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不仅记录了王德炳同志个人成长史,也记录了北医50年的变化,同样印证了中国高等医学教育50年的发展轨迹。不论是北医的“过来人”重温共同经历过的历史,还是在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了解北医的历史,读读这本书,都是大有裨益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在北医五十年 |
分类 | |
作者 | 王德炳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不仅记录了王德炳同志个人成长史,也记录了北医50年的变化,同样印证了中国高等医学教育50年的发展轨迹。不论是北医的“过来人”重温共同经历过的历史,还是在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了解北医的历史,读读这本书,都是大有裨益的。 内容推荐 本书不仅记录了王德炳同志个人成长史,也记录了北医50年的变化,同样印证了中国高等医学教育50年的发展轨迹。 目录 一、走出家乡 家乡——那块人杰地灵的土地 深受家庭和儒家文化的影响 在南阳中学读书 二、北京医学院5年的大学生涯 大学前两年的学习踏实而扎实 1957年反右斗争及1958年大跃进 运动对北医的影响 北医被确定为全国16所重点高校之一 临床实习因遇到许多著名专家而倍感幸运 三、毕业后第一站——生物物理专业 生物物理新专业 边干边学 三年困难时期 四、“四清”运动及“文革”中 “四清”运动 北医在“四清”中 “文化大革命” 北医在“文革"中 五、在人民医院锻炼成长 从住院医师到住院总医师 唐山救灾医疗队及开门办学 任人民医院副院长 为我国第一例异基因骨髓移植患者成分输血 坚守岗位,临危不惧,大火中无一人伤亡 医院在困境中坚韧不拔,顽强拼搏 在美国做访问学者 电子显微镜中心室的成立 六、进入学校领导层 抓住机遇,北医发展的突破 副校长,分管教学 努力爬坡,搞好教学工作 帮助云南思茅培训医技人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积极稳妥处理“6·4风波” 七、在校长和书记的岗位上 重任在肩 借校庆东风,燃海内外校友之情 书记、校长于一身 “一波三折”的“211工程"申报、审批与立项 “211工程”建设顺利通过验收 争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和文明校园 北医附属医院的历史沿革及发展 建立北医眼科中心 获“歌德无烟”学校奖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发起“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医学教育研讨会” 八、积极推进北医与北大的合并 合并的历史渊源——北京大学医学院 合并的前奏曲——联合办学与成立北京大学医学中心 积极准备——迎接合并 九、携手共创世界一流大学 两校合并——2000年4月3日,历史的跨越 合并——探索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途径 枝繁叶茂——北医和北大携手组建新北大 “末代皇帝”与“开国元勋” 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次党委常委会 上任后处理的第一个突发事件——“邱庆枫事件” 合并后学校开展的主要工作 确立医学部管理体制 合并给医学部带来的发展与变化 医学教育长学制的确立 领导班子建设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保证 开展“三讲”教育 对党的认识 对青年人的认识 访问欧洲4国,与6所世界著名大学加强合作交流 访问石河子大学,建立对口支援 签署北京大学——莫斯科大学联合研究生院协议 参加“21世纪中国大学展暨中俄大学校长交流 研讨会” 积极培养接班人 三次提请辞去北大党委书记职务 在校领导岗位上的几点思考 十、医学的渗入助北大在深圳全面开花 北大与深港产学研基地 北大创办深圳校区 北大深圳研究生院成立 北大深港产学研基地大楼正式启用 北大再为深圳注人强心针——医学 建立北京大学深圳医学中心 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的定位 北大深圳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 医学中心的主要任务及其展望 十一、我的医学专业 内科血液病学研究 提议并组建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专业分会 主译中文版《哈里森内科学》(上、下卷) 十二、社会工作更加繁忙 关注社会,履行政协委员职责 关心医学教育 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 十三、婚姻与家庭 附录一 著者简介 附录二 代表性学术著作和论文目录 结束语 试读章节 半个世纪过去了。从一个来自外地县城的穷学生,走到了今天,得到患者、同行和社会的认可,我总在问,是什么给了自己这样的幸运?我想,作为个人来讲离不开诚实做人、扎实做事和机遇三个方面。我不认为自己有多大的天赋,但我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使自己得到进步与提高,那就是勤奋、肯于付出和以大局为重。我的成长中有诸多因素给我以指引、以培养,使我带着不断获取的知识行走在路上,即使有艰难,有坎坷,也一起在艰难、坎坷中前行。回首自己人生的轨迹,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聊以自慰的是这条轨迹是坚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作为社会人,我的一生离不开国家的培养,离不开北医这片热土的哺育。半个世纪,我们亲历了国家的沧桑巨变,风雨沉浮。半个世纪,从大学生到大学校长、党委书记,我亲历了北医的发展,见证了她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我爱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我的老师,我的同学,和我一起朝夕相处、共同工作的同事,还有那一届一届埋头苦读、走出校门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的学生。他们都以不同方式对我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使我一个普通人能够全力为学校、为社会做些工作,取得些成绩。我对北医的感激是毕生的。在这里我也献上深深的祝福,祝愿北京大学,祝愿北京大学医学部,早日迈向世界一流的行列,不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夫人肖十力及我的家人,他们为我能够安心于学校的管理工作而承担了许多本该我承担的家务,在我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给了我诸多的关怀、信任和鼓励,使我坚定信心做好工作。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对于家庭给予我的支持,我也献上深深的感激。 感谢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北大医学部主任韩启德院士,在日理万机的工作中,仍阅读了手稿并为本书亲自题写序言。 感谢原北医的老书记彭瑞聪同志对手稿中的问题进行了校正,并为本书题写序言。 《我在北医五十年》的出版,还要特别感谢医学部的傅冬红同志,她用了许多个人的时间,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并在文字的整理和编辑上下了很多功夫,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很大的努力。 大学合并是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政府行为。北医与北大的合并不是拉郎配,是一种在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渐变,水到渠成,浑然一体。这也是为什么在众多的大学合并当中,北医与北大的合并为人羡慕,因为,实践证明它是成功的。 中国高等教育从建国初期开始,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处于“条"“块”分割状态。国家集中计划、中央部委的“条”与地方政府的“块”,都办教育、办大学,各投资各的,各管各的。这种教育体制下的直接问题就是高等院校多为本行业、本部门培养人才,没有形成统一的整体,低水平重复设置高等学校和专业,教育资源不能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造成虽然国家投资有限但浪费极大等弊端,影响了整体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抓紧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公布以后,国家教委部署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其八字方针是“共建、合作、调整、合并”,核心就是调整不合理的条块关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推进国家与地方“共建”和高校之间合作办学为主要形式的高教管理体制改革。1994年12月,国家教委在上海召开全国高教体制改革座谈会,提出了共建、合作办学(合作)、合并、中央部委院校划转地方政府管理(划转)、企业和科研单位参与高校办学和管理(协作)等五种改革形式。1995年初,教委陆续在广东、上海、江苏及机械部进行改革试点。 1997年1月17日,国务院主持召开了全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李岚清副总理强调:“把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带入21世纪,这直接关系到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全局,我们要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来认识。”这项改革主要是政府行为,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要统筹规划,制定政策和措施,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积极而稳妥地实施,加速改革的进程。 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向教育界、向全国人民、向世界宣布了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定:“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P229-230 序言 从1955年步入北医这座神圣的医学殿堂,到2005年,走过了半个世纪的路。50年,在历史长河中就是一瞬间,而对于个人来讲,则是人生中的一段相对漫长且重要的生命历程。18岁到68岁,这50年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也是我人生中最丰富多彩的历史阶段。 50年,北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已与北大携手,组成新的北京大学,作为独立的院校不复存在,但是医学研究之路生生不息,医学发展之路源远流长。我在北医50年,亲历了学校的变化,参与了学校的建设,北医50年的发展变化也见证了国家的发展变化,成为社会发展的缩影。我个人这50年与北医的命运连在了一起,与国家的命运连在了一起。历史证明,只有国家兴旺发达,大学才能蒸蒸日上,人民才能幸福安康。 回首50年,北医的历史历历在目;回首50年,同学、老师、同事们的身影在眼前闪烁;回首50年,几代人风雨同舟。北医人让我骄傲和自豪,传承“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执著于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职业操守,我为自己是北医人而骄傲和自豪。 50年,我与北医结下了深厚感情,我爱北医这片凝聚着几代人不懈努力的沃土,这片果满枝头的园地。 为了记录我亲历的北医历史,为了答谢北医对我的哺育和培养,答谢北医的历届领导、我的老师、我的同事以及后起之秀的同志们,我愿把《我在北医五十年》献给你们。 2005年1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