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汉高祖刘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颖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他的成功曾经让很多人感到匪夷所思。一位地方小混混,居然在秦末大乱的天下中,与诸英豪争强斗胜。他打败了有史以来最为强悍勇猛的对手项羽。一个每战必败、攻无有克的软脚虾,凭什么打败蛟龙称王?时至今日,仍然使我们好奇:他是怎么变成“弱势大赢家”的?

刘邦万事不如人,但是他独能用人。他知道自己文不如萧何,武不如韩信,韬略不如张良,阴谋不如陈平,但他却能将这些能人掌控于手中。而且刘邦用人,并不是轻易相信,而是建立在对手下深刻的观察的基础上的,看上去庸庸碌碌,实际上洞若观火,大智若愚。本书试图通过小说得形式为读者解开这一个个的谜团……

内容推荐

作者在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运用中国古典小说形式,艺术地再现了我国历史上楚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发展、壮大及其并肩灭秦、分裂后竞相搏斗以争夺天下的曲折过程和壮烈景象。

作品着重描述了刘邦的出身、婚恋等;浓墨绘出了楚汉两军冲锋陷阵,激烈厮杀,真假虚实,斗智斗勇的恢弘场面;深刻揭示了楚霸王虽勇猛无敌,力鼎千钧,最后却不得不陷入“十面埋伏”之因由,而汉高祖虽出身低下,喜好酒色,却善于用人以至终得天下之根源。

目录

第一章

斩白蛇,芒砀避难

嫁二女,吕公慧眼

第二章

好色徒,寡妇开蒙

小亭长,跃升沛公

第三章

误戍期,陈胜揭竿

杀郡守,项梁起兵

第四章

勇章邯,横扫张楚

骄陈胜,命丧车夫

第五章

结金兰,项刘合兵

立楚后,牧童为王

第六章

说教训,骄兵必败

破釜舟,成就英雄

第七章

无投处,章邯降楚

杀二世,赵高授首

第八章

人成阳,秦朝灭国

返霸上,刘公戒色

第九章

鸿门宴,鸿沟楚汉

识真才,将拜韩信

第十章

度陈仓,汉军破壁

伐无道,三军素缟

第十一章

人彭城,旧病重犯

占魏地,故伎重施

第十二章

出奇谋,韩信灭赵

述妙策,郦生现丑

第十三章

躲一劫,纪信替死

智少年,数言救城

第十四章

贪军功,郦生被烹

乱矢中,汉王中箭

第十五章

恃有功,韩信讨封

毁协议,楚军中伏

第十六章

别虞姬,败亡乌江

扫六合,汉王称帝

第十七章

飞鸟尽,良弓必藏

争功勋,雍齿得赏

第十八章

定正规,依仗儒士

战匈奴,雪域困龙

第十九章

幸非幸,赵王留头

险中险,太子安位

第二十章

除异己,诸侯受戮

逞雌威,吕后干政

第二十一章

反未反,戡乱淮南

威复威,故乡情浓

第二十二章

总劳心,国事家事

留后着,戮马誓盟

第二十三章

捉樊哙,陈平留情

观人彘,惠帝心惊

第二十四章

为救命,认妹作母

怠政务,萧规曹随

第二十五章

出馊招,童女成后

遭构陷,陈平韬晦

第二十六章

闯北军,周勃左袒

平诸吕,刘章争先

第二十七章

议君立,齐王受贬

迎代王,薄氏荣归

后记 一个千古之问——刘邦为什么能得天下?

试读章节

却说县令本是外地来做官者,哪抵得萧何、曹参等人都是坐地户,加上平日里萧何等人交友广宽,大半商贾诸老与吏官都与他们相厚,因此,商量之下父老竟然赞成。更有像夏侯婴、任敖等一班衙吏听到刘邦己兵临城下,竟然带头冲进了县署,乱刀将县令砍杀,然后打开城门,迎接刘邦等人入城。

只是诛杀了县官,城内一切秩序依然井然,并未骚乱。于是刘邦等人进入县署,并召集城中诸老与有头面的商贾,共商大计。

商议之下,众人欲推刘邦治沛。刘邦言道:“天下方乱,群雄并起,刘邦只是泗水亭一小吏尔,何德何能,敢担一县之重任?我非敢自爱,只恐德薄能鲜,未能保全父老子弟,还请另择一贤能之人,方足以图此大事。”

城中诸老与商贾见刘邦推托,一时没了主意。

那萧何、曹参等人,不过俱是文吏之流,而夏侯婴、任敖之类,也只是个捕快、狱卒,都没有这方面的胆气与经验,众人相互看了看,一时间沉默不语。

当然,像萧何、曹参这样的能吏聪明人,还有一些小九九打在心里。你想这个民众推举的县官是好当的嘛?枪打出头鸟,无论是陈胜或秦廷兵马来攻,这个县令都没有好果子吃,还是不抻这个头为好。

于是,萧何、曹参都谦让再三,并一致推举刘邦为首领,他们再三再四自愿为辅,帮助刘邦治沛。

这时诸老也同声说道:

“我们平素闻得刘季生来奇异,不仅左股有七十二颗黑痣,此次应役途中还曾力斩白蛇,这必有大贵之兆,且我等问过卜筮,莫若刘季为最吉,请你不必再推辞了!”(诸老不称刘邦的名,而称其字——刘季,是爱称。)

那刘邦本来就不是真心推辞,他是个心中有异谋大志之人,早就想做一番事业,这下机会在即,岂能放手。所以就此说道:“既然蒙父老乡亲信任,刘季也就勉为其难,暂占此位,待将来有贤能之人再作辞让吧。”

就这样,刘邦就坐上了县公之位,人们从此就称他为沛公。这一年,刘邦已经三十八岁了。

那个被杀的县令,还是吕公不忘与他的交情,将他收敛,埋葬于城外一个山坡之上。

这时,是秦二世元年九月,刘邦选了个初吉日,祠黄帝,祭蚩尤,杀牲畜进行了一番祭拜,又制成赤旗赤帜,张挂于城中。因为根据他斩蛇时的传说,那个老妇人说赤帝之子杀了白帝之子,那么他当然就是赤帝的传人,故而一切皆赤实属必然。

那些随他起事的人都各有升迁:萧何被任命为丞,如了萧何原来的心愿,县丞之职等于他只在刘邦之下,其余人之上。曹参为中涓,樊哙为舍人,夏侯婴为太仆,任敖为门客。同时立即在全县招募民勇壮士,组成了一支三千人的队伍。

还要说的是那个名叫雍齿的流氓头目,虽然被刘邦惩治过一次,并当场认了错,喊刘邦为大哥,其实心里却时时想要报复。可是,刘邦真没有给他什么机会,他刚想报复,刘邦就当上了亭长;后来当了逃犯,总以为刘邦没有翻本的机会了,哪知一下子竟变成了县令,成了一县的主宰。幸好他还没有同刘邦闹翻脸,就连忙带着他的一些兄弟到县衙里来拜见“大哥”,并表示要效忠沛公之意。你想刘邦正在用人之际,这个雍齿也己表示臣服,就不再计较,任命他统领一支数百人的军队,那雍齿也就成为一员战将了。P.38-39

序言

在中国的百家姓氏里,刘姓是人数众多的大姓之一,起码可以排到前五名的位置。

这个道理容易诠释。刘姓的老祖宗刘邦从秦皇朝那里夺得了政权,建立了汉朝,虽然西汉后来被王莽篡权,再由刘秀复位,改成了东汉,但刘姓皇帝却统治了中国四百多年。和平繁荣的年代长远了,养尊处优、妻妾成群的皇族子孙自然繁衍得也很多。

不过,并不是今天的刘姓都出自皇胄贵族。刘邦建立汉朝之后,把项羽阵线中投降于他的如项伯那样的楚国贵族赐予刘姓,也把本来是戍陕士卒,后来成为他谋士的娄敬这样的人赐予刘姓。这样一来,刘家的人便扩充了不少。

不仅如此,汉代时期,嫁出去了不少和亲的公主,这些公主有些是皇帝的本家,也有的是从嫔妃宫女中挑选出来的,她们根本不姓刘。如王昭君便是,嫁入了匈奴,成为匈奴单于的王妃。后来王昭君的后代迁入汉境的,也都自称刘姓。而实际上,中国的任何一个大姓,包括李姓、王姓和张姓,都是这种复杂的综合。

汉朝建立并延续了二十七个皇帝,其结果不仅仅是使得今天刘姓人士较多这样一个方面特征。它所奠定的封建制度、等级礼仪、法典、生活习俗、文化艺术一直绵延至今,极大地影响着我们今人的生活。如我们下的象棋,那中间就有一秽楚河汉界”,我们填自己的履历表,除了少数民族之外都会填一爪“汉族”。至于在我们言谈行文中所用的东西,那就多不胜举了。中国的成语、俚语、典故里,像“破釜沉舟”、“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胯下之辱”、“漂母一饭”、“成亦萧何,败亦萧何”、“金屋藏娇”、“萧规曹随”等等,都是说的汉朝的故事。而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也可以简称为“汉文化”。

不论你是研究历史,还是研究文化,或是研究艺术、音律、生活习俗,都不能漏掉这个朝代。甚至当我们的年轻人、刚懂事的孩子,看到今天新播的韩国、日本的电视剧,问到他们的妈妈:“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吃饭这样睡觉这样坐在地上这样行礼呢?’’有文化素养的妈妈很可能就得讲到中国汉唐的生活习俗和礼仪制度,以及对邻国的影响等等。

因此,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如此重要影响的汉朝,是应当为我们中国人乃至受汉文化影响的亚洲人所了解的。而高居于这一切之上的总源头,或者我们称之为“老祖宗”的,就是这位刘邦大帝。在他半生征战之中,不但从秦皇朝那里,也从陈胜吴广、项楚霸王的手中,逐鹿到了主宰中国大地的君王的权力,这之后,才有了他的思想、主张、意志、好恶、品性,以至基因的扩延和流传。

《刘邦》这本书,撰写的就是汉高帝的大传。

刘邦在秦朝末年之时,仅仅当了泗水亭亭长这样一个小吏,因为押送一批囚徒与贫民到骊山去修秦始皇墓,路上不断有人逃跑,他无法交差,只得隐居到了芒砀山中。山路上曾有一条白蛇挡道,他斩蛇而行,因此也就有了他子孙吹嘘的第一点资本:先祖斩白蛇起事。

这时正逢陈胜吴广揭竿起义,沛县令怕沛县有有失,听从萧何劝告,准备召刘邦前来守城,刘邦乘机夺得城池,以家乡为根据地,举起了义旗。

陈胜吴广的起义队伍很快被秦朝的军队打败了。于是,项梁与项羽重新推举楚王的后人心担当楚怀王,刘邦与项羽便成了楚王手下的两员大将。

刘邦率领远征军西征,直捣秦皇朝的首都咸阳;而项羽却得到了北去援赵的任务。

此时秦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赵高杀掉了秦二世胡亥,再立子婴为王,准备同刘邦谈判,刘邦不为所惑,挺进城中,秦王子婴向他投降。得了秦都的刘邦开始沉迷于酒色之中,幸得张良与樊哙提醒,遂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退军霸上。  平定了围赵的秦军之后,项羽带着四十万大军来抢胜利果实,与刘邦演出了鸿门宴这场惊险的活剧。终因刘邦的实力不如项羽,被封为汉王的刘邦退居汉中,休生养息,以图东山再起。

听了萧何的建议,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实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先击垮关中三王,然后挥军东南,夺得了项羽的老巢——彭城。

项羽从齐国挥军南下,把又一次沉湎于酒色的刘邦击垮。刘邦收拢散兵,与项羽对峙,开始了五年之久的楚汉相争。最后终于用齐王韩信为大将,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彻底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夺得了天下,建立了统一的大汉帝国。

刘邦称帝八年,终因箭伤复发,于五十三岁之时病逝,走完全了他一生的辉煌道路。

但是汉家天下却因为他的去世而陷入到一场极大的危机之中。

这是因为他的老婆吕雉是个独断专行、说一不二的野心家,例如在她专政的时期,谁也不能说这个“雉”字,而雉原意只是一只鸟儿,于是从那时候开始,雉也就改称为“野鸡”。在刘邦去世后,吕后大量培植吕氏家族的势力,建立了十分专制的吕氏皇朝。她活着的时候,无人敢于反抗。唯有等她死后,才由陈平、周勃和刘章等袒左臂起事,灭掉吕家的势力,还刘姓一个皇朝。

从此,中国开始了四百年汉朝的历史。

刘邦不是一个纯粹的人,纯粹的人当不了领袖;刘邦也不是个极善或极恶的人,极善与极恶的人也当不了开国皇帝;刘邦当然也没有项羽的勇力与韩信的谋略,他成不了一员大将或良将;他也缺乏张良的智慧与萧何的忠诚,成不了谋士和丞相;他更是不懂得儒家和道家的学说(他甚至鄙视儒生,拿了儒生的帽子当尿壶),因此也当不了孔子或老子,成为一个学派的带头人。他是个平凡又有些不平凡的人,是个有些善又有些恶的人,是个有不少优点又有不少缺陷的人,是个具有领袖的一些素质又具有强烈七情六欲的人……

这样的人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像这样一个人物,他如何能够统一江山,做了皇帝,而把他的皇裔子孙流传得如此久远,又如何能够长远地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并且还将继续影响下去呢?

这是一个很大的谜!多少代的历史学家都难于解开的谜!

你读了这部历史长篇小说,或许能解开这个谜,或许仍然解不开,但却可以从中悟出一些‘什么”来,例如人生的际遇,历史的哲理,领导者的艺术,计谋与韬略的使用,以及行为处事的准则等等!

因为刘邦这个人物,给予我们的是一种全方位的混沌!

后记

陈余是一个书生,不主张用谋略和诈术来打败韩信与张耳的军队,结果被韩信所败:项羽也不会在签订停战协议之后,在汉军撤退时从背后去攻击刘邦的。但是刘邦却会在楚军撤兵时从背后攻击楚军:明明是答应了项伯,说将来要将女儿嫁给他的儿子,到打败项羽之后就不算数了。在自己失利之时能够跪得下来求人,在自己成功之后会高高在上驾驭对手。刘邦正是这样一个有些赖皮,有些霸道,有些坏水,又有些韧劲的人。同时,他又有那么一点江湖侠客的豪气、还有些黑道老大奖赏自己兄弟们的大度。这也就是说,刘邦的性格与美国历届总统的性格是相一致的。

这个结论我们一定不会喜欢,因为我们所希望的领袖应当是有着正直的品格,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极高的文化素质的人,他们应当是一些勤政爱民、清廉守法的人,而不是像这样一些近于无赖的人。但是无情的现实正是如此。俗话说:“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太好的好人,太老实的老实人,女人并不喜欢,要是这个男人爱吹一些牛,爱撒一些谎,喜欢哄骗一下女人,反而能得到女人的青睐。

这就是说,在4~7的这样一批中性性格地带,成功者往往都处于性格偏右的区段内。是属于稍稍偏坏偏恶(偏硬偏韧)的那一部分人——属于坐标轴上从6到7中的一些人。

这部分人因为有一些恶性而不择手段地搞竞争,一些正直人不敢想或不敢用的手段都会使将出来;他们善于说谎、骗人,说了不算或说了就忘。他们在失势的时候能够跪得下来,向对手讨饶,在得势的时候能够控制、使唤别人而无所顾忌。他们当然不是极恶的那些人,也不是最硬的宁折不弯的那一些人,他们往往善于打”擦边球”而逃避法律的惩罚,善于说假话而能蒙骗一部分群众。同时,又由于有了那一点恶和硬而对于处于善、弱的人群来说有了一些优势,所以他们无论是在政界、军界还是在商界,都是能吃得开的。

让我们还是继续从刘邦与项羽这对冤家来说明一些问题吧!

刘邦这一生遇到过多次的危机,他是如何躲过或走过的呢?

第一次危机:项羽带四十万兵来到关内,向他兴师问罪。刘邦采取的办法:一是说要与项伯结儿女亲家,请这个项羽的叔叔去帮他说好话(最后说了并没有算数);二是亲自到项羽营中去赔礼道歉(敢于低声下气求饶)。

第二次危机:他攻克彭城之后又被项羽打败,落荒而逃。他为了不被敌兵追上,车乘能够跑得快一点,竟将一对亲生儿女三次扔落车下(儿女的命都不如他自己的命值钱,极度的自私自利)。

第三次危机:在荥阳被项羽军包围。为了能够逃生,让将军纪信装扮他的模样,替他去死,从而使自己得以金蝉脱壳(对于部下的死活是无所谓的,只要能保住自己的小命即可)。

第四次危机:在成皋还没有被项羽包围时为了活命,他甚至丢下部队一个人逃跑到韩信那里去了(到了那里最重要的并不是见韩信,而是抢他的兵权,抢先制止韩信可能产生的对自己的不利)。

第五次危机:在平城被匈奴四十万兵马所围。用重金贿赂了漂亮的匈奴王妃替他说好话才得以解围(对于一个好汉和侠客言之,他是不屑于求助后宫妇人的,正好刘邦不是那种硬充好汉的人)。

而项羽呢?一次失败的危机就受不了,在垓下被韩信的十面埋伏所败,结果剩下几骑逃到了乌江边,有乌江亭亭长驾船等他,劝他回归江东(如果是那样的话,“卷土重来未可知”)。他硬是不干,说是无面目去见江东父老。于是拔剑自杀。

刘邦能做的事项羽是做不出来的,同样,项羽能做的事刘邦也是做不出来的。因此,在危机到来的时候,能有几分赖皮,几分无耻,几分只顾自己活命而不顾他人死活,几分乞讨求饶的人更容易存活下来。这一点是错不了的。  在项刘的争夺天下时期,从其他人的命运变化中我们也能够看出这一点来。

在整个过程中,不堪受辱或者是不愿投降,不愿接受悲苦命运安排的人们。拔剑自杀者比比皆是,计有:

西楚霸王项羽。爱妃虞姬,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大司马曹无咎,大将军钟离昧,王陵的母亲,齐相田横与他的五百壮士(还有吕太后时代的齐相召平)等等,以及吕太后时代的赵王刘恢,这些很硬气的人动不动就要拔剑自杀,在他们的生命消失之后,他们也就完全消失了企图卷土重来的可能性。

而刘邦是再怎么不济都不会干出那种“傻事”来的。

比刘邦更赖一些的人物就是那个雍齿,他比刘邦更加无赖,叛了又降,得罪了刘邦又能跪地求饶,始终把自己的生命看得很重,结果最后竞得封侯。如此看来,那些有点赖有点坏的人的确能够活得更长久一些,也更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性格决定成败,虽然不完全如此,性格却在人物命运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

因此,我们说,就刘邦和项羽这两个人物如果单打独斗,展示武力。刘邦根本不是项羽的对手(项羽说要战三个回合,其实刘邦一个回合也接不下来)。

但就刘邦和项羽这两人的性格比较,刘邦的性格更加容易应付恶劣的环境而能获得成功。

就项羽与刘邦这两个集团的综合实力而言(包括手下的谋臣与战将,以及阵营内的团结协作),刘邦的力量要超出了项羽许多。

因此。我们得出的绪结论是:在刘邦与项羽这场争夺“世界杯”的决赛中,刘邦和他的集团早就被专家看好,已经内定以二比一获得了,这场争夺的胜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