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欧城记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朱铁臻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从1986年至2006年的20年间,作者朱铁臻先生就先后7次访问欧洲,到过17个欧洲国家的50多座城镇,其中包括特大城市、大中城市和一些秀丽的小城镇。

城市记忆,是自然和历史价值的反映。本书从水写起,围绕水文化、水文明反映欧洲城市的发展与变化。期望通过读者得到的感悟,使正在建设和发展中的我国城市能从中得到某种启示。

内容推荐

本书从水写起,围绕着欧洲城市水文化、水文明,试图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记述欧洲城市的昨天和今天,作者比较侧重的是写城市文化和城市的历史发展。期望通过读者得到的感悟,使正在建设和发展中的我国城市能从中得到某种启示。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德国

 莱茵河畔的小镇

 奏出生命的乐章中

 宗教艺术的杰作

 走向特利尔

 柏林纪行

 在汉堡的日子

 “美女城”吕贝克

 波罗的海之滨的小城

 古老而现代的慕尼黑

 汽车城斯图加特

 梦幻的海德堡

 在博登湖畔

 这里的城市静悄悄

第二章 奥地利

 多瑙河旋律与维也纳森林

 在莫扎特的故乡

 走进山城

 奥地利的工业中心

第三章 匈牙利

 多瑙河上的玫瑰

第四章 意大利

 春天的罗马

 文艺复兴的摇篮

 亚德里亚海的璀璨明珠

 时尚之都

 斜塔之城

第五章 瑞士

 “欧洲巨富之都”

 湖光山色的国际会议名城

 “奥林匹克城”洛桑

第六章 列支敦士登

 一个袖珍小国的都城经济

第七章 荷兰

 木桩上的色彩之都

第八章 比利时

 如诗似画的“欧洲首都”

第九章 卢森堡

 峡谷上的城市

第十章 俄罗斯

 莫斯科的城市节

 从涅瓦河到芬兰湾

 祥和宁静的弗拉基米尔

第十一章 法国

 塞纳河情思

 西方的“丝绸之都”

 激情无限的蔚蓝海岸

第十二章 摩纳哥

 地中海边的小国

第十三章 芬兰

 “波罗的海的女儿”赫尔辛基

 芬兰的文化古都图尔库

第十四章 瑞典

 水上美城

 哥德堡之夜

第十五章 挪威

 “上帝的山谷”奥斯陆

 峻峭的松纳峡湾

第十六章 丹麦

 童话王国的世界

后记

试读章节

晴朗的天,给人带来欣喜的心情,我们来到莱茵河西岸的又一座名城——科隆。它是一座有两千年历史的美丽而古老都市,比波恩保留着更多的古罗马时代及中世纪的遗迹。罗马帝国第一代皇帝奥古斯特的副手阿格里帕将军,在公元前38年,科隆作为古罗马要塞、军事基地所形成的城市格局,至今仍可寻出其大致的轮廓。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与恩格斯曾在这里创办《新莱茵报》。

科隆之所以闻名于世,除因它那悠久的历史和迷人的景色外,重要原因之一是市中心坐落着巍峨壮丽的大教堂。它是科隆的标志,与巴黎圣母院、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并称为欧洲三大宗教建筑,是宗教艺术的杰作。它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我们乘坐的汽车还未进入市区,首先映人眼帘的是德国最大,也是世界最高、最大之一的科隆大教堂。整体直线向上,塔尖直指苍穹,它是中世纪欧洲哥特式宗教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以完美、典雅著称。二战期间,科隆老城遭到了轰炸,几乎是一片废墟,而大教堂却幸运地保存下来。据说当时的盟军司令部命令轰炸机编队,别的什么地方都可以炸,就是不准炸大教堂,所以才未受到重创。

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卡罗林王朝时期,大主教荷霍施特丹采用了建筑师盖哈尔特的设计,在公元873年的希文德博尔教堂遗址上动工兴建,1560年堂内大厅基本竣工,德国宗教改革后停建。18世纪吋曾遭战争破坏,19世纪上半叶继续修建。1842年,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为大教堂重建奠基,1880年终于落成,历时632年。大教堂建在高出莱茵河畔15米的小山丘上,共有5层。整个建筑全部由磨光石砌成,内外雕刻、装饰极为华美精致。教堂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000多平方米,正面是一个广场,内有10个礼拜堂。大教堂左右各有2座尖塔,尖顶高达161米,是欧洲最高的尖塔,四周林立着森林般的无数座小尖塔与其相呼应。有个509级台阶的旋转梯,可以通往南塔楼上的观景台,站在这里可以把莱茵河风光和科隆全城一览无余。

一进入教堂大厅,空间高旷,立即给人一种强烈的肃穆、宁谧和向上升华的感觉。教堂内宛如一个完全封闭的世界,将混乱嘈杂的世俗隔绝在外,数十个高高的圆柱支撑着广阔的空间,大厅穹顶高达43米多。教堂四壁上方装有总数达1万多平方米的《圣经》人物的彩色玻璃,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照射下来,大厅显出超乎现实的庄重的宗教文化氛围。我们进入教堂,正值赶上举行弥撒,管风琴声在大厅来回悠荡,虔诚的教徒,恭恭敬敬地向圣坛祭拜。

教堂的钟楼上,有2.4吨重的圣彼得钟,被誉为“欧洲中世纪建筑艺术的精粹”。当响钟齐鸣时,声音洪亮,回荡于莱茵河畔,为人震慑。传说音乐家舒曼进入这个大教堂为其气势、钟声所震慑,萌发了写作《莱茵河交响曲》的意念。

教堂内还拥有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和文物。其中有至今保存完好的设计科隆教堂的羊皮图纸;著名科隆派画家斯蒂芬·罗赫纳画的圣母子像及唱诗班回廊的壁画;祭坛上供奉着公元1164年从意大利米兰送来的古代“三圣王”的遗骸和遗物。此外,还有福音书、法衣、雕像等。为了突出大教堂,科隆市政府规定,市区内任何建筑物都不得超过大教堂,所以,科隆地面建筑最高不超过7~8层,整个城市没有高楼林立的现象。

离科隆大教堂不远的商业街上,有一座中国餐馆,叫“北京饭店”,我们在这里就午餐。餐馆里卖着热销的科隆啤酒,很少有其他品牌的酒。科隆啤酒很有名,德国朋友劝我多喝一点:“科隆啤酒只能在科隆喝,在别的城市是喝不到的。”为什么?我很纳闷,德国朋友解释说:“德国有个规定,每个城市生产的啤酒只供应自己的城市,不能外销到别的城市。”我实在搞不懂,市场经济那样发达的国家,怎么会有这样有趣的规定。

在德国,啤酒生产大约在六七百年前就开始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工艺,在全世界都是很有名的。德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名牌啤酒,都是经过几百年历史考验过的。“你要想喝我的啤酒,就得到我这儿来。这样,名牌啤酒与旅游就成为一个整体。……”“还有一点,要想更多的人来喝你的啤酒,就得努力保证自己名牌啤酒的质量,还得有自己区别于别人的特色!”喝科隆啤酒和波恩啤酒味儿会不一样。朋友的解释我明白了一些。他还补充了一点,这样的规定避免了啤酒来回运输成本和消耗,不仅会减轻交通压力,而且会降低消费者的费用。这个解释比较实际,在德国新鲜的散装啤酒贵于瓶装或易拉罐的啤酒。而我国城市散装啤酒却比瓶装啤酒便宜很多。德国人绝不愿意把钱花费在往返运输的无用功上。

大教堂附近有一座巧克力博物馆,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地方。一走进大厅就发现这是一次巧克力旅行。在这里可以看到从最初的种植、收获、筛选、碾磨、调配、混合到最后完成,都有人详细演示讲解,甚至你还可以亲自制作,享受劳作的乐趣。这里的每一步都流露着巧克力的魅力,散发着巧克力的芬芳。尤其看到自己做的巧克力从一个大烛台状的器具中滑出来时,真是心喜万状,品尝一口那更是回味悠长。

下午两点,我同顾教授一道,乘出租车,去拜访德国城市协会秘书长汉斯先生。六层的城市协会大楼,坐落在树木茂密的森林里。汉斯先生和一位女博士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介绍了德国的城市发展情况及他们所开展的学术活动。我向他介绍了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的情况及近期的研究课题,并送他一本新出版的《中国城市年鉴》。汉斯先生很高兴,并表示今后愿意彼此多加强合作,他希望我能多看一些德国城市,他特别强调德国的小城镇很有特色,环境清幽,文化氛围浓郁。他还介绍了一些城市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访谈结束后,他陪同我们参观了城协大楼,送了我们一些城市资料。

告别后,我们出了大楼,发现我的风衣脱下后忘了拿了,正要向回转,只见女博士匆匆从楼里跑出来,递给我风衣,我很不好意思地向她表示感谢,然后就直往前走,突然迷了向。有好几条路,记不起是从哪条路进来的。眼前森林一片,路上车辆、行人稀少。我们走了好一阵,碰上一位中年男士,向他打听哪里可以叫到出租车。这位男士马上热情地说:“我陪你们去!”边说边给我们带路。我们很不好意思麻烦他,说请他给我们指个方向就可以了。但这位先生却坚持一定要陪我们去电话亭,他像对待老朋友一样的热情,我们难以拒绝。走了较长一段路,找到了一个电话亭,正想打电话,可是我们没有硬币马克。这位新交的德国朋友看出我们的为难神情,二话没说,从他口袋里掏出了硬币投进电话箱里,帮助我们打通了电话,叫了出租车,转头对我们说:“等一会车就会到。”我们既不好意思,又深受感动。一再向他表示谢意,并请他先走。可是,他还要站着陪我们,说“我等你们上车。”过一会,车来了,他看我们上了车,才同我们挥手告别。看着他的身影,我真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德国朋友待人的诚挚和认真至今难忘。不用说,这正是科隆人文明的表现。

科隆的老城区呈半圆形,主要街道都是从原罗马时代的中心区辐射出来的。古城周围的城墙大部已被拆除,变成宽敞的林荫大道,保留了一段古城遗址,在城市发展中没有被视为障碍。在大道外侧是现代建筑的新市区,一直延伸到莱茵河的东岸。河的东西两岸由一座非常壮观的大铁桥相连。此外,还有8座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大桥沟通两岸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线,把科隆两岸连为一体。

我们走在步行商业街上,商店一家接一家,店内商品琳琅满目,突然发现好几家商店前都挂着“科隆之水”、“4711”这样的牌子,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经过打听,原来它是世界闻名的一种香水。科隆是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功人工合成香精的地方,著名香水的产地。“4711”牌香水,大约是200年前,由一位银行家发明的。其注册商标“4711”为当时香水厂所在的街道门牌号码。最初香水厂的规模很小,厂址在两条小巷的中间,前门门牌为47号,后门门牌为11号,厂主把两个门牌号合在一起作为产品的商标,沿用至今。随着科隆香水的走俏,香水厂规模也逐渐扩大,发展成为现在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著名香水工厂之一。在国际市场上,科隆香水已成为英国香水、法国香水的强劲竞争对手。

我深深祝愿,“科隆香水”芬香世界,科隆大教堂永葆魅力。P12-15

序言

彩云般的欧洲城镇,像一首诗,像一幅画,也像一曲曲美丽动听的交响乐。

1986年8月,我第一次跨出国门,来到莱茵河畔的德国小镇。别看她小,却很美,很有特色。她是那样的精巧而古老,又是那样的富饶而文明。正因为她在莱茵河边,我每想起她,就萌发出一种特殊的情感和愉悦。从1986年至2006年的20年间,我先后7次访问欧洲,到过17个欧洲国家的50多座城镇,其中包括特大城市、大中城市和一些秀丽的小城镇。也可说是在四海(爱琴海、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飘荡翱翔。这些城镇的共同特点是都与水结缘,与江河湖海相亲。水给这些城镇带来灵气,增添无限活力与魅力。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孕育着人类文明,水滋润了一切。世界上无论哪一座名城,几乎都是与水相伴,以水为源。江河湖海是城市的摇篮,它产生过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水又代表智慧,古人说智者乐水。本书正是从水写起,围绕水文化、水文明反映欧洲城市的发展与变化。

城市记忆,是自然和历史价值的反映。我所到过的欧洲城镇,都留下了许多美好记忆,一直萦绕心头。追寻美的记忆是人生的一种高尚享受。而我那激动跳跃的欧城思念情愫,都紧紧与水交融,与大自然相连。我想让这些美好的记忆长久地保留下来,让它不断地给我带来快乐。真正的美与快乐是相通的。大自然最能满足人们对美、对爱、对快乐的要求。而它自身的美又是无终极的。

海洋、河流、湖泊都是一部流动的历史,许多文化都是在水的流动和海的波涛中升起。我在“四海”航行中,深切地体会到:爱琴海之波创造着人类的早期文明;地中海的涛声呼唤着文艺复兴与繁荣;莱茵河之美交汇着多姿多彩的人文自然;多瑙河之音流淌着动人心弦的乐章;莫斯科河岸的钟声敲响了一个时代的弦音;塞纳河之夜闪烁着耀眼的历史文化;莱蒙湖的宁静带给人们一片休闲乐土;波罗的海的浩荡呈现着北欧的美妙风情……欧罗巴的文明大都来自海上,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历史遗产构成了欧洲文明的主要源泉。欧城文明即由欧洲本土各民族文明组成,又吸收了世界各族文明的精华。

江河湖海的文明博大精深,浩瀚烟渺。城市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涟漪之波抚育着城市成长,水文明、城市文明必将流人人类发展的广阔空间。它的重要内容是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构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它特别要求人们尊重自然的内在规律,而不是无情地掠夺、无限地榨取。在21世纪的地球村里,我们面临着大气变暖、淡水匮乏、洪水泛滥、生态平衡破坏、污染日益严重、物种灭绝加剧等自然现象,人类将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尤其直面水危机,目前全球30%的人口生活在水资源缺乏的国家和地区,而且这种状况会不断地扩大。预计未来20年,全球将有2/3的人口面临淡水危机。这是谁的过错?这不能归罪于大自然。德国伟大诗人歌德说过:“大自然从未犯错误,犯错误的是人。”这是很值得我们深思和警惕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不能高于自然,人与自然只能和谐相处。自然可以满足人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的贪婪。

大自然是一部伟大的书。徐志摩说:“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可是,人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却常常读不懂这部书,不知道该如何与大自然相处。在欧城中我得到许多启示。本书正是回忆我所到过的欧洲城镇,记叙我所触摸过的历史、自然和当代的文明。故取名“欧城记忆”。我对欧城记忆最深的是水是缘,是自然是文化,但愿心境若水,更不要使水成为人类最后的一滴眼泪。我们大家都来珍惜它,珍爱大自然,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城市的“原生态”。

我是从事经济学和城市学研究工作的,我的工作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自然,离不开文化。我热爱大自然,热爱城市,热爱文化。我自幼喜欢文学,特别是喜欢读散文、诗歌。常常被作家那些对大自然美妙的描写抒情所感染和激动,有时自己也会激起一种冲动,也学着写一些随感而发的东西。我是试图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记述欧洲城市的昨天和今天,我比较侧重的是写城市文化和城市的历史发展。欧洲人,十分看重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以自己的文明为骄傲。在他们的文明史上涌现过许多杰出的天才的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我期望通过我得到的感悟,使正在建设和发展中的我国城市能从中得到某种启示。我学习老一辈经济学大师于光远先生,他用经济学思维和辩证法的哲理写了不少散文,给人很大启发。我要感谢詹小洪同志,他负责主编的深受欢迎的《经济学家茶座》常要我写些城市随笔,对我是很大的鼓励和推动。后来,其他报刊也陆续发表了一些我的散文,这更激发我写散文的兴趣。

我的老朋友沈伟南先生读了我已发表的城市随笔后,写了长信希望我继续多写这类文章。他认为在紧张工作之余,看看这类轻松的文字,既增加知识,了解外面的世界,也是一种很好的“文化休闲”。他过奖地说,看了你的散文,像似看了一幅水彩画。我把朋友们的鼓励,当作一种鞭策,一种动力。本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出来的。

我深深感到,写这种随笔是一种乐趣。让我回忆往事,让我想起那些美景、美事、美人和一切美的记忆,抒发我的心灵感悟,真是人生的莫大慰籍。怀旧也是一种浪漫,这种浪漫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真善美是文学创作的追求,我写散文也以此为目标。我希望这本欧城记忆能给读者带来快乐,带来美的享受;我更希望给城市领导、城市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让我们以欧洲城市的正反经验为借鉴,把中国城市建设得更具魅力,更放光彩。

朱铁臻

2007年4月6日

后记

当我写完本书的最后一篇文稿时,我的心情十分激动,许多美好的记忆涌上心头,要说的、要写的还有很多,颇有言犹未尽的感觉。对于欧洲的城市我情有独钟,我羡慕她的文化、艺术和那独具特色的风情。我常常想起所到过的地方,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都使我怀念。我要特别感谢那些热情接待我的朋友们,他们的真情我永远不会忘记。尤其是德国朋友、诺曼基金会的波纳克先生,我第一次到德国期间,他自始至终陪同我们,直到把我们送上回国的飞机。后来,还给我寄了很多新出版的书,我们已有快20年没见面了,我很想念他,常常对空发问:波纳克先生,您和您的女朋友都好吗?

奥地利的奥中友协副主席凯明斯基夫妇,我两次去奥地利都是他们亲自接待,还陪同我去匈牙利考察。他们的儿子刚出世不久,还没有满月,就抱来给我们看,我估计现在已长得很高了,已上中学了吧。莫斯科的朋友还热情邀请我们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中秋之夜。还有法国、意大利、瑞士和北欧的许多朋友们,我多想念你们啊!我只有在这里向你们表示由衷地感谢,欢迎你们来中国。我还要感谢许许多多向我讲述故事、赠送资料、图片的朋友们,他们为我写作本书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我国国内的许多专家和朋友也给了我鼎力支持。北京社科院城市所原所长法国问题专家陈光庭教授、德国问题专家、中国社科院老干部局副局长孙瑜同志等都给我帮助,特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的梁宏、王进、杨振文、刘涟等同志,帮我做了大量的技术性工作,我对他(她)们的辛劳,表示崇高的敬意!我要大声地说:“谢谢你们!”还有我的家人为我完成本书给子多方支持,做了不少工作,她(他)们都愿意我提他们的名字,在此要记下他们的辛劳。

最后,我要感谢海天出版社的领导和李向群同志以及斯迈德企划广告公司的同志,是他们的大力支持,细致:工作,本书方能顺利问世。

朱铁臻

2007年4月6日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14:50:01