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族乐曲源远流长,有许多经典的民乐作品流传至今,深得人们的喜爱。笛子独奏曲《鹧鸪飞》、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光明行》、古筝独奏曲《高山流水》《渔舟唱晚》、古琴曲《广陵散》、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江南丝竹《欢乐歌》,这些作品都是流传已久的民乐精品……
本书遵循了艺术性、趣味性、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所选曲目符合孩子的感知和认知特点。收人了十个适合孩子欣赏的中国经典名曲的故事。有描写楚汉相争时垓下之战的《十面埋伏》的故事,有源于伯牙、子期成知音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有讲述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的《二泉映月》的故事,还有聂政刺韩王的《广陵散》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走进优美动听、润泽心灵的音乐世界吧。
本书收人了十个适合孩子欣赏的中国经典名曲的故事。有描写楚汉相争时垓下之战的《十面埋伏》的故事,有源于伯牙、子期成知音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有讲述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的《二泉映月》的故事,还有聂政刺韩王的《广陵散》的故事……
本书还安排设计了一系列链接:如“音乐小知识”、“主题旋律”和“乐曲解说”栏目。“音乐小知识”栏目,详细介绍了每一首乐曲的作曲家的生平和乐曲的创作背景,让孩子接触到最基本的音乐概念和最基础的音乐知识;“主题旋律”栏目,提供了乐曲主旋律的乐谱;“乐曲解说”栏目,对收入CD的十首乐曲进行简洁、形象地讲解,使孩子能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广陵散
战国时期。
韩国王宫之外,有人在弹琴。琴声飘逸,意境幽远。只是手法的吟、揉之间,却隐隐透出弹琴人抑郁、忧虑的心绪。
弹琴的人名叫聂政,是土生土长的韩国人。聂家从祖上起便是铸剑名家,名声响彻韩国内外,但是美好的生活在十余年前终止了。那年,韩王找到聂政的父亲,要求为他铸一把举世无双的宝剑。聂政的父亲无比用心地为韩王铸剑,为了保证品质,他坚持要将那把剑锻造得越久越好,却误了韩王给的半年期限。没有及时得到宝剑的韩王认为这是极不恭敬的表现,不问青红皂白就命人将聂政的父亲斩首示众。
随着翻滚的思绪,聂政的双手在琴弦上揉荡,弹奏出浑厚的旋律,仿佛江水奔腾,在压抑的气氛之外又增添了不少悲愤之情。
回忆继续展开。父亲死后,聂政几次寻找机会想混进宫去刺杀韩王,为父报仇,但总是以失败告终。正苦于报仇无门之际,无意中他打听到了韩王的一大嗜好:琴乐。聂政当机立断,决定放弃祖传的铸剑绝技,自毁容貌之后苦练琴艺。
自毁容貌就意味着一个全新的聂政诞生了吗?不,因为有强烈仇恨在他的心里积聚蔓延。正是这无法抹杀的杀父之仇激励着聂政一路寻访名师,终于他在泰山之巅找到了一位琴师。这位琴师被聂政的诚心打动,愿意教授他琴艺,唯一的要求是未出师不得下山。
想起了在泰山的日子,聂政挥舞在琴弦上的双手趋于柔和。在泰山的十年是艰辛的,因为每天都要从日出练到日落;在泰山的十年也是平静的因为除了练琴就不再为别的俗事烦恼;在泰山的十年更是幸福的,因为心中有报仇的信念支撑,感觉每过一天就离达成心愿的日子又近了一天。
终于,在半个月之前,琴师把聂政叫到自己跟前,说了一句聂政期待已久的话:“聂政,你的琴艺已经大成,可以下山了。”聂政欢呼一声,向琴师磕了三个头之后就迫不及待地背上琴下山了。也许是他过于兴奋,竟然没有听清琴师后来所说的话:“报仇固然重要,但为师更希望能见到你平安回来。”
下山的路上,聂政只觉得山更青、云更柔、水更绿、花更娇,连带着琴声中也有奔放热情之意流散开来。他那高超的琴艺令行人止步,牛马停蹄,只是再也没有人能够认出这位弹琴的青年就是十年前无辜丧父的聂家少年了。
正回想到此处,聂政感觉眼前多了两个人,抬
头一看,是两名宫中的侍卫。只见那二人门神似的站着,面无表情地说:“大王有请,速随我们进宫!”
聂政收了抚琴的手,面色平静地起身,谦恭地跟在那两名侍卫身后,缓缓往宫里走去。十余年的等待似乎真的快要有结果了,有谁能猜到在他平静的面容下,心潮是多么澎湃。“镇定!要镇定!”他暗暗地告诫自己,却还是能感觉到抱着琴的双手在不由自主地颤抖。
不大的王宫这时仿佛变得格外开阔,聂政感觉像走了几个时辰才终于来到殿前。放眼看去,歌舞乐师不计其数。对聂政的到来,有人诧异,有人不屑,有人窃窃私语。所有的一切聂政都不予理会,他的眼里只剩下了端坐在大殿正中的那个人——韩王。
聂政就这样定定地看着韩王,看着他嘴唇翕动:“你就是刚才在宫外的弹琴之人?”
“是。”聂政听到自己的声音在回答。
“不错!不错!”韩王点头,眼中不乏赞许之意,“你愿意为本王弹奏吗?”
“不胜荣幸!” 说着,聂政直接席地而坐,开始弹奏。此时的心中早已一片空白,双手也好像不属于自己了,在琴弦上肆意翻腾飞舞。音符的大幅度跳动中一幅山河画卷缓缓展开,天光云影,气象万千。刚才还稍有些骚动的大殿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所有的人都被聂政的琴声吸引了,包括高高端坐的韩王。
韩王确实被聂政的琴声摄住了心神。-他暗暗寻思:“想我好乐数十年来,广招天下乐师,今日才算见着真正的高人了。”不知不觉间,他着迷地起身离开自己的王位,直向着聂政走来。原本陶醉在自己琴声中的聂政也感觉到了韩王的临近,不免分神,竟然弹错了一个音。聂政心里一惊,马上回过神来,一边专注抚琴,一边留意着韩王靠近的脚步。
终于,韩王站在聂政的面前了,自命风雅的他还煞有介事地俯下身来,凝神研究聂政出神入化的琴艺。
“机会到了!”聂政暗一咬牙。众人只觉琴声一顿,刀光闪动之间,韩王已倒在血泊中。混乱!尖叫!
韩王捂着胸口的匕首,难以置信地瞪大了双眼,颤声问:“你……你究竟是何人?”
聂政凄京地一笑:“你这暴君平日作恶多端,又何必管我是替谁来报仇的?”说完,赶在侍卫们一拥而上之前,聂政从琴腹中又取出一把匕首,直插入自己的胸膛。
意识弥留之际,聂政仿佛看到了慈祥的父亲。他心中高叫着:“爹,儿终于为您报仇了!娘,不孝儿心愿已了,必不会连累于您!”
空气中琴声回折,如无力的浮云渐渐散去,终于越来越远,消逝无踪了。 P55-62
音乐是音乐家表述美好事物、传达真实心灵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凝聚了音乐家的灵感和智慧,浓缩了音乐家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孩子对音乐充满了好奇,音乐无疑是他们感知和认识生活的一个有趣途径。然而,面对浩瀚音乐海洋中异彩纷呈的音乐作品,该给孩子提供哪些适合他们欣赏的音乐精品,让他们从中感受到音乐的乐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是让许多家长困惑的问题。
中国的民族乐曲源远流长,有许多经典的民乐作品流传至今,深得人们的喜爱。笛子独奏曲《鹧鸪飞》、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光明行》、古筝独奏曲《高山流水》《渔舟唱晚》、古琴曲《广陵散》、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江南丝竹《欢乐歌》,这些作品都是流传已久的民乐精品……
如果没有形象的讲解和介绍,孩子对于需要丰富想象的音乐作品往往难以理解。因此,我们试图用故事的形式将这些音乐娓娓道出,让孩子亲近音乐,亲近大师,感受经典,感受永恒。
本书收人了十个适合孩子欣赏的中国经典名曲的故事。有描写楚汉相争时垓下之战的《十面埋伏》的故事,有源于伯牙、子期成知音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有讲述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的《二泉映月》的故事,还有聂政刺韩王的《广陵散》的故事……
语言代替不了音乐,却能给孩子提供音乐想象和理解的空间。本书用浅显、形象的语言和唯美动人的插画将孩子带人一个奇妙的音乐世界,唤起孩子对音乐的联想和想象,帮助孩子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领悟音乐的情感内涵。
本书遵循了艺术性、趣味性、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所选曲目符合孩子的感知和认知特点。同时,本书还安排设计了一系列链接:如“音乐小知识”、“主题旋律”和“乐曲解说”栏目。“音乐小知识”栏目,详细介绍了每一首乐曲的作曲家的生平和乐曲的创作背景,让孩子接触到最基本的音乐概念和最基础的音乐知识;“主题旋律”栏目,提供了乐曲主旋律的乐谱;“乐曲解说”栏目,对收入CD的十首乐曲进行简洁、形象地讲解,使孩子能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让我们一起走进优美动听、润泽心灵的音乐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