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天保地区为研究对象,以天然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对天保地区森林资源与环境、经济社会进行典型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天然林保护对当地的影响,尤其是对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受益受损情况、利益取向等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索在天保地区这一特定区域中,森林资源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可能性,并进一步借鉴国内外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实践,提出天保地区森林资源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模式,以及保障模式实施的机制和措施,以促进我国天然林保护事业的发展和天保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序
1.导言
1.1研究背景
1.1.1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
1.1.2研究现状与本研究的视角
1.2研究目标、研究过程和主要内容
1.2.1研究目标
1.2.2研究过程和主要内容
1.3研究方法
1.3.1诊断方法:PRRA方法
1.3.2设计方法
1.4研究的创新之处
2.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
2.1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
2.1.1协调发展理论
2.1.2区域经济理论
2.1.3制度创新理论
2.2协调发展的实践
2.2.1国外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实践
2.2.2中国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实践
3.天保工程实施对当地的影响分析:基于典型案例的剖析
3.1典型案例剖析的方法和内容
3.2天保工程实施对当地的总体影响分析
3.2.1总体影响的一般认识
3.2.2总体影响的参与性分析
3.3天保工程实施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分析
3.3.1天然林保护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3.3.2天保工程实施对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分析
3.4天保工程实施的冲突分析
3.4.1天保工程实施的主要冲突
3.4.2天保工程实施过程冲突的成因分析
4.天保地区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可能性分析
4.1天保地区的类型特征及其sw0T分析
4.1.1天保地区及其差异分析
4.1.2天保地区的Sw0T分析
4.2天保地区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求分析
4.2.1外部需求分析
4.2.2内部需求分析
4.3天保地区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分析
4.3.1自然资源物质基础分析
4.3.2制度创新的基础分析
4.3.3管理和技术基础分析
4.4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实借鉴:浙江f临安
4.4.1临安市概况
4.4.2临安市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和成效
4.4.3临安市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验
4.4.4结论
5.天保地区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式的构建
5.1影响区域发展模式选择诸因素的一般分析
5.1.1影响区域发展模式选择诸因素的分析框架
5.1.2影响区域发展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5.2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式的构建
5.2.1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主要目标的生态资源经济化模式
5.2.2以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为主要目标的产业转移和重构模式
5.2.3小结:两类模式的综合分析
6.天保地区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式的机制构建
6.1协调发展模式机制构建的原则和框架
6.1.1协调发展模式机制构建的原则
6.1.2协调发展模式机制构建的框架
6.2协调发展模式机制的内容
6.2.1市场机制
6.2.2多方参与机制
6.2.3利益协调机制:行为激励和博弈分析
6.2.4伙伴协作机制
7.天保地区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式的保障措施
7.1政策保障
7.1.1从非正式约束人手,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
7.1.2以正式约束为突破口,制订有效的政策
7.2体制保障
7.2.1世界林业经营类型和管理体制
7.2.2天保地区林业(国有林)管理体制现状
7.2.3改革林业管理体制的思考
7.3资金保障
7.3.1稳定和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加大投入数量
7.3.2调整投入方向,创新投入机制
7.3.3建立健全资金安全运行和绩效评价机制
7.4科技保障
7.4.1科技投入保障
7.4.2创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确保源头创新
7.4.3构建适合于市场经济条件的科技服务体系
8.案例分析
8.1选点依据
8.1.1问题的典型性
8.1.2类型的多样性
8.2宝兴县的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8.2.1宝兴县自然资源概况
8.2.2宝兴县社会经济概况
8.3天保工程实施后对宝兴县的影响分析
8.3.1天保工程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分析
8.3.2天保工程实施后利益相关者冲突分析
8.4宝兴县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式
8.4.1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目标的生态资源经济化模式
8.4.2以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产业转移和重构模式
8.5宝兴县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式的机制
8.5.1市场机制
8.5.2多方参与机制
8.5.3利益协调机制
8.5.4伙伴协作机制
8.6宝兴县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式的保障措施
8.6.1政策保障
8.6.2体制保障
8.6.3资金保障
8.6.4科技保障
8.7小结
9.结论与说明
9.1研究结论
9.2说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