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当今世界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实践和发展为依据,对国外社会学的先进理论和改革以来的中国社会学的特色理论进行有机综合,以构建中国特色的宏观社会学理论。本书可作为该专业的学生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人员阅读学习。
第1部分 社会学论
一、社会学的由来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三、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及理论模式
四、社会学的性质及特点
五、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六、社会学的作用
一、社会学的学科创立(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
二、社会学的体系形成(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
三、社会学的多元发展(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
四、社会学的理论综合(20世纪80年代至今)
一、哲学社会学方法论
二、一般社会学方法
三、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四、社会学研究的过程
第2部分 社会论
一、社会的本质
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社会认识的自我相关
四、社会的特征
五、现代性社会的内在特性
六、社会的类型
七、中国现代性社会转型
八、社会的功能
九、社会危机
一、自然环境
二、人口
三、生产方式
四、文化
第3部分 社会关系论
一、生物人
二、社会人
三、人格
四、社会系统中的个人
五、文化系统中的个人
六、历史环境中的个人
七、个人的价值
一、社会行为的含义
二、社会行为的特征
三、社会行为产生的前提条件
四、社会行为的结构
五、社会行为的类型
六、社会行为的分析
七、社会互动
八、集体行为
九、社会运动
一、社会关系的概念
二、社会关系的分类
三、社会关系的表现方式
四、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
五、宏观社会关系
六、微观社会关系
第4部分 社会结构论
一、社会群体
二、家庭
三、社区
四、社会组织
一、人与自然的结构
二、人与社会的结构
三、性别结构
四、种族结构
五、国家结构
六、民族结构
七、阶级结构
八、阶层结构
九、层结构
十、人际关系结构
一、社会逻辑结构的特点
二、社会逻辑结构的调节原理
三、社会逻辑结构的演变
四、社会逻辑结构的演化模式
五、中国当代社会逻辑结构的分析
第5部分 社会运行论
一、社会运行的含义
二、社会运行的基本类型
三、社会运行的条件
四、社会运行的机制
五、社会运行机制分析
六、社会运行的评价原则
一、社会变迁的含义
二、社会变迁的类型
三、社会变迁的理论
四、社会变迁的因素
五、社会变迁的一般过程
六、社会发展
一、社会流动的含义
二、社会流动的性质
三、社会流动的类型
四、社会流动的原因
五、合理社会流动及其功能
六、社会流动的理论
七、中国现代社会流动
第6部分 社会控制论
一、社会问题的含义
二、社会问题的特征
三、社会问题的类型
四、社会问题的理论
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问题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
二、社会控制的特点
三、社会控制的类型
四、社会控制的构成要素
五、社会控制手段分析
六、社会控制的功能
七、适度社会控制
八、越轨行为的控制
九、网络社会的社会控制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
二、社会制度的起源
三、社会制度的特征
四、社会制度的类型
五、社会制度的构成
六、社会制度体系及其互动结构
七、社会制度的功能
八、制度化、制度改革与制度创新
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第7部分 社会保障论
一、社会保障的含义
二、社会保障的特点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四、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
五、社会保障的基本模式
六、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
七、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一、社会工作的含义
二、社会工作的特点
三、社会工作的分类
四、社会工作的历史进程
五、社会工作的构成
六、社会工作的原则
七、社会工作的功能
主要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