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生命课--一个父亲的谆谆教诲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袁卫星
出版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适合亲子共读的家庭类生活用书,同时也可作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学生读本。它交给读者的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和视角:生命教育。

作者通过给10岁女儿(足够她阅读一辈子)的7封长信(每一封都是万字家书,浅显易懂),让女儿,也让读者对生命有一个全新的、完整的、深刻的感知,从而对生命由敬畏而珍惜,并通过对环境的积极的适应,达到人生的“盈满”。

在这组情真义切、意蕴深长的现代家书中,贯穿着哲学、心理学、成功学、教育学等多种领域的知识,可谓字字珠玑,句句肺腑,感人至深,让人流泪!

内容推荐

这组长信原名《生命的七种颜色——给女儿的信》,曾在人民网、新华网、教育存线、中青在线、沈冰在线等不少知名网站登出。得到了广大教师、家长、学生的充分肯定和鼓励。

作者通过这七封长信,让女儿,也让读者对生命有一个全新的、完整的、深刻的感知,从而对生命由敬畏而珍惜,并通过对环境积极的适应,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意义。

这七封长信贯穿着哲学、心理学、成功学、教育学等多种领域的知识,涉及到幸福、健康、爱情、死亡、艺术、尊严、责任、诚信等多个活题,相信每一个孩子,不,包括家长读了都会有深深的启悟。

自杀已成为我国青少年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生命教育的开展已是刻不容缓。愿本书成为开展生命教育的理想教材。

愿生命之树常青!

目录

总序 生命教育——让教育回家

每一天都被阳光照到

第1封信 一枚碧绿的叶子

是偶然也是必然

既已相逢,就不会再分别

是你管理着自己的健康

第2封信 金碧辉煌的旅程

你的一生要有一个计划

先学做人,再学做学问

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第3封信 调和那一片蔚蓝

每天拥有一段孤独宁静的时刻

让脸蛋保持微笑的温度

学会过感恩的生活

第4封信 坚守一生的洁白

当毛毛虫变成蝴蝶

怀着一颗纯洁的心

让理性和欲望和谐地存在

第5封信 一条红色警戒线

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权利

当一切的规范和禁忌都不存在

脱不掉的红舞鞋

第6封信 穿着黑袍的死神

死究竟是什么?

用死亡照亮我们生命的前程

“我还继续与死神谈判”

第7封信 接近无限的透明

我很重要

自我负责的时代已经来临

慢慢走,欣赏啊

后记 关于生命的片断及感悟

附 网友读者点评

试读章节

一枚碧绿的叶子

可依:

从这封信开始,爸爸要和你谈一个严肃而又沉重的话题。对于你这样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女孩子来说,我在信里所说的。你未必全然明白。爸爸希望你把这些信好好地收藏,等到你能够完全读懂的那一天,再把它们展开,相信你会触摸到爸爸此刻这颗热烈而又平和的心。

是偶然也是必然

宇宙问一切奇迹之中,最令人惊叹的也许就是生命。

生命到底是什么?似乎没有一个统一、公认、确切的答案。

生命到底是什么?不同专业的学者又各有各的回答——

生物学家认为:生命是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以蛋白质和核酸为主要成分的原生质,生命运动的本质特征是自我更新和自我复制,生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生物化学家认为:生命是包含有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核酶和调节代谢的酶与蛋白质的系统。

生物热力学家认为:生命是个开放系统,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不断增加其内部的有序性。

生理学家认为:生命是具有进食、代谢、排泄、呼吸、运动、生长、生殖和应激性等功能的系统。

遗传学家认为:生命是通过基因复制、突变和自然选择而进化的系统……

而我要说的是,对于你这个可爱的小不点儿来说,生命是爸爸妈妈爱情和婚姻的结晶。

我记得你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天回家跑进厨房,拉着妈妈的围裙问:“妈妈,今天老师问我们:‘你们知道不知道婴儿是从哪里来的?’有个小朋友回答说,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来的,像寄信一样,鸽子用嘴叼着运过来的;另外一个小朋友说,可以到超市买一包婴儿种子,然后撒在园子里,就可以长出一个个婴儿了。我想了想,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我是妈妈生下来的,其他婴儿也应当有他们的妈妈,婴儿都是妈妈生下来的,妈妈你说对吗?”妈妈笑着回答你:“光有妈妈还不行,还得有爸爸,你是爸爸妈妈共同‘造’出来的!”

P3-4

序言

生命教育—让教育回家

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博士生导师 朱永新

在教育在线,谁最能让你动情?

在教育在线,谁最能让你流泪?

我想,许多人都会推荐同一个人:袁卫星。

袁卫星是教育在线网友中我认识最早的一位。好多朋友也是他介绍以后我才认识的。

到政府工作以后,我一直为苏州没有像李吉林、斯霞、邱学华这样的著名教师而苦恼。因此,见到一些出类拔萃的年轻人我是格外开心。我在张家港的一次教育活动中认识了踏实能干的他,我们不久就成了朋友。由于长他10多岁,我自然把他视为小弟弟。后来,我知道他父亲已经去世,我自然又有了“长兄为父”的责任。我的来信很多,大部分是请研究生和秘书处理的。但是,卫星的信,我必须自己回。

卫星在中学做了13年语文教师,于2003年调任苏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语文教研员。从事中学语文教育研究的同时,他投身我所倡导并主持的新教育实验,开展起他的生命教育来了,现在又以丛书的形式,推出他的“生命课”。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其目的是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等知识的教授,让学生懂得生命至高无上的美的价值,特别是要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同时也尊重他人和其他形态的生命。

生命教育,首先应该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优化生命,激扬生命。生命本身就是美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美的杰作,因而应该为自己拥有生命而自豪。尽管先天赋予我们不同的容貌与身材,我们诞生在不同的家庭与地区,但因为都是“人”,我们便无比伟大因而足以自豪!正是无数充满个性的生命的存在,这个世界才会富有生机、色彩斑斓。

生命教育,还要让学生感受生命发展的流程,在成长中享受不同生命阶段的美。20多年前有一部名为《晚霞消失的时候》的中篇小说,其中的主人公有这样一段评论:“人在自己一生的各个阶段中,是有各种各样的内容的。它们能形成完全不同的幸福,价值都是同样的珍贵和巨大。幼年时父母的慈爱,童年时好奇心的满足,少年时荣誉心的树立,青年时爱情的热恋,壮年时奋斗的激情,中年时成功的喜悦,老年时受到晚辈敬重的尊严,以及暮年时回顾全部人生毫无悔十艮与羞愧的那种安详而满意的心情,这一切,构成了人生全部可能的幸福。它们都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欢乐,都能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珍贵的回忆。”

近几年,媒体关于中小学生自杀或者杀人的报道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触目惊心。往往只是一些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便足以让孩子放弃自己如花的生命或剥夺他人宝贵的生命。面对这些现象,教育者和专家往往从教育体制、思想教育、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这当然是对的,但我认为还不够。我们还应该从生命教育缺失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我们现在的教育太“直面现实”,有太多的社会阴暗面的“实况转播”,或者在严酷的升学竞争中训练明天孩子的“生存能力”,即使有所谓“理想教育”,也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以及“读书就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之类的“切身利益’’诱导,还有各种暴力凶杀电影、电视、卡通漫画的耳濡目染……于是,在儿童精神的天空中没有了追逐鸟儿的云彩,在少年心灵的原野上没有了随风起舞的花朵;于是,在孩子们的意识中,没有了纯真没有了纯正,没有了童话没有了梦想,没有了对生命的一往情深的爱怜与呵护,以及对人生的一往情深的憧憬与向往;于是,小学生向同学的心脏捅出了尖刀;于是,中学生向母亲的头颅举起了榔头!持刀杀人的孩子当然是极少数,但小小年纪便“看透了世界”“看破了红尘”因而变得冷酷起来,这样的孩子应该说在现在是相当普遍的。本来应该是享受生命的年龄,却表现出了对生命的令人震惊的麻木乃至蔑视!如果一个人动不动就“拼命”,你还指望他能珍惜什么或者对自己对亲人对自己周围的人有什么起码的责任感呢?

应当指出的是,生命教育在国际上方兴未艾:正在或者即将成为一种潮流。在瑞典,老师会让孩子们摸着孕妇的肚子给他们讲人的出生,教育孩子什么是生命,为什么生命来之不易,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生命之可贵。此外,小学生还被允许到医院太平间与遗体接触,同时被告知,一个人的死亡对自己、对亲人意味着什么,轻贱生命将会带来什么后果……

我所高兴地看到的是,卫星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起步在国内基础教育界是比较早的。在他的积极倡导下,我们新教育实验的部分学校开辟了生命教育陈列室,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开通了24小时生命求助热线,组建了生命教育领导小组,确定了各个层面生命教育的实施要点,正在逐步形成生命教育资源库;在他的努力推动下,这些学校的广大教师通过学科渗透、主题教学、综合实践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保持身心健康,协助学生设计职业生涯,引导学生追求自我实现,用生命温暖着生命,用生命激活了生命,用生命滋润着生命。

这几年,我在全国各地倡导并推行新教育实验。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人,为了一切人的发展。我们主张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的目标并实施教育。我们希望从知识的人本化和学习的人本化出发,引导教育圈中每一个人发展个性,舒展自我,在教育中将人提高到“人”的高度,最终把人“还原”为“人”,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卫星的生命教育正是由此确立并尝试开展的。

卫星是教育在线(www.eduol.com.cn)的创始人之一。策反我“下网”的“三剑客”中,他是其中的一位。而且,他是新教育实验的军师。卫星担任教育在线版主的时间不是很长,但他在这里发表的文章,却都是重量级的。网友们特别感动的,就是他对生命的珍爱。

他在他为女儿写的《生命课——一个父亲的谆谆教诲》中这样告诉他的孩子:

“生命是一笔上帝给每个人放在银行里的储蓄,究竞它有多少?没有人在生前知道,但有一点是真实的,我们都在一天天地消费它,直到有一天生命出现了赤字。人的生命用减法,价值实现用加法。在这里,加法和减法之间并没有恒等关系,也就是说,减去多少,并不意味着增加多少。在这里,昨天是使用过的支票,明天是未发行的债券,只有今天才是现金,才可以使用。”

通俗易懂的比方蕴含着深刻隽永的内涵,相信每一个孩子,不,包括家长读了都会有深深的启悟。

我知道,卫星的语文教学也是别有特色的。他是一个敢于创新的人,他说“教育是一种唤醒”“学语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学做人”;他把“感悟亲情”“善待生命’’作为最重要的话题和学生讨论,努力让学生学会感动,让学生学出意义,让学生学有思想,让学生学得快乐;他把“精神发展”作为教给学生的一门潜性课程;他把生命教育熔铸到了他的语文教育中去。我相信,在他的课堂里,肯定有许多孩子重新认识了他们自己的人生,有许多孩子流下过蕴含复杂情感的泪水。

卫星班上一名自小受西方悲观主义哲学影响甚深的学生在日得本上写下了遗书性质的文字,被他及时发现后,他在课前30分钟临时取消原来的授课计划,改上《善待生命》。他从台湾一个罹患软组织恶性肿瘤,在与癌症对抗的过程中截去了一条腿的9岁小女孩的诗《我还有一只脚》入手,将生命的韧性和弹性一一引来,最后鼓励学生认识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一堂课挽救了一个学生的生命。教育在线的网友、四川教育出版社常务副社长李晓翔女士由衷地感叹:“这哪仅是挽救一个孩子的生命。还给了孩子们有关生命、责任、爱……我想,他们一生都会记得的。一堂好课,一群好孩子,一个好老师!”

这些用心,不,是用生命上出的好课,如今就被收录在《生命课——一个教师的教育手记》中。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生命教育的真谛。卫星还盛邀他的朋友,苏州大学博士后王海燕女士、博士陈国安先生,以及我的博士生王明洲等志同道合者联合编写了《生命课——一个学生的必修课程》。这本书通过“自读”“讨论”“探究”“体验”等环节,以贴近生活实际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对生命有一个全新的、完整的、深刻的感知。他们试图以课程的形式,让学生对生命由敬畏而珍惜,进而通过对环境的积极的适应,达到人生的“盈满”。在这门课程中,贯穿着哲学、心理学、成功学、教育学等多种领域的知识,文字浅显易懂,操作方便灵活,但蕴含的道理是深刻的,可以视为一本全新的德育教材。

中共中央、国务院强调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生命是道德的载体,没有生命,自然就无道德可言;从而也就可以说,不讲生命教育,道德教育自然也会落空,要改进道德教育,生命教育是一个重要方面。可见,教育的起点就是“人”,“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点。生命教育,让我们在纷纷扰扰的教育改革中听到这样一种声音:迷路的孩子应当回家;教育,要从原点出发……

2005年5月于江苏滴石斋

后记

关于生命的片断及感悟

那年我病在家里,孝顺的女儿每天一放学就急急地往家赶,人还没有进门我就能听见她银铃似的呼唤。有一天,她捧着她那漂亮的文具盒回家来给我。打开文具盒,里面没有文具,只有几个昂得高高的头颅在雪白的垫纸上左右摇晃。那是女儿从同学那里用小学二年级的友谊外加两枝铅笔换来的蚕宝宝。她让我把它们抚养长大,说这是交给我的一项“任务”。其实我难道不知道,她是怕我闷极无聊,才让这些个小生命来陪伴我的吗?

女儿对于小生命的热爱和呵护我是领教过的。就在那一年早春,她从学校门口贩子的叫卖声里花一元零用钱捧回来一只刚孵化出的小鸡。毛茸茸的身子,站也站不住的脚,细细的叫唤让人听了有止不住的怜爱。母亲说:“这么小的鸡崽,怕是难养活。”我就颇有些责备地询问女儿为什么买回来。女儿说,那些个小男生,买了鸡崽捏在手里玩“斗鸡”,抛向空中“放老鹰”,你冲我撞、你摔我打的,当场就有小鸡崽一命呜呼。她看不过,又缺乏和男生们理论的勇气,只好买了看上去最嫩最弱的一只来,算是“营救”。

我见她腾出装她鞋子的最漂亮的一只纸盒来,让小鸡崽安了家,然后长时间一动不动地蹲在盒子的边上,伺候它饮食。小鸡崽不吃食只叫唤,叫到最后,我们家每个人的心都被它揪住了似的。“它一定是在想它的爸爸妈妈了!”女儿难过地说。晚上,女儿小心翼翼地把纸盒移放在她的床头柜上。春寒料峭,她用她看书用的台灯照着纸盒给小鸡崽增温。后半夜,她从迷迷糊糊的睡眠中醒来,翻箱倒柜地找出妈妈给她织的小小围巾来,一半是垫,一半是盖地温暖起她的小鸡崽来。然而第二天,小鸡崽还是死了,仿佛确乎死于思念。女儿挂着两行长长的眼泪上学去了,晚上回家,央我和她一起到公园里去埋葬了这具僵硬的小尸,连着那漂亮的纸盒。以后有好多天,她不怎么吃饭,并且不穿那双漂亮的鞋子。

因了女儿对那小小生命的热爱,或者进一步说,因了女儿对她老爸的一片孝心,我打定主意要养好她赠与我的小蚕。

我是养过蚕的。小的时候,同学阿虎和我要好,有一天从家里带了几条米粒大小的春蚕来,放在针剂盒里送给我。针剂盒是他自己用下来的,他有肾病,班上几个捣蛋鬼有一次扒了他的裤子,露出一屁股麻麻的针眼。阿虎的文具盒也是用针剂盒做的,上面箍着他姐姐扎头发用的红红的橡皮筋。那是一个名字叫瑛子的漂亮姐姐,每天中午都会到学校来,背了阿虎去大队的卫生室打针。她那乌黑发亮的长辫子晃起来,富有节奏地轻敲背上阿虎的屁股蛋,是一种说不出的疼爱。

我和阿虎本来也没有什么深交,可就是阿虎被扒裤子的那一次,我站出来,和对方领头的一位“单挑”。最终的结果是我鼻青脸肿,虽荣犹败。放学的时候,我一个人跳进学校边上生产队新挖的积肥大坑里去,用弱小的拳头在坑壁上砸出巨大的仇恨。这时候,阿虎来了,他是倒爬着下到大坑里的。他不说话,只用手指在坑壁写满“打倒×××”。“×××”自然是那个和我“单挑”的男生。写到无处写了,阿虎从口袋里掏出早已准备好的小刀来,在那个男生的名字上挨个画上大大的、深深的叉。

我和阿虎的友谊就在那个温暖柔和的春天生长。阿虎有时会和我商定,把蚕儿带到学校来,进行交换。他总是用最大的蚕儿换去我最小的。他说,我是第一次养蚕,应当让我早一些看到蚕儿结茧的样子。那时候养蚕不需要劳心,因为村口就有那么一株大桑树,六七十岁的样子。由于故乡风调雨顺,桑树枝繁叶茂,散发出无限生机。

……

书评(媒体评论)

在教育在线,谁最能让你动情?在教育在线,谁最能让你流泪?我想,许多人都会推荐同一个人:袁卫星。卫星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敏感,是他的文章能够感人至深的原因。虽然卫星不会去“煽情”,但我肯定,许多朋友读他的文章是会流泪的。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因此,他的文章,就是“煽情水”。

——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博士生导师 朱永新

高尔基给儿子的信,是教育孩子要具有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的信谈的是如何对待爱情;袁卫星对女儿谆谆教诲的是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在家教中引进生命教育,他绝对开了先河。

——全国著名班主任、德育特级教师 张万祥

我敬重卫星!不为他的灿烂文章,不为他的众多头衔,单单为他对生命的执著,对女儿的慈爱,对育人的用心!

——网友 微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9: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