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为梁漱溟先生回忆过往文字之结集。记述了他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前后、抗日战争、国共和谈等多个时期的治学、从事乡村建设及奔走国是的活动,以及对一些重要事件、旧雨新知的追忆。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出版过。问世以来,为海内外治近代史学者所重视。后曾收入台湾李敖出版社刊行的“真相丛书”。绝版多年,觅都仍有。本次重刊,新增加了大量内容,其中有据手稿补充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忆往谈旧录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梁漱溟 |
出版社 | 金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此书为梁漱溟先生回忆过往文字之结集。记述了他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前后、抗日战争、国共和谈等多个时期的治学、从事乡村建设及奔走国是的活动,以及对一些重要事件、旧雨新知的追忆。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出版过。问世以来,为海内外治近代史学者所重视。后曾收入台湾李敖出版社刊行的“真相丛书”。绝版多年,觅都仍有。本次重刊,新增加了大量内容,其中有据手稿补充者。 内容推荐 本书为梁先生自述从事社会活动、参与现实政治文字之结集。分上下两编,上编回顾家世生平,追忆民初政史见闻,以大量文字记述前贤、旧雨彭翼仲、黄远庸、张耀曾、蔡元培、沈钧儒、章士钊、李大钊、胡适、陶行知、蒋百里、卢作孚、晏阳初等人行状及与自己的交往,并回忆了在广东、山西、河南、山东等地从事政治及乡村建设活动的经历。下编文章所记为抗战爆发至建国以前,作者赴延安会见毛泽东及张闻天等中共要人,促进国内团结对敌,巡历敌后战地,参与创建民盟,参加政协的经过。因充任国共间调人经年,对局内人蒋介石、周恩来、马歇尔都有浓墨描摹,还分别写了他眼中的叶挺、张国焘、王明、韩复榘及孙科等人。先生目光如炬,敏于识人,读到他笔下的奸雄袁世凯、蒋介石等人时,让人顿觉太史公之遗风。 目录 上编 抗日战争时期之前 回顾家世与生平并试作检讨 辛亥革命前后我的活动也见闻 民国初年的见闻杂记 有关民国初年政史的见闻纪实 忆辛亥革命后第一个“双十节” 沈钧儒先生与政学会 访章行严先生谈话记 五四运动前后的北京大学 记彭翼仲先生 怀黄远庸 张公耀曾生平及家世 纪念蔡元培先生 回忆李大钊先生 略谈胡适之 怀念我敬佩的陶行知先生 忆蒋百里先生 怀念卢作孚先生 我国锑矿开发的先驱者 追忆广州往事 读《李济深先生略历》书后 记十八年秋季太原之行 河南村治学院和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 回忆我从事的乡村建设运动 下篇 抗日战争时期及胜利后 参加国防最高会议参议会 访问延安 一九三八年陕甘边区的人口 记一九三九年敌后之行 我参加国共和谈的经过 过去和谈中我负疚之一事 过去内战的责任在谁? 美国马歇尔将军对我的印象 一个英雄两个恶人 我所了解的蒋介石 七七事变前后的韩复榘 国共两党和谈中的孙科 附录 梁漱溟年谱简编 编后记 试读章节 沈钧儒先生与政学会 ——兼记袁世凯死后的南北统一内阁 沈钧儒先生是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前夕发起救国会,代表广大社会群众要求南京蒋政府莫打内战而抗日的“七君子”为首人物。这是人所周知而共仰的。但一九一七年即民国六年沈老曾与我共事于北京政府司法部,且参预当时发起组织政学会的活动,似少为人所留意。兹先简述昔年政局变化的史实如次: (一)袁世凯帝制失败,遂有南北统一内阁之产生。 袁世凯帝制失败,主要是由西南各省护国军起来后全国响应之故。然而袁虽倒而北洋军人势力仍然得以维系者则端赖有段祺瑞其人。远从清季以来段的权位势力即仅次于袁,而为袁所倚重。入民国后一向任陆军总长。他为人正直,与段芝贵、雷震春等许多人,大有泾渭之分,抗声反对帝制,即于帝制热闹中坚决辞职离京,退隐西山,袁再三慰留不得,只好以王士珍代长陆军部。 袁在称帝之前,为集权于总统府,废除国务院,而设置政事堂,一切机构大改。及至帝制失败,袁羞愤将死,乃挽段出山。段出,拥原副总统黎元洪依法继任大总统。黎任命段为国务总理,恢复国制如初。 P43 后记 先父尝言:“自有知识以来,便不知不觉萦心于一个人生问题,一个社会问题(或云中国问题)。”他正是为此两大问题而思考而行动,终其一生。 他又曾说:“我生而为中国人,恰逢到近数十年中国问题极端严重之秋,其为中国问题所困恼自是当然。……我恍如很早便置身问题之中,对大局时事之留心,若出自天性。”由此可见,在两大问题之中,他用心于中国问题似更早,所付出的精力似也更多。而他又是一个“一向喜欢行动而不甘于坐谈”之人,“以中国问题几十年来之急切不得解决”,便促使他“不能不有所行动”。于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这几十年,他为此问题,劳攘奔走,付出甚多。 先父早年即热心于君主立宪,后又转而参加辛亥革命。在一九二四年辞去北大教职之后,不久即投身农村,从事乡村工作,前后凡八九年。一九三七年日寇入侵,又为抗战奔走,从事促进国内团结、一致对敌运动,因而有访问延安,参与创建民盟及巡历敌后等活动。至抗战胜利,又曾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建国而尽力。又因他是“一个有思想,又且本着他的思想而行的人”,是以“动不盲动,想不空想”;行动之中自有其主见。凡此种种,此书所收录的文字多有所反映,故《忆往谈旧录》一书,可视为先父从事社会活动、参与现实政治的实录,其中辑录有其自述数十年间的亲身经历,与若干历史人物的交往,以及个人见闻等。这些内容多有一定史料性质,因此对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约半个世纪问的中国社会与历史,将不无帮助。 此书首次出版于一九八七年(中国文史出版社),距今将近二十年。如今再次出版时,为更全面反映作者前半生的社会活动与政治生活,对内容作了较大的增删,并重新加以编排。 梁培宽记 二〇〇五年九月十一日 书评(媒体评论) 钩玄决策,百年尽粹,以发扬儒学为已任; 廷争面折,一代直声,为同情农夫而执言。 ——冯友兰 (梁先生)可敬之处不少。有悲天悯人之怀,有也。忠于理想,碰钉子不退,二也。直,有一句说一句,心口如一,三也。受大众而众之力压,不低头,为士林保存一点点元气,四也。不作歌颂八股,阿谀奉承,以换取挈驾的享受,五也。 ——张中行 梁漱溟一直被看做哲学家,其实,此公的头脑并不高明得够做哲学家。 梁漱溟只是一位教育家、一位热心奔走国是的人物、一位有骨气的伟大知识分子。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他的经历与见闻,倒是最好的、现身说法的话教科书,值得我们特别重视。 ——李敖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