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洪是民初政坛的一位风云人物,但是一直以来,人们对于他的看法毁誉参半,本书黎元洪的一生,主要描述了他的政治生涯,并辅以家庭出身、成长历程、日常生活、经济活动、兴趣爱好以及对子女的教育等内容,全方位地展现了一个真实的黎元洪。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黎元洪/百年家族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侯杰//姜海龙 |
出版社 | 河北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黎元洪是民初政坛的一位风云人物,但是一直以来,人们对于他的看法毁誉参半,本书黎元洪的一生,主要描述了他的政治生涯,并辅以家庭出身、成长历程、日常生活、经济活动、兴趣爱好以及对子女的教育等内容,全方位地展现了一个真实的黎元洪。 内容推荐 黎元洪是中华民国历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政治人物,本书对他一生的描述仍以其政治生涯为主,对黎元洪的家庭出身、成长历程、日常生活、经济活动、兴趣爱好以及对子女的教育等方面,也着墨甚多,力求将一个“生活化”的黎元洪,全方位地展现给综观读者朋友们。 目录 一 家本黄陂生于汉阳 黄陂黎氏 投身军旅的黎朝相 寒微少年 幼弟元泽 二 水陆两栖 水师学堂的优等生 海战逃生 张之洞麾下 三访日本 三 知兵协统 编练新军 秋操扬名 与张彪的恩怨 爱兵统领 四 首义元勋 山雨欲来:革命风潮激荡 起义!起义! 黎协统也是革命党 黎非同志何以推他为都督 剪辫易志履职都督 致函苦口规劝张彪 出面接见各国领事 筑坛祭天成就首义元勋 五 保卫武汉 改组军政府 刘家庙之战 黄兴到了 拜将黄兴 失守汉阳 致函海军通话北洋 六 转向议和 袁慰亭出山 “和谈”初试 和谈再议 七 南京临时政府副总统 荣任大元帅 当选副总统 民社党魁 定都之争 群英会风潮 八 北京政府副总统 会晤孙中山 计杀张振武始末 “二次革命”中 改进团之变 九 困居北京 最后的助阵 北上入瓮 瀛台困居 拒受“武义亲王” 十 初任总统 “总统应该是黎宋卿的” “继任”与“代行”之争 黎、段交恶 参战政潮 张勋复辟 出走津门 十一 返辔首都 法统重光 受制直系政令难行 罗文干案 北京逼宫 小站夺印 十二 日落津门 挥别政坛 总统也是实业家 倾心教育 晚年闲暇 故后哀荣 十三 贤妻宠妾 童养媳出身的发妻吴敬君 民国第一夫人 出身风尘的如夫人 荣辱人生 十四 黎家女儿 周恩来的同学 哥伦比亚大学的女硕士 政治婚姻的牺牲者 十五 黎家男儿 实业兴家的长子 新中国的统战工作者 出世人世本无间 附录一 黎元洪家族世系简表 附录二 黎元洪家族年表 附录三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为了证实自己的推断,薛民见还对黎家三代人的姓名进行了一番揣测与研究。他认为黎元洪祖父“命子改名为朝相,字以辅臣,均寓不忘天朝之意。长孙(实为次孙)使名为元洪,元即原,与源亦同义,显寓原系洪氏之意”。又根据黎元洪的长子名绍基,字重光,乃是光复汉室之谓。太平军曾经一度光复汉室,中华民国再次光复汉室,所以才取名为重光。考诸洪秀全的祖父名为国游,黎元洪的祖父名为国尧,叔祖父名为国云,遂认为其中必有令人生疑之处,绝非是简单的巧合。这种推断显然是过分依赖字源学的技巧与发现,要想令人完全信服恐怕还需要其他方面资料的支撑,需要事实依据。此外,薛民见在20世纪50年代还请人在天津黎元洪住宅的祠堂里查看过黎家的神主牌位,发现除黎朝相夫妇说明生死年月外,其祖父黎国尧以上均“未注一言”。据此,薛氏认为“必有难言之隐”。综合以上诸种推测,薛民见认为黄陂黎氏乃是洪秀全的同族。 对于薛民见的说法,萧致治认为其所根据的证据多系传闻与猜测。薛民见之父薛端性所撰写的《华阁随录》,也只是根据他所听传闻记叙而成,因而可靠性不高。而《华阁随录》的手稿也已于抗日战争时期“毁于日军”,薛民见只是在“随侍左右”的时候看到过,后来全凭记忆而得。再者,黄陂姓氏是否与洪秀全有关联还牵涉到黎氏的祖籍问题,因为按照薛民见的说法,黎氏是在太平天国时期来到湖北黄陂的,与黎氏从明朝时期就定居黄陂的说法是相互矛盾的。此外,如果黎氏出于洪姓的说法真实的话,那么中华民国成立以后,身居高位的黎元洪为什么从未提及过这一黎氏家族的重大秘密?至于薛民见“难言之隐”的揣测,恐怕也仅仅是一种揣测。因为天津黎家的神主牌位,其祖父以上未注生卒年月,可能还有其他一些原因,或因为确实不知,或知之不详,无法确定,所以不便注明。黎元洪的父母亲过世很早,加之他本人自幼远离家乡,闯荡江湖,一生又多次迁徒辗转,不知道其祖父、曾祖父的生卒年,虽不应该,但似乎也还是可以理解的。薛民见提出的黎元洪的祖父黎国尧参加过太平天国革命,失败之后乃将儿子及媳妇安置在黄陂,后外出未归,不知所终,所以黎氏的神主牌位中无法注明,这一说法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破绽。其实,黎氏族谱中对黎国尧夫妇的墓穴记载得比较清楚:黎国尧逝世后葬于黎家河之面山,其妻葬于汉阳龟山,黎世义葬于黎家河面前坡一排。由此可见,他们并非如薛民见所说的不知所终。 不过,抛却黎氏是否与洪秀全同族这一提法的真伪不谈,仅就这一传说而言,其背后就蕴涵着很多值得注意,乃至展开探讨的文化信息。在中国民间,对于历史上的某些建功立业的著名人物多有附会性的传说。这已是司空见惯之事,仿佛是中国民间的一个传统。黎元洪因为是武昌首义元勋,所以也概莫能外。把黎元洪与洪秀全联系在一起,主要根据的不外乎是太平天国和武昌首义都是针对清朝统治而起的武装反抗斗争,洪秀全与黎元洪分别是这两次反清运动的领袖人物。将黄陂黎氏视做洪秀全的同族,其实反映的是当时民众对武昌首义的认识,并根据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做出这种多多少少看似有几分附会的牵强解释。在这种牵强解释的背后是民间因武昌首义而唤起的对太平天国的回忆。 黄陂黎氏祖籍和姓氏的扑朔迷离的传说,某种程度上是因为黎元洪成为武昌首义元勋并身居中华民国显位所致。黎元洪走上人生的发达之路,首先最应该感谢的就是父亲黎朝相。 P4-5 序言 黎元洪,字宋卿,湖北黄陂人。民国政坛多以名人的里望代称,所以他又被称为黎黄陂。黎元洪生于湖北汉阳,后随全家迂到天津北塘。他的一生也因此与湖北、天津结下了不解之缘。1883年,黎元洪考入北洋水师学堂,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后,旋即进入北洋海军服役。1894年,在中日甲午海战中,黎元洪所在的“广甲”号战舰,在大连触礁搁浅,黎元洪被迫跳海逃生。1895年,黎元洪离开水师加入陆军,投入时任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的麾下,受到张之洞的赏识。黎元洪辅佐张之洞编练湖北新军,逐渐以知兵的才能与宽厚的性格跻身鄂省军界。武昌义旗初举,时任湖北新军第二十一协协统的黎元洪被革命党人“逼”为军政府都督,而后他在铁血共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先后当选大元帅、副总统、大总统,可谓位高名重于时。中华民国初期历史上的一系列政治大事,黎元洪几乎都参与其中:从武昌首义到南北议和;从中华民国成立到会晤孙中山;从“二次革命”到袁世凯帝制自为;从府院之争到张勋复辟;从法统重光到小站夺印。黎元洪经历了民初政坛的风风雨雨,其中既有众相拥戴的得意,也有各方倒戈的落寞,更有周旋于各大强权势力之间的身心疲惫。深知政坛苦涩滋味的黎元洪,晚年寓居津门,把全部精力付诸实业经营,绝少过问政治。1928年,黎元洪病逝于津门寓所之中,遗言告诫子女勿问政治,专心于实业。 综观黎元洪的一生,风云际会于民初政坛,颇有几分传奇色彩。然而长期以来,对于这样一位中华民国历史上的关键人物,学者普遍关注不够,比较深入而系统的研究成果不多。更让人扼腕之处在于,进入普通民众视野的黎元洪形象,多以傀儡和胸无城府为主要基调,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埋没了这位民初政坛传奇人物的本来面目。在已有的相关研究中,笔者以为台湾的沈云龙先生、武汉的萧致治教授、天津的张树勇教授、吉林的李书源教授等为黎元洪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研究发现和成果,也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借鉴。关于人物的历史研究,最基本之处就在于还原历史人物的真貌,进行客观而公正的评述。因此,本书尽量遵循求真、求客观的治学原则,力图最大限度地勾勒出黎元洪一生政治活动的真貌,并且根据当时的历史环境,以理解的同情的态度,对黎元洪的政治活动予以解读。 黎元洪是中华民国历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政治人物,因此,本书对他一生的描述仍以其政治生涯为主。但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越来越觉得政治生涯并非政治人物生活乃至其人生的全部,因而,本书对于黎元洪的家庭出身、成长历程、日常生活、经济活动、兴趣爱好以及对子女的教育等方面,也着墨甚多,力求将一个“生活化”的黎元洪,全方位地展现给读者朋友们。 作为百年家族系列丛书的一个组成部分,本书虽然将黎元洪作为传主,但却并非以他为惟一人物。千百年来,家族组织和家族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黎元洪所生活的清末民初时期,尽管中国面临“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但家族的影响仍不容小觑。本书对于黎元洪父亲、幼弟、妻妾的描写,既从侧面丰富了对黎元洪这一历史人物的了解,也可从中窥见黎氏家族对其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影响;对黎元洪后代黎绍芬、黎绍基、黎绍芳、黎绍业以及黎昌晋等人的记述,力图勾画出黎氏家族近百年的绵延,并凸显出生生不息的黎氏家族精神。滴水见川,家族百年间数代人悲欢离合遭际的背后,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历程。 2003年7月,我们刚刚梳理完辛亥之年黎元洪的资料,思绪还沉浸在共和初建的1911年。某日上午,与黎元洪的孙子黎昌晋相对而坐,谈起黎氏家族的往事,感叹百年时光就这样匆匆而过。感叹之余,不禁想起每一代人都注定逃不过“逝者如斯”的命运。,然而,家族的历史仍将如河流一样缓缓向前。“太阳升起,太阳落下,一代过去,一代又来。” 在经历了一年的匆匆忙碌之后,《百年家族——黎元洪》一书终于可以说定稿了。回首一年来的写作,既有在书山文海中跋涉的艰辛,叉有在撰写中欣然有所得的快乐。 书稿的最终完成,和许多朋友的鼎力支持与关爱是分不开的。首先要感谢的是林言椒先生和李喜所教授为我们创造了这样好的一个机会,使我从十八年前就已经开始的黎元洪研究终于有了一个结果。黎元洪之孙、天津商会副会长黎昌晋先生在公务繁忙之余,多次拨冗接受我们的访问,并慷慨提供许多资料、照片,极大地丰富了本书的写作。黎昌复等黎元洪海外后裔也_勾我们提供了许多翔实的资料,使本书生色不少。2003年7月至8月,我率数名研究生赴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参加首届暑期密集课程,其中我的弟子姜海龙除了完成自己的研究课题外,还进行了有关黎元洪的资料搜集和研究工作。在港期间,得到香港中文一大学卢龙光、温伟耀、梁元生、苏基朗、吴梓明、李炽昌等教授的指教和温兆辉、林志辉等先生的鼎立相助,获得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中有关黎元洪等人的资料。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的黄嫣梨教授、李金强教授和教育系的叶国洪教授或者给予了具体的指导,或者提供了实际的帮助,使我们得到了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的相关资料。对于上述机构和个人,谨致以深深的谢意。 2003年10月,姜海龙又前往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参加第四届两岸升地研究生优秀论文发表会。会议期间,在严昌洪教授的热情帮助下,他走访了在黎元洪研究中取得丰硕成果的史学前辈萧致治教授。萧致治教授不仅在学术上进行了点拨,还慷慨地提供了一些研究资料。 在此,对所有关心、帮助过我们的先生、女士致以深深的谢意。 此外,本书的写作也离不开南开大学的图书馆和历史学院资料中心的江小敏、侯咏梅、王薇等诸位同事的帮助。我的弟子们,如秦方、林绪武、刘宇聪、李钊、高冬琴、李纳、李德珠、李净防、冯志阳、冢田和茂等人,也在紧张的学习和研究之余,无私地承担了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尤其是合作者姜海龙在搜集资料和撰写书稿的过程中,勤恳努力,全力以赴,付出了大量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智慧,表现出相当强的写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家人的督促和鼓励也成为一种无形的动力,让我把几乎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与弟子们的教与学、研与讨之中去,其中也包括这部《百年家族——黎元洪》。最后,我还要向这本书的读者致以谢意,欢迎你们走进黎元洪家族,走进近代中国这个耐人寻味的奇妙世界。 鉴于材料和我们的能力所限,本书必定还在诸多方面存在不足和缺陷,恳望读者见谅、指正,方家赐教。 侯杰 2005年3月于南开大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