
于上海海事大学
2005年0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