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两弹一星工程与大科学/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丛书
分类
作者 刘戟锋//刘艳琼//谢海燕
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自广岛、长崎被毁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曾面临如此近的核威胁。美国、苏联以及他们的盟国无不对苦难的中国进行过核警告。罗布泊核爆炸的蘑菇云是近代中国历史长河中最惊心动魄的浪花,炸出了中国自鸦片战争150年来的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自豪感,,炸出了中国50年来的和平,也炸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而且不论是对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来说,还是对世界和平历程的发展来说,"两弹一星"研制的成功都远远超出了武器本身的成功。

内容推荐

本书以中国两弹一星工程为案例,深入考察了其决策、实施、运行的全过程,认真分析了两弹一星的研制历史、国内外影响以及经验与启示,并将中国的两弹一星置于国际大科学发展的背景之下,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了一些富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结论。本书是国内第一部从案例分析人手,研充大科学问题的专门著作,适于科技管理人员、战略研究人员和青年大学生阅读。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大科学的兴起/1

第一节 对大科学的关注/1

第二节 曼哈顿工程/6

第三节 曼哈顿工程后若干大科学/14

第二章“两弹一星”的研制历程/35

第一节 首颗原子弹的研制历程及核武器的发展/35

第二节 首枚导弹的研制历程及发展/57

第三节 首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历程及发展/65

第三章两弹一星工程的资源配置/73

第一节机构组成/73

第二节人员配备/98

第三节 财物调配及后勤保障/111

第四章两弹一星工程的运行分析/115

第一节 两弹一星工程与历次政治运动/115

第二节 两弹一星工程的组织运行/124

第五章两弹一星工程的成功经验/130

第一节 两弹一星工程的成功所在/130

第二节 管理层面的成功经验/132

第三节 技术层面的成功经验/147

第六章两弹一星工程的若干启示/156

第一节 管理科学方面/156

第二节 科学精神方面/16l

第三节 科学规划方面/164

第四节 大科学的定位/17l

第五节 大、小科学关系方面/185

附录一 中国原子弹、氢弹研制中的苏联援助/187

附录二中国科学院对两弹一星工程的贡献/196

人名索引/209

主题索引/219

参考文献/222

试读章节

核爆炸的蘑菇云是近代中国历史长河中最惊心动魄的浪花。

1960年11月5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仿制的近程地地导弹;1964年6月29日,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4年lO月16日,第一个核装置塔爆成功;1966年10月27日,第一枚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长廊中最令人难忘的岁月,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中创造的奇迹,是新中国向现代化进军中光彩夺目的篇章和质的飞跃。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把这一人间奇迹统称为“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大会,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颁奖授勋。在会上,江泽民全面总结了“两弹一星”的成功经验,精辟阐述了“两弹一星”的伟大精神,高度评价了“两弹一星”的卓越成就,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要向功勋科技专家学习,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可见,“两弹一星”是新中国伟大成就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共和国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丰碑。重温“两弹一星”研制的历史进程,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大科学在中国的发展,正确理解科技创新的价值和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P35

序言

在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上,如果说,新中国的成立,从政治上恢复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自豪感,那么,两弹一星工程的成功,则从军事上,从科学技术上,从智慧、知识和能力上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与安全感。因为在过去的100多年间,曾经饱受西方坚船利炮欺凌的中国人,正是从“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中,看到了民族振兴的希望,看到了祖国强大的远景,同时也看到了蕴含在中华民族内部的无限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

在1840年以来的世界历史上,如果说,新中国的成立,从政治上宣告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复兴,那么,两弹一星工程的成功,则从军事上,从科学技术上,从智慧、知识和能力上引起了世界舞台的急剧分化与重组,为人类文明宝库增添了新的硕果与光辉。因为在过去的100多年间,不管是曾经靠炮舰政策欺压、凌辱中国人的外国殖民主义者,还是基于平等、博爱的胸怀,同情中国人的外国和平人士,都从“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中,看到了中华民族奋起的力量,看到了世界和平的未来,看到了人类大同的曙光。

因此,不论是对生龙活虎的新生中国来说,还是对历史悠久的古老中国来说,“两弹一星”研制的意义都远远超出了武器本身的意义;不论是对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来说,还是对世界和平历程的发展来说,“两弹一星”研制的成功都远远超出了武器本身的成功;不论是对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来说,还是对世界科学技术进步的动力和机制来说,“两弹一星”研制的影响都远远超出了武器本身的影响。

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回顾上个世纪“两弹一星”研制的如歌岁月,我们不应回避、也无法回避作为科学技术背景的世界大科学的影响与烙痕。诚然,大科学不是中国人的发明,更不是中国人的专利,但正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在这样一个政治上追求文明、军事上追求防御、经济上追求小康、文化上追求繁荣的国度,大科学获得了适宜的土壤和条件,获得了生长、发育的生机和力量。

中国两弹一星工程的起步,与世界大科学的概念提出大致同时,这并不表明,是中国的两弹一星工程催生了世界大科学的降临。然而,作为世界科学技术果园的一株,两弹一星工程毕竟是中国大科学发展链条上最早,同时也是最重要、最成功的一环。它对中国后来科学技术发展的示范性作用。对中国后来武器装备建设的启发性作用,对中国后来大科学发展的导向性作用,不可低估,也不应该低估。

本书取名为《两弹一星工程与大科学》,意在说明,或者说是旨在探索。两弹一星工程对中国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究竟产生过怎样的影响?应该如何准确理解、把握和诠释大科学的丰富内涵?从两弹一星工程的角度看大科学,也就是从科学社会史的角度看大科学,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新的认识?从大科学的角度审视两弹一星工程,也就是从世界背景的角度审视两弹一星工程,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新的启迪?

本书并不希冀对上述问题做出全面、正确的解答。事实上,早在本项课题立项之初,我们就接受不少学长的忠告,不敢产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问题的奢望了。本书的探索只能说是掀开中国大科学案例史研究之冰山一角,纯属一家之言,纯属抛砖引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21: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