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甄选《资治通鉴》的精华,整合为战国争雄、天下一统、楚汉相争、大汉天下、三国鼎立、南北对峙、隋唐盛世、五代十国八大部分,用深入浅出的笔法,通俗易懂的语言,并精心选择了近千幅历史图片配入文中,版式图文并茂,相得益彰。让这部高品位的史书珍品,成为一本喜闻乐见的普及读物。让读者在阅读中有如临其境,赏心悦目之感,进而开阔眼界和视野,增长知识和智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白话资治通鉴(上下彩图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冯国超 |
出版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甄选《资治通鉴》的精华,整合为战国争雄、天下一统、楚汉相争、大汉天下、三国鼎立、南北对峙、隋唐盛世、五代十国八大部分,用深入浅出的笔法,通俗易懂的语言,并精心选择了近千幅历史图片配入文中,版式图文并茂,相得益彰。让这部高品位的史书珍品,成为一本喜闻乐见的普及读物。让读者在阅读中有如临其境,赏心悦目之感,进而开阔眼界和视野,增长知识和智慧。 内容推荐 甄选《资治通鉴》的精彩篇章,分为战国争雄、天下一统、楚汉相争、大汉天下、三国鼎立、南北对峙、隋唐盛世、五代十国八大部分,译成适合普通读者阅读的白话文。编者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和版式设计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将这部史学巨著全方位、立体地展现出来,为读者打造一条读史明志、传承文明的彩色通道。使读者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为其提供更广阔的文化视野、审美感受、想象空间和愉快体验。 目录 战国争雄 三家分晋 商鞅变法 马陵之战 作法自毙 仁义之道 六国拜相 鸡鸣狗盗 完璧归赵 纸上谈兵 奇货可居 荀子论兵 不韦相秦 缪毒伏诛 谏逐客令 韩非之死 荆轲刺秦 天下一统 始皇建制 巡游全国 焚书坑儒 驾崩沙丘 胡亥篡位 大泽乡起义 李斯受戮 指麓为马 昏君自尽 楚汉相争 约法三章 鸿门宴 胯下之辱 萧何月下追韩信 背水一战 四面楚歌 大汉天下(上) 诛杀功臣 清除诸吕 文帝继位 邓通获宠 七国之乱 独尊儒术 迷信方士 北击匈奴 出使西域 苏武牧羊 巫蛊之祸 大汉天下(下) 成帝好色 汉宫飞燕 断袖之癖 王莽篡汉 倒莽义军 昆阳大捷 光武中兴 黄巾起义 三国鼎立 董卓擅权 曹操起兵 桃园三结义 击杀董卓 辕门射戟 青梅煮酒论英雄 身在曹营心在汉 生子当如孙仲谋 官渡之战 汉中政权 三顾茅庐 赤壁之战 挟天子以令诸侯 同根相煎 关羽走麦城 曹丕称帝 刘备登基 七擒孟获 挥泪斩马谡 出师表 司马昭之心 竹林七贤 乐不思蜀 南北对峙 晋王篡魏 平定东吴 淝水之战 南北大融合 武帝佞佛 侯景之乱 杨坚篡周 隋唐盛世(上) “二圣”治国 荒淫后主 废立太子 风流天子 远征高丽 变生肘腋 瓦岗起义 李渊反隋 炀帝被缢 群雄逐鹿 隋唐盛世(中) 玄武门之变 贞观之治 更换太子 讨伐高丽 绝代女皇 讨武望檄 中宗继位 诛杀太平公主 开元盛世 贵妃杨玉环 隋唐盛世(下) 安史之乱 李趣雪夜入蔡州 韩愈谏佛 甘露之变 黄巢起义 无力回天 五代十国 朱温称帝 吴越王钱锣 儿皇帝石敬瑭 隐帝遇害 后周建立 南唐后主 试读章节 商鞅变法 周显王元年(公元前368年),齐国攻打魏国,夺取观津。 七年(公元前362年),魏国在浍池将韩国和赵国的军队击败。 秦国魏国在少梁作战,魏国军队溃败而逃,公孙痤被俘。 卫国卫声公去世,其子卫成侯即位。 燕国燕桓公去世,其子燕文公即位。 秦国秦献公去世,其子秦孝公即位。孝公当时已二十一岁了。当时黄河、崤山以东有六个强国,淮河、泅水流域有十几个小国,楚国、魏国与秦国接壤。魏国筑有长城,从郑县沿洛水到上郡,楚国自汉中向南占有巴、黔中等地。各国都把秦国当作夷族加以鄙视,不准其参加中原各诸侯的会盟。于是秦孝公立志奋发图强,整顿国家,修明政治,让秦国强大起来。 八年(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在国都下令说:“当年我国的国君秦穆公,立足于岐山、雍地,修德图治,向东平定晋国之乱,以黄河为国界,向西称霸于戎翟等族,占地广达千里,被周王赐封为伯,各诸侯都来祝贺,所开辟的基业非常宏伟。只是后来厉公、躁公、简公及出子造成国内动乱,才无力顾及外事。魏、赵、韩三国夺去了先王开辟的河西之地,这是无比的耻辱。献公即位,平定安抚边境,迁都至栎阳,准备向东征讨,收复穆公时的旧地,重修穆公时的政策法令。我想到先辈的未竞之志,常常痛心。宾客群臣中谁能献奇计使秦国强盛,我就封他做高官,给他封地。”卫国的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了这道命令,便西行至秦国。 公孙鞅是卫国宗族旁支的后裔,他非常爱好法家刑名之学。他在魏相公叔痤手下做事,公叔痤了解他的才干,但还没有来得及提升他的官职。在公叔痤病危时,魏惠王来看望公叔痤,问道:“您如果不幸去世,国家大事如何来处理?”公叔痤说:“我手下任中庶子之职的公孙鞅,年纪虽轻,却有奇才,希望国君把国家交给他来治理!”魏惠王听后默然不语。公叔痤又说“如果国君您不采纳我的建议重用公孙鞅,那就要杀了他,不要让他到别的国家去。”魏惠王许诺后告辞,公叔痤又急忙召见公孙鞅道歉说:“我必须先忠于君上,然后再照顾属下;所以先建议惠王杀你,然后才告诉你。你赶快逃走吧!”公孙鞅摇头说:“国君不能听从你的意见任用我,又怎么能听从你的意见杀我呢?”终究没有出逃。魏惠王离开公叔痤,果然对左右近臣说:“公叔痤病人膏肓,太可怜了。”公孙鞅到了秦国后,通过宠臣景监的介绍见到了秦孝公,陈述了自己富国强兵的策略,孝公大喜过望,从此与他共商国家大事。 十年(公元前359年),公孙鞅想变法改革,秦国贵族都不赞同。公孙鞅对秦孝公说“不能和一般的百姓商议开创的计划,只能和他们分享成功。有至高道德的人不与凡夫俗子同俗,要成大业不能去与众人谋划。所以圣贤之人只要能够强国,不用效法旧传统。”大夫甘龙反驳说:“不对,按照旧章治理,才能使官员熟悉规矩而百姓安定。”公孙鞅诡“普通人只知道安于旧习,学者往往被所知限制不能自拔,这两种人,让他们做官守法可以,但不能和他们谋划旧章之外开创大业的事。聪明的人制定法规政策,愚笨的人只能受制于人;贤德的人因时而变,无能的人死守成法。”秦孝公说:“说得好!”便任命公孙鞅为左庶长。于是制定变法的法令。下令将人民编为五家一伍、十家一什,互相监督,犯法连坐。举报奸谋的人与杀敌立功的人获同等赏赐,隐匿不报的人按临阵降敌之罚受同等处罚。立军功者,可以获得上等爵位,私下斗殴内讧者,按其轻重程度处以大小刑罚。致力于农业、耕田织布生产粮食布匹多的人,免除他们的赋役,不务正业因懒惰而贫穷的人,全家都成为国家奴隶。王亲国戚没有获得军功的,不能享有宗族地位。明确由低到高的各级官阶等级,分别配给他们应享有的田地房宅、奴仆侍女、衣饰器物。有功的人获得很高的荣誉,无功的人即使富有,地位也不高。 在法令已制定出但尚未公布前,公孙鞅怕百姓不信服他要颁布的法令,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人若能把它搬到北门去就赏给十金。百姓们感到此事奇怪,没人敢搬。公孙鞅又说:“能拿过去的赏五十金。”于是有一个人拿着木杆到了北门,他立刻获得五十金的重赏。然后,公孙鞅才下令颁布变法法令。 变法法令颁布一年后,秦国百姓前往国都控诉新法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的数以千计。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就在于上层人带头违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头顶处的头发削去一块,对他的另一个老师公孙施以脸上刺字的刑罚。第二天,秦国人便严格遵从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路不拾遗,山无盗贼,一片太平,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很好治理。这时,那些当初说新法不便的人,有些又来说新法好,公孙鞅说:“这些人都是乱法的刁民!”把他们全部迁到边疆。此后老百姓不敢再议论法令。P16-18 序言 《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所著,它继承并发展了《左传》写人叙事的传统,《左传》最后讲到晋国韩赵魏三家灭智伯,司马光也就从三家分晋讲起,一直写到五代十国。历经十六个朝代,即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止于后周显德六年(前403—959),全书分为294卷,用了300余万字,记录了1362年的历史。司马光在《进书表》中,阐述了这本书的编写原则:“专门撷取事关国家兴衰存亡,情系百姓喜怒哀乐、善良可以成为楷模、邪恶可以作为警戒的材料”。他的这些想法得到了宋英宗的首肯和支持。宋神宗因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欣然赐名《资治通鉴》。 按司马光的本意,这本书是写给以皇帝为代表的最高统治集团阅读的。可它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后来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极大关注。后人评价它的作用:“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资治通鉴》流传至今,虽过千年,仍历久弥盛,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魔力”呢?晚清著名思想家龚自珍曾经讲过:“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一部《资治通鉴》,既包括社会的进退得失之道,政治的兴衰治乱之道,也包括了个人品德的善恶美丑之道。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它能照出是与非,善与恶,崇高与卑下,光荣与耻辱。鲁迅说:“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虽然历史不能重演,但历史却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能给现实以参照和借鉴。正是一代代史家对历史的考察和撰述,人们才得以了解民族与国家的昨天和前天。尽管这种撰述带着时代的印痕和局限,但它在帮助今人以至后人了解认识历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资治通鉴》在千年的流行过程中,它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有不少读者,想读点史书,又苦干时间不多;想了解历史,又有语言的障碍。为了让不同层次读者,通过简捷的途径,从该书汲取营养,我社组织了有关专家学者甄选《资治通鉴》的精华,整合为战国争雄、天下一统、楚汉相争、大汉天下、三国鼎立、南北对峙、隋唐盛世、五代十国八大部分,并用深入浅出的笔法,通俗易懂的语言,使这部高品位的史书珍品,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普及读物。 为了让读者加深对人物、背景的了解,我们力求最大限度地开掘作品的丰富内涵,挖掘作品的再生潜力,用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精神,精心选择了近千幅历史图片配入文中,使得版式图文并茂,相得益彰。让读者在阅读中有如临其境,赏心悦目之感,进而开阔眼界和视野,增长知识和智慧。 在此之前,这部不朽的巨著还没有被如此展现过。不足之处,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