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一个感动中国的创业故事,从一穷二白的创业青年,到全国排名第八的亿万富豪,再到负债两个多亿的”全国最穷的人”,再到身家数十亿的资本家。本书向你展示他异军突起的机缘,他失败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探寻他怎样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把一个保健品做成利润机器,如何操控他掌握中的十数个公司,搭建起一个由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两个并行系统构成的“史玉柱系”。史玉柱演绎的真实故事,情节之丰富、命运之跌宕,超乎财经小说的想象发挥。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沉浮史玉柱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朱瑛石 |
出版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里是一个感动中国的创业故事,从一穷二白的创业青年,到全国排名第八的亿万富豪,再到负债两个多亿的”全国最穷的人”,再到身家数十亿的资本家。本书向你展示他异军突起的机缘,他失败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探寻他怎样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把一个保健品做成利润机器,如何操控他掌握中的十数个公司,搭建起一个由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两个并行系统构成的“史玉柱系”。史玉柱演绎的真实故事,情节之丰富、命运之跌宕,超乎财经小说的想象发挥。 内容推荐 在中国经济改革的浪潮中,史玉柱无疑是具有传奇色彩的创业者之一。 1989年,史玉柱研究生毕业,借款4000元下海创业,研究开发的M-6401排版软件4个月就赚了100万元。随后又推出M-6402软件,销量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1991年,创立巨人公司,推出M-6403,实现利润3500万元。1993年,推出M-6405、中文笔记本电脑、中文手写电脑等多种产品,其中仅中文手写电脑和软件的当年销售额即达到3.6亿元。巨人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1994年,史玉柱当选“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1995年,推出脑黄金等12种保健品,投放广告1亿元。史玉柱被《福布斯》列为大陆富豪第8位。 1997年,因一连串盲目扩张的决策失误和兴建巨人大厦造成资金链断裂而导致巨人集团轰然倒塌,欠下2.5亿元的债务。史玉柱沦落为“全国最穷的人” ,演绎了一个企业迅速盛极而衰的经典案例。 1998年,史玉柱开始重新创业。他带领一批巨人旧部开始做脑白金,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就把脑白金打造成中国著名品牌。2000年,脑白金获得全国保健品单品销售冠军,创造了年销售10亿元的奇迹。2001年,史玉柱还清了2.5亿元债务,并将“敢于承担个人责任”写进新巨人集团的经营理念,用行为宣示了“追求诚信才能东山再起”的游戏规则。在民营企业家命运沉浮变幻的序列中,史玉柱再次崛起的故事,突显出“执著与毅力”的魅力与价值。2001年,史玉柱当选“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目录 引子 对于商人史玉柱来说, 第一章 史玉柱的前商业时代 第二章 汉卡时代的商业逻辑 第三章 珠海的机会与陷阱 第四章 成败军事化管理 第五章 迈向多元化 第六章 三大战役(上) 第七章 三大战役(下) 第八章 运气走了 危机来了 第九章 拯救行动 第十章 巨人的倒掉 第十一章 多元化之辨 第十二章 策划脑白金 第十三章 巧打“还债牌” 第十四章 化解媒体质疑 第十五章 史玉柱系(上) 第十六章 史玉柱系(下) 第十七章 再战黄金搭档 第十八章 出售脑白金 第十九章 投资家史玉柱 第二十章 一个商业时代的背影 试读章节 ……但史玉柱不同,他只是一个普通人,通过接受教育和对技术的热爱而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并因此获得成功,创办了自己的集团公司,这简直就是一个“知识改变命运”的标准样板。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会认同媒体给史玉柱加封的“中国的比尔·盖茨”头衔,而他的创业史,也在一遍一遍的传播之中,被塑造成了一个“创业神话”。 这个“神话”的开端,是27岁的史玉柱和4000元资金。 1989年7月,史玉柱来到深圳之后,回到自己最熟悉的深圳大学,偷偷“混进”学生宿舍栖身,偷偷“混进”机房,借用学校的电脑编写程序。 但史玉柱毕竟已经不再是深圳大学的学生,不久,他就被机房的管理员发现,无法再到机房“蹭”机器用了。于是,他不得不通过熟人找到配置有计算机的学校办公室,别人下班了他“上班”,别人不用计算机的时候他接着用。在这样的条件下,他开发了M-6401桌面文字系统。 经过近一个月努力,他在固化字体、增加字库、批处理的基础上,还解决了所见即所得的界面问题,集录入、排版、编辑、打印于同界面,并且所有功能都以中文窗口菜单提示,经过综合压缩,保证大字无锯齿,小字笔画均匀。他确信M-640l是一个成熟产品。 史玉柱把他的软件拿去压缩成一种卡,可以装进电脑主机里。“汉卡”这个名字因此而来。 有了产品,想要把它卖出去,史玉柱还需要有个公司。他联合另外三个伙伴钱宇、姜巨满、蔡玮,用他带来的4000元钱,承包了深圳大学科技工贸公司电脑服务部。 这个时候,史玉柱开始显现出他的胆量。由于公司需要有电脑才能工作,而史玉柱已经没有钱再去买电脑,他想出一个办法,用9500元的价格向电脑公司购买一台售价为8500元的电脑,条件是延期付款,在半个月后支付这9500元。这相当于以1000元的租金来租用电脑半个月。 拿到电脑后,史玉柱做的第二件事情是打广告。他仍旧使用了买电脑的办法:延期付款。最后,由IDG投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IT界享有盛誉的《计算机世界》报同意了他的要求,刊登了一则半版广告,广告费可以在半个月之后支付。 史玉柱赌的是他可以在15天内卖出软件。 由于时间紧迫,日后以营销著称的史玉柱设计的第一个广告非常简单,在1989年8月2日的《计算机世界》上,半个版面的广告位只印着一行大字:“M6401,历史性的突破。”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唯一能够做的事情就是等待了。如果在15天里没有订单的话,史玉柱恐怕就只能去电脑公司打工,来还清他欠的钱了。 当然,这个结果并没有出现。在第13天,史玉柱终于收到两张订单,近两万元的货款。这两万元可以算得上是史玉柱的“第一桶金”。 之后,史玉柱把所有的收入再次投入广告。如同滚雪球一般,M-6401给史玉柱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收入,4个月后,他们的营业收入已经超过100万人民币。 1990年1月,史玉柱决定开发升级版本M一6042。他们包下深圳大学的两间学生公寓,准备了20箱方便面,把自己“关”了整整150天。这5个月“集中营式的生活”的成果,是功能更强的M一6042汉卡。 但对于史玉柱来说,M-6402的代价却不仅是150天的封闭研发。当他完成M-6402,回到他在深圳安宝大厦的临时住所时,发现家里已是空无一人,他的妻子离开了他。经过半个多月的商谈,史玉柱没能让妻子回心转意,两人离婚了。 没有人知道这件事情对史玉柱有什么样的影响,但是很快,史玉柱就注册了一家自己的公司,名字叫做“巨人”。本来,他想把公司注册在深圳,但是深圳工商局不给注册“巨人”这两个字,于是,史玉柱把公司注册到了珠海,这是1991年4月的事情。虽然公司注册在珠海,但直到1992年7月之前,公司事实上的总部仍然在深圳。 新公司的全名是“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注册资金200万,员工15人。史玉柱这样解释公司的名字:“IBM是国际公认的蓝色巨人,我用‘巨人’命名公司,就是要做中国的:IBM,东方的巨人。” 不过,在做中国的IBM之前,史玉柱先得解决眼前最迫切的问题:竞争对手的冲击。……P 序言 对于商人史玉柱来说,1996年在阿拉善度过的那段时间,是他的事业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在此之前,史玉柱是一个企业家;在此之后,他越来越向一个投资家的角色靠拢。 从银川向西,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盟。 这是内蒙古最西部的一个盟,也是面积最大的一个盟。在这27万平方公里上,有三分之一是沙漠,三分之一是戈壁。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让阿拉善成为了沙尘暴的主要‘‘策源地”。 在《南方周末》记者张平眼中,阿拉善是这样一个地方,“看得见沙丘的移动。它们越过干涸的湖泊,越过黑色的山梁,虎视眈眈地站立在公路的两旁。……我们极目四望,还可以看见隐约数公里宽的湖的轮廓,但湖里已滴水无存。最后的几支芦苇秆还在寒风中瑟缩着。” 当然,阿拉善有的不仅仅是遍地黄沙。 贺兰山从宁夏平原西部延伸过去,将宁夏与阿拉善分隔开来。这是一条雄壮的山脉,如同它的名字在蒙语中的含义一样:黑骏马。 在贺兰山主峰西北麓,群山环绕之间,有一块大约10平方公里的峡谷地带。这里地势高低错落,树木成荫,溪水涓流。在这个地方,浑然不觉几里之外便是戈壁黄沙。 南寺就在这个“世外桃源”之中。 这是由围绕其周围方圆百十公里的八大庙组成的庙宇群落,创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寺庙中供奉着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肉身。乾隆二十五年,赐名为“广宗寺”,那个时候,寺庙挂的是乾隆御笔亲题、刻有“广宗寺”满蒙汉藏四种文字的金匾。 两百五十年后,南寺虽然还在,但此南寺却已经不是彼南寺。由于在“文革”中南寺已被损毁,今天在南寺风景区中的重重庙宇,实际上都是十余年前在原址上按照当年的风格重建的寺院。 不过,在群山之中,却有一处不引人注意的寺庙保存了下来。 从南寺旅游区通往雪岭子的途中,向西几公里,一座山独自耸立。从远处看,山的形状仿佛毡帽,因而在当地得了个“毡帽山”的名字。这不是个足够风雅的名字,因而文人骚客们又将这座山叫作瞻卵山。 瞻卯山里,有一座因山而建的寺庙,人们称之为“悬空寺”。多年以来,由于交通不便,寺庙陈旧不堪,除了少数阿拉善本地人外,很少有人知道这藏在深山里的寺庙。正是这个原因,让寺庙躲过了劫难。 深山中藏着寺庙,也藏着传奇。 瞻卯山南面半山腰上,有一个天然石洞,可以供几十名僧人在洞里并排就座颂经。相传,当年六世达赖喇嘛在南寺南山坡上看见吉祥天女出入这个山洞,于是就在山洞里供养吉祥女。而从洞口延伸出来的巨型岩石,则能发出清脆的声音,僧人们称它是罗汉用过的犍稚。 在山里,还有一位年逾八十的高僧,名叫桑吉。这个自小便出家住在贺兰山上的僧人,在“文革”时将南寺部分珍贵文物悄悄藏到山里;更为传奇的是,他一个人居然靠肩背手提,修通了一条从南寺到瞻卯山的能走小型汽车的土路。 在1996年,这座充满传奇的山中住过一个同样传奇的人——史玉柱。 1996年的史玉柱,可谓身陷绝境。他一手创建的巨人集团已经败相毕露:内部组织涣散,管理松弛,保健品滑坡,各路债主纷纷上门讨债,公司的资产实际上已经资不抵债,处于破产边缘。而这个时候,距离他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大陆富豪第八位,不过一年多的时间。 从巅峰到谷底,史玉柱在短短一年中尝遍甘苦。对于他来说,暂且跳出纷乱尘世,整理自己的思路,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 不过,在那个时候,史玉柱还不知道阿拉善,更不知道瞻卯山里的那座古寺。将史玉柱与阿拉善联系起来的,是一个名叫宋军的人。 宋军称得上史玉柱的“发小”。同样是安徽怀远人的宋军与史玉柱自小相识,在同一个班读完中学。两个人私交甚笃。在宋军看来,史玉柱是一个可以让他怀有敬意的朋友:这个人在中学就与众不同,后来以当地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浙江大学,没有人怀疑他日后会出人头地。 在1993年之前,宋军与史玉柱的人生道路完全不同。大学毕业后,宋军分配到哈尔滨铁路局,在那里工作了十年。十年间,宋军自学’了法律课程。1988年,宋军参加第一届全国律师资格考试并顺利通过,随后,他便离开了铁路局,与朋友合伙开办了一家律师事务所。 1993年,宋军偶然遇到史玉柱。在史玉柱的邀请下,宋军加盟了巨人集团,担任企划部部长一职,同时兼任巨人集团的法律顾问、新闻发言人。其时,巨人集团的所有企业形象策划,新闻发布,均经宋军之手。 但宋军不是一个能够安稳地坐在办公室里的人,按照他的说法,他更喜欢自己干活。1995年,他最终决定离开巨人集团。 对于在巨人集团的经历,宋军的评价是,“史玉柱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平台,使我从真正意义上知道了什么叫商业。” 离开巨人集团后,宋军与朋友一起在北京成立了北京九汉天成公司。自任董事长。这是一家以销售保健品为主的公司,最初代理销售的主要是巨人集团的保健品。同时,宋军也做一些营销策划,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对“中华灵芝宝”的营销。宋军后来估算,通过这个产品,他获得了接近一亿元的回报。 就在保健品代理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这个行事总是出人意料的商人却掉头向西,在宁夏搞起了人工种植麻黄。他的农场旁边,就是后来因为假造业绩而“大名远扬”的银广夏。 不久,贺兰山的一场山洪冲了宋军的农场,投资失败了,但宋军的目光却越过了贺兰山,投向了阿拉善。 1996年,在宋军的介绍下,史玉柱与巨人集团的九名高层干部第一次来到阿拉善。 多年之后,当人们谈起史玉柱奇迹般的“死而复生”,总是将他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经历看作他起死回生的象征。史玉柱自己也似乎乐于满足公众的想象。2003年,在凤凰卫视的一个节目中,史玉柱这样描绘他在珠峰的历险。 我们从登山大本营,从海:拔5300米的地方往上登,实际上那个地方规定是不准随便上的,要上的话就必须要雇当地的导游,因为上面很危险。但是雇一个导游要八百块钱,我们想省八百块钱,就没雇导游,我们四个人就那么上去了。果然在冰川里面迷路了。后来背去的氧气也吸光了,那时候认为自己回不来了,我就跟其他三个人说,你们回去吧。我那时候体力确实耗光了,又缺氧,最后都走不动了,如果走一步,一定要坐下来休息才能走下一步。后来看了看天,那时候觉得要天黑了,只要天黑肯定要冻死的,当时气温在零下二三十度吧。后来我就让他们走,他们不愿意走。后来还好,我们其中一个随行的找到路了,然后把我拖到路上。到路上就简单了,尽管是很窄的一条路,但是有路就好办了,因为那个路都是下坡了,下坡就那么机械地走下来了。 对这次冒险,史玉柱总结:道:“下来之后感觉到,我已经死了,确实我已经是捡了一条命回来。以后还有什么要顾虑的,这条命都是白捡的了,所以一下子人就放的特别开,所以回来以后所有的管理、营销各个方面,也就没有任何条条框框了,把过去的所有条条框框都打破了,怎么实用怎么来。” 在更早的时间,史玉柱也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讲述过这个“起死回生”的故事。2000年8月1日,刚刚从“脑白金”的幕后走向前台的史玉柱在广州华泰宾馆同刘永好会面,他讲道:“前些时,我和公司几个人去爬珠穆朗玛峰,爬到海拔6000米,我们的氧气快用完了,我以为回不去了,要死在那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这算是起死回生吧。所以,我现在重新注册了一家公司,与巨人集团全面脱钩,这个企业属白手起家,我现在是一切重新开始,慢慢来,沉住气,尽量回避传媒,我相信巨人还会重新站起来。” 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对于这样一个让自己“脱胎换骨”的地方,一向念旧的史玉柱竟然没有再去过。 当然,史玉柱不是王石,他不是一个登山爱好者。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你很难想象他会在珠穆朗玛的山路上获得王石那样的感受,会在海拔6000米的雪山上获得灵感。在“登山遇险”和“复出”之间的因果关系多少显得有些牵强。他在媒体面前讲述的故事,倒更像配合史玉柱复出形象的营销宣传。 不过,在史玉柱处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的确有一个地方让他在那里舔净伤口,重思前路。这个地方就是阿拉善。 那座藏有古寺的瞻卯山,在藏文中的原意是“解脱山”。没有人知道1996年的史玉柱在这座山里是否获得了“解脱”,也没有人知道那个被称为“贺兰山的喇嘛愚公”的桑吉近乎偏执的坚持是否打动过史玉柱,甚至史玉柱自己也从来没有提起过这个地方。但是从1996年以后,史玉柱与这个地方的联系就再也没有中断过。从1996年开始,史玉柱几乎每年都至少去一次阿拉善。2004年8月瞻卯山开光的时候,史玉柱因在北京开会无法参加,曾专门委托其母亲、姐姐、姐夫及巨人集团副总裁程晨前往阿拉善。瞻卯山中的古寺曾获得史玉柱70万元的捐赠维修,而整个南寺的重建也得到过史玉柱多次捐赠。在重建的南寺里,你会看到“广宗寺重建功德碑”上面刻着“史玉柱捐20万元”。迄今为止,史玉柱在这方面的投入已经超过了200万元。 2004年2月14日,由国内十几位企业家发起的“SEE”的生态协会成立。SEE是Society,Entrepreneui,Ecology(社会、企业家、生态)的缩写,意为企业家为生态平衡承担社会责任。SEE确定,由中国100位企业家,连续十年,每年向基金会捐款10万,共募集资金l亿,用于阿拉善地区的生态治理。这是环境保护领域第一家由企业家共同发起的非盈利性NGO(非政府组织)。与阿拉善感情深厚的史玉柱当然没有缺席。他名列执行理事之一。当选的史玉柱只说了简短的一句话:“不管当选不当选,我对阿拉善非常有兴趣,不管当不当选,我都会为阿拉善的环保和各个方面都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如果仅仅将阿拉善看作史玉柱在落难时的精神支点,则显然忽略了他的商人角色。 2000年11月,史玉柱在阿拉善左旗成立了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聚鑫有限公司,公司挂靠在宋军的内蒙古阿拉菩苁蓉集团之下。在史玉柱日后打造自己的公司体系时,聚鑫公司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不仅如此,史玉柱还一度直接参与到对阿拉善的投资之中。2003年,关于史玉柱曾表露了对阿拉善特产苁蓉的兴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我对内蒙古阿拉善盟的苁蓉资源很有兴趣,已经详细考察了两年多。阿拉善盟的苁蓉资源在医用、药用、保健等方面的价值还有待开发。现在,集团已经对苁蓉的种植、开发利用、直到上市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划,正式投资运行即将开始。”当年年底,以挖掘猛料著称的《21世纪经济报道》爆出了史玉柱与宋军合作开发阿拉善苁蓉资源的消息。 在过去十年时间里,史玉柱同阿拉善之间的种种联系似乎只有一个解释:这里是他思想转型的一个关键之地,这个弥漫着黄沙的地方给了他灵感,让他从失败中挣脱出来,也让他确定了以后发展的路数。 对于商人史玉柱来说,1996年在阿拉善度过的那段时间,是他的事业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在此之前,史玉柱是一个企业家;在此之后,他越来越向一个投资家的角色靠拢。 想要解析史玉柱和他的公司,就必须沿着这个时间点,向前追溯史玉柱生活的时代,他异军突起的机缘,他失败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向后探寻史玉柱怎样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把一个保健品做成利润机器,如何操控他掌握中的十数个公司,搭建起一个由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两个并行系统构成的“史玉柱系”。 书评(媒体评论) 因为“巨人大厦”沦陷,又因为脑白金再度崛起,史玉柱无疑是中国20多年来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商人。 ——东方早报 从一穷二白的创业青年,到全国排名第八的亿万富豪,再到负债两个多亿的”全国最穷的人”,再到身家数十亿的资本家,史玉柱演绎的真实故事,情节之丰富、命运之跌宕,超乎财经小说的想象发挥。 ——京华时报 从巨人汉卡到巨人大厦,从脑白金到黄金搭档,如果经商也是一场游戏,史玉柱玩了一场大翻盘,表现可圈可点。 ——南方周末 史玉柱和他的巨人大厦,早已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的标志性案例。最近,“重出江湖”的史以藏头露尾的神秘手法回购已“烂尾”三年之久的巨人大厦,向当初投资给他的老百姓“还债”,顿时成为媒体追逐之焦点。 ——北京日报 在当前的商界,像史玉柱这样把自己的话当真的商人还真不多。难怪不少人说史“有良心”。 ——光明日报 在史玉柱的身上,凝结了一代年轻知识分子的成功之梦和创业情结。史玉柱是一个传奇人物,他以软件起家创建巨人集团,此后涉足保健业、化妆品、房地产等等,他的每次商业行为,无不讲究气势磅礴,惊心动魄,就连他的失败,也败得悲壮。 ——CCTV “巨人”在中国民营经济坎坷的发展史上写下了一曲悲怆但又雄壮的《英雄交响曲》。任何往事的联想及衍生物都令队们感叹万千,让正在编织“光荣和梦想”的人们从中汲取梦想成真的要素。 ——上海证券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