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个孩子的一生来说,学校的考试成绩并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培养他学习的兴趣以及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典是唤醒人性的著作,可以开启人们的智慧!能深入到一个人心灵的最深处,能培养一个人优雅的性情和敦厚的性格!《三字经》《千字文》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长河中能够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浅近易懂,流畅自然,琅琅上口,易读易记,一经成诵,往往终生难忘,在传统诗歌蒙学读本中独占鳌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三字经千字文/新版传统蒙学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喻岳衡 |
出版社 | 岳麓书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对每个孩子的一生来说,学校的考试成绩并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培养他学习的兴趣以及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典是唤醒人性的著作,可以开启人们的智慧!能深入到一个人心灵的最深处,能培养一个人优雅的性情和敦厚的性格!《三字经》《千字文》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长河中能够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浅近易懂,流畅自然,琅琅上口,易读易记,一经成诵,往往终生难忘,在传统诗歌蒙学读本中独占鳌头。 目录 序一 序二 三字经 千字文 试读章节 苟①不教②,性乃迁③。教之道④,贵以⑤专。【注释】 ①苟:假如,如果。②教:教育,教化。③迁:变迁,变化。④道:规律,方法。 ⑤以:在于,凭借。⑥专:专一。【译文】 假如不对孩子施行良好的教育,人的善良本性就会改变。而教育的方法,则在于专心致志,始终如一。【简评】 后天的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稳固强化人的善良天性。【相关链接】 铁杵磨成针:传说李白小时候在山中读书,因厌恶学习,便私自逃离。在山下一条小溪旁,他看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又粗又长的铁棒。李白好奇地问老婆婆磨铁棒干什么,老婆婆回答说:"我想将它磨成绣花针。"李白由此领悟到,要想成大器,就得专心致志,下足工夫。于是他返回山中继续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诗人。 昔孟母①,择邻②处③,子不学,断机杼④。【注释】 ①孟母: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的母亲。孟子少年丧父,传说他的母亲为了能使他安心学习,曾三次搬家。有一次,孟子偷偷地跑出去玩耍,孟母生气地割断正在纺织的纱线,以此告诫孟子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②邻:邻居。③处:居处。④机杼:织布机的梭子。【译文】 以前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环境而三次搬家。孟子逃学,孟母割断正在纺的纱线以诫勉他。【简评】 孟子发奋学习,终成一代宗师,既说明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积极作用,也进一步说明了学习对于成长的重要性。【相关链接】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子思门人,是孔子第四代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一度任齐宣王客卿。因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等著书立说。孟子被中国封建统治者称为"亚圣",其学说和孔子的学说一起被合称为"孔孟之道",成为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P004-006 序言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一本重要的蒙学读物,一般认为系南宋学者王应麟所作。王应麟,字伯厚,南宋庆元人,宋理宗淳祐年间进士,曾任礼部尚书,著有《玉堂类稿》、《困学纪闻》、《玉海》等书二十余种。相传他九岁即精通六经,第进士后,官道也走得比较顺,可说是"学而优则仕"的典范。这样的经历,也许使他比常人更加懂得从小学习的重要性,以至于他身居高位,还亲自动手来编写儿童读物。 《三字经》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过程。作为南宋人,王应麟原创的读本自然反映出所处时代的特色,比如书中称宋朝为"炎宋",这便是当时的说法,据说宋政权在五行中属火,故称"炎宋"。书中历史叙述的部分,终于宋朝;所举事例,亦是宋朝或宋以前。有宋以降,历代文人表现出对这本读物持续不衰的热情和兴趣,不断加以增补和修订,直至清末民初,最后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本子。近人章炳麟于一九二八年重新修订,并为之作序。不过,章的修订本并未流行开来,因为近代西学传人,带来新思潮兴起,社会观念发生很大变化,读书领域不断扩大,传统蒙学逐渐式微,儿童齐诵《三字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三字经》采用韵文的形式,高度概括了当时的中国学术、伦理、文化以及历史、地理、物产等基本常识,同时还揉进了一些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具有老少咸宜、易记易诵的特点。因此,它一经问世,便广为流传,甚至还被译成少数民族文字,编成汉蒙、汉满对照本,供蒙族、满族儿童学习汉文之用。其名声之大,影响之深,以至于有的文化程度并不高的人,都能脱口说出"人之初,性本善"之类的句子来。《三字经》思想内容比较丰富,有的观点如"三纲五常"等,充满了浓厚的封建色彩,但其中许多内容至今尚有积极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与《三字经》和《百家姓》相比,《千字文》成书略早。作者为南朝梁人周兴嗣。周兴嗣,字思纂,梁武帝时为散骑侍郎,官至给事中,有《梁书》等著作百余卷。周兴嗣才思敏捷,长于文字,深得梁武帝赏识,常将朝廷文笔之事托付与他。相传,梁武帝为了教诸王子读书,从王羲之书写的碑文中拓下一千个互不重复的字,让周兴嗣编成一篇文章。周兴嗣只用了一个晚上便编就呈上,而他本人亦因劳思过度而须发皆白。这一传说过于夸张。但作者能将一千个基本上不重复的字编成一篇内容丰富、文字华丽、形式工整的美文,也足以看出作者非凡的功力。 《千字文》是一本常识性较强的读物,它简略地介绍了那个时代中国人所能掌握的天文、地理、历史、物候、物产、民俗以及伦理、礼仪、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文章构思奇特,内容丰富,韵律优美,完全可以视为一篇美文。故问世千余年,不仅为蒙童所喜爱,而且成人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差不多历代都有编撰者、续编者和改编者;因为它是由相互不重复的字所构成,所以,许多书法家还用它作为习字的素材。 《千字文》流传过程中,曾出现过满汉对照本和蒙汉对照本,甚至东邻日本,亦出现了译本。这也说明了它的影响力。 中国古代蒙学读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汗牛充栋的古代典籍中,这些薄薄的小册子,显得那么不起眼,但丝毫不影响到它们自身的价值。以我的孤陋寡闻,还不知道世界上有哪个国家,有我们这样多的蒙学读物。仅就这一点而言,蒙学读物就足以彪炳世界儿童读物和教育读物出版的史册。它的编写和流传,至少向我们传达了三个方面的信息。一是中国古代即重视儿童教育。即以本书中三篇为例,最早的《千字文》,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最晚的《三字经》,距今也有七百余年,而且历代的修订、注释者还不在少数。令我震撼的是,编写这些读物的多是当时的大知识分子,有的还是高官,以他们的身份而编纂儿童读物,似乎有些屈尊,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他们独到的教育理念和眼光。二是中国古代即重视儿童教育方法。这些蒙学读物均照顾到了阅读对象的接受能力,它们不是板着面孑L进行说教,而是尽可能地引用一些传说、故事来阐述道理,而且每篇都行文流畅、韵律优美、易读易记。这些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当然,这样的方式,成人也喜欢。三是中国古代即重视对儿童的常识教育。不要小看常识,成年的人,成熟的人,也经常犯常识性错误。常识教育,从儿童开始最为有效,因为儿童心地如白纸一张,记忆力也最强,此时的灌输,印象和影响至深至远。蒙学读物的作者也许深谙这一点,所以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也就得以接触了当时古人所能够了解和掌握的天文、地理、物候、物产以及历史、法律、伦理等方面的常识。 写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当评注完本书时,我再一次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如果不是由于学识的浅陋和时间的限制,也许我可以把活做得更完美一些。但我在本书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比我此前写的任何一本书所花费的都要多。我不敢以此作为希望读者原谅的借口,只是想说明,出于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崇仰,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读者是最好的老师,我将以愉快的心情接受老师的评判。 王践 二00五年一月十七日于长沙蓉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