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国际海、空大战的长幅战史画卷,作品从1941年12月6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写起,用生动的笔触,精彩的语言,将太平洋战争中的诸多海空大战的场面描写得既惊心动魄,又惟妙惟肖,使读者读来犹如身临其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太平洋海空战(二战海空大战纪实)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
作者 | (美)王书君 |
出版社 | 海洋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国际海、空大战的长幅战史画卷,作品从1941年12月6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写起,用生动的笔触,精彩的语言,将太平洋战争中的诸多海空大战的场面描写得既惊心动魄,又惟妙惟肖,使读者读来犹如身临其境。 内容推荐 太平洋战争惊天地,泣鬼神。它集空中、洋面、陆岛、海底作战于一炉,残酷激烈,规模恢弘,且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息息相关,实为人类战争史上蕴藏量极为丰富的一座宝库。 本书自日本偷袭珍珠港写起,翔实地记叙了马来亚大海战、珊瑚海大海战、中途岛大海战、瓜岛争夺战、马里亚纳大海战、冲绳血战、空袭东京、"密苏里"号受降等。历时3年零10个月的血腥厮杀,再现了太平洋上令人叹为观止的长幅战史画卷。 美国纽约市立大学亚洲学系前主任唐德刚博士为本书作了序。 目录 第一章 偷袭珍珠港(1) 一、这不是演习(1) 二、真正的演习(3) 三、毒辣的设想(5) 四、策划于密室(7) 五、夏威夷谍影(8) 六、日、美秘密谈判(10) 七、磨刀霍霍(12) 八、11月5日(14) 九、箭离弦(17) 十、攀登新高山1208(19) 十一、Z旗在飘扬(21) 十二、巧设迷魂阵(23) 十三、山雨欲来(24) 十四、美太平洋舰队遭浩劫(27) 十五、战火在燃烧(38) 第二章 马来亚海战(45) 一、"Z舰队"北上(45) 二、幸运的菲利普(48) 三、暴露行踪(50) 四、"反击"号的厄运(51) 五、"威尔斯亲王"号的悲剧(53) 六、丘吉尔的哀叹(54) 第三章 威克岛海空战(57) 一、觊觎威克岛(58) 二、首遭挫败(60) 三、海岸激战(62) 四、唇亡齿寒(63) 第四章 爪哇海海战(65) 一、爪哇战云密布(65) 二、巴厘巴板海战(68) 三、空袭盟军舰队(70) 四、巴厘海战(72) 五、泗水海战(73) 六、巴达维亚海战(78) 七、海战余波(79) 第五章 美军对日海空反击战(81) 一、美国海军出击(81) 二、空袭马绍尔群岛(84) 三、艰难的返航(87) 四、再上征途(89) 第六章 杜立特空袭东京(91) 一、神秘的训练(92) 二、山本的忧虑(93) 三、横渡太平洋(95) 四、行踪暴露(97) 五、晴天霹雳(99) 六、空袭余波(103) 七、科里吉多岛的陷落(106) 第七章 珊瑚海大海战(110) 一、剑拔弩张(110) 二、初次交锋(114) 三、错失良机(117) 四、海空激战(118) 五、桂冠属谁(124) 第八章 中途岛大海战(126) 一、揭开"AF"之谜(128) 二、密谋策划(129) 三、针锋相对(133) 四、奔赴战场(135) 五、阿留申插曲(137) 六、空袭中途岛(139) 七、南云的困境(142) 八、空前的浩劫(144) 九、"飞龙"号孤军奋战(149) 十、山本的懊丧(152) 十一、日舰队败退(154) 十二、中途岛海战初探(157) 第九章 萨沃岛海战(160) 一、序曲(160) 二、三川中将出击一(165) 三、枉设天罗地网(166) 四、漏网之"鱼"逞凶威(170) 五、横扫"北区"美舰(172) 六、三川功亏一篑(174) 第十章 东所罗门大海战(176) 一、特纳鲁河拼杀(176) 二、Ka行动(178) 三、美军调兵遣将(179) 四、巧避灾祸(181) 五、"诱饵"被歼(182) 六、空中鏖战(184) 七、田中的厄运(185) 第十一章 埃斯帕恩斯角海战(188) 一、血战正酣(188) 二、又掀巨澜(191) 三、搜索"幽灵"(193) 四、夜袭"东京快车"(194) 五、日舰仓皇遁逃(197) 第十二章 圣克鲁斯大海战(199) 一、哈尔西走马上任(201) 二、山本的烦恼(202) 三、发现目标(204) 四、混战的前奏(206) 五、海空大战(207) 六、两败俱伤(210) 第十三章 瓜达尔卡纳尔海战(213) 一、决战前夜(213) 二、恶战"铁底弯"(217) 三、日舰卷土重来(221) 四、中了头彩啦!(222) 五、生死攸关的鏖战(224) 六、胜负已见分晓(227) 第十四章 塔萨法隆格海战(229) 一、战端再起(231) 二、暗夜接敌(232) 三、夜海激战(234) 四、瓜岛争夺战落幕(237) 第十五章 俾斯麦海海战(244) 一、麦克阿瑟将军(245) 二、"81号作战"计划(246) 三、艰难的出航(249) 四、丹皮尔海峡的悲剧(251) 五、悲剧的尾声(253) 第十六章 科曼多尔海战(256) 一、阿留申风云(256) 二、北海遭遇(261) 三、激战三回合(262) 四、攻占阿图岛和基斯卡岛(264) 第十七章 海空伏击战--山本五十六之死(267) 一、破译NTF一131755号绝密电报(267) 二、山本其人(270) 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272) 四、代号"复仇"的截击计划(273) 五、猎获"孔雀"(275) 六、山本尸体搜索记(277) 七、山本死后余事(279) 第十八章 库拉湾海战(282) 一、"脚趾甲"战役(282) 二、激战的序曲(286) 三、夜战库拉湾(287) 四、救援风波(290) 第十九章 寇郎班加腊海战(293) 一、战端又起(294) 二、"神通"号的厄运(297) 三、日舰智杀"回马枪"(298) 第二十章 佛拉湾海战(302) 一、攻占蒙达机场(302) 二、驱逐舰出击(305) 三、出奇制胜(307) 四、最后的扫荡战(308) 第二十一章 新乔治亚海峡海战(31 1) 一、越岛进攻(311) 二、午夜交锋(314) 三、撤离寇郎班加腊岛(317) 第二十二章 佛拉拉佛拉海战(319) 一、舰队出征(321) 二、深夜激战(324) 三、海战尾声(325) 第二十三章 奥古斯塔皇后湾海战(327) 一、向布干维尔进军(327) 二、杀向奥古斯塔皇后湾(332) 三、夜海恶战(334) 四、驱逐舰追击战(336) 五、归途遇风险(337) 第二十四章 布干维尔海空战(339) 一、弥天大谎(339) 二、第二次布干维尔空战(343) 三、"吕号作战"计划破产(345) 四、空战的尾声(348) 第二十五章 圣乔治角海战(350) 一、海战背景(350) 二、伯克上校的捷报(353) 三、乘胜进军(355) 第二十六章 吉尔伯特海空战(359) 一、从中太平洋进军(361) 二、电流战役(363) 三、激战贝希欧(366) 四、胜利的播种床(369) 第二十七章 布马绍尔海空战(373) 一、"燧发枪战役"计划(373) 二、进军罗伊一纳木尔(377) 三、夸贾林激战(379) 四、法警战役(382) 第二十八章 空袭特鲁克(385) 一、"日本的珍珠港"(385) 二、特鲁克岛化为废墟(388) 三、古贺失踪(392) 第二十九章 马里亚纳大海战(397) 一、向"太平洋防波堤"进军(397) 二、"阿号作战"计划(400) 三、发现小泽舰队(402) 四、马里亚纳"打火鸡"(404) 五、"大凤"号与"翔鹤"号的悲剧(407) 六、米切尔的决断(409) 七、海战的结局(412) 第三十章 莱特湾大海战(417) 一、向菲律宾进军(417) 二、"捷一号作战"计划(424) 三、"爱宕"号与"麦耶"号的厄运(426) 四、战列舰"武藏"号倾覆(428) 五、"普林斯顿"号的悲剧(430) 六、调虎离山(432) 七、西村和志摩的命运(434) 八、萨马岛海战(436) 九、"诱饵"被歼记(442) 十、"神风特攻"队--日本自杀飞机出现(444) 十一、大海战尾声(448) 第三十一章 硫黄岛海空战(451) 一、向硫黄岛挺进(451) 二、轰炸东京(454) 三、登陆硫黄岛(456) 四、自杀飞机逞凶狂(459) 五、艰难的胜利之路(460) 第三十二章 冲绳海空战(464) 一、目标冲绳(464) 二、九州近海空战(468) 三、英国太平洋舰队诞生(470) 四、袭夺庆良间(472) 五、菊水特攻(474) 六、"大和"号巨舰沉没(479) 七、海空大拼杀(483) 八、攻克冲绳(487) 第三十三章 空袭日本本土(490) 一、李梅的赌博(490) 二、火攻东京(494) 三、继续空袭(498) 第三十四章 向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503) 一、上书罗斯福(504) 二、神秘的"曼哈顿"计划(.508) 三、广岛的毁灭(512) 四、长崎成为废墟(515) 五、关于投掷原子弹的争论(517) 第三十五章 在"密苏里"号受降(521) 一、日皇"挥泪投降"(521) 二、举行受降签字仪式(525) 三、东京审判(531) 四、海空大战纵横谈(533) 后记(537) 试读章节 这不是演习 1941年12月6日,星期六。 在素有"太平洋心脏"之称的夏威夷群岛的首府檀香山(又称火奴鲁鲁),夜幕刚刚降临,被美军官兵视为"神圣周末"的夜生活,便像醇酒一样迷醉着人们:光怪陆离的霓虹灯,在黑夜中明灭闪烁,变幻着绚烂的色彩:一阵阵疯狂的爵士音乐从舞场里滚滚涌出,在夜空中回荡:海滨大街棕榈和矮杉的树丛中,醉醺醺的美国水手挟着情侣在徜徉:在奢华的"太平洋夜总会"以及"夏威夷桥牌中心",美国海军军官们纵情声色,酒意方酣…… 美太平洋舰队司令赫斯本德-金梅尔海军上将素称生活刻板,但在今天的晚宴上也不觉微醺。晚上九时半,他忽然想起明天与陆军首脑肖特将军还有一场高尔夫球的约会,便匆忙走出狂欢的哈莱克拉尼饭店,返回他在麦克拉帕半山腰的寓所。他躺在床上,觉得格外舒展,不知不觉。渐进梦乡…… 可是,金梅尔做梦也没有想到,一支以6艘航空母舰为主体的庞大日本舰队,正以24节的航速,杀气腾腾地向他的舰队所在地--距檀香山西北约9千米的珍珠港迅猛扑来!P1-2 序言 本书在国内出版之初,曾畅销一时,好评如潮。连北京的前国防部长秦基伟将军也曾亲自向作者颁发特别奖状,以示鼓励。 本书之能够在国内畅销。最大的原因当然是作者写得好--他能把一场有极端严肃性的国际海、空大战,用深入浅出的笔墨,写成一部雅俗共赏的历史。在深度的学术性中,保持了高度的可读性。就凭这一点,已经就很难能可贵了。 此外,在我国汗牛充栋的传统和现代的史学著述中,有关海战的纪录,却不多见。既有深度的学术性,又有高度可读性的著作,可说是绝无仅有。物以稀为贵,所以本书一旦面世,很快的就洛阳纸贵了。 我中华民族原是个"大陆民族":我们的民族文化原来也是个"大陆文化"。数千年来我国力向外扩张、文化向外传播,都是从西北黄土高原开始,逐渐向东南海岸移动的。因此发生在我民族史中的战争--不管是内战或外战--一般总是以陆战为主。主要的兵种是"步兵"和"骑兵"。对水战和海战,我国的民族英雄们一向是望而却步的。 在世界历史上,第一位以武力统一东亚大陆的皇帝秦始皇,可算是威无复加了--且看看他那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可是当他"东临碣石"的时候,他那些兵马也只好望洋兴叹。最后,他还不免被一个有航海经验的小方士徐福,摆了乌龙。 魏武帝曹操也是一位横扫北国的英雄。可是他一旦身登战船,"洒酒临江",他也就被滔滔江潮,弄得晕头转向。周公瑾一把烈火,便把他烧得樯橹灰飞烟灭。 我民族史中只有元明二朝的扩张,稍涉海权。但是这两朝的海军创建,都有赖于东南亚少数民族的协助,尤其是来自中东的阿拉伯航海专才。国史上最伟大的海军总司令三保太监郑和的先人,便是来自印度莫卧儿王朝的回教徙。郑和原姓马,马者,穆罕默德之汉化姓也。当时的汉族和蒙族是缺乏创建和统率海军经验的。所以后来郑和老死,成祖北迁,我们那支威震太平、印度两洋的大明海军,也就偃旗息鼓了。 大明海军解散之后,我民族把向南的大门一关,便在东亚大陆上睡其大觉。在哥伦布于公元1492、明孝宗弘治五年发现新大陆之后,时历300余年,我国大门之外的东南亚海疆,被那些"大西洋"、"红毛番"、"英吉利"等,闹得海底朝天;在大陆上呼呼大睡的大明、大清两王朝,不但不闻不问,甚至毫无所知也。直至大清帝国中衰之后,"英夷"挟大批印度鸦片,向我国强行贩毒,引起可耻的"鸦片战争"。最后兵临石头城下,颟顸的大清王朝被迫签订了那项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一来,我们这个大陆民族才如大梦初醒;才知道那建在北方的七大奇迹之一的长城,如今派不上用场了--强寇来自海上,而我们却缺少个"海上长城"。"五口"既然被迫"通商",而五口海疆,却毫无自卫能力。大清帝国门户洞开,东西帝国主义其后就随意"进出"了。全国上下在手忙脚乱之余,才开始搞起"船炮"来--此清朝末年之所谓"洋务"也。 老实说,我国清末所创建的新式海军,尤其是李鸿章所统率的"北洋海军",声势原极可观。在甲午战前(1894年)我国竟跻身世界七大海军国之一,实力远在日本之上。日本后来在"日俄战争"(1904一1905年)中,竟能把强大的沙俄远东舰队打得全军覆没;论实力,我海军亦能优为之。不幸的是,那时在慈禧太后把持之下的我们的中央政府太腐化了。我国在甲午一役一败涂地之后,东海霸权拱手让人。其后时近百年,我们可以说无海军之可言。在激烈的现代的国际竞争中,朋友。三山六水一分田,不能争权海上,算不得"强国"也。苏联解体后的世局 人类进入2l世纪后,世界又变样了。尤其是苏联解体之后,中国北线危机消灭,北上长城充好汉也失去了意义。邓小平搞起改革开放来,国强民富,全国目光南向。据说大陆上的越洋导弹,射程已达洲际能力。 可是,核子战争本质上究属纸上作业。没哪个国家敢于轻意发动。纵使发动,若无海军为继,还不是要望洋兴叹。究有何用?所以,在国际争端上,核弹只发生吓阻作用,而无实际用途。可是海军却是在国际争执上可远可近,可大可小,可暂可久的万应灵药。建立海权已时不我待 再者,当前中国为恢复南海主权;为防止日本军国主义之再起,已体认到硕大的核弹一时派不上实际用途,真能发生作用的,还有赖于拥有航空母舰、主力舰、巡洋舰、潜水艇、登陆艇之庞大海军也。看趋势,中国正朝此方向,全力以赴。据说中国的海空军已掌握空中加油、精密导向等美军曾用于波斯湾战争中的高级科技。如此发展下去,中国早晚会跃升为世界海权大国。 可是事有蹊跷的则是:我全国老百姓,甚至职业军人,对一场海战是如何的打法,却仍是漆墨一片。我们的传统上只有些什朱买臣浮海救东瓯;什么小周郎火烧赤壁:什么梁红玉击鼓退金兵;什么三保太监下西洋等不着边际的传奇故事。要不然便是以沙土充火药,弄得"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的惨史。谈谈真正的海战经验,我们的中文图书馆中,简直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如今要找一本专家和一般读者,能两得其益的海战史书,就只有王书君教授这本生动的著-作《太平洋海空战》了。所以他的书才能在群众中畅销,在专家鉴定中得奖。美、日是否会重燃大战? 台湾在二次大战时曾被美国战略家列为入侵日本本土的"跳板"之一;抗美援朝时被誉为"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它也是将来中国(不论任何政权)通向东南亚和太平洋的前哨基地。中国若无强大的海军,就不能称为现代强国。中国若有强大的海军,则必须重视台湾的地位。因为,台湾是太平洋海战中的"兵家必争之地"。我华夏子孙,包括住在岛上的2 000余万台湾同胞,对此都应有充分的体认。 今后的太平洋上,是否再有变乱而引起国际海战的可能呢?鉴乎往而知来者。二次大战时引起日、美海战的主因,是日本以台湾为基地向东南亚发展,争夺市场与资源--尤其是印尼的石油;并企图囊括东南亚,再西向与纳粹德国会师中东而主宰全球。美国为其本国利益不能坐视;罗斯福总统极力要加以遏阻,乃引起珍珠港事变。 今后太平洋东部的和平现势能否长期延续,其潜伏因子似较二次大战前更为复杂。 日本今日已是经济上的超级强权。它如整军经武,恢复战前国势,是旦夕间事。试看当前日本国内右翼势力之迅速崛起,咄咄逼人。旧时军国主义是否会乘现时经济危机而复活?明眼人固洞若观火;当年的受害国亦无不忧心忡忡。 须知东南亚今日之资源更富于战前,而其自卫力量,则由于老帝国主义之撤退,而转趋薄弱。水向低处流,以邻为壑。中国早有名言。东南亚今后是否要再度陷入新日本帝国主义之灾祸,吾人痛定思痛,怎能说历史不会重演? 再者,今日东南亚各地区亦内祸频频,包括台湾内部的台独运动,都在制造乱源,提供外侵借口。设再有类似"朝鲜战争"、"越战"之骚乱,美国纵有前车可鉴,仍无法坐视。加以美国近十数年来对日、对华贸易亏累太多,民怨甚大,反日情绪尤高,而日本右翼势力却正于此同时崛起。两者针锋相对,则战前国际局势的恶性循环,亦均在不可料而可料之中也。历史殷鉴不可忽视 在此未可乐观之国际形势中,再加上中国海权之迅速扩大,越南黩武精神之永难消除,则今日太平洋西岸亦正值多事之秋也。 粗结本篇一言以蔽之。日,今后太平洋地区,核子战争危机不大;而海空冲突则随时可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专家教学论政,有心人茶余酒后,读王君此书,能不有感于斯文?! 后记 1981年春,当我还在山东大学历史系读三年级的时候,就曾反复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极为广博丰富的中外历史知识如何才能被广大的群众所接受和吸收呢?显然,让他们直接去钻研那些用艰涩深奥的古文和繁杂的外文史学典籍,并非唾手可取、切实可行的事,只有通过阅读深入浅出、生动活泼,雅俗共赏的普及性读物,才能更快、更好地掌握中外历史知识这一有力武器,在四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当时,我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我国毗邻的太平洋上发生的海空大战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国内一些刊物上发表了若干有关战史的小文章,从而激发了在此专题上作进一步探讨的热情,增强了深入研究的信心。适此之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美国纽约市立大学亚洲史教授(现任亚洲学系主任)唐德刚来山东大学授美国史课程,这又为我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请教机会。 基于上述的思考以及在学术上的爱好,在唐博士授课之余,我经常在其下榻的地方就美国海战史方面的问题与之促膝相谈。那时我首次提出了意欲撰写一部通俗的、引人入胜的有关太平洋海战方面的科普史书。这一主张立即得到了唐教授的支持和赞赏。尔后,我们曾共同就写作《太平洋海空战》一书的指导思想,写作大纲,写作手法和读者对象等诸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讨。后来,在海洋出版社同志的支持与关怀下,《太平洋海空战》一书的写作得以顺利进行。 在该书的写作中,我曾设想在学术观点、海战史料、写作方法三方面都尽力作一创新尝试。 观点方面。写作的指导思想是:站在反法西斯战争的立场上,力求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军事思想,叙述、分析、评价在太平洋上爆发的以海空战为特点的各主要战役及重大事件。根据交战双方的战略意图、作战计划和战役的实际进程,我认为太平洋战争应分为三个战略阶段:(一)日本战略进攻、美国及其盟国战略溃退阶段(1941.12.8-1942.5.6),即从珍珠港事件爆发至科里吉多岛失陷、美菲军在菲律宾最后投降为止;(二)日本与美国及其盟国战略相持阶段( 1942,5,7--1943,2,9),即从珊瑚海海战爆发至瓜达尔卡纳尔战役结束为止;(三)美国及其盟国战略大反攻、日本战略大溃败阶段(1943.2.9--1945.9.2)即从瓜岛战役结束至日本最后签署投降书为止。在这一战略阶段中,又详分为大反攻前期(1943.2.9--1944.6.13)和大反攻后期(1944.6.14--1945.9.2)两个时期。该书以上述分期为指导与主线,在写作中,力求较为生动、自然、如实地写出各主要海空战及重大事件爆发的背景、原因、导火线、过程、后果、地位及意义。 史料方面。本书引用的大部分有关史料在国内尚未公开发表。除主要参考引用美国海战史专家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教授的学术专著《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海战史》和日本服部卓四郎的《大东亚战争全史》之外,又参考引用了不少美国、日本方面出版的,包括近几年才发表的新史料。国内的资料主要来自北京图书馆、南京海军学院图书资料室和上海图书馆,在这些馆藏资料以及部分港台出版的书籍中,有不少是在激烈战役中身临其境的目睹者所写的回忆录以及战地报告等第一手资料。在使用这些资料时,我都认真地进行了分析、核对和鉴定。 写法方面。考虑到多年来国内广大读者对太平洋上爆发的这一系列海空战役较为陌生、知之较少,国内通俗性历史读物特别是世界史方面的科普史书比较缺乏,加之上述的自己对科普读物重要作用的认识,遂采用如同唐德刚教授在序言中所说的即"流畅活泼的报道史学"这一文体。在写作之前,首先对整个太平洋海空战役进行通盘的了解、整理和研究,概括出主要的海空战役及重大事件,采用我国传统的纪事本末体的写作方法,重点"画龙"(对每一海空战役及事件的来龙去脉交待清楚),然后"点睛"(进行简短的评价和学术上的探讨)。文章力求一环扣一环,在以纵线为主的同时,兼顾横的方面,即对在海空战役发生的同一时期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的重大事件相应地简单提及,而在纵的这一条主线中,对每一海空战役及事件的描述,也有详有略,有近镜头,又有远镜头,有粗线条、又有细线条。 总之,本书在写作中就上述的三个方面都加以了充分考虑,进行了一定的努力。 在正值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欣喜地得知海洋出版社决定重印此书。我现在虽身居美国,但在欣喜之余,也要为本书的重印尽微薄之力。 我重新翻阅了几十年来国外大量的关于二战方面的书籍、报刊和杂志,从中遴选出上百幅珍贵的历史照片配发在新书中。虽由于本书的篇幅所限,不能将这些珍贵的照片如数刊登、使得读者不能看到更多的历史镜头,而让本人略感遗憾外,我还是感到很欣慰的。特别是吾师唐德刚教授又为本书作了新的序。 在此,我对所有为本书的重印付出了辛勤劳动的人们,致以衷心的谢忱。 王书君 2005年4月于美国纽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