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有关于埃及艳后的认知,全都来自她当年的敌人——罗马人。罗马人对她相当轻视,努力将她描绘成一个性感的亡国尤物……罗马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褊狭地认为:她不是靠自己的才华,而是全凭风流手段才令罗马的两大统帅拜倒在她裙下的。
然而时间的推移却使莉奥佩特拉原有的形象日益可疑起来,越来越多的发现让人们得以窥见她骄奢、妖艳、性感与神秘之后的学问、胆识、机智、诙谐和惊人毅力。本书作者精彩地展现了这个埃及艳后与3位罗马人的心路历程以及那段动荡的岁月。而在这本传记里,读者诸君可以发现,她是一位情人,也是一位母亲;是一位战士,同时也是一位女王。
“如果克莉奥佩特拉的鼻子长得短一点,世界就不是这般模样!”这句西方名言,概括了曾经令罗马大帝恺撒和英雄安东尼先后跪倒的一代埃及女王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力。
“贪欲女王”、“政治娼妓”、“肉感荡妇”、“埃及花蛇”……人们熟知这个倾城倾国美女的骂名,却不一定了解她的真实面貌,坦承自己“以恋爱为职业”的克莉奥佩特拉,几乎从来都只是作为最能吸引伟大男性的超级情妇形象存在已往历史学者和作家们笔下,她一生中唯一的作为被简单概括马“以美色换取王位及免于亡国”。
然而时间的推移却使莉奥佩特拉原有的形象日益可疑起来,越来越多的发现让人们得以窥见她骄奢、妖艳、性感与神秘之后的学问、胆识、机智、诙谐和惊人毅力。正因如此,本书作者路德维希笔下的克莉奥佩特拉,就不再是一个只懂得出卖相的王家女性,而成了情人,母亲、斗士和女王的奇特混合体。
失势的小公主
小公主端坐在那儿凝神眺望着大海,弯起的双肘托着她那覆满卷发的脑袋。她盼着她父亲的船帆早日归来,只有这样,她的监禁才能结束!不过,她的父亲也许早就被人杀死在罗马或者地中海的某个地方。但也说不定,也许明天就会有艘三角帆船驶进港口,它会载来一个罗马人,穿着短上衣,佩戴短剑,面容精明而严峻。他会废黜她的恶魔姐姐,并以父王的名义还她自由。
所有的好运和厄运都来自罗马,她沉思着。为何这样说呢?每年的春季,不都有一半的庄稼收成被装上大船,离开埃及的港口,驶往意大利吗?而那些最精美的布料、蕴藏着狄俄尼索斯之谜的上等紫水晶、金黄色的琥珀,还有最好的麝香和熏香,全都被运往这个国家的港口,而且一经抵达就被迅速装船运往罗马。但罗马人为此付出过什么呢?每每过不了几年,她的父王就得从国库中提出大量金条,把它们搬上船,漂洋过海地给罗马人送去。罗马人从我们这儿买得越多,我们付出的也就越多,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呢?
她的父王去意大利已有两年,在庞培的乡村别墅里,他跟罗马人不停地讨价还价,争辩着要付多少钱才能保住他的王冠。但他们,那些不断勒索、威胁我们的罗马人,究竟是些什么人呢?在硬币上,“伟大的”庞培看上去和普通人别无二致。有人说,另一个名叫恺撒的罗马人要比他英俊许多,不过至今还没有硬币印上他的头像。他们能有今天,全靠个人奋斗。而我们,身为亚历山大大帝的后裔,传承着300多年的皇族血脉;我们是神的子孙,是神在凡间的化身,难道却得去罗马行乞,让罗马人恩准我们留在自己的宫殿里吗?看吧,就在此时此刻,又一艘装满粮食的大船驶出了海港,而罗马人仍旧不会为此掏半个子儿。
霎时间,公主似乎明白了个中玄机。她想起了父王自大的面孔,以及他那些有失皇族体统的种种劣迹。他经常混迹于乐师的行列,在大街上吹着长笛,用自己的笛声为奴隶们伴舞。在这都城里,有哪个孩子不把奥利提斯国王叫做“皇家吹笛手”呢?有哪位贵族没有见过他们的国王醉醺醺地穿街走巷呢?又有多少女人不曾在国王乱摸她们的胸脯时不得不抓破他的手指呢?难怪他们会突然废黜他,拥立了贝勒奈西女王。而这,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奥利提斯国王本人就是个私生子,而贝勒奈西——他的长公主——也是他跟一个黑奴偷生的杂种!
毒死她!小公主盘算着。就像若干年前另一个托勒密毒死了他的母亲,就像第四位托勒密绞死他的哥哥和姐姐一样!每当她的私人教师说到她的某个家族成员猝死时,都会照本宣科地说史书上通常都是这样记载的——当时发生了某个阴谋。而她自有小道消息,对内幕了如指掌。
一个玩杂耍的父亲,竟然当上了一国之君;母亲不见了,没有人知道她究竟去往何处;如今,那个当婊子的姐姐成了女王!当奥利提斯穿着紫衣、额顶王冠驱车前往神庙时,奴隶们和百姓们还能相信他就是阿蒙神的真身、卜塔神的选民吗?当奥利提斯在大街上狂喝滥饮,并扬言威胁说要杀死著名的哲学家德米特里厄斯时,学者们还会在文章里表达对他的敬意吗?
当小公主正沉浸在无边的思绪里时,德米特里厄斯走过来了。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英俊的头颅几乎触到了地面!他能说整个城里最漂亮的希腊语,并懂得无数关于神灵和自然的知识,当他用温和的嗓音为他的学生讲课时,他不禁让她怀疑起“智慧不及王冠珍贵”这句话的真实性来。但她旋即悄然一笑,很快便泯灭了这种想法。
P8-P9
尼罗河畔的守望
我最后一次遇见她是在尼罗河上,她依然心系遥远的北方。对她来说,埃及只能算做异邦,她的家在地中海畔。在那里,她一生的传奇故事始终伴随着海风轻微的叹息。
在所有我撰写的的传记里,这本传记是最与众不同的——它几乎没有引文。为了塑造笔下主角,我通常在传记中大量使用主角本人或他的敌友们的信件、谈话、备忘录之类的个人资料,但这本传记里却完全没有用上这些东西。诸如克莉奥佩特拉的情书、安东尼和恺撒的大部分私函,皆散伕已久,唯有安东尼所写的一封信中确有三句话尚留存于今。好在埃及女王的公开活动,除了一小段时期不为人知外,其余都为后人留下了可靠的记载——这是因为有3位在世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罗马人(此指尤利乌斯·恺撒、马克·安东尼和屋大维——译者注)的伟大生平与她的名字紧密相连。
所幸,在克莉奥佩特扯统治时期结束之后不久,就有几位古代传记作家着手描绘了她的种种特征,使得她的形象至今仍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而且事实上,至少还有一尊可信的克莉奥佩特拉半身像流传下来,帮助我们证实这描绘。普鲁塔克即是我能够紧密追随的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一位导师。虽然依我所属的民族、我所经历的生活以及我所接受的教育来说,我本属于地中海人,但迄今为止,我都是把希腊人物当做剧中的角色来塑造,而从不视之为历史上真实的人物。
我读过费莱罗那部杰出的罗马史,以及斯塔赫和威格尔对克莉奥佩特拉(1864年和1927年)的详细研究,也从中受益颇丰。在我看来,古人的记载朴实细膩,相形之下,所有现代历史学家们的研究都显得多此一举。因为,普鲁塔克的观念即使不如我们当代的分析家时尚,却更为接近他的描述对象、比如,普鲁塔克写过:亚历山大时期,他的祖父曾从安东尼的厨师长那儿学会了烤肉祕方,而两位当代的学者发生争论,却是因为其中一位认为另一位不该太轻信苏埃托尼乌斯。我以为,前者要比后者更为实在。
心理方面的资料匮乏反而给了我更多自由抒写的空间,让我能仔细刻画克莉奥佩特拉的性格特征以及内心独自。1919年写《歌德传》时,我开始采用一种新的传记写法,就是允许自己偶尔来段独白。我写《拿破仑传》时也用了这种办法,但后来写其他传记时却没有再沿袭。不过,在这本克莉奥佩特拉的传记中,由于完全没有心理方面的原始资料,因而,穿插独白的办法便显得必不可少。因为,要了解传记主角的活动,随处都能找到充足的凭证;但要了解其情感,即使是普鲁塔克,也只能靠揣摩猜测、而无论那些时代的战役、党争还是罗马城邦,对我们而言都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唯有情感才是永恒的活题——他们和我们本就天性相通,也唯有借助人性的光辉,我们才能把不同时代的历史名人,都看做跟我们自己相似的那个“人”。
这本传记并未超越历史小说的种种局限。但跟我撰写的其他传记一样,在这本书中,我完全没有采用那些到处泛滥的道听途说,以及历史人物惯以交流的对话;甚至在设置场景吋,我也如实遵从古代传记家们的记述;其中不多的几句对白,也都能在我的资料中找到出处。
这样一来,这段动荡的历史几乎完全可以被视为女主角与3位罗马人之间的心路历程。在那些不顾任何凭据的传说中,克莉奥佩特拉曾被视为“出色的情人”;而在这本传记里,读者诸君可以发现,她是一位情人,也是一位母亲;是一位战士,同时也是一位女王。拋开所有形式上的问题不谈,我希望我的读者能把这本集我30年心血的作品,视为对人类心灵史的一点微薄贡献。
——埃半尔·路德维希
1937年1月于莫斯西亚
“克莉奥佩特拉的美貌并非使旁观者一见动情的那种,她能使身边的人被她的魅力深深地感染,不能逃脱,亦无法回避……”
——古希腊传记作家普鲁塔克
“克莉奥佩特拉17岁时就继承父位当政。她统治埃及,凭的是聪慧和文化底蕴。她与罗马将领们相处的三件武器是:泼辣、聪慧和温柔。”
——埃及亚历山大希腊罗马博物馆馆长艾哈迈德
“她用一个妖治女人的全部魅力,捆住了男子汉的顽强意志和勇气。作为一个古老的、有高度教养的家族的最后一名后裔,她具有如此强烈的磁石般的吸引力,以致人们确信她会施行魔法。”
——英国作家特威兹穆尔
“生命已不复存在,但她仍在激发着历史学家的无穷想象。一如生前,她强大且具王者之风,在历史的暗角里、在昔日大动乱的命运的强烈辐射下熠熠生辉。”
——法国作家伊雷娜·弗兰
“我们所有关于埃及艳后的认知,全都来自她当年的敌人——罗马人。罗马人对她相当轻视,努力将她描绘成一个性感的亡国尤物……罗马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褊狭地认为:她不是靠自己的才华,而是全凭风流手段才令罗马的两大统帅拜倒在她裙下的。”
——伦敦大学埃及学专家 奥卡萨·艾尔·达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