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阿Q后传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韶华
出版社 春风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轻松而沉重、追昔而抚今、空幻而真实的作品,它是对鲁迅先生的伟大作品《阿Q正传》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提醒和棒喝。它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有待于广大读者的认同。

目录

写作缘起

序《阿Q后传》/彭定安/001

阿Q和历史同行——《阿Q后传》序/邓荫柯/007

一 审案认亲/001

二 人头落地,好快刀/010

三 长寿丹,023

四 荣回未庄/036

五 典型纪略之一/057

六 无情人终成眷属/073

七 再创辉煌/082

八 级别问题/092

九 再度造反的成果/102

十 双喜临门/122

十一 豪门噩梦/147

十二 阿Q九十寿诞/157

十三 最后的审判/176

韶华小传/184

主要作品目录/186

试读章节

“把阿球押上堂来!”县太爷厉声喝道,一拍惊堂木,“啪”!好像响了一个炸雷。

拿着水火棍的众衙役齐声高喊“威武!……”乍听起来好像是“噢!……”一时天摇地动煞是吓人。

这位县太爷姓赵,是新上任的。有几个死刑犯等待处决,新上任的县官对原来审结的大案要案,总要重审一次,以免前任判决有误。因为赵太爷控告阿Q参加抢劫团伙的罪状,是用毛笔写的,师爷又不会写英文字母,所以“Q”字写得像个撒了气又拴条小绳的皮球,县太爷也不认识英文,才把“阿Q”叫做“阿球”。

几个狱卒把戴着镣铐的罪犯拖上来,阿Q像块烂泥似的瘫在大堂上,半天才挣扎着面对大堂跪着。

“站起来!”坐在县太爷旁边的师爷大声喊,接着又像自言自语地说:“都到民国了,还下跪,真是奴性十足……”

可是狱卒怎么也无法把阿Q搀起来,只好任他跪着。

阿Q是在三个多月之前,以抢劫犯的罪名被抓到县衙门监狱里的。当时他很害怕。过了两天,在监狱里有吃有喝的,用不着自己去给人家舂米“讨生活”,又想“人的一生也许不免要坐监狱的”,心里也慢慢平静下来。今天被带到大堂受审,他又想“人生也许免不了要受审的”,心中便又加了一层平静。

待阿Q半卧半坐地稳定了一些,县太爷问:“阿球!你可知罪!?”

阿Q战战兢兢地说:“小人知罪,小人知罪……”

县太爷又问:“你讲,你是怎么勾结土匪抢劫赵太爷家里财物的!”

“大老爷,是这样。”阿Q喘了口气说,“那天半夜,我正在土谷祠睡觉,有一帮人闯进来喊我:阿Q,你不是早就参加柿油党了吗,咱们是一伙的,造反吧!去抢赵太爷,他还不准你姓赵,此仇不报,等到何时……这些人全穿着白盔白甲,我迷迷糊糊地被他们架走了……”

“后来呢?接着讲!”县太爷接着问。

阿Q说:“后来……我跟他们到了赵太爷的院外,他们爬墙进去了,让我在外面接应。我只听到几声枪响,还有妇女小孩的哭叫。他们抢了不少东西,就走了……”

“你都抢了什么东西,讲!”县太爷严厉问。

阿Q说:“他们走后,我见地上落下一些琐碎物,就拿回了土谷祠。”

 县太爷说:“将赃物呈上来!”

 一个狱卒拿出物证:一个包袱,打开,抖搂出一条四五尺长的裹脚布,一个女人束胸用的小红布肚兜兜,一双三寸金莲绣花鞋。

狱卒正要把赃物摆上堂案,一股臭气熏鼻,让县太爷阻止了。狱卒将赃物放在地下。县太爷又问:“你要这些干什么?”

阿Q答:“启禀太爷,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小的总要成家的呀!那时我媳妇会用得着的。只是那裹脚布太短了,我可以当腰带……”(P1-3)

序言

韶华同志以高龄之身,而创作不辍,连年出版长篇小说,其创作热情与旺盛的生命力,令人欣羡与钦佩。继不久前出版长篇小说《吴承恩孙悟空猪八戒新传》之后,现在又写完新作《阿Q后传》,这两部作品,都以设想的奇异和构思的虚幻而显示其思想与艺术的创新。

韶华同志以我的专业的一部分是鲁迅研究,而嘱我为《阿Q后传》作序,我一面甚感荣幸而觉得未免僭越,一面也乐于写一点读后感。

为阿Q再写写传,而且写的是续传,我觉得很有必要又意义深远。我以为这并非狗尾续貂之举,试图像高鹗那样为《红楼梦》续那后四十回以及那些无聊赖的什么红楼续梦、后梦之类。我们续写阿Q,不是试图作鲁迅的创作之继续,而是把阿Q的“生命的延续”写出来。盖“阿Q没有死”,是一种为多数人所认同的结论,以其未死,就可写其“新的生活”。

所谓“阿Q没有死”,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阿Q作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已经进入世界文学艺术典型谱系,进入人类文化的历史积淀。他是不朽的。另外一个意义,就是“阿Q代有后人出”,而且,阿q精神不死,常常“借尸还魂”于一代代现实的人们中。我想,韶华同志之所写,就是这后一方面的文章。而主要的方面则是“阿Q的革命与革命的阿Q”这一点。

我们知道,鲁迅在《阿Q正传》中写了阿Q的革命,他朦胧中有那么一点革命的要求、革命的意识,但他不过也把辫子盘了起来,口喊“革命”而已;而当他梦见白盔白甲的人们来革命了之后,去到静修庵去革命时,尼姑却说“他们已经来‘革’过了”,气得阿Q说“他们没有来叫我!”所以后来官府把他抓起来,又审问,又枪毙时,他什么都说不清,连死都是稀里糊涂地去死的。而他所做的革命梦是什么呢?不过是向王胡、小D们施行报复,要把举人老爷家里的宁式床抢来,要选美女做老婆等等而已。这就是阿Q的革命和革命的阿Q!现在,韶华的《阿Q后传》就是写到阿Q因为使用了“调包计”而幸存下来,活到了现在,即活到了20世纪的四五十年代,他混进了革命队伍,在真正的革命运动中,在真正的革命洪流中,他来“革命”了,他搞土改,搞大跃进,参加文化大革命,等等,他成了一个真正的“革命的阿Q”。于是,阿Q便在革命队伍中,在真的革命中,扮演着当年鲁迅在《阿Q正传》中写到的阿Q的革命和革命的阿Q。不过,时代不同,革命的内容、形式也都不同。但阿Q的精神却是一样的。于是我们看到,今天的阿Q是如何革命的,今天的阿Q是怎样一个“革命的阿Q”,其实质则是今天在我们革命队伍、干部队伍中,存在着怎样的阿Q式的革命和“革命的阿Q”。他们不再是做报复小角色、抢宁式床、娶老婆之类的梦了。他们是高官得踞,是几百万、几千万地掠夺,是豪宅、豪华车和豪赌,是养二奶、挎小蜜,是出国定居,如此等等。今天的阿Q,确实今非昔比,鸟枪换炮了。阿Q当年说“老子先前比你阔得多”,现在可是该“现代阿Q”吹呼“老子今天比你过去阔得多”了!  我们是不是可以说,那些成克杰们、胡长清们、慕绥新们、马向东们、李真们,以及其他各个方面、各种类型的贪污腐败分子,不就是阿Q式的革命和革命的阿Q吗?他们口头上是革命的,成天讲建设社会主义,他们甚至喊叫反腐败还喊得很响亮,但是,他们心里想的却是捞钱、捞钱再捞钱!他们的行为却是腐败、腐败再腐败!

《阿Q后传》正是揭露了这种“阿Q没有死”的历史一社会一文化现象。这种揭露的价值就在于它把今天的现实和历史的真实结合起来了,一方面勾起我们历史的记忆,另一方面引起我们今天的警惕。当然,更深沉的意义则是,作品的叙述,为我们揭示了今天与昨天的联系,明白了今天社会生活中的“昨天的魂灵”,既揭示了今天现实中丑恶现象背后的民族文化渊源,还揭示了国民劣根性中的“恶魔因素”和民族传统文化中存在的“原始黑暗基础”。这有利于我们认识这种现象的根源,从而清楚它的深厚的渊源,并知道除恶的艰难。

我们古老的文化,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顶级优秀的文化之一,但是,它现在要从传统向现代转换,只有完成这个过程,它才能延续其生命,才适应现代化的需要,而且成为中国模式现代化的驱动力和文化底蕴。在这一创造性转换中,一方面是极力挖掘、保护、整理、继承传统文化,并作出现代诠释和“现代化处理”;另一方面,则要挖掘其消极因素,清除它的落后、保守以至腐朽的沉渣和污垢。而揭示阿Q的精神病害和劣根性,正是应该属于民族伟大复兴工程中的重点。

这部作品,采用了荒谬的外衣——阿Q没有死,是县太爷照顾本家抓了替死鬼——阿Q活下来以后,又钻进革命队伍为非作歹等等,这些都是背离现实的可能性而成为荒谬的,但是,这些背离现实的荒谬中所出现的社会现象,即活下来的阿Q的所作所为,确实具有历史的真实性与社会的真实性。荒谬的外衣下包裹着一个真实的内核。这种“荒谬与真实的矛盾与统一”,便构成了这部作品的特征与优势。这是找到了一个使“历史”与现实在叙事上结合起来的有用方式。这是韶华同志的一个创造。

这里,我还想借机说一个题外话,这就是“阿Q精神的积极效应”问题。阿Q精神的主要之点是精神胜利法,鲁迅通过阿Q形象所批判的中国国民劣根性的主要之点,也在于此。但是,在一种特殊的历史境况中,在一种个人的特殊处境中,在个体身上,却凭这精神胜利法,得以度过精神危机,生存下来。这情景是悲剧性的,但确实得到了积极的效应。我国著名作家聂绀弩、丁玲。著名鲁迅研究家朱正,都在他们的言谈和著作中说到,他们在苦难生活中,倒是因为阿Q精神胜利法而支撑下来,有时甚至是有意识地使用这阿Q精神而活下来。他们都说“不能不有点阿Q精神”。我自己,也有这方面的体验,那至少是一根使贫病危殆的精神获救的一根“精神稻草”啊!我相信,还有许多人有过这种精神现象和“获救体验”。这是一种很特殊的现象,也许是只有中国才有的现象。这是歌德所说的“种下的是跳蚤,收获的却是龙种”呢,还是在阿Q精神中,在精神胜利法这种“精神素质”中,就含有积极的因素,甚至是一种人类文化心理结构和生存现象以及生命现象呢?从接受学的角度来说是通的:作品的“含义”,是作家赋予的,是接受的基础,但“意义”,却是读者在接受过程中,发挥“读者的工作”(罗兰·巴特的著名命题)的作用,在作品“含义”的基础上创获的。所以,罗兰·巴特才说,一个作品,作者只完成了一半。那么,不管是何种情况,作为“基础”“含义”的阿Q精神,和作为“读者的工作”的阅读的“意义”创获,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是值得研究的。因此我想,是否还可以以此为主旨,以这样一个主题,即个体在艰难困苦生活中,凭阿Q精神胜利法而生存,而活下来,并创造生命的意义,来创作小说呢?如果深深地挖掘,我想,在这一主题下,是可以创作出非常有意义的作品的——至少对中国人来说是如此。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0:3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